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宝泉
记者日前随全国人大环资委赴吉林考察绿色能源发展时了解到,风能等绿色能源形成了规模。然而,新能源发展中也出现了若干问题,其中有技术问题,但较多的是管理、政策方面的问题。这些都需要用智慧解决,需要高校的专家、教授拿出真才实学,给出办法或思路。
记者在吉林白城市华能洮北、大唐向阳两个风电场看到,前者三期建设共装进口、国产风机131台,容量为14.84万千瓦;后者一次性建成共装国产风机267台,容量为40万千瓦。风力发电一次性投入高。在风机功率突破一定数值并国产化后,加上上网电价补贴,应该是可以盈利的。但是,由于一段时间以来,当地投资风电的企业很多,以至于多到“无法消纳”。
就整个风电行业而言,三北地区既是煤矿多,坑口电站集中的地区,又是工业不发达,人口密度小,气候寒冷地区。而风电的特点又是不稳定,另建输变电线路在技术、经济上有风险,所以大批风电场建成后,弃风现象严重。这给已出台的《清洁能源法》的实施造成障碍,乃至于国家不得不下令控制风电的发展。
有专家告诉记者,绿色能源、可再生能源的推广需要较大的投入,包括资本投入、人力投入和智力投入。目前,我国发展可再生能源、绿色能源,利用风能、生物质能源的若干技术主要靠引进,一些核心技术仍然不掌握。这就给包括高校在内的科技界提出挑战。
有专家提出,高校应该善用科研资源,安排专家、团队瞄准新能源发展的关键点,研发实用新技术,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变人们生活方式上拿出大智慧,多做解决能源实际问题的文章。实际上,在新材料、新能源、自动化等领域,我国高校有一定实力,理应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