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 > 正文 返回 打印

伦理问题也是教育的重要内容

[db:作者]  2013-09-23 00:00:00  互联网教育报

    《伦理学与大学生生活的案例研究》(第三版)[美]肯尼斯·斯特赖克、帕梅拉·莫斯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

    受过教育的人其重要特征是会用自己的头脑提出问题,有逻辑、有证据地思考,学会与他人平等对话,在对话中矫正自己,并“承担起自己生活的全部责任”。伦理是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鞠玉翠

    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让人们过上人人向往的美好生活,然而,人们却很少会将伦理道德与美好生活联系起来。说起伦理道德,人们可能会问:“为什么我应该讲道德?可能不道德的人反而会生活得更好些。例如,考试时谨慎作弊,可能得到更高的分数还免受责罚。”“讲道德不就是让人自己约束自己吗?越讲道德的人不是越吃亏吗?” 

    怎样回答这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伦理道德问题,直接影响到我们的人格发展、人际关系、共同体状态、生活状态和教育质量,伦理问题也是“美好生活”的基础。而伦理道德水平的高低,与社会的和谐状态,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由国际知名学者肯尼斯·斯特赖克等人编撰的《伦理学与大学生生活的案例研究》(第三版),意在探讨伦理道德教育问题,学习过美好生活。该书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新生教育、批判思维、领导力、哲学导论、应用伦理学等课程。该书对于我们重新认识成长和生活的伦理道德之维,提升教育者、学生以及社会人们的伦理意识与能力,对追寻美好生活颇有助益。

    为美好教育和生活辨明航向

    相对于人们普遍重视的效率问题、技术问题,如何正当地对待人,什么是有意义的生活等伦理问题可能更具有根本性,因为这些问题关涉生活的价值取向和目标方向。本书探讨了学生中常见的作弊和剽窃、隐私、友谊、自控、人生意义等问题,涉及诚信、自由、宽容、尊重、忠诚、自主、归属、责任等观念,这些问题和观念都指向“如何过美好生活”这样一个重大问题。例如,本书详细分析了作弊和剽窃对于同学、自己、学术共同体、雇主、社会等方面的伤害,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即使能够逃脱责罚,作弊和剽窃也不应是美好生活的题中之义。

    该书展示了同学之间如何通过对话解决冲突和矛盾;分析了放纵为什么会妨碍美好生活。作者提出了选择生活之路的10个关键点,如“认识真正的自己”,“找到自己的位置”,“承担起自己生活的全部责任”,“服务别人幸福自己”等。“我们知道,为有益结果奋斗,并不断服务他人,使得他们(指马丁·路德·金、特蕾莎修女等)成为更好、更强大、更容易满足的人。那些过度自私的人却因为不能处理好得失、沮丧和苦难,只能一个人苦闷、愤怒或者失望,却无处寻求帮助。”该书的实例与富有感染力的语言相结合,让我们清楚地看到道德给我们自己、给他人、给社会带来的美好和力量。反之则会给我们每个人带来伤害——现实已经给了我们清楚的回答。

    让伦理理论回归教育和生活

    该书的一大特色是将伦理学的原理与生活中的案例相结合,让原理不再抽象,让案例解析具有了理论高度。如此,可以帮助教育者和学习者身临其境地体会生活中的伦理情境和困境,预见行为的后果,做出适当的日常选择和行动,防患于未然。

    该书使用了五大伦理原则:最大善原则、平等尊重原则、关系原则、共同体原则、品格发展原则,这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习用而未必知晓的。该书的清晰阐释常常使读者产生豁然开朗之感,也让读者学着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伦理问题,从而有可能避免单一视角的局限。例如,影响广泛的功利主义的“最大善”原则,要求行为者关注行为的结果,寻求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善,这就给我们的行为设置了界限,要求我们不能只考虑自己的利益。然而,最大善原则允许牺牲少数人的合法权利,去获取最大善,因此备受诟病。平等尊重原则假定每个人都是有内在价值的个体,我们每个人仅仅因为我们是人,就都是有价值的、重要的。因此,每个人都值得尊重,被有尊严地、公正地对待,而不能只被当作他人达成目的的工具。平等尊重原则对于维护社会和谐,对于个人的品格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基础性价值。

    邀请读者参与平等对话

    道德教育低效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灌输。与高高在上宣读真理的独白式、灌输式写作方式不同,本书不仅重视“教以道德”,还重视“道德地教”。它用讨论和对话的方式而非说教的方式,让教育者和学生对身边的事情展开多角度的讨论和思考,从而更清晰、深刻地理解人类的伦理原则和价值,学习思考和面对伦理困境的基本思路,并据此思考自己的生活,追寻更道德、更美好的生活。

    清晰的概念分析、阐释和辩护是哲学的特征,也是对话的基础。受过教育的人其重要特征不是记住某些定论,不是屈服于权威的压制,而是学会用自己的头脑提出问题,有逻辑、有证据地思考,学会与他人平等对话,在对话中矫正自己。“坦然接受苦难,从中发现意义,获得成长的能力,甚至能透过苦难看到生命的美好,我们称这种能力为毅力。”本书这样一种关于“毅力”的界定,是不是让您为之一振?您当然可以尝试着给出您认为更适当的界定,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们对毅力这一品质的理解就更加深刻了。

    在对话的过程中您应当开放头脑,参与争论;愿意为自己的观点辩护,同时愿意以开放的心态倾听他人的论证——即使您不同意对方的观点;要求您摸着自己的良心,从对自身道德直觉的厘清开始推理;最后,保证在对话中人人平等。没有权威人物可以主宰对话,因为对话更像朋友之间的谈话,而不是演讲或者布道,所以每人都有权利被倾听,被认真对待。这种对话在道德共同体中是必不可少的。在道德共同体中人们并不总是相互赞同,但他们相信伦理讨论的重要性,而且努力达成对正误的共享性理解。作者鼓励读者把自己所在的学校和其他机构看作道德共同体,也希望本书能够帮助我们变成一个道德共同体。

    读这样的书也许会启发教育者:当我们与学生打交道的时候,是不是可以多一些对话,少一些灌输和命令呢?(作者系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副教授)



/jiaoyu/zatan/2019-08-24/19026.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