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 > 正文 返回 打印

魏德运:“写”出文化人的魂

[db:作者]  2013-11-09 00:00:00  互联网教育报

????季羡林与猫 (魏德运作品)

????教育家刘冰 (魏德运作品)

????耶鲁大学原校长理查德·莱温 (魏德运作品)

????哲学家张岱年 (魏德运作品)

(魏德运其人)

    魏德运,1957年生于古都西安,当代著名肖像摄影艺术家,中国摄影家协会资深会员,高级心理咨询师,现任职于北京师范大学,兼任西安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延安大学等多所高校客座教授。他通过独树一帜的东方精神肖像摄影艺术创作,倡导视觉美学教育,引起广泛反响。中国摄影家协会原主席徐肖冰、摄影艺术家侯波、陈复礼一直关注他的创作,颇多奖掖。季羡林先生撰文,称赞他“是一位真正的摄影家”。

    ■本报记者 顾雪林 通讯员 谢庆立 李钊平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蔚为壮观,那些文化经典的原创者,如老子、孔子、孟子、庄子、屈原、司马迁等却无缘留下摄影肖像,今人无法真切地感受他们的风采神韵。醉心于精神肖像艺术创作的摄影艺术家魏德运常常为之感叹:“假如时光倒流,我将捕捉伟大灵魂的光彩瞬间,让他们定格于永恒。”

    历史无法穿越,魏德运却成了与时光赛跑的人。40多年来,他奔走各地,为一批批文化大师、雅士名流“抢救性”地拍摄精神肖像。他先后创作了“大文化人”系列、“老红军老将军”系列、“高僧大德”系列、“盛世中华”系列等摄影作品两千余幅,形成了独树一帜的“魏德运精神肖像创作”。

    魏德运现任职于北京师范大学,是高级心理咨询师,中国摄影家协会资深会员,国际生态安全合作组织生态艺术委员会副主席,兼任西安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延安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等多所高校的客座教授。透过他的镜头,众多大文化人由此定格。季羡林、邓广铭、张岱年、金克木、钟敬文、费孝通、张中行、周汝昌、卫俊秀、霍松林、文怀沙、周一良、周绍良、李德伦、启功、张仃、戴爱莲、吴冠中、靳尚谊、刘文西、刘国松、叶朗、阎景翰(侯雁北)、辛介夫、贺敬之、周巍峙、王昆、费孝通、郑必坚、龚育之、邢贲思、史树青、牛汉、冯其庸、金冲及、朱光亚、李政道、吴文俊、马洪、吴敬琏、王梦奎、艾丰、邵华泽、范敬宜、胡绩伟、刘冰、秦川、王若林、杨伟光、陈佳洱、许智宏、顾秉林、艾莉森·F·理查德、理查德·莱温、亨利·保尔森、帕瓦罗蒂、多明戈、卡雷拉斯、王光美、洪学智、曾宪梓、威斯霸王、田家炳、张瑞敏、柳传志、鲁冠球、本焕大师、一诚大师、图布丹格西喇嘛、第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这份囊括上千大师名流的沉甸甸的创作名录,就足以让人震撼。更重要的,是一幅幅作品的精妙艺术和丰厚精神。

    在光影中追梦

    在中国摄影界,魏德运素以不怕吃苦、全身心投入、追求完美深受推崇。他自言这来自母亲的影响,母亲铺就了他生命的底色。14岁那年,母亲不幸病逝,却找不到一幅像样的照片作遗像。“我多么想拥有一张母亲的好照片啊”,痛彻心扉的经历让他决心学好摄影技术。

    1976年,魏德运在新疆大漠服役,他自学摄影本领,成了部队远近闻名的“业余摄影家”。1980年,魏德运退役,来到位于西安南郊的陕西师范大学工作,这也成为他艺术道路的转折点。

    陕西师范大学学风淳厚,名师云集,如一幅幅油画在他眼前打开。众多道德高尚、学养深厚的学者,让他高山仰止,眼界大开:有“当代草圣”美誉的卫俊秀,为人耿直,性情豁达,强调“作字先做人”,而艺术的精妙之处“要非慧眼人,莫能悟得出”;辛介夫是著名的易学大家,向他传授太极八卦之法;中国现代历史地理学的创始人之一史念海,“淹贯经史群籍,覃思卓识”,倡导学术研究应“有用于世”;黄永年,历史学家,精通版本目录学;朱本源,史学理论家,会通文史哲,学贯中西,在多个研究领域纵横驰骋,卓尔不群……与这些学者的交往,让魏德运深受教益,领悟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20世纪80年代初,伴随改革开放大潮,魏德运摄影艺术创作进入沉潜期。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之外,西方的摄影与绘画艺术,伦勃朗创造的油画布光法,安格尔的新古典主义创作,还有罗丹“一切都融化为思想和灵魂”的主题雕塑法,都让他如痴如醉。

    1990年夏,魏德运到著名古典文学研究专家、诗人学者霍松林的书房里聊天。一进门,他就被书桌上方于右任题赠的一幅黑白肖像所吸引。于老一生求自由、求真理,悲悯天下,平易待人,是魏德运敬仰的乡贤前辈。画面上,于老寿眉银髯,目光蔼然,精神矍铄,神态飘逸。那天,霍松林讲了这幅作品的来历。

    霍松林年少家贫,聪颖好学,以第一名优异成绩考取中央大学中文系。经人推荐,他受到时任国民政府监察院长的于老的慷慨资助,完成学业,毕业后又应邀进入监察院。此后两岸阻隔,两人失去联系。1959年4月11日,于老八十大寿,还向身边人问起有无霍松林的消息。于老从名家所拍的肖像中选了最满意的一张,题赠“松林老弟”,托部属寻机代转。上世纪90年代初,霍松林的同乡冯国璘终于从台北寄来于老的肖像。

    沉浸在追忆中的霍松林哽咽难言。凝视着于老的肖像,魏德运也有一种“触电”的感觉,深受感染,久久不能平静:这幅作品仿佛穿越时空,不仅传递着两代文化巨匠的殷殷情谊,也携带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呈现着个人、时代和民族的精神。优秀的肖像摄像艺术作品,生动、直观而又形象,何尝不是一种“心灵的教科书”?肖像艺术的魅力就在于此!于老的肖像让魏德运对摄影艺术有了一次顿悟。从那时起,他下决心“为大文化人写魂”,在肖像摄影艺术领域开辟一片新天地。

    有梦的人,是幸福的。魏德运认为,当你把全部心思用在摄影作品上,心无杂念,机遇就会眷顾。 

    聚焦大文化人

    在陕西师范大学工作的日子,魏德运最喜欢接近那些博学的老先生。一天,他提着相机来到侯雁北教授家。侯老既是著名学者,也是散文大家。老人一生坚守良知,求学问道,历经坎坷,痴心不改。他出版过多种著作,但从不附照片。侯老认为自己“不上相”。这一刻,昏黄幽暗的斜阳照过来,透过窗纱,点点滴滴洒在侯老脸上。魏德运一下子找到了感觉:这是一张怎样的脸啊,皱纹密布,纵横交错,如陕北黄土高原上的沟沟壑壑,经历无数次风霜雪雨的侵蚀,镌刻着无尽的沧桑岁月……

    似乎不经意间,魏德运举起相机,按动了快门。当晚,激动不已的他再次来到侯宅,展示刚刚冲好的样片。没想到,侯老一看,泪水夺眶而出,腾地从椅子上站起来,紧紧握住魏德运的手:“谢谢你,德运。我平生没有照过这么好的照片。你照出了我的心,也写出了我的魂啊!”过后,侯老还专门写了一篇散文——《迟来的肖像》:“我知道我这种神态,多年来只在夜阑更深的时候,只在想起一桩桩往事的时候,只在想哭、想笑、心潮澎湃、思接千载的时候才偶然出现。我的这种神态,只有我才心领神会。”

    1996年初,为了追寻自己的艺术梦想,魏德运放弃了西安的安稳生活,来到北京。偶然的一个机会,他读到了著名学者季羡林的《牛棚杂记》和《赋得永久的悔》。那些描写亲情的文章让他思绪沸腾,原来仰慕已久的季老和自己一样,也是心灵细腻、情感丰富的人。他决心找机会为季老创作拍摄精神肖像。

    肖像价值取决于决定性瞬间。“决定性瞬间”的概念由法国摄影大师亨利·卡蒂埃·布勒松提出来,指摄影现场主体形象充分展现其价值和内涵的一瞬间。通过瞬间形象表现人物气质、思想、心灵的内容和意义,抓住人物性格特征,为人物传神,这个瞬间形象就必须是有概括意义的典型瞬间形象。它需要长时间的历练和探索,既要有理论素养,更要有实践经验。如框取西装笔挺、表情从容、目光淡定的大学者形象,表现“人类面临智慧时的镇定”。

    在一般人看来,肖像摄影的创作只需“咔嚓”一瞬。然而,每次拍摄前,魏德运都要为这“一瞬”做长时间的功课。他说:“肖像摄影是在‘写心’,与被拍摄的人物心心相通,才能准确把握人物的精神特质。”为找感觉,他查阅人物的生活资料,阅读他们的作品,体味被拍摄者的心路历程。然后,选定适当的场景和时间,与被拍摄者进行交谈沟通,再凭直觉和敏感,捕捉人物最富有“意味”的一面。

    这年5月,北大朗润园鲜花盛开,草木葱茏。一天,魏德运轻轻叩开季老的家门。季老端坐在椅子上,摆正了姿势,温和地微笑着。魏德运在相机取景框里瞅着季老,寻找最摄人心魄的一刻。突然,意想不到的一幕发生了:季老家的白波斯猫从老人身后跳上他的右肩,又从右肩顺着右臂爬下,大概前后不到两秒钟。魏德运按下了快门,《季老和猫》——季老最满意的一幅作品就这样诞生了。拍摄这幅作品时,魏德运利用现场自然光,这样做是为了人与景、光与影达到最佳和谐状态,人物的个性、气质与神韵就被定格为永恒的“决定性瞬间”。

    多年后,魏德运坦陈心迹:“为文化人写魂,仿佛穿行在高山大川之间,有领略不尽的风光。”季老也郑重撰文,热情称赞“魏德运是一个真正的摄影家”:“我自己对照相完全是个门外汉,现在面对这一张照片,十分困惑。照片上小猫和我活灵活现,决无可疑。然而我想问:这就是我吗?小猫的突然‘袭击’,按理说,应该让我大吃一惊,或者大火一番;然而,在照片上,我却安详慈祥,一副含笑不露的面部表情。显然,这一次突然‘袭击’带给我了莫大的欢愉。经过我自己的反思,这却实在非常容易解释。对于中国几千年来传统的‘天人合一’的思想,我深信不疑。这种思想最准确生动的表达方式,就是宋代大哲学家张载的两句话:‘民,吾同胞;物,吾与也’。‘与’字在这里是‘伙伴’的意思。”

    如今,《季老和猫》已经当之无愧成为改革开放后中国肖像摄影的经典之作。

    走近崇高

    摄影艺术创作的不断成功,使魏德运更坚定了自己的创作理念——“录其形必传其神,传其神必写其心”。他认为,镜头要捕捉的不仅仅是一个人外在的形象,而且是一个人内在的情感和思想;画面上是瞬间的记录,但这个瞬间联系人物全部经历和整个精神世界。

    一天,魏德运在电视上看了哲学泰斗张岱年先生的访谈,不禁为之一动,觉得他就像一位敦厚长者——“他的面容很‘中国’,很古典,像老派文人,蕴含着中国的智慧”。

    1996年9月,魏德运走进张老家。他家与季老家一样拥挤,书籍一摞一摞,挤满屋子的角落。他进门时,张老坐在轮椅里,左手捏着书本沉思不语,那神情就像一个耕种的老农坐在田坎,望着自己即将收获的庄稼。他感觉,这位哲学老人身上有一种中国式的淳朴与敦厚。魏德运仔细打量着张老:背有些佝偻了,须发皆白。满头银发向后梳理得一丝不乱,双目有神,几根寿眉高挑于眉梢,眼角、额头皱纹舒浅。

    张老指着桌面上摊开的书籍,感叹道:“老了,一年不如一年了。前几年还能写点东西,现在只能温习旧书,看新书解闷。脑子不会想事喽,不会想事喽。”  

    张老扣好领扣,挺直身子,接受拍照。魏德运原想拍摄张老在书堆里的照片,但经过观察,他突然“觉悟”:这位老人,书只是他生命的一部分,心灵和精神才是他的一切。他举起了相机,将镜头对准张老的脸庞,按下快门。这次拍摄,他选取张老的侧面,利用的是台灯反射光。

    事后,魏德运总结说,拍摄精神肖像是一个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过程。我力图使用自然光线,尽可能不用闪光灯。我害怕那机械的一闪,打破人物的内心世界,扰乱被摄对象的心灵,影响我对人物生命特质的捕捉。

    循着这样的创作理念,魏德运先后为邓广铭、金克木、钟敬文、费孝通、张中行、周汝昌、霍松林、周一良、周绍良、李德伦、启功、张仃、戴爱莲、吴冠中、靳尚谊、刘文西等数百位著名大文化人拍摄了精神肖像。其中,《教育家刘冰》也颇具代表性:幽暗的背景画面上,刘冰教授双目仰视、嘴角紧闭,活脱脱地展现了刘老直面现实、勇于担当的刚正个性。著名艺术家张肇达先生观影后撰文赞叹:这幅摄影作品的确可以称为伟大。

    2005年,“走近崇高——魏德运先生肖像摄影艺术展”在全国部分高校巡回展出。中国摄影家协会原主席徐肖冰先生和摄影艺术家侯波夫妇、全国政协委员艾丰等人,参加了开幕式。侯波夫妇说:“我们为伟人拍了一辈子的精神肖像,而我们自己的精神肖像只有靠你来塑造了!”在他们眼中,魏德运是靠“德性、悟性与韧性”,成就了捕捉大家之魂的摄影艺术,拍出了一幅幅能直视人物内心世界,浑然天成,有着动人力量的名家肖像。清华大学的一位学生留言:“您的作品感染了我,我的心灵受到一次洗礼,从中感受到昂扬向上的人格之美。”延安干部学院的一位学员留言:“这些精神肖像渗透着大爱与真诚情感,形象直观地呈现中华民族的精神,体现积极向上的力量,引导我们走向崇高,是鲜活而形象的心灵教科书。”

    艺术创作贵在真诚。魏德运的作品倾注了自己的情感和生命体验:他“写心”,力求与人物心心相印;“写神”,力求以典型瞬间展现人物精神特质与情感世界;“写魂”,力求展现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2012年5月16日,中央电视台《大鲁艺》大型文献纪录片发布会在北京举行。于蓝、贺敬之、孟于、苏菲、王琦等几十位老艺术家的精神肖像依次摆放在大厅,成为“抢救性”拍摄成果的一次震撼展示。一位年轻学者激动地说:“这些作品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课。”

    魏德运还把镜头对准了世界。2004年8月,第二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在北京举行,他应邀为与会的世界各大学校长摄影。论坛上,美国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莱温发表了精彩演讲,回到座位后似乎余兴未尽,凝神思索。魏德运悄然举起相机,拍下了一个“大特写”。

    不久,时任教育部副部长的吴启迪率团访美,把这幅肖像作为礼品送给耶鲁大学。在挂满耶鲁历任校长的展厅里,校方举办了揭幕仪式。金黄色的缎面从相框上缓缓滑落的那一刻,掌声骤然响起:画面上,莱温校长“西装俨然,鬓发梳整,额头宽阔,微微颔首,目光纯净,眼神穿过圆形镜片注视着下方,表情平和肃穆,孔武有力的左手优雅地托起下颌,唯有拇指展开伸向脖颈,流露出无比的自信……在古典思想者轮廓下浮现出的是一张现代思想者的英俊面容……站在他身边的莱温夫人霎时间激动得不禁泪眼婆娑”。耶鲁大学东亚语文系教授孙康宜撰文赞叹:“在魏德运的镜头之下,这位现代教育家肖像在深层品质中具有的‘火的冷意’和‘水的渴意’被描摹得淋漓尽致、生动传神。魏德运的摄影作品往往都充满着康德式二律背反的诗学张力,极富阐释的弹性空间,蕴含着摄人心魄的图像力量。”

    魏德运还先后为亨利·保尔森、帕瓦罗蒂、多明戈、卡雷拉斯等西方文化名流创作精神肖像作品。其中,剑桥大学校长莉森·F·理查德的精神肖像作品也广受好评。画面背景是轻松柔和的暗光,理查德校长目光慈祥,笑容内敛而略带孩童般顽皮。这幅作品没有美化细节的技巧,没有刻意雕琢的意象,但让人感到大美的神韵与自由的心灵。

    为中国梦传神铸魂

    魏德运是一位艺术至上、执着追求的摄影艺术家,也是一位热诚勤勉、孜孜不倦的教育工作者。他开创性地提出了东方精神肖像摄影理论,倡导在全国高校进行视觉美学教育。他认为,传统文化中的相由心生概念,其实有着相当科学的一面。肖像摄影记录的是瞬间形象,它折射过去,引领未来。真正的肖像摄影大师目光如炬,往往抓住拍摄对象身上灵光一现的“美好”,开掘放大他们身上的正能量。从这个意义上讲,肖像摄影就不是镜像记录,而是精神气质的再创造。

    魏德运认为,一流的大学不仅要有一流的科学大师,还要有一流的人文环境和人文思想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伴随社会经济转型而来的教育功利主义、实用主义倾向严重,人文教育不足现象突出。比如,不少大学生理想信仰和道德观念淡薄,缺乏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漠视文化传统。这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在魏德运看来,人文素养的灵魂,不是“能力”,而是“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其核心内容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这就是人文精神,也是一种为人处世的基本“德性”、“价值观”和“人生哲学”。聚焦大文化人,名家精神肖像摄影艺术进大学校园,可以起到鲜活生动的人文素质教育作用。在大学校园展示学术大师、资深教授、知名学者、杰出校友、时代楷模等人的精神肖像作品,可以优化校园文化环境,以直观浸润的方式,将名家的精神风范传递给广大师生,让他们在观摩中“走近崇高”,得到美的享受、人格感染和心灵升华,自觉抵制“娱乐至上”等不良影响。

    近年来,他先后在首都博物馆、民族文化宫、北京大学、重庆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等单位举办《走近崇高——魏德运肖像摄影艺术展》、《铁流向前——魏德运眼中的红军老战士》、《共和国不会忘记》、《为“大文化人”写魂》等大型影展三十余场次;在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国延安干部学院、苏丹喀土穆大学等地举办摄影艺术创作与人文美学讲座五十余场次,引起强烈反响。

    讲座中,魏德运结合自己多年来在季羡林、金克木、张岱年、李德伦、霍松林等文化大师及洪学智、杜义德、曾克霖、张志勇等革命前辈的熏陶和引导下,从他们身上汲取精神营养,以先进文化思想进行肖像摄影艺术创作实践的过程,对大学生进行自立、自强、自信的思想教育,增强优秀文化的影响力,提升他们的精神境界。“走出浮躁,走出世俗,拒绝平庸和无为才能接近崇高。”他对大学生们说,“无论是在求学阶段还是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都不应羁绊于眼前的利益,而应该有崇高的精神方面的目标追求。”

    魏德运四处奔走,通过创作德能双馨名家的肖像作品,抢救不可再生的宝贵民族精神史料,弘扬东方精神肖像摄影艺术,倡导视觉美学教育,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和支持。

    聚焦大文化人,为中国梦传神铸魂。魏德运又开始了新的创作计划,他说:“所有的荣誉已成过去,我还要创作更多更好的精神肖像艺术作品。创建东方精神肖像艺术馆,用视觉语言传承中华优秀人文精神,是我一生的夙愿和追求……”



/jiaoyu/zatan/2019-08-31/21299.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