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科技奖意义不仅在科技
西安晚报 1月12日 作者:毛建国
最高科技奖意义不仅在科技,每一个最高科技奖得主都是“大国重器”。在他们身上,能够找到存在的意义,能够找到奋斗的方向,能够找到人生的价值。因此,每一个最高科技奖得主,都应该成为“夜空中最亮的星”。他们的科研贡献和奋斗经历,应该广为人知、深入人心,成为核心价值。社会也应该目光向下,关注那些普通的不为人知的科技工作者,让他们感受到尊重。
【点评】毋庸讳言,崇尚科学、尊重科技还没在社会上形成强大的风气。从天性、精力来说,青少年应是接受科学教育的主力群体。但是如果课堂依然是以灌输知识为目的,教师不具备引导他们感受知识之美、树立科学神圣观念的能力与素质;如果大量的科技资源依然是少数城市学校的专属;如果科普力量长期羸弱下去……那么科学精神的逆袭,还是要面临先天不足的尴尬局面。
体育家庭作业:一次教育理念的纠偏
新京报 1月13日 作者:郑文
学生体育素质的提升不应局限于校园内,还应该把教育的触角延伸至家庭教育中,学生体育家庭作业就是一个不错的路径。从其设计来看,并没将之与升学和评优挂钩,回归于常态化、生活化,加之简便易行,不受器材限制,也易为学生及家长接受,并没有增加学生的负担。
对于众家长来讲,这是一次教育理念的转身和纠偏,使之从过度看重孩子的分数转向关注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当然,学生体质的提升并非一份体育家庭作业所能承载得起,应当让体育课实实在在地回归学生之中,让体育课程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地位。
【点评】把增强学生体质的目标寄托于布置体育家庭作业,让人想起一个笑话:如何拯救中国足球?答曰将足球列入高考!不管是笑话还是现实,这都让我们感到悲哀。以作业、考试为代表的现实教育体制的指向性功能如此强大,乃至连人最基本的身体素质都要依托于此。作为治标之策,短期内体育家庭作业或许会收到一定效果,但长久来看却步履维艰。
不谈教学还谈什么大学
中国青年报 1月13日 作者:李新玲
本科教育是研究生教育和人才培养选拔的基石,应该处于大学教育的中心地位。大部分青年教师对教学的认知和态度表明,很多高校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教书育人的目标。目标定位出现偏差,自然会让教师醉心于直观的结果:搞研究出成绩。其弊端显而易见——“一味追求成功、成绩,终将失去灵魂的卓越。”但愿更多实质性评价改革能够矫正大学的教育目标,让高校教师重新关注教学与学生,而不单靠奖金这种外因,激励教师从事教学这份天经地义的工作。
【点评】大学重学术轻教学不是一天两天了。科研项目、科研经费、论文影响力、学术水平……这些大学教师津津乐道的术语中,唯独不见“教学质量”的身影。当学术追求替代了大学的教育任务,附着在科研上的利益远远大于教学,大学很自然地便放弃了教育之本。对此,我们应当理直气壮地提出:提高本科教育质量才是回归大学之道。
(本期点评人:高毅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