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 > 正文 返回 打印

有效解决教师理论水平与学生实际能力的反差

[db:作者]  2013-12-23 00:00:00  互联网教育报

    ■初浩楠

    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以来,我国的企业必须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以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压力,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人力资本。这就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企业需要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具备更高的综合素质(包括感知理解、沟通协调、集体意识、信息汲取、专业素养、品德修养、自信力、成就导向、弹性适应)和更强的专业技能。但是,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的招聘中,对这类人才的需求往往不能得到满足。

    为何教师理论水平高教出的学生却能力低

    据统计,2007年我国已有239所高校开设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且都设置了比较完整的课程体系。教师团队的学位高、理论水平高、研究能力强。每年都有大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毕业生进入职场,但就业情况不容乐观。出现这种怪相的原因,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专业培养计划缺乏灵活性。各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培养计划的设计大同小异,缺乏个性,不能根据企业的要求灵活地调整培养方案。

    专业教育重理论、轻实践。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基础理论涵盖了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心理学和组织行为学。在专业课程设置中,这些理论课程的课时量较大,导致实践课时量严重不足。

    课堂讲授重知识传递、轻能力培养。在人力资源专业课程的讲授中,教师更多地是传授基本知识点,而对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不足。

    师资缺乏实务经验。从人力资源专业师资现状看,大多数教师都具有博士学位,理论功底扎实,但实务经验不足。虽然有些教师获得了双师证书,但人力资源实务的短板仍然存在。

    专业教学重课内、轻课外。目前人力资源专业授课主要依靠课堂教学,缺少课外专业实操的计划和安排。由于专业课时有限,学生没有充分时间进行实操训练,无法提升实操能力。

    专业实践基地利用不充分。虽然专业实践基地的数量迅速增加,但对实践基地的利用不充分,专业实践基地仅仅成为部分学生短期实习的场所,与实践基地的合作缺乏系统性。

    化解人力资源专业培养与企业需求不能对接难题

    鉴于上述存在的问题,为化解人力资源专业培养与企业需求不能对接的难题,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动关系系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与企业合作做了一些探索性尝试。

    邀请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参与学生活动。引入企业的主要方式是邀请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作为嘉宾、评委参加本系人力资源专业的学生活动。系里每学年都要组织模拟招聘大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等活动。系里邀请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负责人担任评委,从职场角度对学生进行评价。借助这些活动,一方面有助于企业对学校培养质量、学生的素质能力有所了解;另一方面,可以将人力资源市场的信息传递给学生,让学生了解职场对专业素质和能力的要求,同时可以扩宽学生的眼界,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不足并在学习中有的放矢地补充和提高。

    邀请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与学生进行专业性的交流。专业性交流从两个方面开展:第一方面,邀请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层就当前人力资源管理的热点、难点以及学生关心和关注的问题给学生开设讲座、报告、论坛或讲堂,使学生了解、跟踪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前沿。第二方面是邀请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层参加专业性的学生科研成果汇报会,从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角度对学生专业性的科研提出指导、建议,既有助于企业了解学生在分析、解决问题方面的能力,又有助于确保学生的科研不是纸上谈兵。

    在企业建立实践基地。本专业安排和要求学生在假期或学期中进行社会实践或实习,并完成实践或实习报告。企业建立专业性的学生实习基地,向学生提供专业实践岗位。在学生实习阶段,企业采用“师徒制”,安排富有经验的老员工作为学生的实习指导老师。

    实行双导师制指导学生毕业论文。本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实行导师制,每个论文小组都有校内和企业两位导师联合指导。校内导师负责学生论文的选题、研究方法、理论基础、数据处理和论文撰写的指导;企业导师负责学生调研、问题分析和管理对策与建议的指导。双导师合作实现学生毕业论文理论联系实际,帮助学生获得科学规范的研究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整合校内资源,双导师培养学生实操能力。校内导师通过协调整合校团委、总务处和教务处等部门资源,由校内外导师带领学生项目团队,对校团委学生会、行政部门下辖的合同制员工进行诸如工作分析、招聘甄选、培训开发、绩效考核、薪酬激励等专业实操,指导学生在校内获得基本的实务经验和技能。

    通过校企深度合作,学校人才培养可以实现专业化、市场化、优质化,学生就业定向化,企业人才培养可以实现战略化,员工招聘录用科学化、适用化的双赢。这种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也是职业化、市场化的实用性复合人才培养的新尝试。(作者单位: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jiaoyu/zatan/2019-09-12/23585.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