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下旬,本报组织了“导学案的编制与使用专项研讨会”,会上有学员提出了一些带有共性的问题,本刊“连线”嘉宾,做出解答,希望能帮助更多有同样困惑的教师。读者朋友如果对本刊有什么建议、反馈,在教学过程中有什么不解之处,请连线010-82296727,或电邮kegaizhoukan@163.com。 如何避免理科导学案的习题化? 谈到高中理科的学习,很多教师会不假思索地说:勤做题,多练习。当然,在应试教育的今天,面对高考,做题是必需的。但“学习”二字告诉我们,“学”在前而“习”在后,也就是说练习巩固应当在高效学习之后。所以,设计导学案切不可将其编制为习题集或者练习册,因为导学案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避免导学案的习题化,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首先,教师要深刻体会“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这句话的内涵。问题化不等同于习题化,将知识设计成层层递进的探究问题,可以使学生由浅入深地理解所学知识。之所以将知识设计为不同层次的问题,就是为了更好地理解知识。正如《高效课堂22条》里所说:习题集不刻意要求知识之间“相互往来”,题和题之间是“陌生人”,而导学案知识之间要“相互走动”,是心连心、手牵手,相互关照的“血脉兄弟”。 其次,要做到问题探究化。探究化就是要尽可能地设计出具有一定开放性、答案不唯一甚至“一问多答”式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可以充分发散学生的思维,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动脑思考中挖掘内在潜能。假若设计成在课本中能轻易找到现成答案的问题,这样的问题便失去了学案导学的功效。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避免习题化并非不要习题。练习对于理科学生而言是必不可少的,这就要求教师精选有代表性的习题,在每一个探究问题解决后练习一道针对训练,这样可以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达到举一反三和触类旁通的效果。 好的问题,可以让学生的思维放飞,潜能得到开发,更能增加学生理解知识的深度,给学生增长智慧,而这一点仅仅靠习题的罗列是不能达到的。 (作者系河北省武安市第六中学 刘海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