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 > 正文 返回 打印

中国汉字,非写不可

[db:作者]  2013-11-13 00:00:00  互联网教育报

    美丽家园   易新荃 绘

    ■厉同喜

    近期,由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精心策划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一经播出,便赢得全国电视观众的热力追捧,部分观众甚至在电视机旁拿起笔,与参赛选手同步测试,参与热情很高。从大家对于汉字书写的极大热情中,我们可以窥见潜隐于国人内心深处的民族自豪感与文化向心力。然而,汉字书写热的背后,其实恰好折射出国人近年来忽略汉字书写的现状。

    华夏文明源远流长且从未中断,其中文字记载功不可没。汉字作为记录汉语的符号系统,由甲骨文、金文、篆文、隶书等书体逐渐演变而来,其形体方正,线条优美,结构匀称,契合了华夏民族雍容大气、温柔敦厚的内涵特质,承载了丰富的艺术内涵,并由此而衍生出独一无二的汉字书写艺术——书法。这不能不说是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作出的一个独特贡献。

    从古至今,有数不尽的文人墨客,在各类书信文体中纵横驰骋,写出许多脍炙人口、形神兼备的佳作。阅读这样的作品,本身就是一个触摸、感受华夏文明的心灵体验过程。我们的邻国朝鲜、日本、越南便曾使用汉字千余年,并将书法艺术进一步发扬光大,日本时至今日仍对书法艺术推崇备至。然而,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这种根自华夏民族的汉字书写艺术,如今却大有一种“墙内开花墙外香”之势——汉字书写在经济日益繁荣、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当代中国备受冷遇,与之相伴的还有传统阅读方式的式微。

    这一事实,的确值得我们深刻反思。我们不否认信息技术的方便、快捷与高效,但信息化条件下的阅读与书写将我们与传统书写方式分隔得更远,却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当电脑程序逐渐取代了人脑思维、我们对汉字笔画与结构的记忆日益变得模糊之时,何谈在横竖撇捺之间去感受传统文化、触摸华夏文明呢? 

    希望汉字书写不能只是保持短暂的热度,而是要恢复为国人的习惯。(作者单位:安徽省淮南第一中学)



/jiaoyu/zatan/2019-09-07/22156.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