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转型期的一种必然现象就是浮躁,包括各行各业、各种形式的浮躁问题。但教育却是最不应该浮躁的行业,因为教育对于受教育的学生而言,有着不可逆的特点。所以,纵观教育问题,我们必须警醒,拒绝浮躁。然而,当下的教育却出现了种种浮躁现象,举例如下。 补习 林林总总的包括语数英在内的各种课外补习学校随处可见,几乎与常规学校的数量半分江山。那么,这是因为常规学校的教学任务没有完成吗?还是因为学校老师没有校外老师更给力?抑或,是家长在追逐应试中的从众心理发生作用?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颇为不解。 或许,在“一对一”辅导学校出现后,我们针对如今大班额教学的问题还可释义一二。因为在大班额下,任你是名师也难“因材施教”,也无法“个性辅导”。于是,还是原来的老师,走进了“教育VIP”小房间。问题是,真的有那么多的学生需要课外补习吗?或许是家长的焦急,或许是社会的浮躁。 超级学校 如今,不仅“大学之大”不在大师而在规模,而且,一些市县高中名校走向市场之后,因为社会择优的效应,制造了许多超级学校。这些学校俨然是“超级大国”,动辄几千人甚至有过万的规模。可以想象的是,如此“庞然大物”怎样管理?学校不像工厂,不能以简单的程序管理,不是用模版制造标准件,而是面对着变化成长中不同的学生。所以,各项工作的细致性、创新性决定着学校教育教学的质量。再看看西方教育发达的国家,人过一千的学校是很少见的,因为这是办学校。为何又会涌出这样多的超级学校呢?坦白说,学生多了,学校收取的择校费就多,效益就高。这便是经济利益的驱动效应,也是学校走在市场中的浮躁行为。 买学生 “买学生”是让教育笑不起来的笑话,但却正在进行中。以前是一些民办学校在玩市场游戏,现在公办学校也悄然兴起了“买学生”的风潮。什么是“买学生”呢?就是为了自己学校在高考或中考中能出现一些高分学生,不择手段地去外校“挖墙角”,花钱把人家培养的尖子生弄到自己学校报考,取得成绩归为己有,这叫“给石佛贴金”。据传,一些具有考一流大学潜力的学生已经被一些学校抬到了十万元甚至更高的价位;一些学校在招收中考尖子生时,除了学费全免之外,还给学生按月发放一定的工资。这已经不仅仅是浮躁,而是一种教育之恶。 奥数 奥数“被工具”了。 奥数,原本是在高中阶段组织的一种数学竞赛,现在被“小升初”所利用。缘由是在“小升初”划片就学的制度下,初中学校要遴选尖子生,于是,变通政策,用所谓的奥数考试来做“敲门砖”,跨出“划片”录取其他优秀学生。在这样的诱因下,流行奥数势在必然。但奥数并非基础数学,奥数题既难又怪,学奥数必然让学生很烦,很躁。 抢跑 这是幼儿园做的事,是指在幼儿园就提前讲了小学一年级的课,并美其名曰“赢在起跑线”。其危害至少有两点,一是“超前学习”制造了“超前厌学”,使一些幼儿对读小学产生恐惧感;二是进入小学便成了“复读生”,因为缺乏自控,学生养成不听课的坏习惯。至今,这样的幼儿园以及这样的所谓超前教育依然存在,尤其是在一些农村或“城中村”幼儿园,情况比较突出。当然,认同这种做法的家长也大有人在,谁不想让自己孩子进小学就抢个风头,让孩子感受成功,让家长脸面有光?但浮躁于此的幼儿园却不应该,因为幼儿园应该懂教育。 倍增 “倍增”是一个新名词,是在发展优质教育,促进教育均衡名义下的产物。具体说是一种地方性教育策略,出发点是“强弱联手”,是名校资源共享。但在实际中并非如此,更多的是走走形式,是把名校牌子挂在弱校大门的故事,是让老百姓看不懂“真假猴王”的故事。再说白了,即便是真的有实际内容,那也是“勾兑”,让“老酒”度数降低,让“低度酒”升值,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就能让名校“翻着跟头”“倍增”。所以,“倍增”或许不是“神话”,但一定是在政绩作用下的浮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