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 > 正文 返回 打印

“超重力”世界的追梦人

[db:作者]  2014-01-08 00:00:00  互联网教育报

    刘有智教授(右)在实验室

    ■通讯员 张晓明

    作为教授、博士生导师,他工作在教育教学的第一线;作为山西省超重力化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他奋战在科研工作第一线……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他先后获太原市首届“科技启明星”,被兵器工业总公司评为“九五”科技先进工作者;当选为第四届山西省优秀科技工作者……他就是2013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获得者、中北大学教授刘有智。

    刘有智教授1982年太原机械学院(现中北大学)本科毕业,1995年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博士毕业,1996年晋升为教授。他从事化学工程与技术研究三十余年,注重学习、善于思考是他多年的习惯。在学习的过程中,刘有智教授发现超重力技术作为新型过程强化技术,与传统化工技术相比,具有传递效率高(数千倍)、设备体积小、占地少、气相压小、液体利用率高、能耗低等优势,是节能减排降耗及资源有效利用的一流技术,是大型化工装置小型化、微型化的核心技术,特别对于山西省这样一个能源重化工基地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他选定超重力作为自己的科研方向。

    当时国内外这方面资料非常少,通过大量的翻阅,也仅仅找到一篇英文文献提到超重力技术,而且也只有一张纸的内容,国内相关方面的资料更是少得可怜,可以说一切都是从零起步。但在确定了研究方向以后,刘有智教授就下定决心一定要把它搞起来。从理论计算到图纸绘制,从仪器研制到实验设计,他都是亲自动手,一边进行基础研究,一边开展实验论证,经常在实验室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他把自己完全置身于“超重力”世界中。

    历时1000多个日日夜夜,第一台超重力装置终于实现正常运行。在那一刻,他和他的团队成员紧紧拥抱在一起,因为实在是太不容易了。他的科研团队成员焦纬洲表示:“在超重力技术最初的研究阶段,条件可以说非常艰苦,仪器设备没有现成的,全部是自己动手研制。有时为了解决研究中遇到的难题,刘老师经常加班加点。都记不得有多少次了,我们在实验室讨论,刘老师的爱人打来电话催他回家吃饭,一看表,已经过了吃饭时间。忙到深夜两三点钟是经常有的事。”

    正是基于这份执着和勤奋,刘有智教授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中国人民解放军预研等科研项目40多项,由他主持的“化工废气超重力净化技术的研发与工业应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此外还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9项……

    2013年10月,刘有智教授赴京参加何梁何利基金2013年度颁奖大会,这是中北大学首次获得该奖项。当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表示:“我是一名教师,也是一名普通的科研工作者,献身教育、科研为民,是我从教多年的信念。我获得的这个奖不仅属于我,更属于中北大学;不仅是对我个人的肯定,更是对全校同仁的肯定。”



/jiaoyu/zatan/2019-09-16/24165.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