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海连天远,琼崖尽是春。与新中国同龄的海南师范大学,自1949年建校以来,历经风雨,在海南发展史上举足轻重。如今作为省重点大学,该校培育出的数十万学子,遍布琼岛内外。为推动海南基础教育、经济与社会建设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琼岛名校,教师摇篮”。
新世纪之初,2000年学校通过国家教育部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03年,经国家学位委员会批准,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07年,学校以优秀成绩通过了国家教育部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13年6月,国家学位委员会批准为新增博士学位授权单位,此举为刚度过65华诞的这所老校,又揭开了崭新的历史篇章。
近年来,学校坚持“人才强校、质量立校、学术兴校、特色树校,开放活校”的办学理念,确立“立足海南、面向全国、辐射东南亚”的服务定位,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教育教学硕果累累。为促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服务海南基础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
加强教学基本建设 培育具有地域特色教学成果
学校围绕自身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根据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需要,以“本科教学工程”建设为抓手,加强教学基本建设,狠抓具有海南地域特色的标志性教学成果培育。
(一)“两加一减”,优化专业结构。2012年专业调整后,学校本科专业总数为52个。如何根据海南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才市场需求优化专业结构?学校坚持用“两加一减”法进行专业结构调整。“两加”:针对国际旅游岛建设需要,积极创造条件,增加符合国际旅游岛建设需求的新专业或专业方向,如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高尔夫运动与管理方向)、金融学专业(涉外金融方向)、酒店管理专业;就业市场需求大、充分体现学校办学优势与办学特色的专业,在招生规模、教师引进、经费投入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如艺术设计、生物科学、小学教育、旅游管理、学前教育专业等。“一减”:就业市场需求小,学生报考率低的传统专业,缩小办学规模,减少或停止招生,或提高办学层次,转向培养研究性的高端人才,如教育学、历史学专业及某些专业方向。
(二)“两两结合”,提高课程建设水平。为提高课程建设水平,学校坚持“两两结合”的基本原则:全面建设与重点建设相结合、分类建设与分级管理相结合。全面建设是指对所有课程都必须按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建设的基本要求与规范进行建设,以确保基本质量。在全面建设基础上,重点建设专业必修课、优势明显并体现特色的专业方向课和需求大、受学生欢迎的公共选修课,以及能够充分体现学校教师教育特色的教师教育类课程。分类建设与分级管理相结合就是进一步明确校、院两级课程建设与管理职责,分类、分级建设。目前学校已建有省级以上精品课程30门,校级重点课程260多门;引入12门“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和8门“尔雅通识课”,向全校学生开放学习,共享校外优质课程资源,学生自学即可获学分。
(三)凸显“旅游、热带、海岛”,培育特色教学成果。学校植根琼岛,紧密结合“旅游、热带、海岛”的地域优势,全力打造培育具有海南地域特色的教学成果。美术学院为抢救、保护和传承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黎锦,积极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将海南黎族黎锦文化艺术融入到课堂教学,构建了贯穿于四类课堂(理论课堂,民间课堂,实验室课堂,企业生产课堂)“循环研习+创产联动”教学模式。经过多年的培育与实践,不仅传承了黎锦艺术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也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应用型、创新型艺术设计人才。“基于黎锦文化传承的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009年被批准为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艺术设计专业被列为国家特色专业,该院“基于黎锦文化传承‘学研产一体化’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项目被评为2012年度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专业依托海南丰富的热带生物资源优势,结合地域特点进行教学实践,编写了适应海南地域特点的实验指导教材,取得了丰富的教学成果,该专业2008年获批为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该学院的海南吊罗山自然保护区理科实践基地,2013年被国家教育部门批准为地方所属高校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彰显教师教育特色
作为省属重点师范大学,学校一直坚持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在“师范”二字上做足文章,充分彰显师范特色。2012年海南省被列为全国中小学与幼儿教师资格考试改革试点省份,学校在广泛调查和反复论证的基础上,认真总结了近年来教师教育人才培养经验,制定了《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方案》并付诸实施。
(一)设置三大平台课程,优化课程体系。从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需要,设置了教师教育公共课程、学科课程、实践课程三大课程体系。在保证原有课程学分基础上,将教师教育课程由24学分增加到32学分(其中课堂教学18学分,实践课程14学分),尤其要求实践课程四年不断线。教育科学学院总体设置教师教育类公选课,在全校范围内以招标形式择优选聘优秀教师承担相应课程的授课任务。
(二)更新课程内容,改革考核方式。在规范教学内容的前提下,重新修订教师教育课程教学大纲。鼓励任课教师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大力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如模拟课堂、现场教学、情境教学、案例分析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对传统笔试方式进行改革,采用计算机考试和纸笔考试相结合的方式,以确保学校培养出的师范生达到相应教师专业标准要求。
(三)实行实习“准入制”,加强职业技能训练。以公共选修课形式开设汉字书写、普通话等课程,学生根据个人基础进行自由选择修读,学校以单项考核方式对师范生基本技能进行考查,不合格者不予参加教育实习。为适应教师资格考试结构化面试和情景模拟相结合的面试方式,学校建立结构化面试题库,对学生进行模拟测试。
搭建立体化实践平台 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为更好地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实践育人的效果,学校搭建起了拓展学生实践能力的立体化(学科专业实践、科研创新实践和专业见习实习实践三类)实践平台,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一)搭建立体化专业实践平台,夯实学生专业基础。在学校统一规划下,各学院结合专业特色和学生实际,按照实践内容、层次、形式等维度搭建了不同形式的立体化专业实践平台。生命科学学院将课程实验、见习、实习与科研训练、毕业论文相结合,构建了“课堂、课外、研究”立体化实践课程体系。二年级学生加入基地导师课题组,进入实验室开展研究,形成了教、学、研良性互动,学生们不仅能顺利、高质完成毕业论文,而且还在多种刊物上发表高水准的学术论文。音乐学院设计了“学、练、演”立体化艺术实践教学平台,近5年来,该学院共举办周末大舞台活动35场,五大专业团体代表学校参加海南大学生文艺汇演、“高雅艺术进校园”等活动达200多场次,奔赴全省33所各级各类学校展示艺术风采;2012年,秦永欢同学在全国普通高校音乐学(师范类)专业本科学生基本功比赛中,获得个人全能三等奖。2013年,李文杰同学在第三届全国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声乐大赛中获得本科组美声唱法第一名。
(二)搭建立体化科研实践平台,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作为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校,学校以“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为依托,引导学生从参与科研到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开展科研,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探索的创新实践能力。从2008年实施至今,学校共设立由学生主持的国家和校级项目151项。学生通过开展科技创新项目取得科研成果200多项,在高级别刊物发表论文59篇,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
学校以各类学科竞赛为抓手,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组织学生参加不同层次的学科竞赛活动,近5年来共投入200万元开展数学建模、挑战杯、文科计算机大赛、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教学创新大赛等各类学科竞赛,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有6人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二等奖,9人获得省级一等奖;18人获得电子设计大赛省级一等奖;33人获得智能汽车竞赛华南赛区二等奖;获得全国高校文科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一等奖1个,二等奖6个;10人获得全国大学生物理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6人获得二等奖。
(三)搭建教育实践平台 服务琼岛基础教育。学校以提高海南基础教育质量为己任,切实“走进基础教育,研究基础教育”,有效发挥“服务基础教育,引领基础教育”的作用。早在2006年,学校一改传统的教育见习、实习模式,创造性开展了由大学教师、中小学教师、师范生共同参加的“大实践”平台——“双五百人才工程”项目:学校每年选派500名优秀师范生到全省少数民族和贫困地区市县乡镇中学,开展为期两个月的顶岗实习任教,同时从上述地区学校置换选派500名一线教师回学校进行两个月脱产培训。7年来,学校共选派了4132名优秀师范生到11个市、县392所乡镇中学开展了顶岗实习支教工作,置换出3000名乡镇学校在职教师到学校“回炉充电”。“双五百人才工程”项目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教育实践舞台。“双五百人才工程”项目的推进为海南省实施“人才强省”、“教育强省”战略探索开创出一条新途径,成为解决少数民族和贫困地区教育人才资源尤其是优质教育人才资源短缺,促进海南省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
构建“五位一体”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保障教学工作高效运行
近年来,学校构建了包括目标系统、组织管理系统、信息收集系统、评价诊断系统、反馈调控系统等五个子系统在内的一体化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制定完善了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到课堂教学、试卷、毕业论文(设计)、专业实习等各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并通过专项检查予以落实;逐步形成了常规教学检查制度、教学质量评价制度、教学督导制度、学生教学信息员反馈制度、干部听课制度等教学监控制度,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趋于完备,对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发挥了积极作用。
近3年,学校每年10月都开展“课堂教学质量月”专项活动,开展听评课活动、课堂教学纪律大检查、召开师生座谈会、组织丰富多彩的教研讨论等,成效显著。“课堂教学质量月”专项活动已成为学校日常教学质量监控的重要一环,成为提高办学质量、提升办学内涵的一项最基础的民心工程。自2011年始,学校全面开展院系年度本科教学状态评估工作,对各学院年度教学及其管理工作的运行状态、改进状态和发展状态,即本科教学工作是否有序进行,本科教学工作有哪些新举措、新成绩和好的经验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促进学院更加重视内涵建设、注重人才培养质量提高。
经过多年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学校现有3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专业综合改革点,1个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同时学校也被列入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学校;近5年来,学生在“挑战杯”、数学建模、电子设计等各类竞赛活动中获国家、省(部)级奖励300多项,在高级别刊物发表论文近百篇;毕业生以其扎实的专业基础、出色的实践能力和积极的创新精神,受到用人单位广泛赞赏与好评。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展望未来,任重而道远。海南师范大学将立足琼岛,牢记使命,扎实为基础教育服务,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为海南经济社会发展输送更多高素质人才。(杜明娥 梁 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