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 > 正文 返回 打印

“呆板”的专业审核是就业歧视

[db:作者]  2014-01-22 00:00:00  互联网教育报

    ■本报记者 蒋夫尔

    差了两字通不过审核,政协委员替学生喊冤

    1月15日,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的分组讨论上,政协委员、新疆财经大学会计学院院长陈建国替自己的学生“喊冤”。

    “我有一个学生,他毕业证上写的是‘财务会计’专业,可是公务员招考要求专业是‘会计’,差了两个字就通不过审核,我觉得对学生来说很冤枉。”陈建国十分不满地说。

    去年,陈建国的一名学生找到他,想让学校出一份证明,证明财务会计专业和会计专业实际上就是一个专业。这让陈建国感到很意外,但为了学生的前途,学校为这名学生出了证明。然而,这名学生拿着证明还是通不过,这让陈建国很是不解。

    陈建国认为,公务员招录专业审核有些机械,有的明明是同一专业,可由于与学生毕业证上的专业名字有“一字之差”,就难以通过审核,导致毕业生无法报考。

    记者了解到,类似这样令人啼笑皆非的事还有很多。张某上大学时学的是新闻,当看到某地区宣传部门要招一名新闻专业毕业生时,符合报考条件的张某在第一时间就报了名。然而,考试前张某发现,自己并未通过专业审核,不能参加考试。他赶紧打电话询问,对方的回答是“专业不对口”。

    原来,张某毕业证上的专业是“新闻学”专业,而招聘单位招聘的毕业生是“新闻”专业,就因为多了一个字,结果张某在专业审核时没有通过。

    招聘单位专业名称不规范,毕业生“躺着中枪”

    让张某困惑和无奈的是,在高校的专业设置里,就没有“新闻专业”这个说法,有的只是“新闻学”专业。那么,到底是招聘单位在专业名称填写上随意了,还是高校专业名称太“专业化”?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采访。

    张某没有通过专业审核,错过了一次报考公务员的机会。招考单位有关负责人给他的解释是,新闻学专业太强调理论,“新闻专业”则强调实践能力培养,两个专业并不一样。

    事实上,这个解释是根本站不住脚的。不能简单地认为专业中出现“某某学”,就是只学理论,不重实践。张某告诉记者,自己所在的学校十分重视实践技能的培养,在毕业前,他已经发表过不少新闻作品。

    采访中,乌鲁木齐某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李先生告诉记者,单位在招聘员工时所设置的专业名称并不规范,很多专业名称都是日常说法,如把“财务会计”专业简称为“会计”专业,把“机电一体化”专业简称为“机电”专业等。这些经过省略的名称有时会进入到招聘岗位的专业名单中,事实上是不规范的。到了专业审核的时候,就会出现和学生毕业证书上的专业名称不一致的情况,审核就无法通过。

    同一个专业,一字之差就无法通过审核,这让不少毕业生有种“躺着中枪”的无奈感。

    虽然很多专业名称相差一个字或者两个字,但其实就是一个专业。随着近年来高校在专业设置上的改革力度不断加大,很多专业增加了新的内容,名称也有了变化。“一个专业,只是学校在不同时期专业名称有所变化罢了。”陈建国说,他直接打电话到了相关单位质询。对方回答说:“这是统一规定的,报名审核这一关,用人单位上报的什么专业名称,就必须一个字都不能错。”

    陈建国认为,这样的机械操作方式,实际上是对报考人的不公平,希望公务员报名专业要求和教育部门对接,不能简单地根据专业名称一刀切。

    用人单位要转变观念,客观科学看待岗位对人才能力的需求

    陈建国认为,招考单位在专业名称上的这种做法,是不公平的表现。他进一步举例说:“会计这个岗位,可以叫财务会计、会计和会计学,这在学校都是一个专业,为什么因为一字之差就不能报考呢?这对学生来说就是一种不公平。”

    毕业生王东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其实是用人单位另一种形式的歧视行为。王东升说,在专业名称上的苛刻要求,背后是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歧视,以及对人才的不尊重。在用人问题上,没有树立科学合理的用人思维,而是简单地以所谓的专业来选人。事实上,相近的专业在能否胜任工作上并没有本质区别,但由于用人单位的固有思维,让毕业生就业难上加难。

    王东升的观点也得到乌鲁木齐某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李先生的认同。李先生认为,从人力资源管理角度来说,一个人是否优秀、是否胜任岗位工作,与专业名称中的一两字之差,没什么实际区别,也不会产生多少不利影响。在工作中,反而是那些专业方向宽的人,更能发挥作用,更有优势。另外,从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方向来看,将来培养的人才将更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走出校门的更多是应用型、综合型的人才。因此,专业名称可能会进一步发生变化,作为用人单位,应该清醒认识到这一点。

    新疆红达律师事务所杨广平律师认为,用人单位纠结于专业名称上的一字之差的做法,是不正确的,应该得到纠正。他认为,用人单位应转变观念,摘掉“有色眼镜”,注重人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同时,有关部门在此问题上,也应该给予更多关注,采取必要措施纠正错误做法,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真正做到人尽其才。



/jiaoyu/zatan/2019-09-23/24578.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