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 > 正文 返回 打印

全中国课改人联合起来 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成长为本——问题导引”教学模式实践研究》解读

[db:作者]  2011-10-19 00:00:00  互联网

  编者按:由中国教育报刊社申报、中国教师报具体承担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现已获得国家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批准,课题编号为:BHA110412。中国教师报作为一份国家级教育专业媒体,开媒体做课题之先河,旨在把我们已有的成果进一步推广,组建以“高效课堂”为流派的课改共同体,探索以“问题导引”为形式的学生主体课堂的教学操作,交流、总结、发布“四新”成果,以课题为平台,“聚义”课改,相互借道,共同成长。

  依照课改难点,探索解决节点,相互借道,共同成长

  ■推动以“杜郎口经验”为核心的课堂教学验证

  ■组建以“高效课堂”为流派的“课改共同体”

  ■探索以“课题导引”为形式的学生主体课堂的教学操作

  ■总结、组织、交流、发布“四新”成果

  一个完全不一样的课题

  放眼今天中国的教育,存在太多的问题却难以找到突破口。基层教育工作者在课改实践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没人能给出答案。如今,我们越来越认识到,中国课改的希望在于基层和一线。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需要全新的“课题研究”,课题研究者再也不能仅仅局限于“专家学者”,而应该让更多的一线教师加入进来,行动起来,做“行动研究”。研究结果再也不能仅仅是停留在纸面上的“成果”,更应该依照课改难点,探索解决节点,变成落在课堂中实实在在的“效果”。

  中国教师报作为一份发行量最大的国家级教育专业媒体,近年来致力于“高效课堂”的研究和推广工作,力推中国课改进一步向纵深化发展。“高效课堂”是发端于“杜郎口经验”的教育概念,致力于课改途径与方法的行动研究,主张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和抓手,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让学生充分参与和体验学习过程,从而促进和帮助学生完成自身的成长。

  本课题旨在把我们已有的成果进一步推广,组建以“高效课堂”为流派的课改共同体,探索以“问题导引”为形式的学生主体课堂的教学操作,交流、总结、发布“四新”成果,以课题为平台,“聚义”课改,相互借道,共同成长。

  本课题开媒体研究课题之先河。作为媒体,我们没有强大的“专家”资源,没有雄厚的研究实力,但是我们拥有30多万的发行量和数百万读者。我们可以借助课题搭建一个广泛而开放的平台,发现和组织全国范围内的课改先行者,让大家相互认识,共享资源,交流经验,进而深度配合。

  本课题尊重学校的草根原创课改实践,倡导“行动研究”和“田野研究”。每一个参与者都是研究者。在实践中,逐渐吸引和招募志同道合的研究者,形成“智囊团”,帮助学校发现和梳理问题,集中研究,推进落实,形成一批更好的学校和成果,以引领更多教育者行动起来。

  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尊严地活着

  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在于探索一种教学模式,让课堂学习更快乐更高效,通过课堂教学模式的改变进而催生新的教育模式。在教学模式改革过程中,会逐步涉及到理念,观念,方法,文化(评价、管理,培训等)等不同层面的问题,课题设置也依照课改的步骤逐步深入。重构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创建课堂教学模式的框架和操作环节;创建与“问题导引”教学模式配套的学校管理办法。希望通过我们的研究和实践,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尊严地活着,并享受快乐的成长。让教育变成真正的“人”学——以促进和保障学生的成长为教育的唯一目的。

  2001年6月,教育部发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改革目标,即包括“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高度认同这个目标的山西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卓玉认为,教育的起点应该立足于人的成长的基本形式——人总是在遇到问题、解决问题中成长。如果把它引入教育,知识传授就不再是教育压倒一切的任务,而是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以知识传授为起点的教育走向以问题解决为起点的教育,必然伴随着一批能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价值追求的新的教育关键词的出现:自主、体验、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纵观国内外对于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成果很多,不同时期的理论依据不同。从学生作为人的成长角度,基于人本主义理论,将课堂作为学生成长的一个特定环境。通过课堂教学模式的改变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现今只有初步的尝试,没有科学理论指导的系统性、规模化的研究。

  近年来,中国教师报以山东省杜郎口中学为核心组建了“中国名校共同体”,一直潜心对该课题进行研究,主要通过课堂流程的再造,在课堂教学中强化“预习—展示—反馈”三个主要环节,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环形黑板的添加,实现课堂教学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转型。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必将带动和促进学校以及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在评价、培训和管理等方面的全面变革。因此,中国教师报创建和推广“高效课堂”,提出了“四新”的概念——新教师、新课堂、新学校、新学生,并探索区域课改推进的策略和机制,旨在为全国的教学改革提供经验和示范。

  张卓玉副厅长在《第二次教育革命是否可能——人本主义的回答》这本书中,全面系统阐述了基于人本主义理论的教育模式。从理论到实践,为我们今天的教育改革提出了一个清晰的目标和理想蓝图。而中国教师报提出和正在实践推广的高效课堂,正是人本主义在课堂教学中落实的一个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因此,本课题以张卓玉副厅长的人本课堂和中国教师报的高效课堂为核心思想,二者结合,形成了课题的主要研究目标,即在教育的主战场——课堂教学中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观,促进教育的目标回归到“以生为本”、“以学生的成长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以开发人的潜能为本”,并进一步践行和改进在课堂教学、学校管理和区域推进等不同层面上的具体操作办法。

  呼唤“四新”

  新课堂呼唤新教师,新教师培养新学生,新学生成就新学校。“新教师”、“新课堂”、“新学生”、“新学校”“四新”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彼此之间有着必然的逻辑联系,其核心是“新课堂”。

  新教师

  新教师必须要具备“三观”——教育观:教育即人学;教学观:一切的“教”服从于学生的“学”,最终是“不教而教”;学生观:学生是课堂教学的第一资源,教师是班级里的第51名学生。

  新课堂

  新课堂应该是“知识的超市和生命的狂欢”,以解放学生、发展学生、高效乐学、师生相长为指向,主张“学中心”,学生是课堂唯一的主人。知识传授不再是教学的主要任务,自主、体验、探究、合作、展示、交流是新课堂的关键词。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尊严地活着,并享受快乐的成长。

  新学校

  新学校是一方池塘。“如果你在地里挖一方池塘,就会有水,有鱼类、水鸟乃至于百合等植物。你挖好了池塘,自然就会往里填东西。”(梭罗《种子的信仰》)学生可以是“水鸟”,可以是“两栖动物”,也可以是“植物”,不需要你看见种子是如何、何时落地,种子开始到来了。这就是“自然”的力量。

  新学生

  新学生的目标是培养现代社会的合格公民,具有现代意识,能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完成学习,具备自主学习和自主管理的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具有独立意识和民主观念,既是自己发展的主人,也是自己精神的主人的新时代学生。



/jiaoyu/zatan/2019-08-31/20672.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