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 > 正文 返回 打印

校园如何挣脱“法事”的阴影

[db:作者]  2014-01-17 00:00:00  互联网教育报

    肖弋 绘

    近日,新京报记者调查发现,在山西省五台县,校园内盛行举办“谢土”仪式,校领导焚香点蜡,甚至下跪祭拜。每年一度的仪式前,老师要凑份子,自备纸元宝送到学校。对此,多所学校校长表示,“谢土”旨在祈求师生平安。连当地政府宣传部的工作人员都认为,“这事能起到辟邪作用,对老师和学生都有好处”。

校园“谢土”是对教育信仰的慢性毒杀

    ■刘涛

    日前,据媒体报道,山西省五台县的许多学校盛行举办“谢土”仪式。许多师生直接或间接地参与了“法事”,有些学校领导主动烧香点蜡,甚至下跪祭拜。

    此前,校长下跪事件频频见诸报端。重庆丰都一名校长在1200名师生面前为母亲下跪洗脚,湖南怀化一名校长跪在国旗下劝700名学生好好读书……学校领导一次又一次的下跪,虽然是对教育尊严的矮化,但都是善意的“拜人”,客观上起到了积极的警示效果。然而,遗憾甚至荒唐的是,五台县的一些学校“拜神”,从根子上动摇了学校应该坚持的信仰立场。

    学校不是鬼神的“道场”,而是科学与知识的“场域”。这一跪,辱没了教育应有的科学精神和文化担当。除了教给孩子们最基本的文化知识,教育应该给予孩子的是由科学话语所铺设的文化理性和精神信仰。让学生坚定而深刻地意识到,真正为自己保驾护航的是对科学知识的由衷敬畏和身体力行,而非神灵保佑。

    民间“法事”与科学精神相悖,一旦进驻校园,伤害的不仅仅是校园文化,而且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价值生成和教育信心。学校举行“谢土”法事,背离了学校应有的教育信仰,难免让人心生寒意。《中小学校园环境管理的暂行规定》明确指出,校园要坚决抵制一切与科学精神相悖的封建迷信。在这一事件中,许多批评家站在科学的制高点上,试图将“谢土”法事“一棒子打死”。在舆论压力下,五台县政府迅速调整说词,“谢土”法事被定性为一种封建迷信活动。“谢土”法事到底是封建迷信还是文化习俗,这并不是问题争论的焦点,只是这种命名方式显露出政府行政部门一贯的“应激式执法”窘境。其实,早在2009年五台县人民政府公布的《五台县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谢土”赫然在列。为什么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瞬间就成了“封建迷信”?政府的表述之所以前后矛盾,本质上是因为缺少了应有的辩证立场和文化态度。

    “法事”当然可以做,但要分清场合。五台县的这些学校,显然是在场所问题上凌乱了。在传统的文化结构中,“法事”是一种普遍的民间仪式。它历史性地进入日常生活的深层结构,悄无声息地建构并维系着一个地区的文化心理、伦理关系和仪式景观。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文化形态,“法事”具有积极的社会心理调适功能。显然,“法事”合法与否,对应着简单的“场域”和“立场”问题。离开了日常生活的伦理关系、生产关系或宗族关系,“法事”的合法性便受到质疑。从这个意义上讲,作为传授科学与知识的文化“净土”,学校应该和一切违背科学精神的“法事”行为划清界限。

    正如屠格涅夫所说,“知识比任何东西更能给人自由”,而这恰恰是学校必须时刻捍卫的教育信仰。校园“法事”无异于一种精神鸦片,是对科学理念和知识信仰的间接毒杀。其实,在人类学那里,“法事”是一种典型的民间仪式。仪式实现了现实世界和象征世界的连接与转换,其功能正如作家王安忆所说的“将日常生活虚构化”。可以设想,学校一旦陷入完全虚构的仪式化狂欢图景中,谁来保卫孩子们清醒的大脑和灵魂?(作者系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副院长)

脑袋里的“纸灰”不会一禁了之

    ■张树伟

    山西省五台县的一些学校举行具有当地民俗色彩的“谢土”仪式,网上一片喊打声,当地教育部门行动迅速,一纸红头文件,要求全市所有学校停止这种迷信活动。

    在媒体批评的喧闹之后,事情似乎马上尘埃落定,一切太平了。事实上,它留给教育的远比一纸禁令复杂得多。是的,校园里的纸灰可以打扫干净,“谢土”仪式可以用行政的命令禁止,但脑袋里法事的“纸灰”却不是能够一禁了之的。

    事实也是如此,当地宣传部门的工作人员认为这事能辟邪,对老师和学校有好处。据了解,“谢土”名列五台县第二批非遗名录,属于民间信仰类。从这些细节上可以知道,“谢土”在当地是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和心理基础。加上学校这些年不时出现的“谢土”场景,学生肯定是耳濡目染。这就意味着,从校长到老师再到学生,可能不少人都在糊涂之中,分不太清迷信和民俗的关系,也不知道它们有着各自的“文化场”和生存空间。

    这意味着禁令是最原始的、最简单的处理方式,或者说这只是第一步。毕竟,这是教育事件,不像公检法的执法那么简单。在禁止之后,教育部门还要有积极的补救措施,亡羊补牢,扎紧教育的“篱笆”。

    因此,当地教育部门该想一想,如何调研和了解当地学校校长、教师乃至学生对“谢土”这一仪式更真实的想法,然后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和处理问题。比如,当地一名校长认为,仪式是祈求学校师生平安,不为个人升官发财。在他看来,这种行为还有点无私的意味,但可悲的是,这种无私似乎南辕北辙,无助于学校师生的平安。我们都明白,校园内开展“谢土”仪式,与国家教育的宗旨背道而驰,更与现代文明格格不入。在教育的现代化进程中,根本的使命就是实现人的现代化,其中科学的精神是人的现代化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这些近乎“信仰”的念头最少不该出现在身负昌明科学、传承文化责任的教育者身上,而“谢土”之类的仪式也该回到民间的信仰语境中去。更为危险的是,当地糊涂的教育工作者似乎不在少数,校园法事也不是个案,这更意味着此事不是通过禁令或者撤换一两个校长可以一劳永逸解决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谢土”事件对当地而言虽然是一场“危机”,但同时又是一次契机,可能让多少年来迷信或者民间信仰对学校的侵蚀得到洗涤。

    因此,了解“谢土”对当地教育侵蚀的真实状况理应成为当地教育部门的任务,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必要的提升措施。比如开展一些关于宗教和科学的通识教育等等。他们要从教育内部开始,让校长、教师这些负有教育责任的人头脑清醒起来。起码,让他们明白师生的平安是祈求不来的,“众神”帮不上什么忙。脑袋里的法事“纸灰”虽不是那么容易清扫出去的,但对校长而言,这是一个基本的立场问题。脑袋里的“鬼神”驱除不出去,估计该换人了。有了明白的校长和老师,才可能教育出头脑清醒的学生。

    如此看来,这不是一个短期能完成的任务。但愿当地教育部门不是用红头文件代替应该履行的责任,错失一次教育提升的机会。

    ??网友观点

    风俗也好习俗也罢,教育者在传承中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那些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加以剔除,让优秀文化占领教育阵地,让健康高雅活泼向上成为校园的主旋律和主色调。——钱桂林

    学校不是庙宇、祠堂,为人师表者,如果把师生平安寄于鬼神,跪下去的是校领导,站不起来的就是理性和科学。学校将“谢土”弄到校园里,学生们仿而效之,只可能使学子陷入愚昧的泥沼。——张文燕

    一项调查显示,2010年,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为3.27%,相当于日本、加拿大和欧盟等主要发达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末的水平。如此堪忧的科学素养,理当激发学校宣传科学、学习科学的自觉性,从小就应培育学生的科学能力与态度。——罗志华



/jiaoyu/zatan/2019-09-21/24467.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