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 > 正文 返回 打印

常规管理,照样可以做得不平常

[db:作者]  2013-11-27 00:00:00  互联网教育报

    (本版图片由河东区实验小学提供)

  我这样理解学校的常规管理:常,有日常之意,指师生校园生活的每一天;另外,有经常之意,即师生常常要做的事情。规,指的是学校规章制度和师生在校规范。学校常规管理就是要抓住这几个关键词,通过规章制度潜移默化地影响师生在校的每一天生活,从而使学校各项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有序化,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

  ■杨军红

    做了多年校长,越来越意识到学校常规管理的基础性和重要性。

    首先,我认为抓学校常规管理可以让学校有明确的发展方向,增强办学效率;可以使师生充分发挥潜能,让学生养成受益终身的好习惯。而最终目的是创建家长信任的学校,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提高学校的品牌效益。

    其次,我这样理解学校的常规管理:常,有日常之意,主要指师生校园生活的每一天;另外,有经常之意,即指师生常常要做的事情。规,指的是学校规章制度和师生的在校规范。学校常规管理就是要抓住这几个关键词,通过规章制度潜移默化地影响师生在校的每一天生活,从而使学校各项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有序化,逐步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

    打靶必须先瞄靶心

    对于小学生来说,常规教育就是习惯培养。细看《小学生守则10条》《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20条》,每一条都和习惯息息相关。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期。因而我们确定的办学理念就是六年奠基一生;办学特色则定位在习惯教育。小学生需要养成的习惯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是学会做人的道德习惯,学会读书的学习习惯,学会生活的卫生、锻炼和劳动习惯。

    我们学校的校训树之一“好习惯树”,就直观形象地列出了教师和学生应该养成的习惯。(附图)

    从2009年开始,学校的德育活动以习惯教育为主线,实施“每天习惯十分钟”训练、“每月培养一个好习惯”和“争创好习惯达标班”三项主题教育活动。“好习惯达标班”争创活动,将习惯教育从对个体培养提升到班级整体的争创上来,通过申报、检查、抽查,评选好习惯达标班,在此基础之上参评三好班集体和文明班集体。三项主题教育活动构成了习惯教育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立体网络,学生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健康成长。学校还开发了校本读物《好习惯口袋书》,并为每个学生签发了《好习惯全球游学生护照》,护照内有60个好习惯要求,养成一个好习惯并得到家长和同伴的认可签字,就会得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签章,累计20个为“银星少年”,40个为“红星少年”,60个为“金星少年”。升入新的年级则开始重新争取,循环往复,夯实学生好习惯的养成。

    墙上标语应变成落地行动

    一个企业的成功要靠出色的执行力作保证。否则,即使有再好的战略目标、再细的管理制度,也只能是沙盘上的蓝图、墙壁上的标语,永远不会实现。学校亦如此。

    为此,我们建立了扁平的、互动的、具有在线反馈等特点的快速管理机制,即“日清周结”精细化管理模式,如今已实施五年,确保了常规管理的有效落实。学校采取的管理方法是“事事有人管,时时有人管,处处有人管,人人用心管”。精细化管理必须让全体教职工认识到常规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变一人操心为大家操心,其目的就是把平时看似简单、容易的事情用心、精心地做好。

    所谓“日清”,即今日事,今日毕,日事日清。翻开学校厚厚的几本日清检查记录,可以看到从学生进校、师生仪表、晨读、安全、课堂、课间、午休、学生值勤、两操、课外活动、放学路队,到教师出勤、车辆摆放、门卫值班、卫生、财产节约、好人好事等,学校一天中所有常规工作都有详尽记录,并有值勤老师针对当日问题提出的建议。“日清”以表扬为主,但规定每学期同一类问题在日清检查记录表上不能出现三次。如果一个教师同一类过错出现三次以上,即自动取消该教师学期评选优秀教师资格;如果一个班同类过错出现三次以上,即取消评选文明班集体和三好班集体资格。“日清”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权力层层有,任务个个担,责任人人负,从而有力地提高了学校整体工作的效率。

    每天,学校都有2名中层干部和4名值勤教师组成的值勤小组对学校进行全天候的常规检查和管理。当日执勤的教师每人手里会有十个“你真棒”小卡片,一天当中只要发现表现好的学生,如有礼貌的学生、主动捡起纸屑的学生、做操认真的学生都可以发一个,背面还要注上教师的姓名和当天日期,学生也要及时写上自己的名字。学生集齐10个“你真棒”即可到大队部换一个学校特制的书签。集齐2个书签即可以兑换一个T恤。学校变命令式的“你必须这样!”“你不能那样!”为学生自觉自愿我想这样做、我应该这样做,学校的常规管理得到了柔性落实。

    主阵地一定不能丢

    学校改革校本教研形式,提出并实施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三大方略,即:课前,通过说教材活动,提高教师把握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能力;课中,通过教改大课堂活动,探索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课后,通过写课例分析,及时反思课堂教学的做法与效果,不断修改和完善课堂教学模式,使得教学常规规范化、制度化。

    学校开展的说教材活动不同于传统的说课,说教材是要说一个学段、一册教材,至少要说一个单元的教材,或者分类说知识点。每个学期放假前,教导室会布置说教材方案,制定评价表。开学前一周,以学科组为单位,教师逐一登台说课标、说教材。各组选出的说教材第一名参加全校说教材决赛,校级优胜者代表学校参加全国大赛或对外交流。经过几年实践,全体教师都已完成了所任学科教材的整体分析和所任年级教材的分析,教师们从刚刚接触说教材的点面结合,逐渐发展到可以“立体说教材,把教材说立体”的层面,提高了教师对新课标下教材的理解和驾驭能力。

    学校实施的教改大课堂就是每周四上午定时、定点开展新的教学模式观摩和研讨活动,已坚持五年之久。每学期初,教导室会排出一学期的课表,授课教师来自全国各地,其中不乏名师,极大地开阔了学校教师的眼界和思路,提高了他们的业务水平。最主要的是,我们探究、研讨出了语文、数学、英语、科学、音乐等学科的具体教学模式,规范了课堂管理。

    此外,学校开展的课例分析不是一个单一的教学反思,而是完整的课例档案,其中包括三个反思,分别是对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的反思。三个反思体现了教师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理解与把握能力,对教学的设计和操作能力,对一节课的评价和反思能力。另外,还包括三个附录,即上课时的教案、专家点评后修改的教案和知识树。提倡写课例分析有效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理论水平,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作者系天津市河东区实验小学校长)



/jiaoyu/zatan/2019-09-07/22661.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