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中”!“县中”!
近年来,一些“县中”办学陷入艰难境地:优质生源被“超级学校”给“掐”了,特级教师被发达城市学校给“挖”了!课改,风险太大!不课改,则只能是题海战术!现实是,一些“县中”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苦不堪言,付出与收获严重失衡!
“县中”的出路在何方?
在福建闽东山区,有一所“县中”便在“十面埋伏”中成功“突围”,实现了教学改革、素质教育与高考升学“全线告捷”!
这所高中便是——福建省福安一中!
2010年9月起,该校在高一、高二年级推行课堂教学改革,大力实施“导学研讨、训练拓展”课改模式!2011年9月起,该校把课改大胆地推向高三毕业班!而此时,全国较少有高中学校敢于在高三年级真正意义上推行课改!
仅仅只花了两三年时间,课改就“结”出了累累硕果!该校2012届、2013届毕业生本科上线率近全部,本一上线率突破70%,竟奇迹般地比往年提高了20个百分点左右!同时,2012届毕业生在省级以上数理化生和科技创新竞赛中共夺得18个一等奖,45个二等奖,31个三等奖。此外,该校学生近年来在全国田径和击剑比赛中喜获6枚金牌,在省级田径和击剑比赛中共夺得30枚金牌、20枚银牌、26枚铜牌!
更令人惊诧的是,福安一中取得如此辉煌业绩,并没有任何生源优势,而是与福安市(注:福安市是一个人口仅65万人的县级市)其他3所高中一起“共享”本市生源。
对此,不少前来福安一中学习课改经验的省内外高中校长们纷纷问道:作为一所山区“县中”,福安一中何以敢于在福建乃至全国高中学校中率先推行课改?为何要选择实施“导学研讨、训练拓展”这一课改模式?着眼素质教育而不影响学生的高考升学,这个奇迹是怎么诞生的?福安一中校长、党总支书记苏锦绣为我们解读了这些疑问。
长期以来,高中与高考似乎画上了“等号”,而素质教育在高中并不“吃香”,也不被人“看好”,人们普遍认为抓教学改革和素质教育会影响高考升学率。然而,位于福建闽东山区的福安一中,用实际行动和成果驳斥了此“定论”!作为一所没有任何“掐尖”优势的“县中”,该校在八闽大地率先全方位推行课堂教学改革,实施了“导学研讨、训练拓展”教学模式,在学生上课时间和作业量明显减少、没有社会补课的情况下,实现了教学改革、素质教育与高考升学“全线告捷”,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
现今,“导学研讨、训练拓展”教学模式是福建省教育教学改革试点项目,福安一中被宁德市教育部门确定为“宁德市课堂教学改革示范校”,今年9月又被评为福建省实施素质教育先进学校。可以说,福安一中课改的成功,不仅是对应试教育的一个有力摒弃,更为社会提供了一个着眼素质教育的高中课改样本。
为何要在福建乃至全国率先实施高中课改?
问:当前,社会对一所高中办学质量的评价依据主要是“升学率”,不少高中不得不为了分数一味地大搞“应试教育”“题海战术”,教师辛苦、学生疲惫,效果一般却又如同鸡肋。同时,一些“超级学校”面向全省、全市“掐尖”,甚至对优质师资也进行“争夺”,打击了“县中”办学积极性。面对这些现实,“县中”办学压力较大吧?
苏锦绣:应该说,“县中”办学的确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当前,一些所谓的“超级中学”则凭借其强大的师资、财力和家庭、社会支持系统而教学质量优秀,而“县中”则只能靠延长学习时间、牺牲休息时间、学生闭门苦读来提高升学率。一“减”一“加”,“县中”与“超级学校”在办学质量上的差距与日俱增。
问:改革如高空走钢丝,需要胆识与智慧,弄不好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福安一中是基于什么考虑开展教学改革的?
苏锦绣:主要考虑有四点:传统课堂的弊端、中考改革的弊端、城乡教育差距扩大的趋势,以及学校自身的弱势。在传统高中课堂里,教师往往主宰着课堂,高唱“独角戏”。教师照教参或自己的主观预设来安排教学活动,而不从学生的学情和实际需要出发,教学缺少针对性。这种课堂教学效率低下,课后作业负担很重,导致学生成了作业的机器和奴隶。这种“低效课堂”不仅使学生在课堂上得不到能力培养,而且剥夺了学生课外活动和阅读的时间,导致学生高分低能,它违背了教育的本义,与素质教育渐行渐远。它就像把老虎关进了笼子,使老虎逐步失去了其本身应有的野性和野外生存能力。
问:以前,某些“县中”在高考的“指挥棒”下,向应试教育“俯首称臣”,忽视或漠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福安一中在课改前的现实情况如何?
苏锦绣:福安市有4所达标高中,生源实行“共享”,即均在同一批招生,且不能互相兼报。近年来,部分优质生源还流往福州、厦门等地。与其他“县中”相比,福安一中属于生源相对薄弱校。我校凭借严谨科学管理和教师全身心投入工作,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但很难有大的跨越,与发达地市的学校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更重要的是,“题海战术”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更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所以,我们决定推行一个“放虎归山”的教育改革,把学生从传统课堂和浩瀚题海的“笼子”中解放出来,让教育回归本性。经过认真讨论研究,我们一致认为,只有切实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精神,实施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推行“导学研讨、训练拓展”课改模式,才能培养出有个性、有思想、有特长的全面发展人才,进而才能在“县中”办学史上找到属于自己的坐标。
课改的目标和理论依据是什么?
问:目标与愿景是课改的“方向盘”、“导航仪”,请问福安一中课改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苏锦绣:我校推行的是“导学研讨、训练拓展”课改模式,其主要目标有五点,具体来说是五个“构建”:第一,构建学生主动乐学的课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活动的主角,在主动参与中乐学乐思。第二,构建为学生未来生存发展服务的课堂,以综合素质培养为主攻方向,全面培养思维、交流、表达、独立、组织等能力。第三,构建适应高考的课堂,以能力和思维训练为主旨,让课堂成为智慧课堂、活力课堂。第四,构建优质高效的课堂,以训练过程为主线,大容量、快节奏,全面完成教学目标,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第五,构建适应规范办学的课堂,在课内解决问题,向课堂要质量,实现学校学习和家庭学习的有效沟通、衔接和互补。
问:能否说说提出“导学研讨、训练拓展”课改模式的依据?
苏锦绣:我校教学改革的理论依据主要有四点:一是最近发展区理论。先学解决现有发展区的问题,后教则解决最近发展区的问题。只有针对最近发展区的教学,才是真正有效的教学。
二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
三是孔子的启发式教育思想。即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四是学习金字塔。只有学生处在主动状态的学习方式才是高效的学习方式。
怎样构建出合适的课改教学模式?
问:成功的教学模式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直接掌控着课改的“命脉”。福安一中是如何构建出“导学研讨、训练拓展”课改教学模式的?
苏锦绣:我们在构建课改教学模式时主要考虑了四点:一是紧扣既定课改目标;二是切合在最近发展区理论等教育理论;三是借鉴吸收全国各地教学改革的经验与得失;四是立足本校实际情况。经反复研究,我们确定了新教学模式的基本框架——“导学研讨、训练拓展”,包括:课前先学先行—课堂问题反馈—课上互动研讨—课内训练巩固—课后拓展提升五大基本环节,亦称“五环”教学模式,其实质是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主导下的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采用任务驱动式,即以问题为任务、以评价为手段,驱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引导、帮助下完成学习任务,实现高效教学。
问:各环节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苏锦绣:先学先行环节的功能是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阅读、思考等自主学习能力,改变学生被动等待老师的不良习惯,形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先学具有多种含义,如先读、先议、先思、先练、先考、先写(作文)、先讲、先说(口语)、先听(听力),也包括先做(实验、实践)、先研(研究性学习)等先动手,就是学生在教师授课前进行超前学习和实践。
问题反馈环节的功能是充分暴露问题,确切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对教材的掌握程度,提高教学针对性;提高教学效率,实现“三不讲”,这是实现高效率课堂的必备条件;改变教师不顾学情、凭主观预设和经验讲授的习惯。问题反馈包括检测反馈、检查反馈、汇报反馈、批改反馈和演示反馈等形式。
互动研讨环节是课内的核心环节,是最能显示教师的个性、展示教师课堂智慧的重要环节,也是实现高效益课堂的必要环节,其功能是解决问题、拓展思维、培养能力,即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和归纳拓展,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学习中暴露和提出的问题,培养学生自主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自信心等,改变学生只听不说、只接收不思考的被动依赖习惯,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互动研讨环节包括合作学习、点拨讲解等步骤。
当堂训练环节的主要功能是评价、巩固、实践,即检测每个学生是否当堂达到了教学目标,做到“堂堂清”;引导学生强化巩固当堂所学的知识;引导学生通过练习把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限时高效作业的习惯。
课后拓展提升环节的主要功能是让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提升,做到学以致用,满足了不同层次、不同潜质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需要。包括书面作业和动手实践作业两种形式。书面作业的作业量只能是课改前的四分之一,不能按照课改前的思路来布置课后作业;动手实践探究包括动手制作、实验、社会调查、生产实践、社区服务等各种实践活动,让学生把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
我们强调,教师不能对“五环”教学模式生搬硬套,而应灵活变通运用,不同学科、课型应有不同的具体形式。同时,我们组织各学科骨干教师对各模块知识进行梳理,确定哪些内容适合先学后教,哪些内容适合先教后学。对于不适合先学后教的内容,仍然采用先教后学。
课改需要哪些“配套工程”?
问:课堂教学改革不是简单的模仿,也不是机械的执行,而是一次彻底的“教育革命”,必须建立与改革相配套的措施。请问学校是否有相关的配套措施?
苏锦绣:2010年秋季,我们就同步启动了教学改革的四大“配套工程”,分别是编写导学案、建设合作学习小组、建设教育教学管理机制、加强思想文化建设。
问:可否分别介绍四大“配套工程”的主要内容?
苏锦绣:首先,导学案的编写水平直接关系到课改后课堂教学的质量。我校每年定期举办骨干教师习题编写研讨班,不断修订完善导学案。导学案包括指导学生先学先行的预学案、当堂检测与训练的习题和课后拓展提升的书面与实践作业。导学案严格控制题量,绝不增加学生负担,且数理化设置选做题,满足不同潜质学生发展需要。
其次,合作学习小组建设是教学改革的重要配套工程。学校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个性差异,依据组间同质、组内异质、自愿为主、适当调整的原则,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每组4至6人。班级座位实行“团团坐”,改变“排排坐”的座位方式,方便学生的合作学习与随时交流。建立健全合作学习小组的管理评价机制,各组设立小组长和学科长,并在班级开展学习小组创优竞赛等活动,年段和学校开展优秀学习小组、先进组长学科长以及学习小组建设工作先进班级评选表彰制度。
再其次,建设与课改配套的领导保障机制、问题解决机制、质量监控机制等教育教学管理机制等。如教研活动(教研组和备课组)管理与激励机制、公开课常态化制度、课堂教学问题跟踪解决制度、立体沟通反馈机制、基本教案用前审查制度、以学生为重点的课堂评价制度、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统一的学习成绩评价制度、课内外结合的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减少上课时间增加自习时间的作息制度以及配套的考试质量分析制度等。
此外,加强思想文化建设,推进课改,促进学习。对于教师,我们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更新教师思想观念,并经常性召开教师座谈会,及时听取意见、建议并跟进解决问题。每学年召开一次课堂教学改革启动的学生思想动员暨课改模式解读大会,召开一次家长动员大会,宣传课改的必要性、有效性,宣传高效课堂的优越性,反馈课改成果,取得家长的支持,激发学生参与课改、适应课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利用校园铃声和每周一歌、视听课等校本课程,播放教唱为课改填词的歌曲《学习做主歌》和《我的舞台》等宣扬自主意识的励志歌曲,潜移默化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内在动力。各班阶段性地召开《我的学习我做主》等主题班会,持续不断地激励学生、指导学生做好自主学习,强化学生的新习惯。通过文化墙建设,让学生时时激励自己,激发学习动力,增强小组和班级的凝聚力。
实施课改要注意些什么?
问:课改牵一发动全身,需要全体教师高度认同、密切配合。在实施课改过程中,对教师的具体教学和班级组织有什么要求?
苏锦绣:对教师的教学要求是:一要精心构思,反复锤炼,做好每一节课设计。二要讲究方法,当讲才讲,提高每一节课的效率。三要耐心细致,持之以恒,做好每一次辅导。四要热情关系,悉心指导,完成每一次答疑。五要精心选编,认真批改,落实好每一次作业。
对班级组织的要求是:各班要成立若干个相对固定的合作学习小组,小组成员必须根据成绩、性别、性格等进行合理搭配,每组五六人,并应根据学情进行阶段性合理调整。班级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安排座位,改变排排坐的传统座位方式,以利于合作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问:从客观实际和各地课改经验来看,教师在课改初期一定要有一个参照的基本模式框架来遵循,否则教师会无所是从。但是,也不能用僵化的眼光和静止、片面、孤立的思维去看待,否则课改会进入“死胡同”,成为徒有其表的“花架子”。学校如何引导教师灵活运用这一教学模式呢?
苏锦绣:在教育教学中,我们要求教师注意在不同学科、不同年级、不同课型灵活运用这个教学模式。五大环节只是基本逻辑框架,各学科都要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和教学内容开展教学,不断探索创造出丰富多彩、优质高效的具体操作形式,实现学科内涵和基本框架的有机融合。展开来说,在“三不教”、先学后教和以学定教的基本前提下,不同学科应有不同的操作形式,同一学科的不容内容、不同模块应有不同的具体操作形式;不同年级、不同课型应有不同的具体操作形式,新课、复习课、习题课、讲评课、实验课、阅读课、作文课要根据课型特点采取不同的具体形式。同时,教师也应把自身的特点、长处与基本逻辑框架有机结合起来,发挥自己的智慧,创新教学方法。
举例来说,高三年级复习课,可以变为“先考后教、少讲精练”的模式,包括“预习—先考—后教—再考—强固”几个环节,可以单位或章节为单位,用一周的课时来完成。在此基本框架下,每个学科应有自己的具体形式,语文的写作、阅读等复习课也要有自己的具体形式。
问:学校根据课改需要编写了导学案,那该如何处理教材与课改的关系呢?
苏锦绣:我们倡导教师在研读课标、考试说明和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整合后教学,该压缩时压缩,该扩展时扩展,留给学生更多思考和作业的时间,以利于五大环节的安排和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
如何保证课改与素质教育不冲突?
问:课改的根本目的是“减负增效”,促进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满足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请问福安一中如何保证课改与素质教育不冲突?
苏锦绣:首先要说明的是,课堂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外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我校注重抓住了课堂教学这个占用时间最多、内容最广、涉及面最大的素质教育主阵地,在高效课堂中不折不扣地推进素质教育。“五环”教学模式中先学与先行并重、书面作业与动手实践并行、问题反馈与教学针对性相对应、生生互动与师生互动相结合、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统一、书中学与做中学为一体,不仅追求课堂的高效果、高效率,而且力争实现课堂的高效益,重视课堂对学生发展的长远影响,让素质教育在高效课堂中实现。
同时我们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作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力拓展与延伸,且与课堂教学互相促进、互为补充。
因此,在全面实施课改的同时,我们也十分注重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校园文化,努力构建以感恩文化为主线,课程、活动、环境为载体,人文管理为依托的校园文化体系,建设具有校本特色的校园文化。我们一直主张,以优秀文化塑造人,以特色文化培育人,激发教师工作和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创设和谐高效的学习环境,推动学校教学、德育、后勤等方面工作走向和谐,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素质的和谐发展,使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问:课程是学校办学理念的重要载体,课程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福安一中开设了哪些特色课程,以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
苏锦绣:在新课程理念和办学理念引导下,我校开发出了视听课、每周一歌、电影课、心理课、小发明小创造、电脑制作、雅思英语、书法、演讲与口才、合唱、田径、射击、帆船、武术、健身操等几十门供学生选择的校本课程,满足了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培养了一大批尖子学生和特长学生,形成了特色校本课程体系。
以视听课为例,我校成立多学科教师以及学生会代表组成的编辑队伍,负责搜集录制中央电视台每天播出的新闻、焦点、法律、科技、道德、文化、文学、外语等节目内容,精心筛选出适合中学生的内容并编辑播出。视听课每天20分钟,实行学生自主管理制度。10余年来,视听课已经成为最具特色的校本课程之一,也成为校园文化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问:为了提高学生的文化艺术修养和道德素养,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开展了哪些校园文化活动?对课改的实施是否有好处?
苏锦绣:我校开展了许多主题鲜明、内容健康、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书香校园活动,校园文化艺术节、科技节和体育节,大课间活动,学生社团活动,综合实践活动,国旗下的演讲比赛等。比如,书香校园活动项目有读书节、每天阅读半小时、双休日寒暑假大阅读、文化经典诵读比赛、阅读之星评选等,引导学生在高中三年内阅读涉及八至十个领域的50部好书。又如,在学生社团活动方面,我校开设了模联社、哲思社、发明社、地理社、疯狂英语俱乐部、动漫社、舞蹈社、话剧社、跆拳道社等数十个学生社团,实行课程化管理和学生自主管理相结合,每个学生都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参加一两个社团。
这些活动的开展,对课改的顺利实施起到了“推波助澜”、“因势利导”的作用,有效满足了学生个性发展需要和不同潜质学生发展需要,发展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拓展了学生的视野,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提高了学科学习能力,促进了学生间的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自主管理能力、沟通能力和服务意识,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迅速提高。也正因为这些素质教育活动的大力开展,学生们才得以在各类学科竞赛和体育竞赛中崭露头角、一显身手!
实施课改有何成效?
问:2012届、2013届高三毕业生高考成绩取得历史性突破,且学生在省级以上数理化生和科技创新竞赛中获奖近百个。这是否归功于课改?
苏锦绣:是的,课改取得了预期效果,甚至比预期还要好。值得说明的是,2012届、2013届毕业班管理一如既往,学生学习时间没有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不仅没有加重,反而有所减少,唯独不同的是这两届高三推行了课堂教学改革。与往年相比,学生综合素质更高,学业成绩也原有基础上显著提高。
问:课改受学生欢迎吗?实施两三年多来,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得到了体现了吗?
苏锦绣:我校每年都对全体学生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有95%以上的学生适应并支持“导学研讨、训练拓展”课改教学模式,我们感到十分欣慰和自豪。
比如,学生高兆泉谈及课改时说:“课改很好地解决了满堂灌的低效率问题,学生摇身一变成为课堂的主角,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调动,通过‘先学’暴露出的知识盲点,能够在‘后教’中得到针对性解决。通过及时有效的‘反馈’交流使学生知道‘应该学什么’,教师知道‘应该教什么’,把‘好钢用在刀刃上’,课堂效率自然得以提高。”
可以说,随着课改的推进,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精神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先学、先思、先练使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独立性、计划性得到了明显增强,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发展;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表达能力、参与能力、沟通能力、合理能力和合作能力大大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明显,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一些专家和外校教师在观摩了我校公开课后纷纷交口称赞,认为“学生潜能得到释放,个性得到张扬”。
2013年3月,学校加入了全国高中课改联盟联合体八闽课改联盟,成为全国联合体高中课改联盟副理事长单位和八闽课改联盟的首个轮值主席校。这也是社会对我校课改做法的认可与褒奖。
问:从教育教学质量检测结果来看,学生个个有进步,人人能成才。那么,教师有所受益吗?
苏锦绣:毫不遮掩地说,课改之前,除了部分省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外,不少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比较陈旧,在课堂上唱“独角戏”,一些教师甚至认为教师不讲学生一定不会,而未考虑课堂效果问题、学生的发展需要什么。
课改初期,部分教师抱有抵触心理和观望态度。但随着课改的逐步推进和各种教师培训的开展,许多教师看到了传统教学的弊端,提高了对课堂教学效率等问题的认识,纷纷开始支持课改、实践课改、研究课改。我校一位老师在畅谈课改体会时说,学生的课堂表现和成绩的取得,让我们必须进行反思,不仅是学生不爱听的课要改,不仅是学生成绩差的教师要改,而是任何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教师都要改。越是爱讲会讲的教师越要改,因为教师讲得越多,学生的自主学习就越少,讲得越清楚越明白,学生自主思考与探究的意识就越弱。
问:两年来,省内外不少高中来福安一中学习考察课改经验,您认为贵校经验可以“复制”或“借鉴”吗?
苏锦绣:任何课改先进经验都不能简单复制、模仿,而是要根据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如教师的业务水平、学生的学业水平,以及学校原有的积淀等,使先进经验“本土化”、“本校化”。课改能否取得成功,首先考量的是学校领导是否有大胆改革的决心与勇气。若学校领导没有统一思想,没有大胆改革的决心与勇气,一旦遇到个别抵触或困难,就极容易摇摆和动摇,课改就会前功尽弃。同时,要建立完善相应的工作规范和激励机制。学校、年段、学科层面都要建立完善相应的工作规范和激励机制,调动发挥全体教师的智慧与力量,不断探索解决前行中遇到的问题,分享一个个成功的经验。
作为一所百年老校,福安一中真诚欢迎同行来校交流切磋,共同探索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教育教学新模式,推动着眼素质教育的课程改革在全国广大“县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切实使学生个个有进步,人人能成才。(夏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