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凤翔,1987年参加教育工作,山东省青州云门书院双语学校校长,中学高级教师。从教以来,潜心于教研教改,致力于教育管理,在山东省小学语文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奖赛中获一等奖,先后获得潍坊市教学能手、特级教师、教育行风建设先进个人,山东省优秀教师、特级教师、中国家庭教育知识传播激励计划卓越人物奖等殊荣,系山东省小语会理事。
巍巍云门,汤汤弥水。素有海岱之称的青州,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坐落于青州古城区的云门书院双语学校,传承千年书院文化,探寻教育教学本真,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升教育质量,成为当地小学教育的品牌学校。学校现有41个教学班,在校生1700余人。学校先后被命名为全国写字教学先进单位、全国语文主题学习示范学校、山东省教学示范学校、山东省艺术教学示范校、山东省电化教育示范学校、山东省绿色学校等多项荣誉称号。
学校以“养正求真”为校训,以“尊重”为办学理念,将“人”的发展作为学校发展的主旋律,构建以“和”为核心的管理文化,打造怡情、立德、修身、启智四大课程体系,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基;建立教师专业发展攀升机制,引领教师走向专业成长的自觉。
文化传承 古韵新风
【纪凤翔】云门书院双语学校是一所古老而又年轻的学校。说她古老,是因为她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云门书院,位于东夷文化的发祥地、古九州之一的青州大地。它悠远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代万历年间。走进这所学校,会立刻被一种闪烁着独特个性的文化氛围和人文气息所包围,使人感受到,古书院文化在这块园地上留存、传扬。
【陶继新】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化具有巨大的穿透力,它不因时间的逝去而失去其固有的价值。你们学校悠久的历史,积淀成了一种文化,传承这种文化,会让真纯显见其不变的光彩。这种真纯还依然流传在你们师生的心里,并生成一种真善美的行动。
【纪凤翔】我们一直在思考,书院文化与现代教育的传承问题。
我们要传承,传承什么?
首先是以“仁”为核心的人文精神。书院文化的精髓之一是将儒家的人文精神转化为书院精神,把道德教育放在首位;书院注意培养学生学术创新精神,实现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书院以宽松的办学环境为基础,师生相互答疑问难、相互激荡,以获得新观点、新思想。状元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清廉淡泊、心忧天下的品格;忠勤不泯、负重向前的精神,与书院文化注重道德教化、重视创新求学的内涵不谋而合。
鉴于此,学校把“养正求真”作为校训,引导全体师生“求真”、“养正”,让每一个从这里走出去的学生都充满自豪与自信;让每一位在这里工作的教职工都享受职业的幸福与满足。
【陶继新】青州为古九州之一,有着灿烂辉煌的文化,其中您所说的以“仁”为核心的人文精神,当是我们应当很好传承的一种文化。孔子说:“仁者爱人。”有了仁爱之心,教师才能成为优秀的教师,学生才能成为优秀的学生。另外您所说的学术创新精神,对于当下的教学与学习,都有很好的启示意义。
把“养正求真”作为校训很有品位。孟子说:“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学校不只是教学知识的地方,更应当是涵养正气之所。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师的言传身教,首先要真;学生的“博习亲师”,首先是真。当“养正求真”真正内化到师生的心里,并自然而然地外化在言行中的时候,学校也就有了“养正求真”的精神气象。
【纪凤翔】我们把“尊重”作为办学理念,尊重教育规律,尊重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成长规律,尊重教师的知识、劳动和创造精神,尊重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意愿。
在实践中我们不断探索、总结、积累、调整,形成了我们的校风(尚德阳光)、教风(尊重博爱)和学风(乐学向上)。
我们在学校管理、德育、课程建设、课堂教学改革、学生素质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进行了不断地探索。
【陶继新】您所谈校训以及办学理念、校风、教风、学风,都属于学校精神文化的元素,对于师生的精神生命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尚德”即崇尚道德人格的生成,“阳光”即有健康的心理。这当是学校发展之本。有了“尚德、阳光”,师生才能幸福,才能更好地成长。有了“博爱、尊重”的教风,教师就不能只是爱那些学习优秀的学生,也要爱那些学困生、问题生,而且要尊重他们,厚待他们。学习不应当是死学,不应当是痛苦地学,而应当快乐地学,所以才有了你们“乐学、向上”的学风。形成这种学风之后,学习的效率会更好,还会形成一种健康的心理,也会有一种积极向上的发展态势。
【纪凤翔】我们倡导和谐、共融、共进的人际关系,构建一种以“和”为核心的管理文化:和而不同,各显其能;和谐相处,各尽其力;和合而生,各得其所;和衷共济,共谋发展。“关爱是幸福,沟通是快乐,平等是境界,理解是追求”已成为全体教职工的共识。
我们充分发挥教师、家长积极性和主动性,重点加强了校长议事委员会、民主管理委员会、家长委员会三个委员会的建设。
校长议事委员会是学校的参谋部,学校的重大决策先征求校长议事委员会的意见,然后讨论、通过。
民主管理委员会是干部和教师之间的连心桥,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经民主管理委员会广泛讨论、修改后公布。
家长委员会对事关学生和家长切身利益的事项提出意见和建议,听取并转达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学校的许多重要决策(校服定制、餐厅管理、大型招标等)家长委员会都有参与。家长开办的工厂、超市,种植的大棚、花卉园等,很多已成为我们的校外实践基地。
【陶继新】孔子说君子要“和而不同”。看来,和谐不是表面的老好人,也不是一团和气,更不是外在和气而内在争斗,而是彼此内心的一种心灵契合。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助人为乐,不幸灾乐祸;欣赏优秀,不妒贤嫉能;合作共赢,不单打独斗。这种“和”的场域一旦形成,就会生成一种巨大的发展能量,彼此就形成了一种合力,而且这种合力还不只是个体之力的简单相加,而是远远超越这种“和”之上的系数。前些天到你们学校的时候,我就有一个突出的感受,就是你们的教师很阳光、很快乐,彼此之间的关系很融洽,是一种“和为贵”而又“和而不同”的景象。为什么会如此之好呢?您上面谈出了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民主。校长不能一个人说了算,而应当全校教师说了算,特别一些重大的决策,要让教师知情,参与其中,成为学校真正意义上的主人。这样,教师不但有了积极工作的热情,也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幸福感。
主动成长 享受幸福
【纪凤翔】教育的发展首先是人的发展,学生要发展,教师更应发展,才能适应新的教育教学需要,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
我们提出师生“快乐学习、愉快工作、幸福生活、健康成长”。教师的发展关键是唤醒教师“主动发展”的愿望。我们一直鼓励教师外出学习、读书提高、交流反思,不断唤醒老师们的自我成长意识。
渐渐地,读书成为教师的生活方式,外出学习变成最愿意做的事情。每次师生搞活动,学校颁发的奖品常常是一本书;每位教师外出学习归来,都会自觉地撰写自己的学习感悟。教师在不停地思考、不断地实践,专业化水平不断地提高。
【陶继新】教师发展只有您所说的有了“主动发展”的愿望,才能进入到发展的最佳状态。生命不再是在原地徘徊复徘徊,而是不断产生飞跃,取得一个又一个的成绩,赢得人们的称道,特别是成了学生特别喜欢的教师。越是这样,越想发展;越是发展,也就越能收获硕果。
【纪凤翔】我们学校有位老师叫陈鸿,她发现读经典书籍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最佳途径。她和我谈了自己的想法:成立爱心读书俱乐部。由教师推荐,家长统一捐赠优秀书籍,开展“闲暇趣读”,把班级建设成“书香乐苑”。
我们在班级管理、教师考核方面给予她最大限度的支持。陈老师在闲暇趣读的书目、方法、评价机制等方面下足了功夫。每天早上,她会早早到到校与孩子们一起读经诵典;中午,她会第一个到教室坐在讲桌前静静地看书,为学生做示范;晚上,陈老师学生的作业就是读书积累……
【陶继新】学校本应当是一个读书的乐园,当教师不读书、学生不读书的时候,即使天天做作业,也是不可能提高生命质量的。特别是语文教学,更是如此。叶圣陶先生说:“教材只是一个例子。”可是,不少教师将其当成了教学的全部。陈鸿老师的可贵之处在于,她让语文教学更有语文味,更有语文的本色,学生有了比较多的读书时间,特别是读了不少有思想内涵的经典之书。读经典书不但可以提升思想境界,也可以提升文字素养。你们为陈鸿老师大开绿灯,足见您这个校长及其学校领导对陈老师这一做法的认可与支持。有了这个支持,陈老师就可以“明目张胆”地为学生开设更多的阅读课,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好的教师,就应当像陈鸿老师一样,不但让学生拥有更多的阅读时间,还有效地培养了他们喜欢读书的良好习惯。
【纪凤翔】看到陈老师和她的学生行走在经典共读的路上,很多教师也纷纷效仿,积极争做个性化的教师。学校利用这一有利时机,出台了教师专业发展攀升机制,引领教师走上专业成长的自觉之路。
教师专业发展攀升机制为不同层次的教师搭建不同的专业成长平台,形成了“成长型新手教师——成长型合格教师——成熟型骨干教师——学校杰出教师——学校首席教师”五个阶梯。
我们实施五级课堂展评,成长型新手教师上过关课、成长型合格教师上达标课、成熟型骨干教师上样板课、杰出教师上创新课、首席教师上精品课,以课堂观摩活动为载体,为不同层次的教师提供新的提升空间。
鼓励教师做有学科品位的教师。教师对自己的专业能力重新认识,在“悦纳自我”的过程中,对教育的理解也逐步走向开阔。在潍坊市“轻负担,高质量”先进教师评选中,陈鸿、段绪燕、于清光三位教师凭借自己独特的教学法入围;于安强老师发挥自己在写字教学方面的特长,已出版了两本写字教材……
专业攀升机制的建立,帮助教师实现了自主成长,老师们主动求发展,主动申请外出学习,主动写学习反思,主动读书写笔记,主动参加教研活动,形成了一种人人讲奉献,个个讲学习的良好风气,年终评比设立了“教师教学成果展示”,人人登上“云门书院大讲堂”,展示自己的教学成果,畅谈自己的教育思想。
【陶继新】您能从陈鸿老师的个案,进而将教师的主动发展推展到全校,可谓一个智慧之举。当全校教师都主动发展的时候,就会形成一种发展场。老师们不但快乐地读书,也认真地研究教学。为什么说“无事生非”?当大多数教师不主动发展,有了一些空闲时间扯皮的时候,矛盾也多由此而生。相反,如果大家都在关注读书,都在为如何教好学生而努力的时候,就将注意力投注到了对学校发展有利,对自身发展有利的事业上。几乎所有的教师都想进步,都想发展;关键是如何引领他们发展,如何让他们有自主自愿意识。学校领导的作用,更多的是将他们引到正路上来,去欣赏鼓励他们,去支持关心他们。这样,他们就从领导的信任与同事的欣赏以及学生的喜爱中,感受到自身生命的价值。
构建课程 发展个性
【纪凤翔】教育应为一个人的一生发展考虑,教给学生一生受益的东西。
看看今天的课程开设,有时完全凭着教育者的一厢情愿,学生不理解,老师看不透,只能“用教材教课程”,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而且考试检测的形式让我们在追求所谓的教育质量中迷失了教育的本真。
站在问题的原点思考,教育的发展首先是人的发展。要让每个孩子快乐学习、幸福成长,唯有打造孩子喜欢的课程,让他们在属于自己的天地里尽情享受学习的快乐。我们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征求家长和孩子意愿,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参与学校的课程建设,打造了“怡情、立德、修身、启智”四大课程体系。
【陶继新】是的,有些课程学生并不喜欢,对学生的成长作用也不大,只是编写者的一厢情愿而已。课程的编写者大多是教育专家,为什么还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因为他们有的并不真正了解学生,没有更多地走进学校,研究学生需要什么样的课程。尽管学了不少理论,有的还从国外学了一些所谓的先进理念。然而,如果脱离了中国小学生的实际,再好的理念也只能是空中楼阁。所以,我心中的教育专家,除了有教育理论外,还应当是教育实践家。孔子如果不是亲自教学,不是在周游列国14年间还一直带着学生进行实践教育,他能成为大教育家吗?所以,他的很多教育语录两千多年后,依然在中国这片大地上回响,甚至走向了世界。这说明一个问题,教育实践是根,没有根,就不可能根深叶茂。最好的理论,是扎根于教育实践之中的,而不是纯然的“拿来主义”的理论。
你们不迷信权威、不照搬现成的理论,而是结合学校的教育实际,广泛征求家长与孩子的意见之后,构建了属于你们自己的四大课程体系。这样的体系尽管还有未必完善之处,可是,由于刚一产生就有了深厚的基础,所以,也就有了巨大的生命力,也就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四大课程之一:怡情课程。
【纪凤翔】我们挖掘古书院文化资源,呈现传统文化,彰显个性发展,形成了怡情课程。
让环境施教,让墙壁说话,学生置身其中,就会感受到一种清新的教育气息扑面而来。漫步于古书院,浸润心灵的是厚重的传统文化气息;流连于校园中,萦绕在耳边的是悠扬的乐曲;走进教室,看到的是富有特色的班级文化;来到办公室,感受到的是家一般温馨的氛围;停足楼道,欣赏到的是自己创作的书画作品……学生驻足于花园围廊前,轻声诵读围板上镌刻的《少年中国说》;嬉戏于法桐树下,一起讨论树池上的名人名言;诵读着《好习惯三字经》,把自己今天该做的每件小事细细琢磨……这就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陶继新】创设让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受到教育,才能产生理想的效果。怡情课程的妙处在于,它是在愉悦氛围里,让课程走近学生的。美好的感情不但可以悦心,还会让学习产生更高的效率。可以更好地打开学生的思维大门,甚至有可能让他们的灵感不断地闪现,以至抵达思维的巅峰状态。有时学生未必感到是在学习,反而收获了学习的果实,甚至是直抵学生的心灵,让其终生受益的。
四大课程之二:立德课程。
【纪凤翔】为改变德育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救火式、抗洪式的教育现状,变堵为疏、变惩戒为引领,形成德育的长效机制,我们把目光聚焦于学生的养成教育,构建了学生良好习惯培养的内容体系、评价体系,将学生成长必须养成的习惯分为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三大类;36个主题108个小目标,小目标的培养成为立德课程的主要内容。
学校将常规立德课与立德课教学大赛一起纳入每年一次的班级管理大赛中。老师们设计了《爱的乐章》、《让我们学会合作》、《今天你发言了吗》、《教学楼内静悄悄》等主题鲜明的立德课活动,从学生实际入手,关注细节,以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为根本,在生动活泼的主题活动中,让学生深受教育。在形式上不拘泥于传统,大胆改革。立德课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震撼学生心灵的强音。
张红玉老师执教《爱的乐章——感恩父母》时,课前与家长真诚沟通,让每一位家长给孩子写一封信,把对孩子的爱在信中细细写来。这个写信的过程对家长来说是难忘的,许多家长在课后谈到,在写信的时候就已经泪眼蒙眬。课堂上,张老师邀请家长参与。课前亲子游戏,课中所有学生在深情的乐曲声中展信阅读,一行行泪水,一声声抽泣,学生和家长的心中充满了最柔软的字眼,那就是爱。当家长们深情拥抱自己的孩子和因为家远而家长未来的住校生时,课堂达到了情感的沸腾,感动直达学生的心灵,让他们更深刻地感受到了父母的爱是那么真实,那么温暖……
几年的立德课教学实践,通过老师们深度思考、交流、碰撞,明确了立德课到底要干什么,怎么干;更令人高兴的是,老师们立足于课堂,目光却放得很深远,各人选题不同,形式不同,但目标却惊人的相同:立足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提升学生能力,引领学生思想,塑造学生品格,为学生成长培根固本,引向导航!
【陶继新】德育的假大空与没有实效,成为当今一些学校德育一道难解的“方程”,你们的探索与实践,则很好地解开了这道难题,那就是在养成教育上下功夫。可是,很多学校也在搞养成教育,为什么就没有产生这么好的效果呢?因为养成教育要想产生效果,一是要关注它的反复性、重复性,二是要关注它的有趣性、渗透性。要养成一个好的习惯,不能操之过急,不然,就会出现“欲速则不达”的尴尬。同时,最好不要让学生感到太多的强制,太过空洞,而是一种自然,甚至是一种快乐。当然,这只是给予学生的一种外在表现,其实是需要教师匠心独运的。我们写文章还要“情动而辞发”,教育孩子更要以情动人。几乎所有的孩子都爱自己的父母,但是,现实中往往缺失了这种爱,不知道如何感恩。作为教师,就要设计特定场景,让孩子就在感恩父母的现场,让感恩成为一种美德,以至成为一种习惯。孔子的弟子有若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欤?”感恩父母,当是立身之本,一个连父母都不爱的孩子,更遑论爱他人、爱社会、爱祖国了。
四大课程之三:修身课程。
【纪凤翔】古人讲“德才兼备”,有德更要有才,学生才会适应未来社会的要求。演讲、写字、选课走班特长选修是我们独具特色的修身课程,孩子在持之以恒的训练中培养兴趣、涵养性格、形成能力。
演讲课使学生站在讲台上,面对观众侃侃而谈,学校的各种活动、客人参观访问,主持讲解的都是学生。2010年,北京师范大学著名教授黄济先生考察我校,小讲解员苑嘉轩彬彬有礼、口若悬河,黄老手挽着苑嘉轩的手,直竖大拇指,并欣然题词;2012年,教育专家任小艾在听了学生王雯静的讲解后,惊喜地说:“你太棒了!你是国家一级主持人!”
每天20分钟持之以恒的练字,换来的不仅仅有工整的字迹,还有他们沉稳、认真的学习品质,学会静心面对学习,对于生活在这个浮躁世界里的孩子是多么难得啊!
我们选课走班特长选修共组建了60个社团,学生打破班级年级界限,自主选择,聘请专业教师执教,我们期望自己的学生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有健全的体魄,善于学习、善于思考的学习品质,我们希望用我们的努力让他们的人生之路走得更坚实、更自信。
大家这样评价云门双语学校的学生:阳光向上,有礼貌、爱读书、会思考。在电影《建党伟业》中饰演毛泽东女儿的我校学生孙益琛说:“我要感谢双语学校,是选课走班修身课让我的演唱、绘画、舞蹈有了极大的进步,才让我在演员海选中脱颖而出。”
【陶继新】您这里的修身课程,与传统意义上的修身并不是一个概念。因为一般的修身课程,是特指做人的教育;当然,你们也可以有你们的解说,关键要言之成理。其实,从更大的层面说,做任何事都有修身的内容,都是在做人。
就说演讲吧,它需要技术。可是,真正高层次的演讲,更需要一种真诚,一种自然,一种从内心发出来的声音。一个做不好人的人,不管其如何研究演讲的艺术,都不可能成为真正的演讲家。所以,演讲也是做人的教育。
练字亦然,人们常说字如其人。练字的时候,也是在练心,在修性。一个心理浮躁的人,是不可能写好字的。只有安顿心灵,静心养气,才能将字写好。
选课走班给了学生更大的自主选择课程的权利,这样,他们就要自己思考哪些课程适合自己,怎样才能学到有益的东西。也许开始的时候,他们的选择并不理想,可是,他们可以从中接受教训,以后再走向成功。你们的选课走班,有效地培养了孩子们的学习主人意识。
四大课程之四:启智课程。
【纪凤翔】古人修身,讲究内外兼修,内修其德,外修其能,方可谓“德才兼备”。我们开设修身课程,目的就是让学生敢于开口说、学会动手做,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学生素养的提升打开了他们多元智能中的强势智能,促进了他们的学科学习。在国家课程的开设上,我们提出要走“国家课程校本化、学科教学特色化”的路子,尊重学科教学规律,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大胆改革课堂教学,打造启智课程,用“三原色”理念调出了课堂教学优美的色彩。
“一个中心”、“两条黄金法则”、“五项有效教学策略”引领着教师精心打磨课堂,实现了由“以讲为主”向“以学为主”的华丽转身。
【陶继新】以讲为主的时候,是教师一个人唱独角戏,学生并没有太多的积极性;以学生为主则可以调动全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人人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同样的学习,积极与不积极状态下的效果有天壤之别;听教师讲学会与自己探索学会的效果,也是天壤之别。只有学生自身有了学习的积极性,由学会到会学以至到善学乐学的境界时,才会让学生走进高效的天地里。所以,这个“华丽转身”,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一场革命,也是还原教学本位的一条必由之路。
【纪凤翔】立德、怡情、修身、启智四大课程的构建,使我们学校的教育教学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课程的总体育人目标得以实现,师生快乐学习、愉快工作、幸福生活、健康成长。
【陶继新】有因就有果,种下四大课程之因,当然也就收获了师生幸福之果。而且,彰显出一个学校的特色,课程是一个重要的标志,只有课程开设好了,学校的发展才能拥有持续的动力。
课堂教学 改进归真
【纪凤翔】说起课堂教学,现在谈论最多的是改革,似乎把更多的精力都放在了技术、技巧层面,也出现了“唯模式论”思想。
小学作为“养习惯、打基础”的关键时期,“读好书、写好字、作好文、涵养根基、养成习惯”已经成为老师们的共识,大家围绕着这一目标扎扎实实地做了很多有实践意义的探索。
我们提出了“课堂教学改进行动”,引领教师实现教育教学思想的变革,我们将之称为一场“静悄悄的革命”。我们把思想和实践结合起来,小处着眼,细处入手,从一个个小问题的解决寻求突破。譬如,“课堂上‘讲’与‘练’的时间分配问题”、“小组合作低中高年级不同的要求是什么”、“低年级课堂课中操的使用及效果”、“数学计算能力提高的策略研究”等等。在这一个个小问题的研究实践中,我们的课堂也悄然发生着改变。
我们因势利导,引领教师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形成理论,进而提出了我们自己的“三原色”课堂教学。“三原色”,即美术学上的“红、黄、蓝”三种原色,色纯度最高、最纯净、最鲜艳,适度调配,就会调配出绝大多数色彩。
课堂教学中的三原色指:红色——凸显课程特点的学科本色;黄色——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的学生本色;蓝色——凸显教师个人教学风格的教师本色。
【陶继新】“静悄悄的革命”说得好!有的时候,人们谈改革的时候,往往像大跃进年代一样,一哄而上,不管是不是适合自己的学生,就将学到的模式马上照搬过来。结果是,别人的模式没学好,自己的教学也不知道如何进行了。我觉得,这里面有三个问题应当思考:一是别人的经验应当不应当学,答案是肯定的。关键是如何学、学什么,如何学以致用;二是不要急于求成,因为任何一项改革,都是要有一个过程的,甚至是一个比较长的过程;三是要研究适合自己的教学流程、教学模式,让其明显地打上自己研究的烙印,让其有创造的因子,这样才有立足并发展的可能。
“三原色课堂”教学当是你们研究的成果,应坚持推进并不断完善,让其更加特色鲜明、优质高效。
【纪凤翔】正如您所说,我们提出的学科本色要求教师研究学生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做好对新课标的解读、对教材的研读,这是教师进行学科教学、课堂设计所不可逾越的“红线”;学生本色指落实“以学定教”的思想,以学生的精彩成就课堂的精彩,这是实现高效课堂的黄金法则;教师本色是指教师不断提升自我修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做好引领,也为自身的专业成长做好积淀。
我记得三年级的一节数学课上,学生正在学习“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站在讲台上的不是老师,而是一名学生。经过了自主学习、小组交流之后,他的讲解清晰、准确,引得同学和听课的老师一起鼓掌。
【陶继新】精彩的课堂,不是教师讲得多么精彩,而是学生学得精彩,甚至是学生讲得精彩。很多时候,教师低估了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更低估了学生的讲课水平。我们在山东省乐陵实验小学听课时,发现学生讲课讲得非常精彩,甚至令大人自愧不如。你们的小学生站在讲台上讲解,不是教师,不也胜似老师,甚至超过老师了吗?我认为,只要学生自己可以学会的东西,教师就尽量不讲;教师教学生也不会的东西,教师也不要讲。教师既要充分相信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同时,还要研究学生,适时点拨,真正做到“其言也约尔达,微而臧,罕譬而喻”。这样,老师教,不累;学生学,快乐。何乐而不为呢?
【纪凤翔】课堂教学要关注“人”,学校管理也是如此。
这几年,我一直在思考,学校教育最需要关注的是什么?我觉得最需要关注的是“人”的发展。我们进行民主管理,建立教师专业发展攀升机制,构建四大课程,改进课堂教学,目的就是为了唤醒教师主动育人、自主发展的热情,激发学生主动求知、个性发展的潜能,学校之所以快速发展,是因为有一个好的团队。
今后,我将和我的团队在小学教育这片沃土上求真养正,寻求教育的本真。
【陶继新】人,永远是学校发展的第一要素,忽视人的教育,不可能办成好的学校。所有的好校长,都在“人”上下功夫。一个好的校长,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改变一所学校的命运,以至让一所薄弱学校再生奇观。但是,仅有好校长还是不够的,还要有一个好的教师团队,他们与好校长思想理念一致,奋斗目标一致,都有良知与爱心,都有责任感与使命感。这样,学校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学生才能接受优质的教育。(陶继新 纪凤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