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青年人只有摆脱单纯的自我设计、极端的个人主义,胸中有祖国,心中有他人,铁肩担道义,才能真正在社会思想发展变化中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
任何一个时代,青年人都是最富有朝气、最富有创造性、最富有生命力的群体,青年一代有责任、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1983年5月1日,在以险要著称的华山千尺幢,当十几名游客从80多度的千尺幢悬崖上跌落时,第四军医大学100多名干部学员冒着被挤落山崖的危险,奋力抢救因拥堵而从崖梯上摔落的受伤群众,用臂膀挽起人墙疏散上千名游客,让命悬一线、惊慌失措的群众看到了生的希望。这一挽,挽出了那一代青年将人民群众安危举过头顶的担当意识;这一挽,挽出了改革开放初期各类价值观激烈碰撞中,人民群众对青年一代的信任和赞赏。中央军委授予他们“华山抢险战斗集体”荣誉称号。
旗帜常在,精神常新。30年后的今天,如何保持对人民群众的无私大爱,做党的群众路线的忠实拥护者和模范践行者,仍然是照亮这个时代的精神丰碑。
华山抢险战斗集体的壮举激励青年人为人民勇于担当,争做传递正能量的火炬手。当前,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少数青年弱化了责任、消解了担当,世俗化、功利主义的思想倾向有所抬头。我们决不能听任车轮碾轧见死不救、老人跌倒见危不扶、公然施暴见恶不斗等道德滑坡现象屡屡发生,让当代青年在“范跑跑”们的带领下,跑向自私、跑向无情和冷血。参加华山抢险战斗集体的青年人用他们的行动告诉我们,青年人只有摆脱单纯的自我设计、极端的个人主义,胸中有祖国,心中有他人,铁肩担道义,才能真正在社会思想发展变化中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引领新风尚,传递正能量,用热血和激情筑起社会的道德屏障。
华山抢险战斗集体的精神感召大学生为人民乐于奉献,争做实现中国梦的先行者。大学生是有理想、有活力的知识分子群体,是肩负更多社会责任和人民期盼的时代先锋。华山抢险战斗集体正是大学生的楷模。危难关头,人们看到的是一个个胸前闪耀着“第四军医大学”校徽的大学生,他们用自己学到的医学知识为遇险的工程师、女工、学生紧急施救,为许多重伤患者赢得了最佳治疗时机,在救死扶伤中博得了人民群众对大学生群体的赞誉。今天,中华儿女正在齐心协力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华山抢险战斗精神所体现出的价值取向,会给每一个为实现中国梦而矢志奋斗的大学生带来巨大的榜样力量。它告诉我们,奉献精神与科学知识,是大学生实现梦想的两只翅膀。只有自觉把个人理想融入中国梦想,勇于到条件艰苦的基层一线经受锻炼、增长才干,才能在与国家命运休戚与共、与人民并肩奋进中体现价值、成就事业。
华山抢险战斗集体的事迹引领革命军人为人民敢于牺牲,争做能打胜仗的排头兵。军人因使命而存在,因无畏牺牲而崇高。华山抢险战斗集体正是革命军人的典范。军人的伟大,就在于关键时刻能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以广大人民利益为重。正是这些英雄,他们以自己的湮灭来延续他人的生命,才使整个社会、民族、国家具有生生不息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