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读过我的《发现高效课堂密码》,相信还记得《合作,通向学习天堂的“绿卡》、《且让“秧田”面对面》、《伙伴效应律》、《请开行课堂“动车组”》等一系列谈小组合作学习的文章。本文不想重复上面这些文章涉及的理念和实践探索,而是想从更简约、更系统、更深入的视角,就小组合作学习的4个方面,每个方面提炼出3个,共12个侧重点加以分析、归纳,但愿能给大家一些新的启发。 一曰价值认同。关于小组合作,不少人停留在学习方式转型的价值定位。尽管这种认识难能可贵,但是依然有待升华。 1. 合作学习是国家课改战略。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带来家庭结构的突变,独生子女家长、独生子女教师、独生子女学生越来越多。先天的伙伴缺失,容易造成人的性格缺陷。课改之所以倡导合作学习,就是希望通过课堂的合作学习,培养合作意识、合作能力,继而培养学生的合作人格。 2. 合作学习是“面向全体”的有效实现形式。素质教育要义之一就是“面向全体”。实践证明,在课堂上仅仅指望“教”的统筹兼顾,“面向全体”时常会被架空。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落实,“兵教兵”学习机制的创生,才是“面向全体”的有效保障。 3. 合作学习是新学生的一种重要思维品质。作为新课堂中的新学生,必须养成以群体为智力资源、以互动和分享为交往形式、以共享和双赢为目的的团队合作思维品质。我们不妨把这种思维品质称作新课堂的新思维。 二曰形式突破。以杜郎口为代表的课改学校,他们为全国课改提供了从教学形式寻求突破的典型案例。人们好像习惯了走内容改革一条路,一直对形式不怎么感冒,甚至,一提形式就蔑称为“形式主义”。这样就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形式的价值。一个哲人曾经说过:“形式是已经完成了的内容。”我们不能不说,恰恰是杜郎口这种“面对面”小组合作学习形式的突破,带来了独具原创意义的课堂模式变革。不少步履蹒跚的课改学校,恰恰是因为固守“秧田式”座次,让课改变得举步维艰。甚至,我们可以这样说,有时候,形式的变革比内容的变革更需要智慧和勇气。有一个案例让我记忆犹新。某学校学习杜郎口的课改,把“秧田式”的课桌排列,换成了“面对面”的小组围坐。一天,一个领导到学校视察,质问道:“谁让你们这样干的?这还像课堂吗?胡闹!统统给我改回去!”于是,学校无奈,从此课改就此作罢。接受“面对面”、认同“面对面”、支持“面对面”、成就“面对面”真的需要包容的智慧。别瞧不上“面对面”,这里面还有诸多学问呢。 4. “面对面”里有关爱。“面对面”这种学习形式最深刻的意义在于“看见”。“看见”就觉得安全;“看见”就觉得温暖;“看见”是一份激励;“看见”就有了伙伴;“看见”就有了团队;“看见”就会自觉争先。 5. 小组是个对话“场”。新课堂呼唤新的交流方式,用一个关键词来说明,就叫“对话”。“面对面”的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创建了一个新的课堂对话“场”。这个“场”,由于团队价值目标的凝聚,使得“对话”更具活力和效率。 6. 自主定向、变向、朝向、走向。新课堂形式的突破不仅仅是座序形式的变革,同时,对传统课堂的单一向前的“朝向”,以及固定的座次也进行了深刻的变革。随着课堂“聚焦”点的变化,学生可以自主由小组合作的“定向”进行“变向”,调整“朝向”,倡导“走向”。关注“朝向”是新课堂人性化的自然追求。该“变向”时不“变向”,可以定义为教学事故。坚决反对需要聚焦的时候“背向”和“侧向”。 (作者系中国教师报全国教师培训基地特聘专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