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 > 正文 返回 打印

“文化涵养灵动的生命”校长办学特色展示

[db:作者]  2013-11-22 00:00:00  互联网教育报

齐振军

孟夏

李洪海

    学校文化建设是有效推动教育发展的常态“抓手”。从2007年至今,北京市朝阳区确立了以学校文化建设为主旋律的教育发展方向,初步形成了一批文化底蕴较深厚、教育理念较突出、办学特色鲜明的品牌学校。

   近期,朝阳区将举办以“文化涵养灵动的生命”为主题的校长办学特色展示活动。齐振军、孟夏、李洪海3位校长将以学校文化为主线,分别展示各自学校的办学特色,从中可一睹朝阳区小学教育的整体风采。

让师生脸上的笑容更多些

——齐振军与北京市朝师附小的“悦文化”

    在北京市朝阳师范学校附属小学的办学历史上,有很长一段时间,学校的管理人员非常紧张,全校只有一个校长、一个副校长、一个主任。学校里,没有人一节一节地追踪听课,没有人事无巨细地全方位监督。但学校的工作运转正常,学校的质量仍然很高,学生的活动丰富多彩。齐振军说,当我接任校长,回顾附小办学的历程,我相信学校有一种精神一直在支撑着,这种精神就是我们文化的内涵。在建设学校文化的过程中,我想到首要的任务就是把这种精神提炼出来,明确出来。

    经过几年的摸索与实践,齐振军和他的同事们继承附小的传统,发展了学校语文特色,并总结提炼出学校的整体文化特色。这个特色就是一个字——“悦”。

    悦享人生,体会价值内涵

    齐振军认为,朝师附小“悦文化”的价值内涵,是一种“乐观豁达,积极有为”的价值追求。正是这种精神引领着朝师附小经风历雨、披荆斩棘,让附小的学生们和谐融洽、锐意进取,让附小的老师们可以潜心教书、静心育人。他说,“悦”是一种感受,表达了对事、对物美好和谐的欣赏与感谢;“悦”是一种境界,表达了对人、对事心胸坦荡的接纳与包容;“悦”是一种状态,表达了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追求自身价值实现,却又不急功近利的行为。

    在这样一种价值的引领下,朝师附小形成了附小三支队伍的主流价值,即:教师主流价值、家长主流价值、学生主流价值。

    教师的八条主流价值,即:我即代表学校;身体力行 以师育生;主动赢得认可;机会就是待遇;经历就是财富;高高兴兴干累活;帮助他人就是成就自己;责任到此,请勿推辞。

    家长的八条主流价值,即:身体力行,以身育子;和孩子沟通总有收获;喜欢学校,尊重师生;参与学校活动高高兴兴;走进学校,遵守制度;享受孩子成长的过程;欣赏自己的教育贡献;教育孩子,不推卸责任。

    学生的八条主流价值:即:我代表了学校;健康快乐 文明对人;当天的事情当天完成;集体的活动积极参加;走进学校 热爱学习;爱护学校的每一件物品;感谢培养我的每一个人;喜欢伙伴 欣赏同学。

    齐振军说,从本质上讲它是一种以人为本、促进和谐的文化理念。“悦文化 ”其根本的目的就在于让学校的每一位教师、每一名学生都能以一种愉悦的心态投入到工作和学习之中,以一种超然的心境去看待名利,以一种淡定的态度去处理问题。

    每年学校都会编辑主流价值的践行本,那里面有众多的践行学校主流价值的感人的故事。随着主流价值的逐步深入人心,教师们的脸上有了更多的笑容,孩子们的学习有了更多的欢乐,管理人员的工作也轻松愉悦起来,师生关系、干群关系、家校关系都得到了显著的改善,用老师们自己的话讲就是“学校都承认活累,说明了学校理解老师,这样一想心情自然好了,心情一好,也就不觉得累了。”它从根本上转变了整个学校的精神风貌,形成了一股和谐奋进的生气;也让更多的人改变了自己的心态,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归宿。

    而朝师附小的家长在学校文化的引领下也积极参与到学校工作中,升旗仪式上、课堂学习中、社团活动中都有家长志愿者的身影。例如,仅太阳星城校区朝师附小就拥有家长志愿者近百位,他们每周走进学校,为孩子们的学习和成长服务。

    悦境其中,感受生动空间

    迪士尼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地方之一。因为建设者们所遵循的一个理念就是建成的迪士尼要让孩子们一进来就笑。齐振军说,我们的学校能不能让孩子们一进来就笑呢?当然,这种笑不是在游乐园里的那种笑,这种笑应该是对未来的一种向往,对知识的一种探求,对学校生活的一种渴望。

    在学校环境的营造中,朝师附小致力于布置出一个学生喜欢接纳的环境,而这种接纳表现在孩子们是否喜欢认识、参与及运用。

    附小的教学楼设计了系列主题。一层大厅以科技为主题,目的“用未来引领学生”。面对浩瀚蔚蓝的宇宙星空、面带笑容的宇航英雄,使学生产生无限的蓝色遐想。旋转的火箭书架摆满科技书籍,随手拿起科学、航空类的书籍畅游其中,一个个小问号浮于脑中,一粒粒的探索的种子在萌芽,一个个未来的小科学家将从这里走出。二层大厅是悦梦工厂和名家进校园的活动区,学校倡导“用活动感召学生”,这里成为孩子们活动的空间。三层是“用阅读发展学生”。有童话城堡书架、开放阅读走廊。在这里师生可以随时走进书的海洋,品读精美的童话,欣赏清新的散文,回味无穷的文字。

    在环境的布置上,学校注意为孩子们提供活动空间并让这个空间成为学生日常活动的场所。和平街校区的“悦文广场”、太阳星城校区的“悦梦工厂”、望京校区的“悦诗舞台”,都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发挥潜能、激发兴趣的平台。

    例如学校的“悦梦工厂”活动,每周的一、三、五的中午都有演出,倡导的口号是“不求精品,但求经常”。每次演出前,各班都张贴演出海报。演出过程中,还会发放选票,请观众选出最佳表演奖。学生们在那里演出自己改编的课本剧、童话剧、音乐剧,朗诵名著经典,交流读书感悟。

    虽然,演出剧目是由学生自编自演,道具也是自己制作,但是,那里却是学生笑声最多的地方,是学生最喜欢的校园环境之一,也成为学校每一届毕业生最留恋的地方。每次返回母校,毕业生们都会在这里静坐一会,回想当初演出的情景。 

    悦动课程,开启未来之门

    新加坡前总理吴作栋说:成功的旧模式不会使我们的年轻人做好迎接新环境和新问题的充分准备,但我们必须确保我们的年轻一代能够自己思考,能够自己为面对的任何新问题找到解决方案。

    齐振军说,这种不断的思考就是在学习上不断追求自身价值的一种状态的体现,学校的课程建设应该满足学生的这种需要。我们希望学生在丰富的课程中、在生动的课堂上追求自身学习的价值。

    为丰富学生课程,学校在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基础上,努力开发了《悦文化之美文赏析》、《悦文化之北京教室》、《悦文化之乐之美》、《悦文化之动之美》等适合学生成长的校本课程。《悦文化之北京教室》就是以北京的名胜古迹为主要内容,将北京作为一个大教室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在畅游北京中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在自主课堂的建设中,学校倡导学生勇于表现,乐于表达,敢于质疑,善于学习。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动起来;有足够的内容动起来;有足够的方面动起来。学校推动的“541自主课堂教学的研究”目标就是要老师给予学生更多自己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课堂成为学生探求的乐园。

    悦情活动,丰富人生世界

    齐振军认为,孩子们的成长不能仅仅是在课堂上,也不仅仅是在校园里,而应该在更广阔的空间里有丰富的活动。因为希望学生在活动中能有广博的见识,这类活动被命名为“博识行动”:包含了走进高雅殿堂、直面名人名家、感受异国文化。

    从2007年开始,学校带领学生走进高雅殿堂,先后在北京剧院、北京金帆音乐厅、21世纪剧院、北京音乐厅、中山音乐堂、北京大学百年讲堂等举办了朝师附小专场新年音乐会,从未间断;结合阅读工程,学校定期邀请名家走进校园。故事大王郑渊洁、鞠萍姐姐等30位儿童文学作家纷纷来到学校,与师生做近距离交流。伴随着“同心结”活动的开展,学校先后与新加坡圣西尔达小学、埃及新地平线国际学校、英国玛斯特格林小学、澳大利亚东凌飞公立学校签订了交流协议,开展了广泛的交流互访与合作,在《国际交往实践手册》中,记录着学生在交往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在活动中,孩子们了解了多元文化,增进国际友谊,提升师生的综合素质。

    齐振军说,高山不语自巍峨,大爱无言香满蹊。教育是一条长长的路,需要一代代人用脚步去丈量;传统是一条潺潺的河,不断地吐故纳新才能源远流长。承继传统,立足当下,放眼未来,把“人本”理念记于心,将改革创新践于行,让有文化的学校成为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人才成长的沃土——这就是教育实践带给我们的启示。

在追求幸福中寻找教育之道

——孟夏和北京市朝阳区安慧里中心小学的“幸福教育”

    从教30多年,孟夏一直在寻求教育的真谛。

    2002年9月,孟夏调到北京市朝阳区幸福村学区。在幸福村学区这段时间里,“幸福教育”成为幸福村学区的核心理念,“幸福”也成为诠释孟夏教育实践的最合适的概念。2007年,孟夏在学区启动了“幸福教育工程”。

    “我把幸福教育奠定在教育的全过程,让师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体验幸福。因为我认为要给学生一个幸福的童年,就要使师生都走在幸福的路上,让师生在感悟幸福中创造幸福、享受幸福。”孟夏说,“创造幸福教育,享受教育幸福,这就是我的办学思想。”

    2009年,孟夏带着“幸福教育”的理想,走进安贞里学区,来到安慧里中心小学。

   拓展艺术教育影响力——

   让全体学生感受到“追求美”的幸福

   孟夏说:“我常常感动于在用艺术激扬生命活力、用文化提升教育品质的过程中,我们始终能够静心聆听花开的声音!”

    在素质教育过程中,学校把周边的艺术资源引进校园,成立了“金帆民乐团”。在专家的悉心指导下,学校三分之一的学生拥有了民乐艺术特长,乐团在国内外更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孟夏发现,艺术团的学生在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中,张扬了个性特长,愉悦了身心情操,提高了审美情趣,更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不仅使生命绽放出精彩,更有价值的是,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联想力,促进了创造思维的发展。在感受美的过程中,创造着幸福。

    “这足以证明,孩子的兴趣和特长是引导培养出来的,每个孩子都有不同方面的生活经验积累,给他们自由想象的时空,尊重他们的自由选择,内在的潜力就能被引导出来,同样可以创造出属于他们自己的幸福。”孟夏说。

    于是,他开始了“拓展艺术影响力,使其从少数学生受益扩展为学校乃至学区每个孩子都能享受的幸福”的探索,即把部分学生拥有的艺术特长发展为学校的艺术教育特色,变成面向每个学生的普适性教育。艺术与幸福有着天然的血脉联系,让艺术教育成为“为每个学生创造幸福的教育”,开拓学校发展的美好前景,成就艺术教育品牌名校,因为名校在本质上也是学生成功的标识之一。

    探索艺术教育三级课程体系——

    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分享美”的机会

    怎样打造一所艺术教育品牌名校?

    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追求美”的幸福,孟夏抓住学校发展核心,依托“艺术教育三级课程体系建构”,努力让艺术教育这艘大船承载更多的人,让每一名学生都有机会上船。

    学校开始推进艺术教育特色的三步走战略:第一步是让每个孩子都进入社团,奠定课程多元发展基础。变原有“金帆民乐团一枝独秀”,为以金帆民乐团为龙头,朝花舞蹈团、古曲社团、书法社团、摄影社团、朗诵社团快速成长,最终形成精品社团与普及社团并存发展的新局面。

    第二步是开发以艺术教育为特色的校本课程,促进社团活动校本化。学校将社团活动定位为为课程建设服务。学校鼓励教师将相对成熟的社团活动课研发成规范的校本课程,其中涵盖了音乐、舞蹈、戏剧、书法、绘画、摄影等多个艺术门类,初步形成了促进学生综合发展的艺术教育校本课程体系。在此基础上,学校将原有的23门校本课程进行了分类,把能够促进全体学生发展的课程作为校本必修课程,纳入课表;把针对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课程作为校本选修课程,继续通过社团活动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第三步是挖掘艺术教育元素,推进艺术教育向各学科渗透,构建完整的三级课程体系。

    一是挖掘艺术元素,优化国家课程。如音乐课程中,教师依托学校民乐特色,深入挖掘出不同的授课内容,增加对民族乐器的了解、文化主题的渗透,通过欣赏、演唱、表演等多种教学形式,使学生能够深入感受艺术美,不断提升自身艺术素养,并推动了学校艺术教育特色的进一步发展。

    二是整合校本课程,让艺术元素融汇贯通。学校尝试组织教师团队研发具有艺术教育特色的校本必修课程,以《艺术教育课程标准》为依据,教师、学生、家长多方调研为导向,整合国家、地方课程中的艺术元素挖掘点和原有艺术校本课程的资源点,形成一门全新的艺术教育校本必修课程。

    这门课程的提出,即丰富了国家课程内容、拓展了校本课程的内涵,也避免了课本知识呈现方式的重复,有效提高了课程推进效率,形成了相对完整的三级课程体系。它将在今后很长的一段时间,为学校乃至安贞里学区教师提供教学范本,逐步转变教师自身知识结构的单一性,提升教师、学生的艺术素养。

    践行艺术教育多元特色课堂——

    为每一名学生个性发展提供可供选择的教育

    课堂是执行课程的主阵地。为了有效推进三级课程,学校着手进行了从“聚焦高效课堂”到“开放第二课堂”,再到“特色精品社团”的层级研究。建立新的课堂观,即真正将时间权、话语权、学习权、探究权、发展权还给学生。“五还给”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不同的课程中生动、主动、活泼地发展,让师生在多元、自主的发展中,享受着教育带来的幸福体验,为学生创造幸福成长的环境,焕发生命活力。

    学校根据学生学习、发展的需要,以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建设为基础,构建起多元课堂——

    一是A型课堂。A型课堂突出自主化,目标是“聚焦自主发展,打造高效课堂”,课堂40分钟,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收获知识、技能。

    为了将学校高效课堂教学改革落到实处,学校制定了详细的活动方案及课堂评价量表,最终以“五还给”为课堂观,从教学目标、学习习惯、学科特色三个方面提出了23项评价内容,为此项活动的开展提出了具体要求。

    二是B型课堂。B型课堂突出开放化,目标是“打开学校大门,拓展学习视野”。课堂形态是午休等课余时间,学生自主选择、自主学习,教师提供学习方向,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为方向。

    B型课堂利用午休、管理等时间,鼓励已经掌握课堂所学知识的学生走出教室进行自主学习。如六年级的水培植物,五年级的棋类天地、阅读乐园、园艺艺术,四年级的绘本创作、植物乐园、动物王国,三年级的叶画创作、影视天地,二年级的绘本乐园,等等。

    三是C型课堂。C型课堂突出精品化,目标是“关注精品社团,提升传承价值”。课堂形态是社团活动,以提升兴趣、获取技能为目标,以展示为平台,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自主发展。实现教育最大的善,即帮助学生实现幸福,让生命得到发展。

    根据学校特色发展需要,学校社团需要不断传承。对于精品社团建设,学校加大管理力度。通过精品社团校本化研究,提升社团品质。重视社团活动环节的探索,“从欣赏入手到体验、感受,最终分享”;以及社团评价方式的改变,从原来单一的“学校监控教师、教师评价学生”改革为“教师评价课堂”、“学生评价课堂”、“学生展示汇报成果”。

    在多元课堂的探索中,学生实现了兴趣出发、情感投入,自主发展。选择课堂的权利就是选择幸福的权利,学生正是在自由创造中,体验到了感受幸福的喜悦。

    通过学校特色课程的建构,作为校长的孟夏,渐渐形成了全新的“大课程观”,即课程体系适合学校特色发展,执行课程体系的课堂有了新的课堂理念。两者融为一体就是孟夏的“大课程观”。

    同时,学校还构建了一系列的制度保障体系,形成了可持续发展态势。

联教传文化 国学育栋梁

——李洪海和北京市朝阳区平房小学的楹联教育

    北京市朝阳区平房小学是一所农村小学,始建于1936年。2002年,这所学校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构建学校文化特色的突破口。11年过去了,以楹联文化为特色的国学教育让这所借读生超过八成的农村小学一步歩迈入了优质学校行列。

    承继中华禀赋 传播校圃联文

    平房小学是一所具有77年历史的农村小学,目前学生80%以上是打工子弟。面对这样的学情,学校确立了“传统与现代互融,教师和学生共生”的办学理念。

    “现代”是现代社会需要的一些素质,包括科学观念、民主思想、宽容精神、人权思想、法治精神、守法守信观念、和平协商观念等。“传统”是指中国传统优良的文化。传统和现代互融是指在学校教育中,通过一系列活动,把优良的传统文化和现代精神结合起来,形成学生基本公民素养。

    校长李洪海说,中华文化精神是中华民族的血脉,正是中华文化定义和联系起全球中华儿女。我们认为在当代社会文化背景下,学生基本的公民素养中,就是建立对中华文化的认同。而平房小学的学生大多数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劳动者的后代,让他们建立民族国家意识和民族文化认同感显得尤为迫切。

    一次春节过后的调研,让学校找到了实现办学理念的突破口。老师们发现,虽然孩子来自不同的地域,但是春节留给他们最深刻的印象是吃饺子、放鞭炮、贴春联,而最有文化内涵的是春联。

    春联是楹联的一种,这种语言文化形式,不仅能弘扬中华文化精神,对学习汉语、把握辩证思维、形成审美情趣都有重要价值。学校决定,就把楹联文化作为实现办学理念的突破口。

    虽然楹联随处可见,可谓家喻户晓,但真正了解并掌握起来并不容易。学校意识到,要提升楹联文化特色水平,关键是打造一支文化底蕴深厚的教师队伍。

    学校邀请专家进校为教师讲课。几年来中国楹联协会、北京楹联协会众多饱读诗书的专家多次到学校为师生们做讲座,用学识和热情感染着师生们,使教师的专业水平明显提升。

    学校定期为教师提供楹联学习材料、组织专题交流。在学校的管理制度中专门为楹联学习留下空间。例如每周二全体教师会有5分钟固定的楹联学习时间,每月主题征联后有讲评有总结。

    学校还成立教师联墨社团,走出学校,收集楹联,创作楹联,考察楹联基地学校,学习先进经验。通过这些活动,学校的教师队伍开眼界、长技艺,骨干队伍水平迅速提升。目前全校教师中已经有10名北京楹联学会会员(1名理事),5名中国楹联协会会员。

    联韵飘全校 书香沁满园

    中国传统教育中十分重视环境对人的影响,在“求古朴典雅,重文化品位”的学校环境建设理念指引下,经历了近10年的发展,平房小学在校内建成了校园“八景”。

    “温故知新”。校门口悬挂每周一联,一副联挂两周,前面新联为“知新”,旁边旧联为“温故”,每天学生经过这里诵读楹联。

    “联廊溢彩”。教学楼西侧小院建木质长廊,廊内有教师精选的爱国联、尊师联、勤学联,还有印制精美的对联故事。

    “墨苑生辉”。教学楼东侧小院建“墨苑”,圆门、菱窗、碑帖、石鼓、井栏、名联。学生们在这里赏楹联,练书法。

    “七彩文园”。教学楼前踏石径,读名言,识梅兰竹菊之品格,七彩文化墙映衬着孩子们的七彩生活。

    “龙生九子”。寻玉书山翔彩凤;探珠联海戏游龙。大厅前是龙生九子广场,镌刻着“龙生九子”图案,龙的九子,子子不同,各有各的爱好,各有各的特长,预示着学生在老师的教育下学有所长,各显其能。

    “五爱育心”。教学楼大厅屏风上刻校训“读千古美文,做快乐的人”,屏风下铺五色土,地面刻《静夜思》,《登鹳雀楼》,大厅上方装饰古书版式的108副楹联,告诉每一位学生知校训,爱祖国,念家乡,勤学习,展未来,志存高远。

    “书海泛舟“教学楼内的开放书角,墙壁上的300米书廊,是孩子们推荐好书、阅读好书、欣赏名联的好地方。

    “博文乐雅堂”。图书馆是学生读书、学习、开阔视野的地方,人们叫它“博文乐雅堂”。竹简篆书、仿古书架、名人名言创设出浓浓的书香氛围,孙中山先生的联语“愿乘风破万里浪 甘面壁读十年书”,激励孩子们读书成才。

    李洪海说,环境育人不止是“八景”,每当现场会、社会实践、每月征联等活动的时候,师生们的作品就会在廊柱、墙壁、大门、口会议室、多功能厅进行展示,就连小小的花盆上、笔筒上,也有师生们自撰自刻的对联。

    艺葩竞艳开园圃 国粹生香兴社团

    以楹联文化特色为引导,平房小学的德育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学校德育处根据不同的节日、节点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同时布置相应德育实践作业。例如,节日由来的介绍,搜集相关主题的楹联,用楹联为他人送关爱等内容。不仅让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通过家校的双向评价,促进了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

    在楹联文化的学校特色文化背景下,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是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的舞台,同时也成为学生搜集、创编楹联的好机会。“绿野梨花绽 幽潭碧水流”,“探索飞机奥秘 学习火箭知识”就是孩子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楹联作品。

    学校还把楹联文化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联系起来,建立学生楹联诵读考评制度,每学期开展楹联诵读小状元晋级活动。一级需背诵《美文徜徉录》中的50副楹联,二级80副,三级108副,小状元要会背150副。同时,晋级活动期间,学校还开展学生楹联书法比赛,把楹联文化与写字教学、书法艺术紧密结合。

    在平房小学,每天中午,学校安排有10分钟的广播学习时间。用于学习、诵读校园文化手册《美文徜徉录》中的108副经典楹联。如今,楹联文化甚至还有了自己的节日——“楹联迎春文化节”。活动之前有征联,活动现场家长、学生摘楹联、对楹联,学生、专家编楹联、写楹联,师生一起送楹联。每到春节前夕,教师、学生、家长、社区、专家共参与。在充满节日氛围的活动中,同学们总结一年来楹联的学习成果,庆祝春节的到来。

    目前,平房小学有校级社团17个,班级社团20个。其中“联韵”社团就有三个分团,分别是诵读分团、书法分团和创编分团。学校的其他社团活动也与楹联特色紧密结合,如:国粹生香京剧社团把楹联文化与京剧唱段结合,编排了《联韵生香》节目,演唱校园楹联。

    在学校开发的系列校本课程中,楹联文化也成为突出的主题。相关课程有《校园楹联》、《练书法写楹联》、《美文美德育童心》;融入楹联文化内容有《京剧进课堂》、《编演课本剧》、《中国画画成语》、《学论语 画论语》。而除楹联类校本课程外,学校教师还注重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楹联文化。语文、音乐、美术、品德、体育都在进行学科渗透。语文老师将课外阅读引入课内教学,向学生介绍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楹联,结合课文内容编写楹联;品德课结合内容搜集楹联及楹联故事;音乐老师编排舞蹈《春晓》、《游子吟》,歌舞剧《苏东坡应试》;书法课指导学生写楹联;体育教师将楹联与武术结合,编练《武韵联声》武术操,让学生在挥拳踢腿间展示楹联的节奏美和武术的力量美。

    2011年平房小学成为“北京楹联教育基地”,2013年学校成为“中国楹联教育基地”。近5年,学校先后获得国家奖励13项,市区级奖励26项。

    校长李洪海说,平房小学开展楹联教育,培育了学校文化。就像中国楹联学会会长孟繁锦在为学校题词中写的一样“弘联兴校,开发民族智慧”,我们希望用楹联为学生点染中华传统文化底色,为国家培育出具有民族精神、现代素养的未来建设者。



/jiaoyu/zatan/2019-09-07/22505.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