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 > 正文 返回 打印

以一体化思维引领区县管理变革

[db:作者]  2013-09-05 00:00:00  互联网教育报

    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文件并未引起区县地方政府足够的重视,缺少可操作性的配套实施方案。

    科学统筹规划城乡学校标准化建设,真正从形式上的均衡转向质量上的均衡,从偏重硬件条件的均衡转向注重软件条件的均衡,充分鼓励区县学校按需发展,差异错位发展,大力推进学校内涵式建设。

    ■王正惠

    重庆属于西部欠发达地区,在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取得了许多有益的经验。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我国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研究”课题组在重庆南川区、黔江区和沙坪坝的实地调研中发现:从经济社会发展速度及教育经费投入上看,重庆市却面临着“穷市办大教育”的尴尬处境,实现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目标无疑增添了更大负担和压力。也正因如此,在推进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过程中相伴而生的诸多问题与困惑,需要在后续的改革中进行深思和完善。

    “政策文件落地难,缺少区县配套方案”

    自2004年开始,重庆市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政策文件,然而这些政策文件并未引起区县地方政府足够的重视,没有根据地方的实际情况将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系列政策文件具体化,形成可操作性的实施方案,这一现象突显出有关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政策文件的被动、滞后与缺失。部分区县教育局及相关中小学校常常陷入一种被动的境地,即所谓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建议区县教育局及相关中小学校真正立足于国家、省市统筹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制定并完善既结合上级政策文件要求又符合区县教育实际情况的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系列政策,构建长效保障机制,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学校布局规划滞后,与城镇化建设脱节”

    进一步加快推进城乡教育布局调整,优化资源配置,已成为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任务。建议国家、省市及地方教育主管部门进一步合理调整和规划区域内学校的结构与布局,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一是结合城乡发展的趋势,兼顾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努力解决学校布局规划与人民群众需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城镇化建设相脱节的问题;二是不断提升中小学校的办学质量。不能仅以严禁择校的方式,杜绝生源流失;三是优先考虑安排城镇化进程和学龄人口增长较快地区的新建和扩建学校,加紧布局建设寄宿制学校,采取“撤、并、建”等措施,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使城乡教育结构、规模、质量统筹协调发展。

    “城乡学校标准化建设更应关注软件均衡”

    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没有固定的模式和统一的标准,它允许各个地区、不同学校之间按需发展,甚至是差异发展、特色发展。而在重庆部分区县,大部分学校的硬件设施按照标准化学校建设规划要求,千校一面,形式规格较为统一。但深入考察和了解后发现,标准化建设仅是从形式上实现城乡学校建设一致,但大部分农村学校在硬件、软件上的质量和标准上却差强人意。譬如教学仪器设备生均占有量的不足,以及在师资质量上,一方面优秀师资绝大部分被城区学校优先选录,另一方面农村学校优秀师资被城区学校高薪挖走。建议国家、省市及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科学统筹规划城乡学校标准化建设,真正从形式上的均衡转向质量上的均衡,从偏重硬件条件的均衡转向注重软件条件的均衡,充分鼓励区县学校按需发展,差异错位发展,大力推进学校内涵式建设。

    “城乡教师队伍的建设与管理急需优化”

    城乡中小学校的师资差距是制约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关键因素。较之于城镇学校,农村学校工作环境艰苦,福利待遇差,无论是教师招聘考试还是优秀师资引进录用,区县教育局都是优先考虑城镇中小学,这造成了农村中小学校师资紧缺和质量不高。为此,建议区县政府、教育局及相关中小学校进一步优化城乡中小学校教师队伍的建设与管理,加强师资培养培训。一是与省域内各类高师院校搭建双赢互惠合作平台,既为中小学教师学历提升开辟多种学习渠道,又能为师资培养培训工作提供更多的条件和机会;二是一如既往地坚持实施教师绩效工资的按时足额发放,对于援教的干部、教师既要赋予他们大胆改革、勇于创新的权利和平台,又要在政策、经费和心理上给予必要保障,使他们安心、热心、用心于援教工作;三是进一步完善教师引进、培育、留住三个工作环节,尽最大努力留住优秀教师。

    (作者单位:绵阳师范学院)



/jiaoyu/zatan/2019-08-24/18405.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