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中心书城的少儿书店,一位母亲在给孩子讲故事。却咏梅 摄
■本报记者 却咏梅
“我们都曾经是孩子,但永远没法回复昔日的模样与心境;我们以为懂得孩子,其实我们都自以为是,没有真正走进他们的心里;我们自以为很尊重孩子,可是伤害孩子的往往是他们的至亲——我们。”香港教育学院副教授、香港儿童文学文化协会会长霍玉英指出,从优秀图画书中我们看到了真正的儿童,它不仅帮助我们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更可以通过亲子阅读传递温暖和亲情。近日,由深圳读书月组委会办公室、深圳书城中心城、丰子恺儿童图画书奖组委会联合举办了以“推动亲子阅读、解决家长选书的难题、推进华文原创图画书的发展”为宗旨的第四届中国亲子阅读论坛,邀请了来自香港、台湾和中国内地的华文儿童图画书界的重量级作家、教育家,以及在亲子阅读方面有相当经验和心得的组织者、家长与会并交流。
让童年遇见优秀的原创图画书
什么是优秀的图画书?丰子恺儿童图画书奖评审主席、台湾儿童文学评论家柯倩华认为,它应该跟孩子的生活经验有关、符合孩子的观点,并适合孩子的阅读年龄,“我们希望它具有童趣、文学性、艺术性,以及良好的图像语言。尤其是对于低年龄的孩子,他可能识字的程度还不是很好,但是可以通过文字和图画共同创造出来的想象空间去思考和创意。”柯倩华以原创图画书《团圆》英文版获得2011年纽约时报年度最佳儿童图画书为例,细细解读文字与图画的内涵,“我们总是用大人的眼光看图书的教育意义,但是你用孩子的眼光则可以看到爱与被爱、亲情与友情等这些孩子最在意的事情,这也是人性最普遍的特点。”
接着,柯倩华又与曾获得过丰子恺儿童图画书奖的刘伯乐、周翔、黄丽等作者畅谈了原创图画书的创作和阅读心得,并与现场读者进行了互动交流。针对目前国内原创图画书的现状,周翔认为,目前国内原创图画书比较青涩,真正意义的图画书在中国比较少。究其原因,“主要是儿童图画书的创作和出版染上了时代的急躁病,一本优秀作品需要三五年的打磨,但很多出版社一年就推出一套,质量得不到保证;其次,国内缺少懂图、文的优秀编辑,真正好的编辑可以牵引创作者作出好的作品;第三,儿童图画书从业人员的儿童观念有待改善,现在很多作品是从艺术家个人来做,没有从儿童的角度去做。”
周翔坦言,“原创图画书是我们认同民族和生活的一面镜子。现在很多图画书都是从国外引进的,而且很多年轻创作者往往把西方元素用到中国原创图画书里,其实这对我们孩子的生活和对民族特质的认识都是有影响的。我呼吁创作者们要注意我们本来就是黑头发、黄皮肤,要把我们的情感故事传递给我们的孩子,所以,无论是编辑、创作者、营销者、推广者,还是领导,我们要一起扛起这个责任。”
搭建家庭与学校间的阅读桥梁
作为中国亲子阅读论坛的创办者,袁晓峰退休前是深圳后海小学的校长,提倡快乐阅读,打造出了一所名副其实的“图书馆里的学校”。她认为,校长的推动力至关重要,教师的人文素养亟待提高,而学校阅读与亲子阅读也是密切相关的,如果家庭缺失了亲子阅读,学校阅读应该承担起这个责任,反过来还可以促进亲子阅读。
在论坛现场,深圳后海小学、南山实验学校和深圳大学的学生以戏剧表演、配乐朗诵等形式展示了《一园青菜成了精》、《我看见一只鸟》、《安的种子》等图画书,学生们表演得十分投入,脸上流露出自信与快乐的笑容。柯倩华告诉记者,“今天上午我去了后海小学,虽然停留了不到一个小时,但是让我非常感动。不仅是因为看到了学校里有许多书,而且看到老师们非常用心地让孩子们跟书建立一种很友善的关系,让他们能够不断地保持求知的好奇心,我对在深圳进行儿童阅读推广的所有人表示深深的敬意。”
“出书和评奖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支持阅读、推广阅读和分享阅读。”现任深圳后海小学校长吴希福坦言,柯倩华和黄丽利用会议间隙去后海小学指导老师们如何阅读图画书,感觉收获很大。“正如柯老师所说《团圆》这本书表达的是‘团聚、分别、再团聚、再分别……这就是人生,这就是生活。’图画书特别强调情感教育,这和知识教育同样重要,这也让我想到‘构建无边界教育’……”
良好的阅读氛围至关重要
此次论坛在深圳中心书城举办,也让记者能够有充足的时间徜徉在其中,处处感受到了浓浓的阅读热情和文化氛围。深圳出版发行集团副总经理曹宇告诉记者,深圳中心书城拥有中国乃至东南亚面积最大、内容最丰富、品种最齐全的少儿书店,是培养3—6岁儿童阅读兴趣和能力的重要园地,也是家长和少儿进行阅读、选购图书和休闲的场所,节假日的平均流量达到3—4万人,“更让我们自豪的是书城还是深圳的一个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创意项目孵化基地和城市现代文化生活中心,多年来持续深入持久地开展各种公益文化活动,已经形成了以阅读为核心的系列文化品牌活动,其中就有人们尤其是家长和少儿非常认同的亲子品牌——沙沙讲故事和育儿讲堂。”
论坛当天是周六下午,记者在少儿书店看到,几乎所有书架前都挤满了孩子和家长,甚至还有一些推着婴儿车的父母。一对带着8个月孩子的父母指着购物车里的《唐诗三百首》、《童谣》光盘笑着说:“这些光盘是给孩子挑选的,他很喜欢听,一听变得安静了。我们从小在农村长大,没有读书的条件,现在希望给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另一位正给5岁儿子念书的母亲说:“我们每周六上午都来书店看书、给他念书,然后下午去旁边的少年宫上英语课。”当记者问为什么不在网上买书时,妈妈坦言:“网上虽然便宜,但这里书的品种多,读书气氛也好,孩子更喜欢到这儿来。”
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学校能够有这样美好的表现,一定跟这个社会脱离不了关系。统计显示,从1989年起,深圳人均购书量连续23年居全国大中城市之首,此外,每年11月是深圳读书月,至今已连续开展14年。今年10月2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深圳“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称号,相信这样的一个美誉也是这个社会里面每一个人共同努力才能够完成的。期待这次论坛能给我们带来一些思考和启发,更能化为行动,正如袁晓峰老师所说:“首先让孩子们接触到书、打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