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社团的学生在课间进行交流
主办中美循证护理研讨会
每月一次的主题升旗仪式
代表上海赴天津参加全国技能竞赛,并获报关项目两个一等奖
中国教育电视台采访我校学生
学生赴台湾交流学习
学校简介
上海思博职业技术学院建校于2003年,占地约500亩,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在校生近5500人,教职工近300人。设有卫生技术与护理经贸管理建筑工程汽车工程艺术设计等五个专业大类22个专业。近几年来,学校以较高的人才培养质量受到企业欢迎,并以先进的办学思想和鲜明的专业特色赢得同行的赞许。
高职教育的形势与改革动因
高职教育正处在需要进一步明晰改革发展方向、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时期。目前,所处的形势和背景主要表现为三大特征:
第一,技术进步缩短了生产劳动周期,显著地提高了生产率;信息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不仅改变了生产方式与工作方式,而且也正在成为辅助或取代大量人工劳动的重要力量;产业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升级,从高能耗向低能耗、低污染升级,从粗放型向集约型升级;非正规经济部门需要从业人员具有多种复合的技能,广大中小企业也必将走出产业链的低端。目前,劳动力市场已经发出一个强烈的信号,即常规认知和低技能劳动力的需求正在下降,而对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却在日益增长,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正在逐步成为社会劳动力竞争的主体。
第二,“21世纪技能”计划是美国为了应对新世纪挑战而推行的教育改革运动。该计划包含两大系统。其一是“学生学业系统”。保留传统核心科目(课程),使少而精的核心科目(课程)可以保证学生基本知识结构的稳定,同时增加五个跨学科主题的学习内容,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会应对并处理现实生活具体问题所需的技能。但是,教学活动不以独立学科存在,而是需要融入核心科目之中。其二是“支持系统”。为推进21世纪技能的实施,美国政界、商界、教育界、民间组织以及一些国际组织结成“21世纪技能”伙伴组织,并对“21世纪技能”计划作了细致翔实的规划、目标与标准、具体的操作流程、需要平衡技术支持的评价系统,而所有这一切都是围绕课程改革来贯彻实施的。
第三,中国高职教育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瞩目的成绩。但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深刻反思的问题:片面强调就业导向,导致就业质量突显高职人才培养的隐忧;过度强调技能培养,忽视人的存在、人的素质发展,导致文化素质教育边缘化,成为一种结构性缺失;高职教育在坚守文化的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过程中,出现了令人忧虑的迷失。所有这一切,均引起高职教育界的高度关注。
在一定阶段,社会结构具有相对稳定性,但是社会本身是变动不居的,处于“缓变”、“巨变”或“裂变”阶段。一个国家的发展和竞争力取决于有知识、有能力、有技能的劳动群体。高职教育应放开眼光,关注一些与教育密切相关的形势、背景和动向,认清教育、社会、人之间的内在关系,从多个层面进行改革,应对21世纪发展的需求和人的发展需求。
“全面育人”教育改革的内涵和期待
“全面育人”教育模式是一项系统的人才培养改革工程,它以创新高职院校育人内涵和育人机制、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宗旨,把育人体系中各自分散、独立的内容,通过联系、渗透、补充,重组凝聚综合起来,形成合理的结构,实现育人模式的整体优化和协调发展。具体来说,“全面育人”教育模式有四大实施路径:一是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大力推进文化育人,提升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人文素养;二是以高度的教育自觉,在重点专业中大力推进复合育人,提升毕业生适应未来变化着的工作世界的技术素养;三是以高度的改革自觉,大力推进实践育人,提升学生应对生活与社会各种复杂问题的综合素养;四是以高度的创新自觉,大力推进合作育人,以开放协同融合的体制机制,形成资源配置优化的育人环境。
“全面育人”教育模式有四大教育期待。其一,从过于强调突出技能的教育转变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其二,让人文主义的精神维度在技术技能教育、课程教学和实践活动中发挥独特作用;其三,期待教育空间能超越教室和学校的物理空间场所,让学生的学习活动更接近真实的现实世界;其四,期待一个由政府、企业、学校以及民间组织形成的全面育人伙伴组织。
“全面育人”教育改革的任务和内容
1.文化育人,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康德有一句名言:“世界上有两样东西能深深震撼人们的心灵,即头顶上的星空与人们心中的道德法则”。“头顶上的星空”讲的是客观世界、物质世界;“心中的道德法则”讲的是精神世界。教育应为学生提供何种知识、能力和素养,康德的名言大抵指明了方向。我们认为,今天的高职教育是为21世纪培养人才的,因此,学生必须了解:“昨天,这个世界曾经发生了什么?今天,这个世界又正在发生并将继续发生什么?明天,我们如何才能适应并融入这个真实的社会环境?”根据这三大内容领域,思博学院初步形成了“一个宗旨、两大平台、三个坚持”的“文化育人”教育体系。
贯彻一个宗旨:文化育人坚持学生发展观从三个层面定位。①作为自然人,适应其个性发展和生活需求的个性化发展;②作为职业人,适应职业岗位需求的相融性发展;③作为有文化的职业人,适应时代变迁、社会进步、经济转型、职业变迁、社会环境动态演变的能动性发展。在这种发展观引导下,“全面育人”教育改革的宗旨必须是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各种潜能的开发以及专业能力的发展。
建设两大平台:通过课程改革和人文素质教育活动两大平台,实施人文教育计划方案。
第一平台,专业课程改革。课程改革首先需要关注的是专业课程改革。应在强化技能的同时,花力气加大人文精神维度的教育活动,使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教育同样具有伦理追求、审美追求和人文精神追求。据此,思博学院通过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修订与调整,引导教师认清形势、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目标。各院系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渗透或融入五大领域的学习内容:技术文明发展史教育、技术人文教育、城市(区域)产业发展史教育、职业素质教育、实践人文教育。学校要求教师在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活动中,将伦理、价值观因素作为重要技术因素加以分析,并通过教师个体独特的精神、气质、情感、态度加以演绎,使专业课程教学充满人文精神。
其次,狠抓人文素质课程建设。学校通过方案设计、课时分配、课程管理等措施加大力度建设人文素质课程,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精神滋养。开设的人文素质课程内容涉及到文学艺术审美类4门、科技进步与生命探索类3门、世界历史和人类文明类3门、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历史类5门、价值观与方法论类3门、跨文化沟通与人际交流类4门、伦理法理与公理类5门、经济发展和国家社会进步类2门、海派文化传统和城市发展类3门、行业人文历史和技术发展类4门。同时开展系列化的“人文历史常识讲座巡礼”,讲述重要的人文历史现象,评述文化热点问题和社会深度问题。
第二平台,人文素质教育活动。这是人才培养方案中重要的体系完整的隐性课程。学校构建了“四一·六”文化素质教育活动体系。“四一”即“四个一”。第一,实施半军事化管理;第二,在校学生参加一个月军训,即新生军训加每个学年开学前的短期军训;第三,在家乡、社区或企业参加一个月的社会综合实践活动或服务性学习;第四,在校内参加一个月的公益文明劳动。“六”即六大系列人文素质教育活动。藉以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多元文化教育以及主流文化教育的“节日文化活动”系列;具有庄严的仪式感、深刻的教育性、强烈的感染力的“全员主题升国旗仪式活动”系列;成为学生精神家园的“社团活动”系列;具有专业特色、专业人文底蕴的“专业文化建设”系列;以培养学生才艺特长和艺术情趣为导向的“校园文化活动”系列;以“读书——让我们走得更远”为导向的“阅读活动”系列。
2.复合育人,提升学生技术素养
“复合育人”是顺应产业转型升级需求而做出的与时俱进的教育选择,专业调整是专业建设与改革发展的第一要务。学校认为,专业结构调整不完全等同于专业设置,它包含了三个层面上的调整:需要调整专业培养定位的专业、需要调整培养内容和课程体系的专业、需要通过关转并停等方法决定其存废去留的专业。围绕专业结构调整,学校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了优化专业结构布局、修订教学计划人才培养方案、完善课程体系、优化课程教学内容、普遍开展专业建设规划和课程设计、保证工学结合教学模式落地等工作。
2010年出台的《上海思博职业技术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以“专业核心能力为主,大类专业群或跨专业多种技能复合发展”为新时期学校人才培养目标。2010年,学校以大投入、高起点新增了“建筑工程”专业群5个专业(方向),并确定了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思路。首届毕业生被特级、一级国企以及大型民企一抢而空。事实证明,复合型人才通用性强,企业的需求特别大也特别紧迫。工科领域的专业技能和文科领域的专业技能岗位迁移性特别强,一旦打通专业壁垒,学生的复合专业能力的职业适应面、通用性、迁移性将会更广、更强。
第一种模式是“专业内部跨岗位复合育人”。通过主干专业课程模块和定向拓展专业课程模块叠加复合的专业学习平台,培养复合型人才。主干专业课程模块着重培养学生较为全面的专业能力;定向拓展专业课程模块培养学生拓展专业的核心能力、多岗迁移复合能力。强势特色专业“护理”和“卫生信息管理”专业方向复合,毕业生跨专业考证通过率连续3年在97%以上,毕业生在护理岗位和医院信息系统管理和维护岗位中游刃有余,自由选择度较大,发展前景也较看好。再如,主干专业“建筑工程技术”和定向拓展专业“建筑施工管理”以及“建筑BIM信息化管理”为核心课程相复合,既要考出以施工员为主的管理岗位资格证书,又要考出以钢筋工架子工等为主的工种职业资格证书和“BIM建模师”证书。所培养的学生,以熟练的工种技能为基础,成为能整体把握施工管理标准和规范、有较强的“综合技术素养”的发展型施工管理人才,跨专业考证通过率高达98%以上。
第二模式是“跨专业协同复合育人”。打破专业各自为政的屏障,跨专业协同合作,联合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机制和模式。如根据“上海康业建筑装饰有限公司”需求,通过艺术设计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和建工学院“建筑装饰技术”专业的跨专业协同,在“装饰施工”的专业核心课程以外,又引入4—5门“环艺设计”核心课程,协同培养懂建设装饰管理,又懂设计创意的复合型人才。根据“上海建工集团第四建筑有限集团公司”需求,国商学院“会计”专业和建工学院“建筑工程管理”专业跨专业联手,培养懂建筑管理又掌握会计核心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3.实践育人,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①加大校内外实训(实践)基地建设
高职教育最大的特点是强调学生学习的实践性。学校全方位布局并精心打造由四种类型构建而成的校内外实践教育基地系统。
第一,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加大投入,支持重点专业全面开展实训基地能级提升、功能完备的二期改造工程,带动一般专业协同健康发展。重点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二期工程具有“五”融入特点。一是融入国家级行业新标准、企业新技术、施工新工艺、管理新模式元素;二是融入并突显企业生产(工作)核心技术、关键能力元素;三是融入企业典型工作任务所需要的情境化、实景真实工作环境元素;四是融入企业价值观文化元素;五是融入先进快捷的信息和信息技术元素。
三大重点专业(群)新一轮实训基地建设学校总投入为1530万元,其中企业捐建资金675万元,捐赠的设备和软件的资金总值达209万元,总面积从原来的1.8万平方米增加到2.31平方米。其中,信息化护理实训基地和建筑工程综合实训基地已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并具有广泛影响。
第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与大型企业、著名企业以及有社会责任感及企业文化价值追求的76家企业,形成了长期、稳定且合作路径、合作内容愈加广泛深入的校外实训基地。学生在职业场景“实境耦合”下,获得了专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同步提升。而校企双方也在共同合作过程中,开拓和发展了相互对话、合作共建、利益共享、责任共担的多样化工作模式和沟通机制,以及“知行合一”的实训课程(项目)教学系统和协作管理系统。
第三,校内人文素质实践基地建设。近年来,学校筹资近600万元,建设较为完备的校内人文素质实践基地。新建了“素质拓展训练基地”;增建了由12片篮球场、4片网球场构成的“球类运动场”;新建了“足球运动场体育大看台”。同时,又将原有的“报告厅”改造成具有会务、演艺、可进行网上课程教学、多媒体视频影像直播点播功能的一体化多功能厅;校内人文素质实训基地将基本形成“项目化体能素质实训+项目化艺术素质实训+项目化现代媒体素质教育课程+先进企业文化教育课程”的格局。
第四,校外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千方百计开拓校外人文素质社会实践基地。建设了与部队、文化事业单位以及社区深入合作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志愿者服务基地、职业道德和企业文化实践基地、士官精神培育和军营实践基地、校外素质拓展训练基地、大学生就业创业见习基地等六大类近15个基地。
②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通常来说,高职院校推进的实践教育体系,实质上是一种以“技能训练”为始,以“就业落地”为终的比较单一的内环闭合性结构,尚未从高职教育内在需求、企业内在需求、学生发展内在需求三方面对高职院校实践教育体系的构建进行深入研究和规划布局。思博学院倡导“实践育人”,是因为职业教育的基本学习方式是“实践”。实践性教育教学活动是让学生直接应对各种环境处理不同问题的基本方式,它能充分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潜能,能让学生在各类实践活动中,培养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学习能力、执行能力和发展能力,成为建立起一定的思想方法和思维方法的重要载体。思博学院全力倡导“大实践教育观”,把全面、多元、开放的实践教育思想贯穿并融合在人才培养工作体系的各个环节,形成了专业实践教学活动、生活实践活动和社会实践教育活动(综合实践周)协调均衡发展的实践教学体系,并把生活实践与社会实践活动全部纳入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计划中,从法定课程的角度保障各类综合实践活动和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有机协调同步发展。其中,进阶式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占专业总课时的58%—60%,学期过程中开展的生活实践和每学期末“综合实践周”,使学生的社会适应力和人际关系技能得到有效提升。学校还大力推动学生开展志愿者、义工服务活动,引导学生在各类实践活动中提高实践能力和应对处理各种生活与社会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
4.合作育人,优化育人环境
①创新校企双主体办学体制机制
思博学院是上海乃至全国民办高职院校中有着较强企业背景的院校之一。高职院校与企业界的关系深度,决定了校企双主体办学的可行性和有效度。学校董事会成员由出资方、校方、企业方、教职工代表四方所组成;学院董事会联手上海绿地集团、上海建工集团等知名企业的决策层、高管以及高级技术人员,组成董事会领导下的校企双主体办学决策咨询委员会。董事会、校企双主体办学决策咨询委员会以及学校党政班子这三套机构,在教育和企业两大异质文化中实现最大化的价值融合和资源整合,从而基本形成了由董事会法定权力、决策咨询委员会约定权力、校党政班子授予权力所形成的办学合力和动力机制,有力地支撑了“全面育人”教育系统的畅通运行。
②创新多方协同合作育人办学新机制
思博学院以高度的创新自觉,推进协同育人体制机制改革,形成了“企校合作、政校合作、校校合作、社校合作”的育人体制。着力推进与大型企业、著名企业、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价值追求的品位企业以“冠名班培养”、“准订单培养”、“定向培养”的模式,携手共同培养人才;又以“工作承包”、“培训移植”、“招生与招工同步”等模式,携手开拓校企协同、双向服务项目;着力推进与浦东新区有关主管部门协同创新以人才培养为核心,教学、研发、应用服务立体推进、整体优化的育人新机制;着力推进与同济大学职业教育学院协同进行校校之间人才培养资源共享、师资培训责任共担的合作模式;着力推进与地方或社区形成“服务双向输出、资源双向输出、项目共同推进”的育人新载体。
③创新“基于三线三站三会审”的实习与就业一体化校企共管机制
近几年,思博学院不断寻求更为落地、更为扎实、更为深入、更为主动的实习与就业一体化管理系统和模式,在此基础上形成校企双主体共管的、以“三线、三站、三会审”为主要特点的实习就业一体化管理系统,开发了“实习与就业一体化数字管理平台”并予以全面应用。“三线”是指管理队伍形成人员合力(专业教师、实习与就业专职辅导员、企业师傅);“三站”是指三大管理平台形成管理合力(定点驻企工作站顶岗实习、流动工作站、顶岗实习网上双向交互工作站);“三会审”是指三方力量(企业、学校、院系及相关职能处室)通过年度企业调研、发布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形成人才需求预警预测机制、就业质量评价机制以及专业课程自纠偏机制的合力。
创新实践收获初步成果
近几年来,思博学院先后获评上海市精神文明单位(蝉联两届)、特色(示范)院校建设单位、高校就业工作先进集体、高校就业创新示范性基地、高校学生公寓文明示范窗口、“两新”组织“五好”党组织、全国高职高专科研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学校进入国家教育部门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全国职业院校文化素质教育协作会、全国物流职业教育行指委、全国外经贸职业教育行指委。学校还是四大国家师资培训基地和考证培训基地主任单位。《德育修身营:关注行为习惯养成和未来成才》获教育部校园文化建设优秀项目二等奖。学生在全国技能大赛以及其他国家技能比赛中获金奖、特等奖、一等奖共18项。由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出具的《上海思博职业技术学院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年度报告》显示,专业核心指标“均明显高于全国同类院校”,企业满意度达96.43%,所培养学生“专业对口率较高、起薪较高、岗位稳定率较高、学生综合素质较高”,深受企业欢迎;曾受中央新闻媒体采访团(12家)专题集中采访、上海地方新闻媒体多次报道。
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其成效不是立竿见影的,而应该经得起时间的沉淀。一个学校的办学思想和育人模式的形成也非一朝一夕,必然要经过漫长的探索与修复过程,开始时呈自然自在状态,渐渐地会走向自觉、主动,成为学校无意识的文化氛围和有意识的教育方式,这种东西一旦形成风格,便是一个学校人文精神的教育传统。(上海思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皋玉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