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 > 正文 返回 打印

教育“统筹城乡”的青羊模式

[db:作者]  2014-03-06 00:00:00  互联网教育报

    青羊外籍教师送教石垭子山村

    从最初与成都市蒲江县实施“青蒲互动”,尝试教育“统筹城乡”发展,到对口支援四川甘孜州得荣县、携手四川德阳的中江县共谋发展,助推“学有良教”目标的实现……成都市青羊区通过结对帮扶、建设优质教育集团,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使青羊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到了省内外的上百所小学,让上万名在校小学生通过“空中连线”分享了青羊区的优质教育成果,被誉为教育“统筹城乡”的青羊模式。

    青羊区领导说:“推进城乡教育资源均衡,将中心城区的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出去,让那些身处农村、边远地区的孩子有机会享受到像城里孩子一样的优质教育,才能有效实现教育‘统筹城乡’,有效推进‘学有良教’目标的实现。”

    结对帮扶:优质资源直达山区

    石垭子村小学是德阳市中江县集凤镇中心小学下属的一所村小,216名在校学生中有174人是“留守儿童”。2013年8月,青羊区泡桐树小学与石垭子村小学结为友好学校后,两校的交流日益频繁:泡桐树小学不仅对石垭子村小学的课程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进行指导,还帮助他们制定出新的课程计划,尽力帮助石垭子村小学的教育教学水平提质升位。

    2013年11月8日,石垭子村小学首次迎来了两名金发碧眼的“洋老师”。在学校五年级的课堂上,来自成都市青羊区泡桐树小学的外籍教师为农村孩子上起了英语课。学校五年级学生蒋昕说,他是第一次上英语课,也是第一次上外国老师的课:“他们带来了好多有趣的教具,我们好高兴!”

    为了改变石垭子村小学的整体风貌,泡桐树小学的老师们反复研究,决定帮助石垭子村小学设计独具特色的校训、校徽、校服和师生笑脸墙。为了制作笑脸墙——将石垭村小学216位孩子的照片都放在了一面墙上,泡桐树小学的教师和家长摄影社团的志愿者们,专程从成都赶到100多公里外的石垭子村小学,为孩子们拍摄“最美丽的照片”。现在,孩子们一有空总会到这面笑意满满的笑脸墙上寻找自己的笑容。

    据泡桐树小学校长陈杰介绍,泡桐树小学与石垭子村小学“联姻”以来,发生变化的远不止石垭子村小学的校容校貌,师生精神面貌也为之焕然一新。以前,石垭子村小学学生田欢见到前来视察的领导就躲起来,十分害羞,现在的田欢却主动上前交流,并与客人握手,待人接物落落大方。

    青蒲互动:十年砥砺推陈出新

    2013年9月新学期开学时,青羊区金沙小学副校长刘芳菲到蒲江金钥匙学校上任,接替她的同事郑劼彦,出任这所由蒲江县委托给金沙小学管理的乡村小学的执行校长。2012年8月,青羊区与蒲江县签署协议,在全市率先开启了教育“统筹城乡”的“学校托管”实践——位于中心城区的青羊名校金沙小学派出管理团队,到“三圈层”的蒲江管理金钥匙学校。当时,郑劼彦到任后,发现学生们课间很少走出教室去,学生们的理由竟然是“要做作业”或“不敢”。她立即设立了“大课间”,为每位学生提供了一根“跳绳”,鼓励孩子们到操场活动。

    如今,这所乡村学校已经有了融合金沙小学选修课体系和当地特色的全新校本课程体系,开设了涵盖体育、艺术、语言、益智、生活技能等5大类12门科目的“梦想教室免费选修课”,还建起了义工社、话剧社、合唱团等学生社团。金沙小学校长钟樱希望能通过3年的努力,将金钥匙学校打造成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的乡村名校。

    实际上,早在2004年,青羊区就与蒲江县启动“青蒲对流”工作,青羊教育人以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为己任,以“全面统筹,互惠共赢”为核心理念,积极实施“青蒲互动”。

    十年来,青羊区有针对性地采取互动措施,在26所学校“结对”中,通过业务交流、师生交往等方式,将蒲江县56.5%的学校与青羊区的名校联系在一起,到实施干部互派、师资培训、基地建设等教育互动,再到创新“名校领办,梯次发展”的区域发展模式、“心手相连,融合发展”的交流互动模式以及“共建共享,优质发展”的资源整合模式,形成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良好局面,携手蒲江县开展了从学校制度建设、师生融合到课题研究、资源共享等多维度的合作,有力推动了蒲江教育的发展。

    青羊区教育部门领导认为,“青蒲互动”不是青羊优质教育的单方面输出,而是青羊、蒲江的联动发展,青羊教育也从中获得了营养,为青羊教育开辟了生机盎然的第二课堂,增强了学生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双方教育部门前期各出资50万元共建“青蒲中小学素质教育实践”基地,目前已经完成了茶园租聘、作坊建设等基础工程,正在拟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方案,2014年将投入使用。青羊区教育部门领导说,此举既发挥了蒲江县的地理优势,也为青羊学生的素质教育开展提供了场所,有利于双方的互动发展和优势互补。

    集团发展:名校临家民心工程

    在推进优质教育集团发展的进程中,青羊区强调“以教育集团化统筹规划学校布局”,希望学校“发展机会基本一致”。他们建立了“校点布局合理化及时性调整机制”,做到“新兴小区建设到哪里,学校校点就合理布置到哪里”。2008年以来,青羊区连续多年每年投入资金近1亿元,通过整理、租用、互换等措施,打造“半小时入学圈”,通过“名校+农校”、“名校+弱校”、“名校+新校”等形式,在全区串起多条优质“教育链”,启动名校临家民心工程。此外,青羊区大力实施“名校西移”工程,在西三环附近规划建设10所小学,“名校云集”——市民耳熟能详的实验小学、泡桐树小学、金沙小学、草堂小学等都已经在这个片区“安家落户”。青羊区通过实施“名校西移”工程,形成西三环外的“名校片区”,使全区近1.6万名农村子弟及农民工子女享受到了与城区学生同等的优质教育,做到了发展机会基本一致。

    近年来,青羊区坚持走城乡统筹发展之路,打造出一批又一批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远郊学校。每年向远郊地区的投入资金近一亿元,全区近60万平方米的校园面积,更成为孩子们的家园和乐园。走进青羊的远郊学校,现代化的教学楼气势恢宏、宽阔的塑胶运动场坦荡如砥。校园内桃红柳绿,繁花盛开,“村中有校,校中有景,景中有园”。除了硬件设施与城里不相上下,青羊区还在“软件方面”狠下功夫,发挥名校的资源优势,选好配强远郊学校校长,让一位好校长带动一方好教师。目前,青羊区消除了无高级职称、无市优青、无市学科带头人的“三无”学校,郊区农村学校优秀骨干教师比例大幅度提升。如今,青羊区具有本科学历的远郊地区教师由5年前的23%提升到现在的87%。

    截至2013年7月,青羊区义务教育阶段共形成了“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泡桐树小学教育集团”、“草堂小学教育集团”、“金沙小学教育集团”、“树德实验中学教育集团”、“石室联合中学教育集团”、“中小无缝衔接教育发展联盟”、“艺术特色教育联盟”等各具特色的8大教育集团,涵盖25所学校,其中三环路以外的学校10所,惠及青羊区义务教育阶段36000名中小学生,占全区义务教育总学生数的68%,优质教育资源覆盖率57.45%。



/jiaoyu/zatan/2019-10-15/25354.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