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拥有百年历史的村小,在新时期如何发展?又从哪里寻找新的生长点?
上海市金山区兴塔小学的做法是,发掘区位优势,点燃师生的成长自觉——
■特约通讯员 于英
走进兴塔小学,恰逢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多彩的项目很是吸引人:轻巧的花样跳绳;六人协作的“旱龙舟”,练习投掷的“抛砖头”;增强臂力的“三毛球”……
校长张国勤从锻炼队伍中跑出来,他满面红光地对我们说:“学校每天保证学生一小时锻炼时间,这是做好其他一切事的基础。”
去年,上海市教委在兴塔小学举办活动,参会者发现该校学生有“两少”:戴眼镜的少,肥胖的少。“这是学校几年来坚持师生共练的成果。”张国勤很是欣慰,“开学典礼,再也没有学生晕倒了。所以,学校光关注学生成绩好是不行的,更要给他们一个绿色、值得珍藏的童年。”
从学生书包变轻开始
用研究引领专业发展,剔除教育教学行为的盲目性、随意性,还学生成长的空间。
兴塔小学位于上海市金山区西北偏远地段,本地村民孩子与务工人员子女比例约为1:1,属城市边的农村小学。“这促使我们思考,怎样给这些距市区较远、家庭条件并不优越的学生以更好的绿色教育。”2006年,学校成立一百周年,张国勤任兴塔小学校长。他一上任,就给自己“上弦”。
对绿色教育,张国勤这样理解:“绿色教育并非只是建设绿化、美化的学校,重要的是尊重教育规律,尊重个性差异,实现学校、教师、学生三者可持续发展。”
经过调研,学校决定,为提高课堂效率,依据农村学校的实际与学生不同的学情,建立三级资源题库,教辅书从此不再出现在学生书包中。
面对挑战,张国勤鼓励教师:“提高教育的有效性,把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也必然会成就我们的专业提升。”
目标的实现从认识自我、设计教师的成长路径开始。依据区教研员给教师制订的教学“体检报告”,学校为教师打通校内指导、“走出去、请进来”两条发展通道。
校内指导实行梯次管理:新入职教师主要指导其上课的规范;有经验的教师则侧重其薄弱环节的点拨;业务拔尖的教师则鼓励其形成教育教学风格。
走出去开阔视野,请进来汲取智慧。学校派教师到上海名校与名师结成“一对一”的师徒对子,并把名师请进来指导学校教研。年轻教师邱燕丹、金奕就是其中的受益者。她们说:“我们整节课的设计,课堂节奏与知识点的难易程度把握,都得益于师傅的指导。”
专业发展带来了课堂的变革,把课堂还给学生成为兴塔小学教师的教育价值追求。
与此同时,紧扣课标、抓教材知识点、基于不同学情建设三级题目资源库的研究也在展开。收集、分析、甄别、完善的草根式研究,成为教师教研的常态。他们将题目设置生活化,设计生生合作的开放性、探究性作业,拓展学生的视野与思维。
没有了名目繁多的教辅书,兴塔小学学生的书包一下子变轻了。他们从“作业超市”中选择基础、拓展、提高不同梯次的“套餐”。“我们的作业有故事、谜语、童话好多形式,可有意思啦!”“前天,我们选择的数学作业是用同样长度的材料,给鸡宝宝做面积最大的家。大家动脑动手,终于让乐乐家的鸡宝宝住上了宽敞的‘大房间’!”提起自己不再为作业所累,兴塔小学的学生眉飞色舞。
让童年氤氲着书的芳香
用多种形式点燃学生阅读的兴趣,并引导他们学会读什么、怎么读,感受自我学习的快乐。
中午12∶48,兴塔小学图书馆管理员正在忙碌中。“农村家长忙起来很难按时回家,大部分学生中午都在学校吃饭。学生喜欢来这里读书,我也愿意为他们服务。”图书管理员鲁老师介绍。
“每月新书刊”展示栏前围着一群学生,他们正在获取自己需要的新书讯。“在图书馆,我们能读到自己喜欢的书,还学会了交往、沟通、分享。”
兴塔小学校园,处处能感受到学生与书的“亲密接触”:班级设阅读书柜,学生将自己的书带到学校共享;教学楼每层都设置读书角,学生可随时阅读,在阅读角墙壁上,开辟了即时贴专栏,学生既能展示读书小报,也可以把读书的感受、观点贴上,其他同学可以根据内容加以赞同或进行争鸣;学校网站的数字图书馆,也能快速查找资料。
“为了让学校成为书香飘溢的乐园,师生做了很多的努力。”张国勤说。
几年前,兴塔小学曾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做过调查。调查显示:不读课外书的占24.5%,偶尔看的61.2%,经常读的只有14.3%。在最喜欢的读物中,前三位分别是卡通漫画、童话、武侠科幻小说类。“阅读状况实在令人担忧,这和农村家庭缺少文化氛围有关,我们有责任让学生与好书为伴。”于是,学校的书香童年计划全面启动。
张国勤说,阅读首先应该建立在“悦”读的基础上,学生只有体验到读书有意思,兴趣才能培养起来。他倡导拓宽阅读的外延,从单一文本阅读到有声视频、社会实践、故事表演等多元阅读。在此基础上,进行统整阅读,从语文学科拓展到所有学科,把阅读活动做成阅读课程。
“我们在指导学生阅读《鲁滨逊漂流记》时,先在视频中播放影片的精彩片断,学生看后阅读激情一下子被点燃了。”大队辅导员沈勤勤说。
学校的红领巾广播站开设了《经典故事演讲》《七彩读书阁》等栏目,每周五播音员声情并茂朗读经典,也激起了学生阅读的欲望。
有了阅读兴趣,还要掌握阅读方法,学校开发了“跟我读名著”系列校本课程,在名著的不同章节,或提出思考的问题,或进行知识拓展,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渐渐学会思考。
学校读书氛围越来越浓。于是,自主管理的星星读书会成立了。学生推选出会长、理事,制订出章程,还聘请老师做顾问。《星星读书报》、书迷俱乐部的创办成立,更是增加了读书会的会员与人气。他们不但在红领巾跳蚤书市、小书虫评比活动中发挥主力军作用,还联合由退休老教师组成的老年读书会,组织了精彩的“老少读书乐”活动。
学生出色的表现,赢得了上海市“百佳”红领巾小社团荣誉。
做有行动力的绿色小公民
生活即教育。走出校园,走进生活,让学生用观察的眼睛发现问题,并致力于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几年前,兴塔小学为学生设置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农村小学的环境教育”课题进行研究。
在镇环保站指导下,学生环保队员对该镇11家污染排放较严重的企业进行了废水、废气、废渣处理调查,发现这些企业的三废处理不达标。据此,他们写出《兴塔镇三废处理的调查报告》,提出了建议和改进措施,分别提交到镇政府、环保站和有关企业。报告有理有据,镇政府当即给种畜场下达了半年建造好废水处理设施的整改通知。
“近些年来,青浦、金山乃至整个上海野生青蛙的数量急剧下降……”无意中,一份来自上海市野生动物保护管理站的调查报告引起了张国勤的关注,“如果连农村的学生都只能从资料中体会‘听取蛙声一片’的意境,未免让人感到遗憾。保护生态环境不能仅是课本上的概念。”
于是,“救救青蛙,从我做起”的行动由兴塔小学发起。
调查队员到市场、饭店等地实地调查,调查发现,青蛙多被当地一些人从田里、河里捉走,在吃青蛙的季节,市场每天销量多达几百公斤!然而,人们并没有意识到危害性,有人认为吃青蛙是传统,天经地义;有的则说这是政府的事,与学校无关。
用行动才能唤醒公众的环保意识。学生写出实践活动调查报告,制作科普宣传画、宣传标语,护蛙宣传单,到农村家庭、社区宣传食用野生蛙的危害,并邀请家委会共同参与监督。
科普宣传逐渐使当地居民意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大家纷纷在承诺书上签字,表示今后拒食青蛙。
“我们希望家乡的天蓝、水绿,小动物都有自己幸福的家!”兴塔小学学生用童真的话语,道出了他们真实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