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关乎一个人的生活质量、生命质量,它会跟人一辈子。”北京市八一中学语文教师王建稳教学生生活的语文、生命的语文。“我要教会孩子未来的思考方式,这样的思考方式他们会受用一辈子。”物理教师杨清源感慨道。“学生高中所学,绝不是为了上大学,而是会跟随人一辈子。”化学教师宋晓敏不仅“匠人”更“匠心”…… 在北京市八一中学有这样一群不仅仅教育学生高中3年,而是为孩子的一辈子做教育的教师,他们坚定地承诺“教育是我一辈子的事”。他们成了中国教师报教育家成长工程北京市八一中学入选教师。他们崇尚教育家独特的人格魅力、才学魅力和敬业魅力,2011年10月27日,北京市八一中学教育家成长工程启动仪式上,王建稳、杨清源、宋晓敏等11位入选教师手捧鲜花和奖杯,“忠诚事业,潜心研究,追求卓越,立足教育实践,开启教育智慧,形成教学风格,领悟教育精髓”成为他们不断的追求。 走近他们,感受他们的魅力,我们看到在八一中学“生态教育”的引导下,这些教师用生命影响生命,用人格影响人格,践行着八一中学校长沈军的号召——把自己的双脚深深扎根在教育实践的沃土上…… 王建稳 稳健之魅 她的课程被别人称为:“有语文味道”。时如小家碧玉、时如大家闺秀,时如小桥流水般诗情画意,时如荡气回肠般刚柔相济。理性与智慧同在,激情与诗意并行。她给人最直接的感觉就是,“绣口锦心、真实坦诚”。 这就是北京市学科带头人、教龄27年的王建稳。她不仅是一名语文教师,更是一个有才情、有智慧、稳重通达的魅力女人。当她的很多大学同学离开了教育,在政界、商界都小有成就时,王建稳依然用坚定的行动在粉笔堆里经营人生,她说:“对教师职业,有一种天然的情结;对语文学科,有一种本能的热爱。” 作为语文教师,她以润物无声的情怀为学生涂亮人生的底色;作为北京市学科带头人,她以阳光般的热情带领团队在专业发展的路上前行。她真正做到了胸中有大爱,心中有真情,眼中有方正。 在教育教学中,她用文化传承精神,在大大小小的展示课、座谈会上她会无数次提及:“语文不仅是高考的纳税大户,更关乎一个人的生活质量、生命质量,因为它会跟人一辈子。语文不仅有高考的语文,更有生活的语文。”她以知识涵养心灵,她说:“知识的语文是让学生顺利地工作、交流。而诗意的、渗透文化的语文是用来滋润生命,涵养心灵的。” “对一个现代公民来说,也许一生都不需要写诗、写小说,但思想的养育却是终身需要的修炼。”“作文写作呼唤的是活的语文,能用的语文,用来过日子的语文。”王建稳大声疾呼“语文与生活相等,文化与修养相邻”,这样的思考和实践如金子般珍贵,因为若干年后,她的学生将把在王建稳语文课上学到的东西带入生活和工作,她的魅力将无数次被人提及。 李新萍 质朴之魅 教育经不起折腾,需要质朴的人踏踏实实地去做好。 “我一直认为自己就是农民,淳朴、善良、勤劳、勇敢,有时候还有点傻里傻气,但并不缺乏智慧,愿意一辈子平平凡凡简简单单快快乐乐地生活下去。”数学教师李新萍自诩为农民,守着教育“芳草地”,用心做教育,把教育做明白,做好人。 很小的时候,他生活在湖北一个偏远贫穷的农村里。和同龄人在一起,他悟出了“小孩子们的想法和大人是不一样的,他们总有办法把某些东西的用途发挥到极致”的道理。之后,在初中、高中,他疯狂地喜欢上了读书,大学期间,开始各种尝试,去寻求一切可以锻炼的机会。毕业后不服输的他开始钻研和精深学习,无论是有意识地去背诵“新概念英语四”,还是学习计算机软件知识,这使他成了十足的多面手。 结合自身的成长,他明确了“农民”的教育教学理念——质朴无华,育人本真。他创造性地进行班级管理工作,巧妙运用典故、热点、诗歌、随笔等进行渗透式德育,将德育与智育相结合,逐渐形成了适合不同人格发展的育人方法。“不张扬,爱学习,对事物有着清晰客观的认识,总是保持着纯真的学习心态……”在同事们的眼里,他的学生总有着这样一些鲜明的性格特征。在成绩上,他的学生也都是学校的佼佼者。 “育人以‘心’,育人以‘德’,育人以‘法’。”李新萍在教学中一直质朴地坚持着。 姜杉 自主之魅 “人最好的发展便是自主发展。我教学的理想便是为了实现师生自主发展。”数学教师姜杉说。 从1995年开始当老师,她完成了从满怀“恨铁不成钢”式的爱到“乐其乐,苦其苦”的教育思想转变,追求着“教育不是牺牲,是享受;教育不是重复,是创造;教育不是谋生手段,而是生活本身”的理想,对每一个孩子的自主发展全情投入、无怨无悔。 16年的教育生涯,她从一名普通教师成了教育处副主任、年级组长和中学高级教师,同时荣获了北京市骨干教师、海淀区学科带头人、北京市“紫禁杯”班主任等诸多荣誉。“因为我爱事业,所以我会去追求;因为我爱学习,所以我一直思考;因为我爱孩子,所以我乐在奉献。”一个“爱”字,促使了她的自主发展。 身为教师,她善于引导孩子们自主发展。14年的班主任生涯里,她一直坚持每周用“效益本”和学生进行心灵对话,在“笔会”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学法指导等,致力于为孩子们的自主发展扫除一切障碍。 同时,她因人施教,尊重学生个性发展;认可差异,引导学生选择路径;利用教材,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学法指导,注重学生有“法”可依。她善于跳出教育看教育,将终身学习理念应用到工作中,积极参加新课程改革,努力更新观念,力求做一名学生喜欢、有思想、有个性、能讲出数学味道的教师。 “作为一个教师,不能保持生理青春,但是他可以保持职业青春。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不断丰富自己,使自己能够有更高的‘燃烧值’,更高的照亮度,这样才能在有限的从教生涯中,为千百万人的成长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姜杉感慨道。 李海英 坚定之魅 李海英老师是一个在教育上执著追求的人,她追求情感的温度、思想的深度、知识的广度。在她身上,透着教育工作者的智慧、精神和责任。这位大方而温和的老师,彰显着“沉稳中透着活泼,缜密中含着创新”的学者型教师风范。而这风范更通过她妙趣横生的课堂氛围、纯熟的教学技巧、独立的思考意识、丰富的学养和无穷的教育魅力得到了完美展现。 “趣、实、活、新”是李海英老师的教学风格,任教21年来她一直担任高中英语教学工作,在教中研,研中改,积极实践新课程标准。她在教学中注重寓教于乐,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学生们喜欢上她的课,因为她的课轻负担、高效率,更因为她的课体现了关注生命成长,凸现智慧启迪的教学特色。 尤其是近年来,李海英承担市、区级公开课、研究课的研发及任课达20项次,如上全国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观摩与研讨展示课、担任北京市“新课程改革”培训教师;多次承担市、区、学校青年教师教材教法培训任务;出版个人专著8部之多,如主编了《名师伴你成长》、《高考听力》等。 面对教育教学中的成果,李海英平淡地说:“我深知,在教育的路上,永远也不能停止自己探索、创新的脚步,每一天、每一节课上,我都会遇到一些新问题。既然选择了教育这条路,我就要坚定地走下去,勇往直前,锐意进取,为教育事业付出我全部的精力。” 史小[昌鸟] 人格之魅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是她努力践行的目标,“学校教育留给学生的恰是‘非书本的教育’带来的潜在文化氛围”是她的坚信,她就是英语老师史小。她认为:一个人只有具备了高尚完美的人格,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她回忆说:“从我走上工作岗位的那天起,就时常听到老教师说什么样的老师带出什么样的学生。我想这可能就是教师自身的人格素养在日积月累中给予学生们潜移默化的影响吧!在见到学生之前,我就在内心一直问自己:假如他们是我的孩子,那么我希望3年后的他们会成长为什么样的人?在八一中学生活和学习的3年将会留给他们什么印象?这段生活对他们未来人生的影响将会是怎样的?也许不是老师们那‘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熟悉身影,亦不是那树影婆娑、花木葳蕤的美丽环境,而应该是源自那份‘非书本的教育’带给学生们潜在的文化氛围吧!”在这样一种特别的“非书本的教育”的过程中,史小以各种精彩的活动为载体,用智慧和期待引领学生前行,用无形的人格魅力给予他们做人、做事的教育。 史小注重学生素质的培养,讲究教学方法,注重因材施教,而且每一节课都力图找到一种最合适的教案设计和教学方法,所教班级的教学成绩始终名列前茅。“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这是史小的名言。言行如一,在教学中她倾注全部的爱,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一切为学生考虑,对优等生,善于点拨,鼓励他们大胆创新,对学困生,更是满腔热情,给他们更多的关爱。 史小与一届又一届个性鲜明、充满朝气的学生们总在美丽的夏天相遇。每一个3年轮回的岁月中,40多颗火热的心被一种不知名的力量联结在一起,手牵手,一步两步三步,平凡的人儿在每天不平凡的生活中朝着朝阳走得坚定不移……史小热爱生活、热爱读书、热爱思考、热爱旅行、热爱挑战,信奉真诚待人、认真做事……所有这一切美好的事物,通过老师的言谈举止潜移默化影响着学生。 教学一线,平凡岗位,廿一春秋,忠诚热爱,脚踏实地,桃李千计。她用心教育,春风化雨,启迪无数学生心灵;她不断学习,寓教于乐,英语课堂魅力无限。这位被评价为“一位天生的教师”将继续用人格魅力熏陶着每个学生。 杨清源 风趣之魅 了解他的同事会真诚地说,他是一个低调内敛、内心纯净的人。在他身上,可以看到教育工作者的职业精神,身为人师的责任。一副眼镜,削瘦的脸庞上透着思考的痕迹。这位严谨务实的教师,通过他深厚的物理专业素养、高超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和学生交流的亲和力,将教育的魅力完美地发挥。 他就是杨清源,海淀区物理学科带头人。同时,因其课堂充满激情、风趣、不死板,他本人在八一中学小有名气。“橡胶棒带负电”这个物理定理很多人都背过,但是会经常背错,于是杨清源为了让孩子们快速记忆,在黑板上就写了两个字,画了一笔,说了一句话就让全班学生都记住了。这样的记忆小魔法在杨清源的课堂上经常可以见到。同时,他提倡“低碳学习”,不断提高课堂效率,减轻学生负担。 孩子们喜爱上了风趣幽默的老师,以及课业负担轻的物理课,并用优异的成绩回报了杨清源。 “猜想多了,就会有创新。”这是杨清源经常说的话。在他的课堂上,他强调学科思想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力求教学科学性、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他不断践行着“教是为了不教”的理念,并努力追求做一名优秀的教育教学实践者和积极的研究者。他在今年刊发了6篇论文,并在近一个月内自学了4本书,因为他坚信在物理教学的世界里,“钻研”并不只是一个词汇,而是坚持不懈的努力。 宋晓敏 高位之魅 “我深知只有教师站位高,学生才有好的发展。”宋晓敏,化学教师,2001年成长为北京市骨干教师,2009年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教师,2010年被评为北京市学科带头人。23年教育教学,14年班主任,一路走来,高位思考一直贯彻始终,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使学生享受到最好的教育。“一切为了学生”是她工作的出发点;“敬业、创新、乐群、笃信”是她的工作宗旨。 教学中,她从情境的激趣功能到能引发学生深入研究的大情境的创设,从问题层层递进到能引发学生深度思考大问题的创设,更加关注学生的知识形成过程,关注学科知识的本质,注重学生化学思想方法的培养、理解力的提升,激励学生追溯知识本源,让学生学习到“最深远”的能力。 课堂上她不仅仅教授化学知识,更解答年轻人的学业、生活困惑,和他们探讨职业规划,做学生的精神导师。作为北京市“紫金杯”优秀班主任,她更知道教育的站位要高,同时教育的制高点应该是自我教育。她会高亢激昂地告知学生“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她会向学生娓娓道来“让别人因为我的存在感到幸福”,而当她感受到学生持久的学习动力时,她知道自己做了件正确的事情。 宋晓敏不仅倡导“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豁达情怀,更追求“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治学境界。她常说:“学生高中所学,绝不是为了上大学,而是会跟随人一辈子。” 有着如此高位思考的老师,相信是孩子们的福分。 靳荣 思考之魅 “温婉谦逊,勤勉善思”是别人对靳荣的外表与内心的评价。在政治教育教学路上,靳荣书写其精彩人生的不可或缺因素就是思考。她力求用哲学方式讲述哲学,把所讲内容生成一个个哲学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步步设疑,层层推演,凸显逻辑。她坚信: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 她的每节政治课均以“知识结构图”开篇,每单元课后学生以自己制作的“思维导图”结篇。她推动学生寻找知识点在逻辑结构中的位置,探索网络结构,完善知识体系。这些思维导图、网络结构,犹如一个个运转的大脑,将人脑思维过程具体化、可视化。学生在其中增强了思维能力、提升了注意力和记忆力,并启发了学生的想像力与创造力。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其中张扬自己的个性,教师就能够挖掘个体的独特性。这样真正践行着靳荣所坚持的理念——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 这段时间,靳荣又开始研究“案例教学法在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研究”,她提出案例教学所追求的是一种新的课堂教学结构、新的学习方式。其目标不以终端结果为满足,而在于使学生学会探索知识形成过程的规律,发现新的生长点,发展并不断完善知识体系,真正达到巩固知识、培养能力、提高全面素质的目的。 在自身不断思考的过程中,靳荣试图引爆学生的大脑潜能,在思考中不断前行…… 黄虹 超越之魅 方寸操场,二十二载,辛勤耕种,快乐收获!她追求做一个正直、快乐、向上、不畏艰险的大写的人。她希望,因为自己的努力,让学生更靠近体育!她信奉:一个好教师不在于偶尔超越别人,而在于不断超越自己。她常说:“一个教师的教学风格就是教师的名片,能受到学生的尊敬和欢迎,就是教师最大的价值所在。”她就是体育教师黄虹。 走入黄虹老师的课堂——操场,你会耳目一新:标准的操场上,学生在分组活动着,学生的动作是那样优美舒展,宛如翱翔于蓝天、畅游于碧海,在整齐划一的校服映衬下又像是迎风招展的花朵,他们是那么的快乐、那么的自由、那么的幸福!黄虹老师在学生中间巡视着、走动着、指导着,不时示范着标准动作…… 黄虹不仅是一位体育老师,还身兼数职且获得了许多荣誉:2003年始,被聘为海淀区体育兼职教研员至今,北京市教师资格认定评委,被评为两届北京市骨干教师,海淀区体育学科带头人,北京市教育学会体育研究会理事会理事,海淀区初中体育考试优秀考务长,海淀区高中体育会考优秀考务长,海淀区先进体育工作者,海淀区名师工作站优秀学员,海淀区海韵之星,海淀区体育教学科研双优教师…… 黄虹教过的学生总是这样评价她:“让我们在运动中享受快乐,在快乐中成长。”就拿2011年黄虹所带高三毕业班近300名女生来说,参加考试的学生全部达到良好以上成绩,优秀率达92.5%。 黄虹在体育教学的宽度与深度两方面把握有度、有效匹配,学生在体育学习中成长,她自己也在体育教学中不断超越。 张尊高 艺术之魅 “她追求美术学科智育、情育、美育的和谐统一,带领孩子们快乐地徜徉在艺术的殿堂,沐浴着艺术的光辉,享受着艺术的魅力!……”张尊高,这位有着艺术家气质的美术教师用美术点亮生命,让学生不断感悟艺术精神,走自己的艺术之路。 23年的教学生涯,张尊高“以教人者教己,在劳力上劳心”,“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践行着为人师表的诺言和责任,已成长为北京市美术学科骨干教师、海淀区美术学科带头人。 在张尊高的“艺术人生”中,展现出高尚的道德和人格魅力,厚积着广博的知识和与时俱进的能力,丰富着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她奉行“相信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调动每一位学生潜能”的理念;她不断启发学生了解美、认识美、发现美和创造美,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操;她善于创造情境,营造轻松、民主的课堂氛围,认真钻研教材、研究学生,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借助现代媒体手段,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课堂效率,使学生乐学、会学;她更坚持做会思考、会实践、会将繁杂的教育教学事务装进课题研究“加工厂”的有心人。 作为中学高级教师、美术教研组长、北京市骨干教师、海淀区美术学科带头人和区高中美术兼职教研员的张尊高,总是表现出百倍的信心、饱满的热情和充足的精力。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张尊高的教学论文和教学设计曾多次获各级奖项,她还传帮带青年教师,仅2008年至2010年,美术教研组的老师在论文、教学设计、教学案例和辅导学生等方面就累计获得国家级和市级奖项15个;每学年都开设课外美术兴趣小组,每周有活动,学生的个人美术作品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张尊高表示,未来将继续和学生在勾皴与渲染、色彩与光影中完成各自的“艺术人生”。 巴军 求精之魅 高尚的道德情操、杰出的教学成绩、独特的教育思想、终身热爱教育的情怀、行走在教育第一线、真正懂得教育、能够引领教育改革潮流……在与信息技术教师巴军交谈有关教育家这一话题的时候,她提到了这些关键词。作为学校重点培养的“教育家学员”,这也是她不懈的追求。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灵魂是自学、实践和创新。”在她的教育理念中这是一直不变的。如何实现这一理念?在18年的教学生涯中,她始终苦苦探寻着。 专业基础是资本。涉及到信息技术学科的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程序设计、多媒体制作、信息技术基础、工业制图等多方面的教学,她都进行了广泛而精深的学习和钻研。 观念是成功的方向,教研是成长的生命。她在参与人教社、北师大以及一些区教材的编写过程中,与专家进行学习交流,对于课标和信息技术学科有了前瞻性的认识。于是,她与教研组共同承担起了区级课题,并担任课题组长。 她曾有这样一个设想,就是建设一个资源共享的辅助性教学网站,实现学科之间的整合,最终达到育人的目的,现在已经着手实施。 她信奉,无私奉献、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求真务实精神;她坚守,教学更重要的是激励、唤醒和鼓舞;她践行,将研究教学的有效性、思想性与实用性相结合,注重信息技术学科思想、方法的渗透,注重提升学生应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未来,她将在学习中成长,在反思中发展,在求精中成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