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 > 正文 返回 打印

探究 让兴趣更浓郁

[db:作者]  2011-12-28 00:00:00  互联网

  编者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探究是学生的本能,发现是最大的快乐。探究的源泉是兴趣,是好奇,是疑问,是迷惑,是未知。教学就是提供条件,让学生在原有知识储备的基础上有新的发现、新的生成、新的感悟。利用儿童的好奇心开展探究活动是打开知识殿堂大门的金钥匙。

  埋种子,让探究生根  八年级生物“动物与仿生”教学片断

  课前准备:

  1. 以小组为单位查阅资料,查找除课本所给实例外的动物与仿生的例子(课本所给:长颈鹿与宇航服、萤火虫与冷光、蝙蝠与雷达、龟的背甲与薄壳建筑)。

  2. 观察研究你们小组最感兴趣的一种动物,设想一下你们将模仿此动物的哪些结构和功能,又将发明什么仪器设备。

  课上展示要求:

  第一个问题每小组说出两种实例,后面的小组不能与前面的小组有重复;第二个问题没有限制。

  一组:苍蝇与复眼照相机、青蛙与电子蛙眼。

  二组:啄木鸟与防震帽、水母与风暴预测器。

  三组:鳄鱼与海水淡化器、蝮蛇与热感应器。

  四组:乌龟与小提琴、响尾蛇与响尾蛇导弹。

  五组:变色龙与军事伪装装备、袋鼠与越野汽车。

  六组:野猪与防毒面具……我们小组准备了很多,都让前面的小组说了,就剩一个了,这不公平。(全班笑)

  师: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模仿生物制造出来的新仪器、新设备会日益增多,老师相信,等到你们的孩子或者孩子的孩子再做这道题时,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了。(全班大笑)好!这次请第六小组首先展示第二个问题。

  六组:我们小组最感兴趣的是蚂蚁,想弄清楚蚂蚁负重的奥秘,然后模仿它们研制搬运重物的设备。

  五组:我们小组最感兴趣的是苍蝇,苍蝇一直生活在肮脏的环境里,为什么不得病?将来可以模仿它们的这个功能研制药物和医学设备。

  四组:我们小组最想知道蜘蛛丝为什么具有超级弹性和黏性,依据这个可以研制军事设备。

  三组:我们小组也对苍蝇感兴趣,观察发现只要把饭菜放一会儿苍蝇就飞来了,它们的嗅觉真是灵敏,如果我们也能发明这样灵敏的检测设备,就能很快测得有害气体是否超标,可将其用于对环境的检测,对井下工人来说也是福音。

  二组:我们小组想继续研究蝙蝠的回声定位系统,模仿它研制一种特殊的眼镜,这样盲人就可以和正常人一样在路上行走了。

  一组:我们小组对蜂鸟最感兴趣,它们能够悬空停留,还能倒着飞行,这太神奇了,如果模仿它们的这个功能研发出一种飞机,在抢险中将大显身手。

  教学反思

  “动物与仿生”是“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中的重要一节,也是学生很感兴趣的内容。突破教材局限,拓展学生视野是设计这一节的初衷,之所以这样处理,是因为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准备第一个问题的基础上,培养他们观察和研究动物的结构和功能,在他们心中埋下一颗科研的种子,也许明天就是一项新的发明。

(河北省迁西县旧城乡初级中学 王淑贤)

  创情境,让探究投入  高中地理“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片断

  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是指合理利用土地。为突破这个难点,我以印度的气候、地形图为载体,让学生设想是该国的农业部长,看如何合理布局该国的农业。问题一提出,学生争先恐后要求当“部长”,发表自己的高见:

  生:水稻的生长需要高温多雨的条件,可种植在恒河平原、恒河三角洲,因为那里地形平坦,降水充沛。

  生:我对此有疑义,恒河三角洲地势低平,夏季多暴雨,易发生洪涝灾害,不宜种植水稻,但适宜黄麻的生长。加之沿河便于浸泡麻秆,稠密的河网为黄麻纤维的运输提供了方便,因此该地更适宜种植黄麻。

  师:这点你更专业,看来是个合格的农业部长。(掌声)

  生:我要把棉花种植在德干高原西北部,因为棉花耐旱能力强,且那里光照充足,有利于棉花的收摘。

  生:我补充一下,印度河平原地区年降水量虽然少于500毫米,但由于有印度河流经,利用其水源灌溉也可发展小麦种植业。

  师:我真的惊叹于大家的想象力!

  生:假如我是印度的农业部长,要在东高止山和西高止山上种植橘子树和苹果树,这样既可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还能防止水土流失。

  (同学们哄堂大笑)

  师:大家为什么笑呢?

  生:苹果为暖温带水果,柑橘为亚热带水果,而印度为热带,因此这些在印度是不适宜种植的。

  师:对!由此可见,不同的农作物有特定的生长条件,不同的地域也存在不同的差异,这样的差异要求我们在发展农业时应该遵循什么样的原则呢?

  生(齐声回答):因地制宜。

  师:正确,这就是农业的区位选择。同学们再仔细思考一下,刚才那位把苹果树、柑橘树种植到印度山区的同学,有没有正确的方面。

  生:有!他很注重生态问题。(掌声)

  师:对!根据刚才大家的发言,咱们来共同总结农业的区位因素。

  生:气候、地形、水源、生态、交通,等等。

  教学反思

  生活情境是虚拟的,但问题完全可能是现实的。学生对当好“农业部长”很感兴趣,都希望获得成功,参与的积极性很快调动起来,表现出主动探究知识的强烈欲望。而一个错误的设想,恰巧能让教师捕捉到问题的切入点,引导学生产生持续、深入的探究意识,促使教学目标的达成,演绎出精彩课堂。因此设法为学生创设富有生活气息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不仅让学生学会知识,而且学生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以及创新思维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山东省东明县第一中学 申风良)

  做游戏,让探究开心 九年级数学“圆”教学片断

  本节课采取户外活动式学习,在教室旁的小树林空地上,将学生分成4组。

  师:请各小组在空地上利用身边可以利用的资源画圆。

  (各小组都画出了大小不一的圆)

  师:现请你们把得到圆的过程向大家展示一下。

  飞鹰组:A同学站在原地不动,手拿跳绳的一端,B同学拿跳绳的另一端,绕着A同学旋转一周,就可以画出一个圆。

  阳光组:我们用手在地上画,手掌摊开,大拇指是圆心,中指绕着大拇指旋转一周,也画成一个圆,只不过比他们小点。

  师:只要我们利用智慧,画出了圆就算完成任务。

  追梦组:我们是用一根木棍,让一同学站在原地不动,然后用木棍绕着他旋转一周,也画出了圆。

  星际组:我们组用两个木棍系在一起,自制了一个大圆规,让其张开一个角度,保持一根木棍不动,另一个木棍旋转一周,便画成了一个圆。

  师:非常好。你们能够利用身边的资源画成大小不一的圆,说明同学都努力思考了。接下来组与组之间进行交流,讨论确定一个圆所需要的要素。

  生:定点和定长。

  生:定点就是圆心,定长就是半径。在同一平面上,半径绕着它的一个端点旋转一周,就形成了圆。

  师:你总结得非常好,这就是圆的形成过程。请问各组,圆上任意一点到圆心的距离相等吗?

  生:相等,圆上各点到圆心的距离都等于半径。

  生:老师,圆是一个旋转图形。

  师:同学们发现了圆的这么多性质,说明你们很用心。圆在我们日常生活有着广泛的应用,如车轮的形状,大家知道为什么要把车轮做成圆形吗?老师这里有很多铁丝,你们尝试着做出不同形状的轮子,感受一下效果怎样?

  飞鹰组:我们做了个三角形的轮子,行走特费劲。如果坐上去肯定颠簸,很不舒服。

  阳光组:我们做了个正方形轮子,运动不顺畅。

  星际组:我们做了个椭圆形轮子,虽然比前两组好些,但还颠簸,坐着不舒服。

  追梦组:我们做了个圆形的轮子,运动顺畅,稍一使劲,就能滚出老远。

  有人提议,让4个轮子比赛。四个组使出浑身解数推动着轮子,大家笑得前仰后合,最后以追梦组获胜。

  师:圆是一个和谐美丽的图形,现在我们手牵手围成一圈,这就是一个圆,愿我们的班级像圆一样团结、美满、和谐。

  同学们鼓掌——在开心的游戏中学会了圆的性质,并领悟了圆的魅力。

  教学反思

  以蓝天为教室,以大地为黑板,以世间万物做教材,巧妙地设计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也促进了思维的驰骋。因为对于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认识基础,所以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来发现圆的形成过程,更加直观和深刻,又进一步演示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的,加深了对圆的认识。让枯燥的知识灵动起来,把生活和知识联系起来,学生才会学得轻松,学得开心。

  (吉林省公主岭市秦家屯镇第二中学 李素怀)

  品语意,让探究鲜活  高一语文《荷塘月色》教学片断

  《荷塘月色》是散文名篇,教学此文需要引导学生细读文本,品析语意,感悟情味,让课堂探究活动真正鲜活起来。

  师:读下面这段文字,探究作者“不宁静”的原因:

  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宁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生1:这段文字,作者写得很随意,可在不经意的言语中,透露出“不宁静”的端倪。作者在现实中,生活不轻松,不自由,有太多的东西要去想,有太多不愿去做的事必须去做,有太多不想说的话又必须去说。如此不自由的生活、辛苦压抑的日子、不清静的环境、紧张的人际关系、令人委屈难受的生存境遇,实在有悖于所向往的自由、清澈、明净、恬淡的生活。所以自己心里不平、不顺、不安、烦躁、焦灼而“颇不宁静”。

  生2:对生存环境的不满,对现实混浊的厌烦,对生活圈子的不称意,含蓄地表达出了作者内心深处的失意和苦闷。心目中的一种理想生活和生活中的不理想,形成一种无形的矛盾,纠结、压抑在作者心头,只能做暂时的排遣,不过最终还得去无奈地面对和承受。

  生3:作者“颇不宁静”的原因比较复杂,作者并没有明说生活中究竟是哪些事、什么话、何种际遇让自己这几天感到不宁静,觉得心烦意乱。但我们从字里行间可感受到有失意、有愁闷、有悲凉、有不满、有愤激、有向往、有无奈、有淡然,这实在是有笔力。恐怕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这样情绪的时候,正是因为它表达了人类共同际遇、共同心理、共同情感,文章才紧扣不同时代读者的心弦,才会让读者产生强烈的心灵共鸣。

  师:同学们重视从文本语言出发,并融进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进行探究,读出了“自己”,读出了“普遍情感”,应该说是真正领悟了文本的真意。

教学反思

   对文本的解读,重在学生自己的生活、思考、经验、情感的投入。投入以后,自然而然有一些新的认识和体悟,而不再用自己的“解读”去束缚学生的思维,辖制学生的视野,封闭学生的体验。也许学生的认识没有那么“正统”,没有“时政”倾向,但如果合情合理,符合人类普遍感情,那就是独特的、鲜活的,甚至是深刻的。

  (四川省成都市三原外国语学校 伍阳斌)



/jiaoyu/zatan/2019-09-01/21710.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