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声祥
现在走进学校,看到各式各样的标识标牌、文化橱窗、横幅标语,几乎都是电脑键盘敲出来的,清一色的标准字。标准字体固然整齐美观,但是看多了,容易产生审美疲劳,总觉得缺少了什么。
汉字是有生命气息的。在我国一直有“见字如晤”、“字如其人”的说法。看到姿态各异的手写汉字,会自然地由笔法、笔意、结构、气势,想见书写者的文化底蕴、性格气质,甚至当时的心情等。而如今学校使用的是电脑喷绘,到哪里看到的都是电脑字库里的字体,千篇一律。那些点画之间传递书写者生命气息的手写汉字,在校园公共场合很难见到。作为以文化传承为使命的学校,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和损失。
不由得想到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那时电脑还没有普及,学校的宣传专栏、标语口号,一般会请擅长书法的教师精心题写。每到一所学校,最引人注意就是校园里的宣传橱窗。那些或洒脱、或娟秀、或硬朗的字迹,往往让人徘徊流连。以至过了很久,还记得到过的某所学校,记得那印在头脑里的“好字”。那时还不兴讲校园文化,今天想来,这不就是真正的校园文化吗?
这样的校园文化带着学校的气息、教师的个性,别人无法复制,是一种墨香四溢的校园文化。与键盘“敲”出来的校园文化相比,那些用笔“写”出来的校园文化,更具文化特质,能够熏陶感染学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热爱汉字,心摹手追写好汉字,达到以文化人的效果。
由于电脑、手机的普遍使用,日常生活工作中大量的键盘输入代替用笔书写,人们的书写能力在退化,提笔忘字司空见惯。这种现象已经引起社会关注。电视里开始有了汉字听写节目,学校里的写字课开始受到重视。在这种背景下,校园多一些手写的汉字、少一点电脑喷绘,是对时弊的矫正,必然带给学生有益的影响。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根,是中国人的文化标签。要把根留住,不妨从校园开始。让手写汉字的铁画银钩,为校园文化带来一份儒雅亲和、熏陶感染和驻扎心底的长久示范。
(作者单位:湖北省公安县甘家厂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