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陆川县清湖镇水亭小学 钟亦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做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但就目前而言,尤其是公开课、比赛课,仍极少有教师敢于让学生质疑,原因是学生很不好驾驭,弄不好会被学生的问题牵着走,失去了目标,打乱了教学节奏。新课程呼唤教师教学观念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加上我国学生的问题意识的缺失已成了不争的事实,具体表现为:①不敢或不愿提出问题;②不能或不善于提出问题。那么如何进行引领学生学会质疑?
1 创设和谐气氛
学生有着无穷的想像力,充满探索世界的好奇心。课堂学生发言的积极性是老师培养的,也是老师压抑的。要学生自主学习,就要保护他们无穷的想像力,充满探索世界的好奇心的这种可贵精神。欢迎学生提问,不因他们的问题幼稚可笑或不合时宜而呵斥。消除孩子的心理负担,积极鼓励表扬,同时针对学生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修改指导。如果是读书马虎产生的,经努力可以解决的,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游离于学习任务外的,适当给以处理;有启发性、导向性的,表扬并组织讨论研究。
2 教给质疑方法
学生兴趣激发后,往往会产生极大的热情,思维也进一步活跃。但有时由于方法不对或方向不正确,使得提出的问题价值不大,甚至可能为了提问而提问。因此,教师应要求学生把问题问正确,提出的问题要鲜明,指向准确,更可教给质疑的方法,提高问题质量,问对问好。
2.1 从课题进行质疑。俗话说文好题一半。要使学生自主学习,对于课题的质疑必不可少,更要养成习惯,经常推敲,进行研究,寻找规律,从而把握文章中心和结构。
2.2 对文中貌似矛盾的内容进行质疑。语文中有很多貌似矛盾,实则精彩的描写。作为教师,进行点拨之后,学生自读,积极探讨,形成学力,更好地把握课文。
3 让学生在关键处思考
我们感到,当学生思维集中,指向明确,问题的质量才高。在潜移默化中,学生便明确怎么去思考,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思考力。如何让学生学会思考?知道在哪里思考,怎么思考?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儿童的眼睛不是用来看的,耳朵也不是用来听的,教师就是要让孩子的眼睛会看,耳朵会听。是呀,教师教会学生眼睛会看,耳朵会听,大脑会思考,嘴巴会提问,这就是在为孩子的一生奠基。
4 由“小问题”变成“大问题”
学生在质疑时,很多情况是针对词语进行提问的,怎么办?有的词语,可以让学生查字典;有的词语,同学可以互相解答;而有的词语也很关键,需要反复推敲,如何引导学生由这一点深入下去,实现对关键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作用的体会?一个小小的词语质疑经老师的点拨,会引出思考的方向,激活思维的角度,值得思考的方法。“小中见大”,小小的问题折射的是教书的大道理。
5 引导学生自疑自悟
皮亚杰说“当感性认识与人的现有认知结构之间具有中等程度的不相符时,人的兴趣最大。”有时候学生的思维只差一点便触及到了本质,使学生思维的触角延伸得更深。此时,教师需要调动学生的思维,启发学生产生矛盾,促进思维的深度发展,提升思维的批判性。教师精心设计,抓住疑点,进行铺垫,一步步把学生推到矛盾的边缘,引导学生自疑自悟。这样,能促使学生对学习材料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思考的动力与积极性。
6 引导学生提出真正的问题
教学中,我们发现有些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并不是真的质疑,而是故意地提一些问题;或者学生为了配合老师的教学,迎合老师的心态,去提一些让老师高兴的问题。比如学生已经进行了预习,却依然在“依题质疑”时,去问一些“这篇文章写了谁?写了一件什么事?结果怎样?”之类的问题。让人听了哭笑不得。因而,作为一名教师,从“教人求真”的育人原则出发,从“实事求是”的做人角度出发,我们也应在学生质疑前,中肯地对学生提出要求课堂上,仔细读书,提出我们真正的问题。只有这样,问得真实,问得真诚,课堂上才会洋溢出“生命的对话”。另外,由于学生个性差异的客观存在,有时,学生的问题很不明朗,而老师一时也没有琢磨透学生的问题,很容易忽视了学生的真实问题。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展示学生提出问题的思考过程,通过“为什么会提这个问题呀?”、“你是怎么想的?”之类的引导,让学生展现思维的过程。在学生重整表述的过程中,教师便会从中明确学生的问题究竟是什么,学生也会更明确自己的疑点在哪儿。
我认为“读书要有疑,从疑而悟。”培养学生独立提出问题,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这是在引导学生自主发现的过程,这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的过程。我们教师只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质疑,我们就能欣喜地听到学生创新之花慢慢绽开的声音。不管怎样,质疑还需学生在会读的基础上进行。否则,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质疑与会读相辅相成,互为促进,螺旋上升。而学生的思维在自读、质疑、研究中得到进一步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