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 > 正文 返回 打印

制度激励:大学变革的选择

[db:作者]  2014-01-13 00:00:00  互联网教育报

    上海交通大学青年教师在改革过程中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杜欣 摄

    从行政主导变成学术主导,从校办院变成院办校,从学校主导发展模式转变成教师自我实现的激励模式——面向未来,上海交通大学要实现这三大改变。

    ■张杰

    在人类文明史中,有这样一个社会组织,一直保持着不可动摇的历史地位,这就是大学。

    对于中国大学而言,我们认为,大学的管理模式应该是制度激励。

    当前,要重塑大学灵魂。比如,大学教师要把做研究中的创新体会与学生分享。上海交通大学从2006年开始取消了对发表论文进行现金奖励,开始倡导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2007年开始实施学校评估体系,从年度以发表论文为主的论文式考核,变成中长期评估。

    这些改革举措,直指一个目标——通过制度变革激发教师的尊严感、学生的自豪感和职工的成就感。

    中国大学管理模式重在制度激励

    大学在人类文明发展的漫长历程中保持了辉煌而持久的地位。大学之于社会的根本生命力在于创新。

    大学在过去的漫长历程中一直保持学术探究的灵魂。大学通过贮藏、创造和传播其学术成就、文化观念和人类文明的价值与社会相互作用。所以,大学是社会知识的坚守人、传承者和创造者,更是人类思想、精神和道德的制高点,是整个社会良心、公平和正义的最后堡垒。

    大学的本质特征是创新。大学对于社会的根本生命力在于创新。也正因如此,大学在人类社会中有特殊的历史地位。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转型,最核心的就是驱动力转型,即从一种要素驱动的发展模式转型成创新驱动的发展模式。正因如此,大学就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创新引擎和源泉。

    谈到大学的主要作用,就要谈到社会对大学的需求。社会对大学的需求是创新,所以大学要成为社会的三大体系:第一,要成为社会创新人才的成长体系,除了学生外,教师也要成长为创新人才。第二,要成为社会的科学技术创新体系。第三,要成为社会思想文化的创新体系。一所大学是否为一流大学,就在于这三个体系是否卓越。

    谈到大学管理,大家会想到很多种类的管理模式。比如企业式的管理模式主要突出的是绩效和目标;而政府管理模式,主要突出决策和执行力。另外,国外的大学强调文化,强调通过高素质的员工和教师达到一种无为而治。

    对于中国大学而言,我们认为,其管理模式应该是制度激励。这种管理模式强调把学校所有管理体系聚焦到激发学校创新活力上。这种管理模式要求以人为本,要求所有的管理必须可持续发展。另外,强调要持续、系统、全面的激励创新,激发学生和教师的自我创新活力。

    激发教师尊严感和学生自豪感

    通过制度变革激发教师的尊严感、学生的自豪感和职工的成就感。

    教师的尊严感最根本是要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学术荣誉体系。上海交大2007年探索建立人才成长阶梯,提出建立人才金字塔;2007年提出重塑大学的灵魂;2008年开始强调问题导向研究;2008年对学术建设明确提出不仅要做加法还要做减法;2010年开始综合改革;2012年开始进行对双轨制的设计与融合。

    教师成长体系最根本的是要给教师搭建由学术荣誉体系构成的人才成长阶梯。2007年,上海交大决定用10年时间引进800名各学科国际知名学者,同时加大力度提升校内35岁以下青年人才学术水平。

    上海交大的人才成长阶梯根据国家的学术荣誉体系进行设置。按照国家层面的设计,每两个台阶之间间距要略大,使得教师迈到下一台阶约要付出10-15年的时间。交大根据跨阶时间较长的现状,推出学术荣誉阶梯体系。这一制度实施两年多后,国家开始启动千人计划。另外,人才成长阶梯实际上更加激励了35岁以下的年轻人,激励他们实现跳阶。

    上海交大于2007年开始引进高级人才时,是进入另外一个轨道,我们并不是要让两条轨道永远存在,最终是要让这两条轨道融合。从2010年开始,我们更大力度地促进两个轨道融合。2012年开始试行新的人事制度。

    与此同时,我们出台和实施了一系列支持青年教师成长的人事制度,包括特别研究员计划,主要是从海外引进助理教授以上的人才。SMC-晨星学者计划于2008年起支持1083人,其中16位成长为杰青,34位成长为优青和青年拔尖人才。海外博士后科研启动计划2010年起支持逾150人。经过6年多时间的努力,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显著。

    对于大学而言,除了人才培养,还有科技创新。我们要求把科技创新与大学教师的教学紧密结合在一起。

    在一系列的努力下,过去5年中,我们获得了国家科技奖34项,特别值得骄傲的是,我校王振义院士获得2010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同时,我校的学术影响迅速攀升。中国大学在顶级刊物发表文章的增长率曲线,上海交大增长率排名中国第一位。一些学科进入世界先进行列,截至2013年,共有16个学科在全球研究机构ESI排名进入了前1%,居全国高校第二;工程学、材料科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等4个学科进入全球前100名,物理、化学、药学等3个学科跻身200强。

    提升学生的自豪感,需要大学以学生为中心。需要我们的育人理念从知识传授变为三位一体。我校2008年启动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计划;2009年启动卓越人才系列培养计划;2011年开始对研究生培养进行改革。三位一体从原来知识传授变成人格养成,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和学生的个性发展。

    学校国际化工作成果卓著:1994年,我校与欧洲管理发展基金会合作成立中欧国际工商学院;2005年与美国密西根大学成立交大密西根学院;2012年与法国巴黎高科集团合作成立卓越工程学院;2013年与美国南加州大学合作成立中美文化创意学院;2013年与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合作成立公共卫生学院。

    我们强调现代大学的制度建设、学术权利和行政权利的平衡、薪酬体系改革、加强财务管理和财政预算以及倡导人文关怀。

    大学管理工作的核心是提供服务

    2020年发展规划已成为全校师生共同的发展愿景。通过三大变革,最终实现世界一流大学的梦想。

    大学管理工作的核心是要提供服务,所以我们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做了很多努力,最终形成文化管理体系。我们重点建设大爱校园,体现人文关怀。通过多种途径改善教职工的工作生活条件。2011年12月11日,在钱学森诞辰100周年之际,位于徐汇校区的钱学森图书馆正式开馆,成为全国唯一建在高校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3年7月,位于闵行校区的李政道图书馆正式开工建设,激励师生追求科学真理、弘扬科学精神。

    另外我们营造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以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来熏陶师生成长。举办励志讲坛150多期,用心灵感动心灵,以生命影响生命;举办校长讲坛20多期,讲述大学一流之道;举办大师讲坛近30期,弘扬学术精神,启迪智慧人生;举办文治讲坛400多期,打造哲学和社会科学的精神殿堂;学校主页开办学者笔谈、青春足迹、身边的感动等专栏;原创话剧《钱学森》获“中国戏剧奖·校园戏剧奖·优秀剧目奖”。

    面向未来,上海交大要实现三大改变:第一,从行政主导变成学术主导发展模式;第二,从校办院变成院办校;第三,要从学校主导发展模式转变成教师自我实现的激励模式。其中,最核心的是要形成制度激励体系。我们将通过系统的制度激励,建设成世界一流大学。

    (作者系上海交通大学校长)



/jiaoyu/zatan/2019-09-21/24294.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