濉溪县教育部门领导与任集中心学校领导在调研学校发展
濉溪县任集中心学校的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场面
在教育均衡全面推进的今天,农村基础教育如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实现教育公平,是当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亟待认真研究的课题。这是因为:农村义务教育较比城市教育还缺乏现实根基,这就要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必须在农村文化和历史文化与城市文化间找到平衡点,使农村教育由被动认同走向和谐发展的健康轨道。
农村义务教育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的起步阶段,在教育的每一个环节中还存在着实际问题。以农村初中为例,如何让初中教育走出低谷,让农村初中教育青春绽放,让孩子们接受到优质的教育,真正赢得百姓的赞誉。安徽省濉溪县任集中心学校“让学生享受幸福教育,让教师享受教育幸福”的做法,很好地解决了这一事关农村教育发展的根本问题,受到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走进安徽省濉溪县任集中心校,这是一所典型的农村学校。虽然地处农村又远离县城,但教育教学的软硬件设施与城里学校别无两样。现代化的楼宇高高耸立;教育教学设施先进一流;优美的环境清新怡人;琅琅的读书声不绝于耳;孩子们的笑脸阳光灿烂……
这些喜人的变化,都源自于濉溪县政府部门和教育主管部门,强力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结果。“让学生享受幸福的教育,让教师享受教育的幸福”,在这里变成了现实,也成为了教育界和当地百姓来之不易的喜悦与幸福。
任集中心学校于2007年成立,前身是任集初级中学,始建于1967年,学校地处濉溪县南部偏僻的农村,下辖11所学校,初中一所、小学10所,共有学生6000多人,在职教职工240余人。其中:高级教师24人、市优秀教师45人、市县级教坛新星22人、县级教学能手68人。学校本部有四层新教学楼一幢、综合楼一栋、男女生公寓楼各一栋。成为了濉溪县南部规模最大、学生人数最多、师资综合实力最强的初级中学之一。
近年来,为管好用好县里打造的优质教育资源,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学校坚持“改革强校、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秉承“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的育人思想,关爱、尊重、呵护每一名学生的幸福成长,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成为市、县教育的高地。
就近几年的中考而言,普高、省示范上线率由75%、35%提升到现在的全部、94.5%。2011年至2013年中考连续3年获得市县同类学校首位的好成绩。
尤其是书画、体育教学,近两年学生在省市县各种活动中摘金夺银达30余枚,学校被确定为“全国省级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布局学校”。学校先后获得“淮北市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市创建平安校园先进单位、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单位、市绿化模范单位”和濉溪县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县教育科研优秀学校、县中考质量综合评估“优秀学校”等多项荣誉称号,实现了农村义务教育又好又快的发展。
建设“开放、自主、合适”的学校文化
近年来,任集中心校在濉溪县强力推进教育现代化、均衡化发展的过程中,县里投入大量资金,先后撤并了4所学校建设了全新的任集中心校。新校建成后,如何让一所非资源型、落后型的学校走出困境?如何让孩子们在自己所熟悉的家乡学校幸福地上好学、读好书?就成为了任集中心校必须面对和办好的大事之一。
学校领导班子认为,管好用好全新的学校,就要有一种学校文化来引领,就要依靠文化自觉来支撑。构建学校文化就是要确立在发展自信、发展自觉基础上建设校园文化;就要将学校文化的价值取向,渗透到学校发展的各个环节之中;就要确立促进学校内涵性均衡发展、探索平民教育优质化的新路子;才能营造出开放、自主、合适的文化氛围,不辜负县政府部门和当地百姓的厚望,把任集中心校办成一所质量一流的现代化学校。
据陶恒彦校长讲,“自主开放、创新发展”是学校已经形成的办学特色,多次受到各级党政部门和教育主管部门的表彰。随着办学条件的全面改善,学校审时度势地确立了新的发展思路,营造“开放、自主、合适”的学校文化,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确立方向。这种学校文化概括起来讲就是:以“站稳升学教育的立足点,占领竞争教育的制高点,凸显新时代特色教育的亮点,打造基础教育新课改的闪光点”为总体目标,以创办特色学校为着力点,凝心聚力促发展,构建学校文化体系,全面打造任集中心校的教育品牌。
——精神文化:确立“皖北一流、全国一流”的目标,以“追求卓越、占位第一”的教育思想,作为任集中心校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最高追求。带领全体教师紧紧围绕“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自学为主线,以能力培养为主题,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的“四主一本”的教育理念,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向着更高、更新的目标迈进。最终,形成“为学生的一生幸福和发展奠定基础”的核心价值观;“把时间还给学生,把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为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学习、创新学习”和多元优质发展提供广阔的时间和空间。
——制度文化:实行级部全面教学质量目标管理、教师与级部双向选择、教学过程发展性评价机制;调动级部参与教学管理的积极性,建立教师职业素质年度考核评价体系;教师管理、聘任考核、岗位聘任,明确教师专业发展目标;建立学生自主选课制度,保障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的权利。
——物质文化:努力创作多元“泛在学习”系统,做到“立体式、全方位、快节奏”为师生提供获取快捷信息的设备和空间。近两年,学校又为班级和教师共配备了32台电子白板、45台手提电脑和42台台式电脑,还装备了班级图书柜、办公室图书角;学校又建起了长廊文化、寝室文化、校园文化,使育人气息更加浓烈、教育环境更加优美。
——环境文化:促进学生终身发展,为丰富校园文化载体,优化校园文化环境,以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教育学生、塑造学生。学校创建了文学社、书法社、读书社、音乐社、自然科学探寻社、英语沙龙社、美术社、舞蹈社、民俗社、阳光体育社等组织;定期举办书画品展、文艺汇演、小制作、演讲、征文、绘画、运动会比赛等活动;同时充分利用主题班会、国旗下讲话、德育课等平台,对学生进行爱校、爱家、爱国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
现在,走进这所充满朝气的现代化校园,到处都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城乡间的教育差距基本上全部消除,孩子们身在农村享受着和城里学校一样的教育资源。任集中心校真正变成了百姓心目中的品牌学校。
经过短短6年的发展,学校占地达到了60000平方米,教学用房8600平方米,学生生活用房5433平方米。水冲厕所、运动场、水泥篮球场、排球场等各种室外建设器材一应俱全。高标准餐厅、实验室、微机室、信息技术网络教室、图书室、阅览室、音乐室、美术室、书法室、养心室、教工之家、健身室、留守儿童之家等各种功能室齐全。
完善的基础设施,优美的育人环境,丰富的学校文化,使这所农村学校绽放出了青春光彩,散发着迷人的芳香……
构建“高效、特色、创新”的教育模式
“抓质量就必须从课堂抓起;问题出现在哪儿,质量就必须跟进到哪里。”这是任集中心校全体教师始终遵循的教学观和育人观。走访中,濉溪县教育部门的领导讲,任集中心校是偏远农村学校的一个缩影。作为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工作在基层一线的校长,要想做好农村的教育教学工作,就必须办出令学生家长和社会满意的教育。作为教师就必须将“功夫花在备课上,精力用在训练上,时间夯在课堂上,智慧投在导学上,身心放在育人上”。只有这样才能打造出“质量课堂、生命课堂、高效课堂”,才能跳出传统的教学模式,引入时代发展的先进教育元素,做好农村教育教学工作,为农村的孩子们创设出幸福的教育乐园。
——创新备课模式,提高执教水平。落实从“共案—个案—共案—个案”的制作过程,是任集中心校的创新之举。每学期开学前,学校将组织各科教师进行集体备课,至少一周时间进行两次修改定案成形。最后,再交予教师走入课堂。同时,学校将每周的年级组、教研组教学研讨会直接开到课堂上,为教师的教学诊断把脉,走出传统的集体备课误区,力求让集体备课变成“带着问题来,带着方案走”。
在此基础上,学校还全面优化“学导案”流程。每周各个学科实施“双听双评”活动。即建立每天听一节公开课制度和推门听课制度;实行“课堂教学简明评价”和“课堂监督简明评价”制度。学校还开展“同题异构课”活动,做到即独辟蹊径又取长补短,为学校的创新发展积累经验。
——创新实施“先学后导,展示训练”。教学是一个极具充满诱惑的领域,学校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百姓的心。尤其是改革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更令百姓所关注。因为孩子接受的教育程度如何,直接影响着百姓的切身利益。为提高农村教育质量,任集中心校创造性地探索出了“先学后导,展示训练”的教学模式,并围绕这一教学改革,明确规定了每学期的学导目标、每单元的学导目标和每课书的学导目标;每课时中的课前、课中、课后的学导目标,不断占领新课程改革的制高点。
该校的做法是:开足开齐各门课程,向45分钟要质量;实施教学工作竞争考核与过程管理,强化教学环节的实效与高效;认真落实第二课堂,建立社团、成立管委会,发挥学生的主人翁作用,瞄准中等生和差生、优秀生和尖子生,创建“35+10”课堂教学模式。即教师上课讲授、点评、知识梳理用时不得过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思维活动、研讨交流、练习用时不少于35分钟。任课教师必须坚持“学生为主体,练习为主线、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实现由“以教代学”走向“以学定教”,体现“少教多学”、“不教能学”和“助学同学”的教学思想。
任集中心校通过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从根本上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杜绝了教师“满堂灌”、“灌满堂”凭借“一本书”打天下的陈旧做法,向“讲重点、讲难点、讲易错、易混、易漏点”转变;学生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实现了教育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实施“合作学习”,开展“小组探究”。随着课改的深入,任集中心校清醒地认识到,课堂的低效很大程度上是对学生“不分优劣”、“一锅煮”。必须解决“优生陪读”和“差生白读”的现状。为此,学校加强了班主任、学科组长、教师的培训工作,把每个教学班学生按学习基础和能力,分成ABC三个层次,以“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形式形成若干个组,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小组探究学习”。学校还通过观课议课、引领示范,使广大教师全面掌握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技能。
自2010年以来,该校构建的以“学”为核心的“先学后导,展示训练”教学模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这种模式始终围绕“还权于学生”,最大限度地扩大学生的自我训练时间,使学生真正唤醒生命自觉,用自己成功、成长、成才的律动,诠释着生命飞动的意义。
在该校,我们观摩了一堂展示课,班级分成了几个学习小组,学生作为小组成员围坐在一起共同探究。有的学生到黑板上进行着展示,有的回答着其他小组提出的问题质疑。整个课堂,学生们在一个完整的课堂情境中,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凭借自己的主动学习、生成学习,亲身体验从识别目标到提出目标、达到目标的全过程。这种模式颠覆了传统,教师不再是施教者,而是与学生一起互动、共同分享学习中的喜悦与快乐。
打造“专业、教研、发展”的教师队伍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任集中心学校校长陶恒彦却认为,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才是一所好学校,他致力于发挥每名教师的聪明才智,使每名教师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只有每一节“车厢”都有了充足的动力,动车才能跑得快。
教师是学校发展的根本,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灵魂。任集中心校教学特色的形成,有赖于一批“守得住、干劲足、能力强、讲奉献”的教师群体。近年来,该校在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打造一支“思想超前、课堂领先、科研带头”的名师队伍,他们为学校的快速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变革发展机制,助推教师成长。近年来,任集中心校立足现实,实施了“全体教师快速发展、部分教师充分发展”的战略,以“校本培训”为依托,以“主动学习”为抓手,积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做到点面结合、立体推进。在点上突破中,学校以任务为驱动,课堂为切入点,科研为载体,每年围绕1-2个重点,激发一批中青年教师自主发展、内在成长。学校通过三年一周期,梯次发展、滚动培养,形成了一支敬业高效、梯次明显、素质一流的骨干教师队伍。他们紧紧依托学校发展规划,结合学科、工作实际进一步转变观念方法,真正成为了德才兼备的行家里手。面上工作中,学校进一步打造“阅读任中、书香任中、文化任中、品质任中”的教育品牌,努力营造读书氛围,学校除免费为教师订阅教学期刊、杂志,推荐了不同读书目录外,还要求教师每学期每人至少读3—5本专业书,交一份不少于5000字的读书心得,并评比公布,列入绩效考核之中。3年来,全体教师先后阅读了《新编教师健康手册》、《给青年教师的建议》、《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教师快速成长10个要诀》、《陶行知论乡村教育》等书籍,极大地提高了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
——变革管理机制,提高工作效率。近年来,建立健全了新的岗位管理机制,先后制定了《任集中心学校教师岗位聘期履职考核意见》、《任集中心学校教师系列绩效工作考核意见》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使干部、教师、职员有明确的工作目标和发展方向。并将教学教研能力、课程研究开发、校本工作创新等纳入干部教师的学期和年度考核之中,从而保障了教师队伍的合理化、职业化、年轻化。5年来,虽然农村学校偏僻,广大教师都以校为家,视学生为自己的孩子,潜心教学、精心育人,没有一位教师要求调出的,而且还补充了31名新的教师,使农村师资队伍更加趋于合理,为学校的创新发展夯实了基础。
学校成立了教师发展联盟,组建了年级管理委员会、校务执勤管理、学校名师委员会、有效班级管理培训委员会、学生学习有效管理等组织,学校领导班子自觉带头做表率,做教育教学的掌门人和领军人,全体教师争先恐后发展自我、超越自我,共同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该校还分期分批有针对性地让教师走出去,借他山之石增长见识。近年来,通过国家、省、市、县课题引领,在研究中提升,在提升中发展。学校还搭建了新安教育网、中国教师培训网、中国教育第二网站、基础教育管理干部培训网等学习平台,积极组织教师参加省培、国培脱产在职进修……通过大密度、大力度、多层次、多角度的学习培训方式,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自觉性。
近年来,广大教师通过国家、省、市、县科研课题的引领,产生了一批教育教学科研成果,有16个课题被县以上科研部门立项,其中县级课题10个、市级课题4个、省级课题2个、国家级别1个。学校教师参加县以上各种大赛,有36名教师获奖,有效地提高了农村学校的科研创新能力,为培养优秀的学生增添了后劲。
重构“多样、立体、选择”的课程体系
任集中心学校在抓科研、抓课改、努力打造高效课堂的思想引领下,还将课程体系建设作为提升办学水准的重要课题加以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这所学校重构“多样、立体、选择”的课程新体系,主要是新课程实施后,国家赋予学校很大的课程空间,尤其是在应试教育还比较浓烈的今天,学生不能享受本有的教育乐趣,蓬勃向上的青春气息受到了压抑。任集中心校为解决这个问题,有选择、有针对性地建设了丰富多样的课程,让学生的生活更富有情态,更加充满活力。
——国家课程校本化。任集中心校创新的国家课程校本化,就是对国家课程进行二次开发。即课程内容校本化:就是将教学内容分解为课前自主学习内容、课中交流展示内容、课后探讨创新内容三部分,编写“任集中心学校新课程学导案”,体现出“自主、选择、合适”的教育模式。课程实施校本化:学科领域课程依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能力分ABC三个层次,在艺术、体育、书法、绘画等领域实行模块走班制管理。课程评价校本化:考试科目课程实行“基础+提升+创新”的试卷模式定量评价;考查科目从“参与情况、过程表现、有效结果”等三维度定性评价。这种创新方法,既贯穿了国家新课程标准,又突出了农村教育的实际,获得了事半功倍的育人效果。
——校本课程多样化。任集中心校依据学生的培养需要,开发了五类10项校本课程。主要包括学科拓展、兴趣特长、身心健康、生活技能、实践活动等。“德育活动课”有校会、级部晨会、班会、心理和社团活动,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体育特长课”让学生个性张扬;“学科拓展课”给学生提供基础方法、知识拓展层次的遴选:“生活技能课”主要是培养学生独立的生活能力和创造能力;“劳动实践课”培养、提升学生书本与实践结合的意识与能力,为理论学习与亲身践行提供空间与积淀。
——自主学习立体化。走进任集中心校,这里每个班、每个年级根据不同的学习爱好和兴趣,都有一个不同形式的学习独立体和组织。这种有效的学习形式对原有的学习方式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其学习内容、形式、地点不受时间限制,学生由原来的被动学,变成了自觉学、主动学、互助学,研究性学习、个性化学习、激励性学习、发展性学习已成为学校的一道靓丽的风景。学校连续3年中考取得市县前列,连续两年有2名学生成为淮北农村中考的佼佼者;学生考入省重点高中的录取率逐年提升,令人赞不绝口。
营造“和谐、民主、向上”的育人氛围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坚持德育为首的育人方针,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它寄托着很多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用陶恒彦校长的话说,学校德育更需要一种精神的自觉。它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忠诚之爱,要把这种爱转化成师生的一种团结、和睦、奋发、向上、友爱、尊重的精神风貌,和谐、民主、向上的育人氛围才能全面形成。最终,才能让学生享受到幸福的教育,让教师享受到教育的幸福。
建立科学的德育评价体系是形成学校合力和特色建设的保障。多年来,任集中心校以“为学生的一生幸福与发展奠基”为核心理念,形成了德育评价体系和各学科教学的评价标准。评价中,教师把德育工作与课堂的“生命愉悦、幸福健康”作为评价取向,以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行为习惯为基点,评价学生的“幸福指数”,确保学生的健康成长。用学校老师的话讲,道德和权利应成为学生成长的首选。我们作为道德的学习者和践行者,道德将伴随成长终生。所以,有效的德育让学生拥有道德和权利,成长比成功重要,成功比成绩更重要。
“我是校园小主人,学校是我家,发展靠大家。”任集中心校从班级管理到课堂管理,从校园管理到学校发展,学生均参与其中。该校分学校、年级、班级三级分层管理,本着“人人有岗位、人人有职责、人人有事做”的原则,实行“安全、卫生、行为”包干目标责任制,全校设学习部、评价部、宣传部、纪检部、统计部、宿管部、生活部、文体部八个分部。每名学生既是管理者、又是执行者,同学们分工明确、责权统一、协调配合、民主自治,在和谐的环境氛围中,自我管理、自觉进步、自主发展。
所以,任集中心校的创新与发展,不仅仅是学生学习成绩的高低,重要的是学生生命成长的质量。为此,学校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提出了“先懂事,后考试”;“先礼数,后分数”;“先成长,后成绩”的养成教育培养目标,从一点一滴做起,从每个细节做起,从每一个关键点做起,全力培养学生的做事、学习、生活、交往、健体和自我激励能力,茁壮成长夯实基础。在具体工作中,把评选“最美学生”、“最美组长”、“最美部长”、“最美寝室长”、“最美班长”、“最美学科长”、“最美教师”、“最美班主任”、“最美班级”、“最美级部”、“最美寝室”等活动贯穿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重要节庆日,学校集中对优秀师生代表进行表彰,树立师生身边的学习榜样和道德楷模,从而增强了德育的有效性。
关心关爱学困生、问题生、留守儿童,使他们沐浴爱的阳光幸福成长,是该校德育工作的亮点之一。班主任责任帮扶,任课教师结对帮扶,校领导重点帮扶,该校教师用充满爱的教育,点亮每一名学生的希望之灯,使同学们在学校这个温暖大家庭里幸福成长。心语聊天室里师生们倾心交流,教室、寝室里老师时刻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校园角角落落都有师生们探索求知的温馨画面。
建构自主学习共同体。每个班、每个年级依据不同的学习爱好和兴趣,组成不同形式的学习团队和组织,对传统落后的学习方式进行改革。截至目前,该校共成立了书法绘画、音乐美术、文学艺苑、科学园地、篮球、足球等50多个自主学习兴趣社团。随着各种小组、社团的增加和完备,其学习内容、形式、地点、甚至时间不受限制,学生由原来的被动学转变为自觉学、主动学、互助学;研究性学习、个性化学习、激励性学习、发展性学习已蔚然成风。凡进入学校的新生,一学期后,大多培养了一种爱好或兴趣特长,且有着良好的自学、互学、助学习惯。连续多年学生在学业水平检测、初中升学考试中表现优异,令兄弟学校刮目相看。
作为农村学校,任集中心学校寄宿生有1000余人,学生们的吃喝拉撒睡和安全问题丝毫不容懈怠,后勤管理充分发动学生自制、自我管理,以“文明寝室”、“优秀室长”、“优秀室生”等评选机制,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内勤管理的积极性,并把学科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小组”移植到寝室管理中,实行以老带新、以优辅差,实施兵教兵、兵练兵、兵带兵、兵强兵,取得显著成效。如何让孩子吃得起、吃得饱、吃得好,学校制定《食堂工作综合考核办法》、《从业人员管理工作条例》,学校专人负责,严把采购关,菜谱做到邻周不重。学生就餐实行班级划块制,定位就餐。值班教师、领导实行陪餐制,做到吃饱、无声、节约、卫生。为强化食堂管理,学校成立由学生、家长、教师组成的监管小组,每天对食堂的操作流程进行全方位监管。同时学校、级部生活部的学生每天早中晚对食堂学生就餐、从业人员的表现进行有效的记录、登记、小结、评比和公示,确保了学校食品安全万无一失。
走进该校,“美丽”已融入到学校的每一个角落,成为了师生的自觉行动:自行车摆成一道风景足见师生的劳动之美;把班级布置的井然有序,彰显了师生的智慧之美;把校园建设成皖北一流,又凸显着学校之美;就连每年的学生军训都要训出精气神,磨炼出坚强的意志品德……
解读任集中心校的德育,从班级管理到课堂管理,从校园管理到学校发展都有学生参与其中。这种在教师与学生间传递的正能量,无时不刻地激励着学生成长。在这里他们被信任、被尊重、被解放、被陶醉……特别是每年一度的毕业典礼,学校都要精细设计,让它成为孩子们一生中最美好的回忆。哪怕是一句美妙的话语,一个体面地再见,一个富有尊严的告别,都是那样热烈、那样动人、那样难忘……
难怪孩子们这样赞美母校:“养鱼养水,养树养根,养人养心,这里是我们生命成长的地方……”。被誉为“淮北市十佳少年”的郭保奇同学,在2012年的春天,当他人生命受到危及的关键时刻,自己奋不顾身,纵身一跃,跳进4米深的水塘里,以惊人的胆识与毅力救出了一位素不相识的落水儿童,被当地传为佳话。还有八年级的学生任振北,一次在放学的路上,看到被汽车撞得不省人事的老人,用自家的三轮车将老人送往医院,以自己幼小之躯,支撑了新的生命……
像这样的感人事迹,在任集中心校还有很多。据不完全统计,仅2013年以来,学生在校内外做好人好事达353件,每月平均31件,平均每周就有4件之多,它充分地展现了任集中心校孩子们的优秀品德和青春光彩……
究其原因:任集中心校孩子们的出色表现,绝非偶然,也非刻意。这是在幸福的教育中对生命的尊重;对人生的升华;对品德的再现;对学校的感恩。当人的生命受到冲击的一刹那,一个孩子义无反顾地冲了上去,传递的是一种魂魄、一种责任、一种精神、一种自觉、更是一种完美的教育……
也许,这就是对安徽省濉溪县任集中心学校“让学生享受幸福教育,让教师享受教育幸福”的最好诠释……(刘疆 又萌 凌涵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