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婷
一年一度的世界教育创新峰会(简称WISE)日前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来自100多个国家的1000多名政府、企业、媒体、教育和非政府组织领军人物汇聚美丽的沙漠之城,围绕“为了生活重塑教育”这个主题,讨论“教育如何应对未来世界的挑战”。
教育创新,享受诺贝尔奖一样的待遇
过去的几十年,哥伦比亚不断遭受政治冲突。不稳定的社会环境导致贫困地区学校教育质量下降、学生辍学现象增多。如何吸引孩子们重回课堂,让他们有机会学到受益一生的知识?
2013年世界教育创新峰会个人教育奖获得者——来自哥伦比亚的维姬·科尔伯特女士,与同事共同创造了“新学校”教学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哥伦比亚贫困地区学校的基础教育质量,也因此为人所熟知。
自1975年以来,维姬·科尔伯特始终孜孜不倦地在社区、家庭、研究机构和决策者之间建立联系。在她构建的“新学校”中,学习不仅在课堂上,还可以在图书馆、运动场,甚至社区里。同时,学校实行灵活的分级教学,学生什么时候达到教育目标就升级,而暂时离开学校的学生也可以随时重启学业。
截至目前,该模式已推广至拉美多个国家和地区——包括巴西、墨西哥、加勒比地区、东帝汶和越南,全球500万儿童因此而受益。
世界教育创新峰会奖评审委员会主席谢赫·阿卜杜拉·本·阿里·阿勒萨尼表示,教育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而创新峰会奖励的正是那些通过创新方案为教育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项目,让他们享受诺贝尔奖一样的待遇。
亚洲“虎妈”,已经开始悄然改变
明天的教育会是啥样?未来学校该提供怎样的课程?信息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三天的峰会中,各方领军人物就教育未来发展的热点话题进行了深度对话。
“‘虎妈’将会退出舞台。”谈到未来的教育,香港大学教授程介明如此预测。“随着时代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存方式发生了变化。原来,人一生可能只需要做一份工作,学会一种技能。现在,知识不断更新,工作总在变化,学会学习比学会知识更重要。”
英国数学家沃尔夫拉姆对此持相同观点。“现在电脑已经完全胜任计算的工作,可是我们的教育仍然把80%的时间用在练习计算上面。这样的教育不能满足未来需要。”
学者们的观点在生产一线得到了证实。“随着机器人时代的来临,单一技能型的人才将被淘汰。我们更欢迎能解决问题的综合型人才,这才是人脑与电脑的根本差别。”广达电脑首席技术官张嘉渊说。
人们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传统教育所面临的挑战。如何改变,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话题。
在程介明看来,这样的改变已经悄然开始。演讲中,提出“复杂思维范式”的法国当代大思想家埃德加莫兰引用了卢梭的一句话来阐明自己的观点,“正如卢梭所言,教育应该教会我们如何生活。在我看来,生活最大的特点就是不确定性。教育要教会学生如何面对这些不确定性。”
沃尔夫拉姆也提出了未来数学学习的理想模型:第一,提出正确的问题;第二,把问题抽象成模型或公式;第三,计算;第四,在实践中验证。
“过去的几百年,我们一直在关注知识;现在,我们关注运用知识的能力。”智利某教育董事会主席凯罗尔认为,“考知识容易,考领导力、创新力很难。在这一方面,世界各国都没有成熟经验,教育界还需要更多探索。”
“慕客”来袭,教师角色将被重新定义
漫步现代学习世界,会发现,学习模式真的改变了。越来越多的孩子们对着电脑学习,许多上班族在“慕客”上随时“充电”。传统课堂被打破,教师角色逐渐淡出。
皮特·米彻尔斯最初的梦想是,通过技术,把高质量的课堂送到非洲孩子的身边。现在,他是慕课三大平台之一“在线课程”(edX)的首席科学家。“‘慕课’就像一个广阔的优质资源池,每个人都可以从中获得自己需要的内容。”
来自果壳网的刘旸博士对这个新课堂充满信心,“'慕客'就像一本许多优秀教师合力编写的大书,让学习者可以畅游知识天地。在线上课堂,大家组成学习小组,热情地讨论与分享,这样愉快的感受与传统课堂完全不同,满意度大大提高”。
在这些技术派眼中,毫无疑问,未来传统课堂会消失。“我们面临的问题是,用什么取代课堂以及重新定义教师价值的问题。”皮特·米彻尔斯说。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法工程师学院院长熊璋并不赞同这样的观点,他认为,教育是一项艺术性的事业,不同教师会教出不同的学生;如果都由机器统一来教,没有了师生之间的互动,这样的教育是可怕的。
峰会上,主持人也将这个问题抛给了千名嘉宾。调查的结果是,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教师永远不可替代。但90%的参会者承认,在未来5年,教师的角色将发生重大转变。
“‘慕客’是一个好东西,但要想取代学校教育,现在还不太可能。”台湾逢甲大学校长李秉乾认为,“慕客”会倒逼教学改革,比如,学校需要更开放,更加关注学习者的感受,教师也要从传授者变为学习辅导者。
“现在真正的问题是,怎样把科技作为方法而不是作为目的来实现高质量教学。”国际教师职业观察机构主席丹尼斯总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