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程墨 实习生 杨保华 汪亮亮
近日,湖北十堰某小学外出打工的家长回家乡开家长委员会工作会议的消息在当地传得沸沸扬扬,没能及时履行家委会义务的家长不得不在放假后弥补。此事再度引起人们对家委会建设的思考。
教育规划纲要第13章第41条“完善中小学学校管理制度”中明文提出“建立中小学家长委员会”,然而,伴随着家委会的不断普及和发展,社会对其质疑声也不断,摆设、傀儡、拼爹会、收钱会等诸多戏称先后与家委会沾上了边,更有人直指家委会“名存实亡”。
呈现“两张皮”甚至形同虚设
有些家委会扮演着“挡箭牌”的角色,为学校“减少了不少麻烦”,有些家长则利用这个平台跟老师拉关系、为自己的孩子谋利。
目前,学校家委会的职责主要包括:促进家校互通信息;为制定教育计划提供建设性、参考性意见;协助学校班级开展课外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分工联系家长,对个别家庭教育失责或失当的家长进行说理和引导;促进教育改革,适当组织听课和参加教育活动;协调教师和有关家长做好个别“难教育类型”学生的思想转化工作,组织家庭之间的教育科学方法讨论、交流等。
但根据记者调查,现实中的家委会普遍呈现“两张皮”现象。
作为幼儿园家委会的负责人之一,家住武汉关山口的赵伟女士介绍说,他们平时的工作主要是积极响应园内亲子活动,当义工、募集班费。而她本人由于在文字和手绘方面有特长,主要是负责协助老师完成幼儿园需要的稿件和文献等。
赵伟说她做过的“正事”其实非常少。“家委会表面是家长意见反馈的窗口,实质上只是去通知一些园方不便直接通知家长的事项。”她举例说,以家委会的旗号组织户外活动,这样园方就可以避免承担意外事故责任。
近年来,关于学校以家委会名义组织违规补课、收取活动费等报道频频见诸报端。采访中有家长反映,家委会似乎扮演着学校“挡箭牌”的角色。“教育部门对学校收费等方面有着严格的规定,家委会就成了学校乱收费和推卸责任的傀儡。”
通过与“妈妈在线”、“宝妈学堂”、天涯论坛等网友互动,记者发现多位家长承认自己或身边朋友遭遇过以上经历。多名校长表示“特殊时候会借用家委会的力量”。“教育局规定学校不得推荐资料,老师担心学生成绩上不去,只好通过家委会推荐资料给家长,这样不会有任何的强制性色彩。”
几乎所有受访校长都承认,家委会为学校“减少了不少麻烦”。“以往家长的诉求得不到合理答复时,会直接上访,双方都会很不愉快。成立家委会后,这种事情明显少了。”
让家委会披上“两张皮”的另一因素,是家委会成了一些家长跟老师拉关系、为自己的孩子谋利的平台。有家长告诉记者,家委会的成员都与学校走得比较近,他们的小孩也明显比班上其他孩子更被班主任喜欢。
记者还了解到,部分家委会名存实亡,农村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尤甚。一些偏远地区学校的家委会流于形式,一年就开一次会,平时基本上没什么事情,学校有事也不会找家委会商量,家委会形同虚设。
家委会缘何走了调
产生的程序不透明不民主,缺乏群众基础;只有话语权却没有决定权,没有严格的章程、规范和纪律,职责分工不明确。
武汉市教科院院长王池富关注家委会已经有较长时间,他认为学校管理决策不透明、家长参与热情不高、领导不重视等问题,是影响家委会高效运作的重要因素。
很多家委会披着“两张皮”,与家委会产生的程序不透明不民主有直接关系。王池富指出,目前的家委会成员一般是由班主任推荐,学校审核同意后产生。这就为班主任利用家长资源留下了余地,因此家委会在履职过程中,为家长代言、参与学校的管理、监督和评议的初衷就难免走调。
一些家长反映,学校注重的是家长的职业背景,而不是参与管理的能力,许多家长资源被滥用,家委会变成了“拼爹会”。
记者查阅了所有采访学校的校级家委会名单,上面全部注明了家长的工作单位和职务,一般10人左右规模的家委会里,公务员、经理、老板占了4位以上。采访后,多位学校负责人都专门叮嘱记者要对资料保密。“都是内部资料,我们平时不会外发,怕影响不好。”
王池富认为,这种神秘化直接影响了家长的主动性和热情,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家委会工作难以开展的恶性循环。曾琼女士是武汉市某小学家委会家长培训部部长,她感觉“很多家长根本就不知道家委会的成员是如何产生出来的,平时也不怎么参与到学校工作中来,自然对活动没有积极性”。曾琼也认为,缺乏群众基础是制约家委会发展的一大短板,还会带来其他不良影响。
王池富还指出,家长工作忙时间紧,很多留守儿童的家长不在子女身边,也是导致家委会缺乏参与度的主要因素。据他观察,在农村学校,这一现象表现得尤为明显,很多学校的家委会是由村干部、社区领导、退休人员临时拼凑的。“家长人都不在,办起事情来,显然是不能够表达民意的。”
武汉市教科院副院长朱长华则认为,家委会走了调与当下家委会只有话语权却没有决定权直接相关。“虽然有家委会成员会共同参与讨论与学生、家长相关的重要决策,学校也会充分考虑家委会的意见和建议,但决策权还是在学校。”这一说法在家长那里也得到了印证。曾琼告诉记者,家长们的商议及家委会的方案最终一定要老师审批通过才能执行。
朱长华指出,很多家委会并没有严格的章程、规范和纪律,职责分工也不明确,家长所建的QQ群,很多演变成为八卦、聊天的场所,根本谈不上与校方互动。
不应只在琐碎事务层面上打转
建立家委会成员选拔制度,完善监督机制,赋予家长知情、参与、监督、评议的具体权利。
目前各个学校的家委会都是家长或学校自己在摸索,相关主管部门很少有具体指导性的文件,家长、学校也只能根据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建立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的指导意见》做出自己的安排。那么,理想的家委会应该建成什么样的呢?
朱长华认为,首先要建立一套制度,“如果有一套选拔制度,那么其他部门和个人的干预就会相应削弱。”他认为,家委会成员的选择标准不应以官职或学识高低为依据,而首先要考虑是否有时间,还要考核是否擅长教育孩子、是否对协助学校管理有热情、是否有一定的教育见解。
朱长华很认可有些地方对家委会成员“考核上岗”的做法,根据每个家长的特长,量才而用。“考核并非歧视‘草根’家长,而是要筛查一下家长的文化知识背景,把家长合理分配到不同的位置,使分工更细化,职责更明确。”
在王池富看来,切实发挥好家委会的作用,必须让家委会的工作公开、透明,这有赖于家委会的制度化。比如,从组成人员的产生,到家长对学校工作所提的意见是否得到接纳与落实的反馈,都必须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他还特别强调,家委会需要建立章程,完善监督机制,赋予家长知情、参与、监督、评议的具体权利。
“教育部要求家委会重点做好德育、保障学生安全健康、推动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化解家校矛盾等工作,没有细化的制度怎么开展工作?”王池富表示,目前家委会建设还处在初级阶段,家长可以做什么、怎样做,都缺乏详细、清晰、规范的条目。
湖北省教育协会秘书长谭细龙教授认为,目前家委会的情况总体上是上级部门很努力、一些地方和学校不着急,“学校要为家委会开展工作提供必要条件,地方教育部门要加强对家委会组建工作的领导,关键不在于难不难,而在于愿不愿意。”
武汉市江夏区土地堂中学校长李红星告诉记者,“家委会是外在的力量,自然与学校在很多方面意见不同。校长对家委会的认识程度,某种程度上确实能够决定家委会是否名存实亡。”
谭细龙介绍,在欧美和日本等一些国家和地区,家委会多为独立性组织,其使命除了代表父母行使教育参与权、参与学校管理之外,还在家长教育、健康指导、学校安全、教育资助、推动教育立法和教育改革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他强调:校长一定要允许学校民主力量的存在,并且创造环境,让家长敢于对学校发展、教育教学提意见建议、进行监督等。
现实中,也有部分学校的家委会发展比较成熟,真正发挥了民主监督与班级管理的功效。武汉市广埠屯小学的家委会成员随时可到学校食堂暗访、到教室听课、参与监考、组织活动,有问题可直接跟校长沟通,或通过书面提案的方式提交学校。该校政教主任舒畅介绍说,家委员有一套详细的管理章程,在民主选举方面也有其一套流程。如每个班级推荐3至5名家长成立班级家委会,各个年级在班级基础上推举校家委会成员,家委会成员自行投票选举家委会主要干部。
中央财经大学校长王广谦分析,美国、日本的家委会组织已提升到全国级别,可参与解决国家教育战略方面的宏观问题,不只是在校园琐碎事务的层面上打转。他认为,理想的家委会不应该只在中小学存在,高校也应成立家委会。
高层次家委会要参与课程开发
充分调度、积极整合家长资源,拓展第二课堂,覆盖家庭教育,校内外相互补充,构成完善的教管系统。
作为学校、家长、学生联系的纽带,家委会该如何发挥自身功能?
谭细龙认为,家委会最大的优势是资源优势,诸如时间、人脉、知识、才艺等,在实际工作中,家委会应该抓住这些有利资源为学生服务。
“家委会成员来自各行各业,在不同领域享有不同的资源优势,能为学生带来福利。”谭细龙对此极为看好,“家长的社会资源经过充分调度、积极整合,可带给孩子更多的课外教育机会——比如,有义工背景的家长,可组织孩子体验参与公益事业的氛围;有法律行业背景的家长,可组织孩子上普法课;有才艺的家长可组织孩子发展特长,拓展家委会开展‘第二课堂’的功能。”
王池富表示,家长资源要走入课程,着眼于学校课程设置的家委会才是高层次的家委会。“办开放式的学校,不能把学生关在教室里,而要让他们走向社会,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学到知识。而这种资源学校不可能都有,家长中有工程师、专家教授等各层次人士,这些智力资源进入学校课程开发,将会对学校、学生发展提供很大帮助。这也符合现代学校的管理制度。”
朱长华建议,家委会可照应校园课堂难以覆盖的家庭教育部分,学校通常只能管周一到周五,家长委员会可以管周六、周日。两者在时间上形成错位,相互补充,构成完善的教管系统。“周末家长有时间,填补了孩子教育盲段,育子经验也能得到充分的交流。”
对于使用家长资源为学生服务,多数家长持赞成态度,认为共享家长优势资源对教育孩子有利。“这个提议不错,像我可以利用我的特长、资源为孩子做一些讲座,培训他们的演讲口才,告诉家长们哪里举办专业的教育论坛讲座等。”赵伟如此表示。
【亲历者说】
家委会能否起作用关键在校长
■本报记者 陈中原
在教育界跑了三十多年,耳闻目睹过各种家长委员会,其中最难忘的是作为中学生家长积极参与学校管理的那些事儿。
十多年前,北京的一群热心的家长被一个热心尝试改革的校长所感动,向他提出组建一个参与学校各方面事务管理决策的家委会,校长毫不犹豫答应了。家委会做的第一工作是委托学生调查对学校食堂工作的满意程度。学生们自己讨论设计了问卷,征询了部分家长的意见,实施调查非常顺利,报告草稿提交给家委会。学生会与家委会共同讨论后形成了正式报告,提交学校后其中三项建议被决策层采纳:一是校长与学生定期共进午餐,二是学生参与食堂的管理,三是学生定期向学校提供关于学校食堂、宿舍、实验室等方面内部服务工作的调查报告。
开了这个头以后,家委会的手伸得越来越长,先是参与了学校图书馆的规划建设,提出以电子图书为主体,方案被采纳,仅60平方米的图书室28台计算机和17个文件柜,就装下了上百万册的图书。后来,家委会参与了学校特长教育的改革试验,一批有音乐专长的家长成为学校合唱团、音乐团的指导教师,这批义务的兼职教师发挥自己的影响力,向若干所名牌大学了推荐了一批特长生。受此启发,校长建议家委会遴选有专长的家长全面参与学校的教学改革,于是家长们发挥各自优势,组织各方面人士结合课程内容开讲座,有的请来语文课本中课文的作者,有的请来大学教授讲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最新进展,有的带着学生调查城市垃圾问题,有的带着学生走访知名学者……
孩子们毕业以后,我们这群家长还多次聚会,回想与学校的愉快合作,无限感慨。谈到家委会为什么一度能够与学校精诚合作,一位家长把关键描述为“两点一线”:两点是一位开明的校长和一群热心的家长,一线是校长与家长之间形成了一个相互信任的合作机制。
这位开明的校长倡导民主管理,十分重视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对于学校行政管理的监督作用,甚至形成教职工代表大会决议,每年对校长进行信任投票,如果信任得票率低于80%,校长及其行政班子全体下台。
这位开明的校长懂得推进学校文化建设,尤其重视发挥多元文化丰富校园生活,以社区文化力量促进校园文化,以校园文化引领社区文化,以文化软力量领导学校,而不是天天行政命令,因此他离开学校十天半个月,学校工作依旧秩序井然。
这位开明的校长助推热心的家长当仁不让地承担起了社会教育工作者的角色,与学校、学生保持密切联系,以完善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为己任,满腔热忱深入到学校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仔细观察,仔细体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提出解决方案、及时收集实施效果、及时反馈意见,架起了学生、教师、家长、校长之间的高速信息通道。
自信的校长懂得民主,善于发挥家委会的作用;热心的家长懂得教育,善于帮助校长管理好学校。双方合力,方能形成一个以信任为基础的民主管理机制。
【相关链接】
美国
“全国家长教师协会”会员总数超过500万人,已成为全面维护学生利益的全国性志愿者团体,遍及每个学校、每个学区、每个州,目的是提高教育质量,保护孩子们的权益,加强家长与学校的合作。每个家长都利用自己的专长或经济实力来支持和改善学校的教学条件,如更新图书馆藏书,设立各类奖学金,在学校做义工,举办各类业余讲座等,有社会影响力的家长还组织社会名人举行各种义演、义卖,筹款给学校。家委会不但可以参与学校管理,还可决定罢免校长,甚至可以决定关闭学校。
日本
每个班级、每个学校、每个学区都有自己的家委会,会员超过1000万人。会长可以随时约见校长、教育官员进行沟通或发表建议,家委会是一个纯民间组织,其选举、运作严格按照制定的相关章程执行,家委会成员要缴纳少额会费。家委会参与组织运动会、郊游、清扫社区垃圾等实践活动,曾推动了义务教育及教科书的无偿化、学校保健安全法等教育立法的制定。
加拿大
每一所中小学的家委会成员和负责人都由家长选举产生。每个地区教育局都设有一个地区家委会,由各个学校家委会派代表组成,与省教育厅直接沟通联络,从而影响整个地区的教育状况。家委会经费来自地区教育局根据学生人数拨付的学生活动资金拨款,也开展各种活动来募集资金。
法国
从学校、小区、市、地区一直到全国,有各级家长联合会,机构非常健全,也有一定的权力。家长代表可与教育部长讨论预算、教师名额、代课制度、保险医疗等教育政策,甚至可以推动教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