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童性侵报告》属于小样本调查,立论不一定科学,因此“教师是作案最多的群体”的论断是片面的。
■刘盾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去年每2.92天曝光一起性侵女童案,教师是犯罪主体。笔者仔细翻阅相关报道后发现,“教师是作案最多的群体”这一论断来自于《2013年儿童安全教育及相关性侵案件情况报告》(以下简称《女童性侵报告》),该报告由“女童保护”公益项目发布。该报告以去年125起被公开曝光的性侵女童案例为样本,将犯案群体分为教师、陌生人、邻居、官员、父母朋友等19类。
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认为,该报告在样本选取、立论等方面存在瑕疵。作为全国性的调查报告,样本选取应多而广,而该报告仅将去年125起被媒体曝光的性侵女童案例作为样本,样本不仅数量少,而且全是被公开曝光的案例,存在片面性。
由于性侵女童案件隐蔽性很强,而学校是个公共场所,犯罪行为容易暴露,因此曝光案例中教师群体性侵女童比例较高。但国内外的研究都表示,熟人在性侵女童群体中的占比较高,而教师与女童亲友邻居一样,作为与女童接触机会较多的群体,犯罪几率较高,但教师群体并非最高。
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等机构去年发布的《女童保护研究报告》也证实这一点。该报告称,媒体报道中的性侵女童事件大多发生在学校等公共场所,而更多在家族、邻居、朋友、同事之间出现的事件,绝大多数都被“内部消化”。如果不是因为特殊原因将事情暴露出来,女童一般很难主动披露和报案。因此目前媒体报道和司法立案的伤害事件,仅仅占社会中实际发生事件的一小部分。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的研究报告也表明,发生在农村的女童性侵案件,老年案犯占82.2%,老年犯罪者一般是被害女童的邻居、同村人或家长的朋友、亲属。
此外,《女童性侵报告》将125起案例的犯案群体分为19类,由于分类太多太细,容易因此造成分析失误。而按照受性侵女童与犯案群体的地域关系,分成家族成员、校园员工、陌生群体等3类会更合理。
因此,《女童性侵报告》属于小样本调查,立论不一定科学,因此“教师是作案最多的群体”的论断是片面的,不仅不能作为制定政策举措的依据,而且在公开报道中也要慎重处理,一定要注明该论断是根据2013年125起被曝光案例而得出的,不然容易在师生之间制造紧张和矛盾。
虽然这一论断不科学,但“女童保护”公益项目揭露的在2013年平均每2.92天就曝光一起性侵女童案件的现实,让人触目惊心。“女童保护”公益项目发起人也不希望媒体、民众因为她们的调查报告,去炒作、质疑教师的师德素养,而更应致力于消除女童被性侵的案件。希望国家相关部门、媒体从业者、社会民众像“女童保护”项目等公益组织一样行动起来,将时间和精力投放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性教育、建设相关预防保护体系等工作上来,为女童的健康快乐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机制。(作者系本报见习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