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是生长发育的黄金时间
1、俗话说“人在睡中长”
生长激素在入睡初期的深度睡眠时分泌最多,血液中生长激素的浓度达到最高峰。如果睡眠受到干扰,减短睡眠时间的话,生长激素的分泌就会减少,身高的增长也有可能受到影响。所以千万不要让孩子因为玩耍或者学习而熬夜。
2、解除骨骼疲劳
睡觉可使大脑神经、肌肉等得以松弛,有利于关节和骨骼伸展和解除肌体疲劳。在我们小的时候,都做过那种从很高的地方摔下来的梦,那也是我们身高成长的信号。这样的情况只发生在绝对放松的深层睡眠时段。
3、夜间尽量不把尿
如果你的孩子还小,一些影响宝贝长高的细节你也要有所了解。随着宝贝的长大,晚餐尽量不给宝宝吃大量促进排尿的饮食,最好养成一觉睡到大天亮而夜里不把尿的习惯,这需慢慢培养,以不尿床为好,让孩子夜夜 都能有安稳觉。
TIPS:睡眠签单
一般来说,睡眠时间的长短因年龄而不同,每个个体也有很大差别,基本来说,小孩子一昼夜所需睡眠时间:
新生儿:16~20小时
1~3岁:12~14小时
4~6岁:11~12小时
No5:快乐的孩子长得高
生长激素,在情绪愉悦的时候分泌较高,在情绪低落的时候分泌较少。保持宝宝愉快的心情,也是宝宝长高的重要环节,你千万不能忽视,情感因素对身体发育的影响已经越来越得到重视,就如同营养元素被重视一样。
如果宝宝经常处于受到批评、责备、吓唬或父母争吵,甚至打骂、训斥的环境中,使宝宝精神受到挫伤,心情压抑,情绪低落,内分泌失调,生长激素减少,就会导致生长发育不良,影响长高。为宝宝营造一个平和温馨的家庭和社会环境,才能让宝宝愉快地健康地长
孩子长不高 城里性早熟 农村不重视
通过门诊分析,城里不长个的孩子通常是性早熟,别的孩子还没发育他们就开始快长,骨骼发育提前,也意味着骨骺提前闭合,后劲不足,再长高的空间很小。而农村的孩子通常是生长激素缺乏,而家长却没有意识到,有的是家里没钱,一拖再拖。也有一些要求比较高的父母,儿子已经长到1米65,发育、体内激素完全没问题,但还是希望能再高一点。
9岁女孩来了例假
案例:孩子一直比同龄孩子长得高且胖,爸爸妈妈还挺自豪的。前段时间,家人发现孩子的乳房大得很快,还来了例假,她才小学二年级呀,这是怎么回事?
专家解答:9岁女孩来了例假,应属于性早熟。性早熟,是指男孩9岁前出现阴茎、睾丸增大,女孩8岁前出现乳房增大,男孩声音变粗、出现喉结,女孩10岁前来例假。
这些孩子性早熟的主要原因都在于营养补过了头。冬虫夏草、甲鱼、黄鳝等补品容易把孩子催熟;而油炸类食品,像炸鸡、炸薯条和炸薯片,会在儿童体内转变为多余的脂肪,经常食用会造成过度肥胖。
爸爸妈妈要多留心观察孩子是否第二性征过早出现,9岁以下的孩子身高增长突然加速等现象,不要盲目给孩子进补。
了解宝宝是否矮小
在每年的同一时间、同一环境下给宝宝精确测量身高。测量条件是,在早晨起床后测量,不穿鞋、袜、不戴帽子,让宝宝挺胸、抬头、双肩自然下垂,脚尖略分开,测从头顶到足底的全身长度。3岁以下的宝宝由于不会站立,或站不安稳,测量身高(又称身长)应取仰卧位测量。让宝宝仰卧在桌面上,两下肢并拢并伸直,拿一硬木板或一本书做挡板,紧贴孩子脚掌并与桌面垂直,用笔作直线标记,用皮尺测量两线之间的长度,即为宝宝的身长。将每年测量身高的数据制成表,一般儿童身高的曲线是不断上升的,如果3岁以下的宝宝生长速度小于7厘米年,3岁~青春期时的生长速度小于4~5厘米年,青春期生长速度小于 5.5~6.5厘米年,便可以推断宝宝生长发育迟缓。
细心的家长可以对照以上规律,或者与同龄的孩子相比较,若发现明显异常,或明显低于同龄儿童平均水平,就应及时去医院(最好是儿童内分泌专科)咨询相关专家。
13岁男孩块头太大
案例:1小男孩今年1 3岁。个子确实比同龄孩子高,但体重却有80公斤。他一天到晚吃零食,到了吃饭时间却常常说没胃口。
专家解答:大部分肥胖儿童的生长发育比较快,似乎个子偏高。但发育后,他们的身高大多被同龄孩子赶超。
小胖墩减肥势在必行,惟一可行的办法就是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少吃多餐,每天进餐5~6次。早餐可以适当吃饱一些,晚餐应少吃。想吃东西的时候先喝杯水,饭前吃点水果或喝碗汤、不吃零食
骨龄 诊断鉴别
骨骼年龄,简称骨龄,是由儿童的骨骼钙化程度所决定的。因为骨龄能较精确的反映人从出生到完全成熟的过程中各年龄阶段的发育水平,所以它在各发育年龄中的应用最为广泛。尤其在内分泌疾病、发育障碍、营养障碍、遗传性疾病及代谢性疾病的分析与诊断方面,骨龄更具重要作用。
判断骨龄主要利用X线摄片。一般以手腕部最为理想。这里集中了大量的长骨、短骨和圆骨,集中反映了全身骨骼生长和成熟状况,而且投照方法简便,对人体的损害也最小。有时根据需要,可对肘、膝、踝、头颅进行X线摄片。以进一步判断骨龄与分辨疾病。判断骨骼钙化程度主要看三点:①骨化中心的数目和大小;②骨化中心和骨骺的形态变化;③骨骺和骨干的愈合情况。再跟作为正常值而使用的骨龄标准相比较,即可判断某个人的骨龄。
利用骨龄推断的发育情况,从而反映身体生长发育的状态,有助于了解儿童身高发育的潜力。例如,体育运动委员会或文艺单位在选拔运动员、演员时,假设有两个 11岁的女孩,身高相同,都是147厘米,其他条件也相同。但一个女孩骨龄只有10岁,说明骨骺愈合还有相当时间;另一个女孩骨龄已达13岁,已接近女孩初潮的平均骨龄水平,其身高估计不会再有显著增加。所以,可以认为前一个女孩在身高生长方面有更大的潜力。
另外,骨龄在矮身材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疗效观察中有着重要作用,也指导着医生怎样用药,如何治疗。
身高是衡量人的生长发育情况的主要标准
谈到身高,先要从一个人的生长发育谈起。因为身高是衡量人的生长发育情况的主要标准之一,是一个人生长发育情况外在的表现和反映。一个人从受精卵开始,就启动了生长发育过程。人体的生长发育是快慢交替进行的,即快-慢-快-慢的过程。在整个生长发育期间,第一次生长突增高峰在胎儿期,第二次在青春初期。
以身高为例,第一次生长突增期间,身高在孕中期(4~6个月)的3个月内约共增长27.5厘米,占整个胎儿期身高增长的1/2强,是一生中身高增长最快的阶段。人出生后,身高的增长速度虽然开始减慢,但在出生后第一年里仍增加20~25厘米,为出生时(50厘米)的50%,是人一生中增长最快的一年。在第二年里身高增加10厘米,这也是很快的。以后逐年减慢,并保持相对的稳定,如第四后只增加8厘米,将近青春期时,每年增长不到5厘米。直到青春期开始(大约女11岁、男13岁)时,又出现第二次生长突增(青春期突增)。这时年增值一般为6~8厘米,个别可达10~12厘米。这是一次突进、冲刺,犹如赛跑终点的冲刺。约3年以后,生长速度又复减慢,到性成熟期结束时——男17~18岁,女16~17岁,身高便基本定型。但是人的横向及前后向的宽度与厚度还可以增加。
身材的生长速度-增高常识
因先天因素和后天环境的不同,孩子身材的生长速度并不一致。有的孩子是先快后慢,有的孩子是先慢后快,存在个体差异。但只要符合生长规律,增高速度在正常幅度之内,便属于正常的生理情况。
有的家长总是担心孩子的生长速度变慢,是不是真的减慢,是正常范围还是病态,需要正确判断。
父母可以在家中使用正确的测量身高的方法,定期测量孩子的身高,按日期顺序作好笔录,出现以下情况时,可初步断定孩子的生长速度减慢。
1.连续多次测量经果均低于同性别、同年龄正常儿童的平均值的10%以下。
2.测量结果在第3百分位数以下。
3.2周岁以后的孩子,每年生长速度小于4厘米。
发现孩子生长速度减慢,首先应在客观上找原因,看看营养、睡眠、锻炼等方面是否存在问题,如有应加以纠正。还应该带孩子到医院进行检查,诊断一下是否因疾病引起生长速度减慢。但不可轻易地下诊断结论,更不能随便服用激素类增高药物,以免因误诊而影响最终的身高。
评价孩子的身高发育情况-增高常识
评价孩子的身高发育,可将孩子身高的实测值与当地标准进行比较。通过客观对比初步了解孩子的身高发育是否正常,属于什么等级,有无生长障碍的表现。
评价孩子的身高发育情况,涉及到多方面因素和较为复杂的统计学处理。常用的评价方法有百分位数法、离差法、指数法几种。所谓百分位数法评价身高的方法,是将某年龄组的男孩或女孩,随机取出100名,按身高的厘米数由小到大排列起来,小的百分位数值低,大的百分位数值高,求出某个百分位(用P作代号)的数值,常分为第3、10、25、50、75、90、97百分位数。P3即代表第3百分位数值,P97则代表第97百分位数值。医学上根据百分位数法把人体生长发育情况分为五个等级:上等为>P97,中上等为>P75,中等为P25~P75,中下等为P3。
一般认为,身高在3~97百分位数(也有学者认为是10~90百分位数)范围内的孩子都应视为正常。不在上述范围内的孩子,或4~12岁的儿童每年增长少于4厘米,便可视为不正常,应及时去专科医院咨询、诊治,以便进一步评价。
身高暂时不在正常百分位数的孩子并不一定异常。因为孩子身高的增长早迟不一,不宜过早下经论。
有的家长喜欢随便找周围同龄孩子进行比较,因而错误地断定自己的孩子身高偏矮或偏高,这种方法不科学。
测量身长的比例的意义
人体头部、躯干和下肢三部份的发育速度是不一致的,与身长的比例并不相同。测量儿童和成人身体各部位长度的比例对判断一些矮身材疾病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1.测量身长与头长比例。身长与头长的比例随年龄的增长而有所不同。新生儿的身长是头长的4倍,2周岁时身长是头长的5倍,6周岁约为6倍,成人后约为8倍。年龄越小,头长相对越大,这是正常的生理情况。如果身长与头长的比例失调便是病理现象,可出现在一些染色体异常的疾病中。例如,先天愚型患儿、猫叫综合征患儿,可见小头畸形、身材矮小;18三体综合征患儿、脑积水及佝偻病患儿可见大头畸形、体型矮小。
2.测量身长与指距比例。所谓“指距”,是指双臂侧平举,与躯干垂直,测量两侧中指尖之间的距离所得到的结果。初生儿的身长稍长于指距,长到12周岁左右,身长与指距大致相等。如果身长与指距比例失调,多为病理现象。例如呆小病、先天性软骨发育不全等疾病,指距会小于身长;马凡综合征的患者,指距可明显超过身长。
什么是生长性疼痛?
不少家长发现,孩子在青春期开始后,个子突飞猛进的时候,会诉说下肢酸痛不舒服,带孩子去医院检查,血液常规、血沉、抗“O”试验及X线关节摄片均正常,医生也查不出阳性体征,孩子的生长发育一点也不受影响。这便是通常人们所说的青春期“生长性疼痛”。
生长性疼痛是孩子生长最旺盛前期的一种生理性反映。有学者曾在学校作抽样调查,发现在小学中、高年级学生中,约有4%~5%的同学会出现生长性疼痛。这种疼痛出现的高峰是在11岁左右。女孩子发生生长性疼痛的比例高于男孩子。
生长性疼痛多发生在夜间睡眠期间,疼痛部位主要在大腿股三角肌和小腿的腓肠肌,是一种非关节性疼痛。疼痛的感觉大多数为酸痛,也可出现刺痛、灼痛,个别生长性疼痛的孩子还可能伴有小腿抽筋、头痛、腹痛等症状。
对于生长性疼痛的发生原因,目前还不十分清楚,容易和运动疲劳、锻炼损伤风湿性病变混淆。如果下肢疼痛比较严重,应去医院进行鉴别诊断。对于生长性疼痛的处理,可每天用手进行局部按摩2次,每次15分钟,以缓解自觉症状,不需采用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