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见新 通讯员 韩文涛
“新城幼儿园就建在俺家门口,孩子上学不用发愁了”。在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东城街道经商的张小平高兴地说。
日前,河南省平顶山市通过深入实施学前教育提升工程、义务教育标准化工程、教育经费保障工程、教育信息化工程等“四项工程”,着力改善办学条件,促进教育事业实现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实施学前教育提升工程,补“短板”
平顶山市加快幼儿园建设,让群众“上得了”。2010年以来,全市累计投资2.7亿元,开工建设了184所幼儿园。经过努力,目前该市已建立了县、乡、村三级学前教育网络,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76.74%,学前一年毛入园率达94%。
实施义务教育标准化工程,促“均衡”
“这两年学校的变化可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不仅配备了电脑室、实验室等基本设施,还配备了多媒体教学一体机等高端设施。”谈起学校的变化,卫东区二十四中校长刘新收不无自豪。
为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平顶山市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的意见》,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行统筹部署。为加快学校建设,解决“大班额”,2010年以来,全市各城区投资5700多万元,新增教学班93个、学位4650个。逐步解决区域内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
实施教育经费保障工程,增“效益”
为增强教育投入保障力度,平顶山市健全了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体制,督促县级政府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依法落实教育经费“三个增长”。2012年,全市预算内教育经费拨款41.79亿元,高于当年全市财政经常性收入33.72个百分点。
完善贫困生助学体系,惠民政策不断落实。2009年以来,在河南省率先建立和实施贫困高中生救助制度,共发放救助金4952万元,资助贫困生6.9万人次。
实施教育信息化工程,提“水平”
教育信息技术是教育发展的重要手段。平顶山市以教育信息化为抓手,多措并举,不断提高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到2013年,全市高中(含职业学校)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现所有信息终端分别以100兆和10兆带宽接入平顶山教育城域网和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