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 > 正文 返回 打印



2016部编版:七下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互联网  2017-03-11 00:00:00  互联网

【课标要求】

知道辽、西夏与北宋的对峙局面

【学习目标】
   契丹与西夏的兴起;澶州之战和澶渊之盟;辽宋夏间的战与和。 

【学习重点】
     辽、宋、西夏政权的并立;宋与辽和西夏的战争与和议;辽夏汉化和民族融合。

【课文解读】

知识点一:契丹族与党项族

1、辽的建立

(1)契丹的兴起与发展:

隋唐时,游牧在北方的契丹族与汉族的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

唐朝末年,北方汉人避乱,出长城,带去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活方式;

9世纪后期,契丹有了农耕、和纺织等生产事业,并开始建筑房屋、城邑。

(2)契丹(辽)政权的建立:

时间:10世纪初

民族:契丹族

建立者:耶律阿保机

都城: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南)

(3)辽政权的发展:

阿保机建国后,发展生产,创制文字,国力不断增强。

契丹货币(银质货币,契丹文字,意思是“天朝万顺”)

2、西夏的建立

(1)党项族的兴起:

生活在我国西北地区,原属羌族的一支。

唐朝时,党项族集中到甘肃东部、陕西北部一带,与中原文化的接触渐多,社会生产有所发展。

(2)西夏的建立:

时间:11世纪前期

民族:党项族

建立者:元昊

都城:兴庆府(今宁夏银川)

(3)西夏的发展:

元昊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并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还创制了西夏文字。

西夏铜牌(驿站传递文书和命令的人员使用的身份证明)

知识点二:辽与北宋的和战

1、辽宋间的和与战

(1)辽太宗时:辽占领燕云十六州,辽宋冲突加剧;

(2)宋太祖晚期:双方互通使节,宋辽保持友好关系;

(3)宋太宗时:向辽数战,败,转防御;

(4)宋真宗时:辽攻宋,威胁开封,宋真宗亲征,澶州之战,宋胜。

2、澶渊之盟

背景:澶州之战,宋宰相寇准劝宋真宗亲征,胜。

内容:辽宋和议,达成协议,辽撤兵,宋给辽岁币。

影响:

(1)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但是澶渊之盟毕竟是实力均衡的产物。

(2)此后,南北贯通,互市不绝,保持了一百多年相对和平的局面,双方经济和文化都呈现出繁荣的景象。

(3)很长时间辽宋之间和平友好。

知识点三: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1、西夏与北宋的关系—战

(1)西夏多次攻打北宋,宋败;

(2)影响:双方损失惨重,人民困苦不堪。

2、西夏与北宋的议和

宋夏和约:元昊向宋称臣,宋给夏岁币。

影响:宋夏边界贸易兴旺。

【图解历史】

北宋、辽和西夏的关系示意图

【知识整合】

1、辽、北宋与西夏政权的建立

2、从性质方面谈谈如何看待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战争?

(1)北宋与辽、西夏战争,只是中华民族大家庭 内部的兄弟之争,不是侵略和反侵略的战争。

(2)就其正义性而言,当时的辽、西夏政权是以劫掠和扩大势力为目的而发动战争,是非正义 的;

(3)北宋军民的抗辽、西夏斗争维护了中原和南方社会的相对稳定和生产发展,是正义的。

3、如何评价北宋与辽和西夏之间的战与和?

战:

(1)双方都不具备彻底战胜对方的实力;

(2)战争耗费了双方大量的人力财力,破坏了双方的正常贸易,严重影响人民日常生活;

(3)造成国库空虚,严重影响互市贸易和 经济文化交流;

(4)激化了民族矛盾和社会阶级矛盾。

和:

(1)议和是双方实力均衡的产物;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

(2)使南北贯通,互市不绝,有利于经济贸易往来;

(3)促进了民族融合。

4、辽、夏、宋时期,民族融合表现在那些方面?民族关系的主流是什么?

表现:

(1)学会农耕

(2)学习汉族的政治制度。

(3)模仿汉字创造文字,使用活字印刷术

(4)学习汉人的生活习俗

(5)掌握汉族先进的技术

主流:民族融合

【思想认识】

本课学习了辽、西夏与北宋政权的建立以及它们之间的战和关系,战争是短暂的,和是民族关系的主流。

契丹族、党项族与汉族的密切交往,对奠定祖国的辽阔疆域,开发边疆地区,促进社会的进步,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中华民族具有极大的凝聚力,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各族人民都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jiaoyu/zatan/2017-03-11/203.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