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胶州市职业教育中心参加全国中小学生艺术展演获得一等奖
胶州市职教中心的学生在实训车间进行实训场面
如何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如何实现人才培养的创新与发展?一直是全国职业教育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规划(2010—2020年)》强调指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山东省胶州市职业教育中心就是这样一所创新发展的典型。
一所县级农村职教中心,2010年刚刚由5所学校合并而成,现已成为集五年制大专、普通中专、职业中专等全日制教育、成人高等教育、专业技术人才培训于一体的综合性职业学校。短短3年间,在校长于德水及领导班子的带领下,抓机遇、强基础、重实践、促创新、谋发展,创造了职业教育的佳话,向社会和企业输送了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学校先后荣膺“国家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立项建设学校”和“全省职业教育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称号,使胶州市的职业教育成为了一艘享誉齐鲁的职业教育发展旗舰。
那么,胶州市职业教育中心到底走出了一条怎样的发展之路呢?2014年,新年伊始。我们走进地处黄海之滨的山东省胶州市,挖掘其跨越发展的闪光足迹——
“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是党和国家在新时期,对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各级政府部门提出的更高更新的要求。职业教育作为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它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寄托着亿万个家庭的殷切希望。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说到底就是民生教育,只有抓好了民生教育才能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职业教育。
作为“国家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和“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立项建设学校”的山东省胶州市职业教育中心,自2010年起,在整合5所职业教育资源的过程中,用了仅仅3年的时间,打造出了一个职业教育品牌。今天,我们特将山东省胶州市职业教育中心鼎力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的经验展示在这里,为同类学校的创新发展提供借鉴。
战略篇
大畏民志 融合治学 走向深蓝
胶州市职业教育中心是原胶州市职业中专、职工中专、职业高中、成人中专、青岛电大胶州分校等5校合并组建的学校。“十二五”期间,在青岛市打造蓝色经济和西海岸发展战略的背景下,胶州市站在打造全市千亿级产业链、7个百亿级产业集群的战略高度,于2010年将5所学校合并,打造出了一个全新的职业教育品牌——胶州市职业教育中心,以满足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对高技能型人才的实际需要。
——“大整合、大投入”为职教发展导航。近年来,胶州市为全面贯彻落实“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方针,把人才培养和职业教育的发展作为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市里积极争取国家、青岛市财政和企业行业的大力支持,投入2.77亿元资金,异地新建了一个占地505亩全新的“胶州市职业教育中心”,从此,使胶州市的职业教育跨入了历史发展的新纪元。
走进胶州市职教中心,一个现代化的教育基地拔地而起。一座座高标准、高规格、高质量的高楼,鳞次栉比、蔚为壮观;校园内环境幽雅,处处充满着生机与活力。亲眼目睹精神抖擞、风度翩翩的师生和学校领导,无不彰显着胶州市重视职业教育、倾力打造育人摇篮这一决断的英明。一流的环境、一流的设备、一流的师资、一流的质量、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效益,使胶州市职教中心成为胶州市人民值得骄傲和珍惜的育人家园,也构成了胶州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据学校领导介绍,建成的新校拥有设施先进的数控车间、物流车间、学前教育实训室等7个校内实训基地,11个机械类实验实训室,12个电工电子类实验实训室,20个计算机类实验实训室,3个财会类实验实训室,45个艺术类实验实训室。其中电工电子、机电技术应用、CAD/CAM等3个现代化技能教室被确定为“青岛市重点建设的现代化技能教室”。
目前,学校教学仪器设备总价值达到3800多万元。学校还先后与青岛三星精锻齿轮、青岛中科昊泰、青岛海尔空调、青岛中集冷藏箱制造等企业共建了几十个校外实训基地。这些先进的教育教学设施和优质的教育资源,为学校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大民志、大融合”为新校发展扬帆。要深入挖掘胶州市职教中心的经验,就不得不从领导班子说起。2010年学校实现整合后,时任胶州市职业中专校长的于德水同志挑起了“胶州市职业教育中心”的大梁,成为了新校的“掌门人”。
上任伊始,摆在新一届领导班子面前的是如何使胶州的职业教育发展尽快驶入时代的“快车道”。据于德水校长讲,当时,面对人事安排、理念疏导、资源整合、制度建设等一系列事关学校发展的重大问题,领导班子十分清醒地认识到,“五校合一”首先要解决好“融合”问题,如果“融合”解决不好,就有负胶州人民的厚望。只有把“融合”之道贯穿工作的始终,才能真正体现出“大畏民志”的思想,最终,才能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学校党政一班人审时度势地提出了“用两年时间争创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用三到五年的时间创建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强校、名校”的奋斗目标。同时还进一步提出了“愉快工作,幸福生活”的工作生活理念;“干好工作有奖励,做错事情必追究”的奖惩激励理念;“认真工作、和谐共事”的作风理念和强化“办公室友谊”的工作策略,为学校的跨越发展指明了方向。
——“大目标、大谋略”为创新发展奠基。邦畿千里,惟民所止。争创“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和创建“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强校名校”是胶州市职教中心确立的大方向;也是学校办好人民满意职业教育的根本所在。为实现这一目标,于德水校长站在职业教育发展的制高点,响亮地提出了“以人为本、和谐发展、贴近市场、服务经济”的办学理念,并紧紧围绕“为学生终身职业素质发展奠基”这一中心,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确保了学校走向健康和谐发展的轨道。
为调动广大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合校伊始就充分发扬民主,召开教代会,讨论通过了《处(室)部工作量化考核办法》、《值日组考核办法》、《班主任管理办法》、《学生“文明修身档案”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的管理规章及相关运行机制,确保了合并后的学校平稳过渡和有序、高效运转。
在完善制度建设的同时,学校还大刀阔斧地进行了人事制度改革。采取公正、公开透明的阳光政策,实行全员竞争上岗,进一步优化干部教师的合理配置,营造出了“全员竞争上岗,打破学校界限,凭本事能力干事”的良好氛围。谈起当初的人事改革,学校领导讲,“乐只君子,民之父母;节彼南山,维石岩岩。”面对一所新的学校,怎样使人心愉悦地投身到工作之中,这是时代赋予胶州职教人的神圣使命,也是检验学校能否办好人民满意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拿起“手术刀”,打破“铁饭碗”,“聚人心、汇智慧、重才能、建队伍”是学校实施改革的重要举措。用于德水校长的话说:“唯有改革才有创新,唯有创新才有提高,唯有提高才有发展,唯有发展才有跨越”这是学校矢志不移的改革方针,也是学校向更高、更新、更好的办学目标迈进的唯一选择。
“至今,想起学校改革的点点滴滴,仍心潮澎湃。”一位当年凭着优异的答辩成绩走上管理岗位的年轻干部说。3年前,那场浩大的全员竞聘改革,对每一名干部教师都是一种严峻的考验。全体教师在公正、公平、公开的竞聘中,亮家底、晒本事、练真功、展风采,人人为学校的发展献计献策。可以说,竞聘上岗使全校639名教职员工实现了华丽转身,使队伍建设实现了更好的优化,使学校的发展由浅水走向了深蓝……
创新篇
质量立校 科研兴校 特色强校
胶州市职教中心是怎样实现跨越发展的呢?他们又是怎样扬帆远航的呢?对此,学校给出的答案是:“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特色强校”就是我们立校之本、强校之基、发展之魂。3年间,执着的胶州职教人围绕这一目标,开拓进取、砥砺奋进、革故鼎新、与时俱进,走出了一条创新发展之路。
——质量创新,勇攀高峰。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走进胶州市职教中心,一尊尊闪闪发光的奖杯,一个个鲜红的荣誉证书和块块奖牌,记述着这所学校创新发展的荣耀,闪烁着胶州职教学子的风采与收获。3年间,学校参加各类技能大赛捷报频传:2012年在“软控杯”青岛市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技能大赛中,学生获一等奖14个、二等奖25个、三等奖32个。其中获奖数量与人数均列青岛市第一。不仅如此,教师参加青岛市各类大赛,获一等奖4个、二等奖11个、三等奖13个,获奖数量与人数居青岛市前列。在山东省和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中,学校获得2金4银的好成绩。
2013年在“软控杯”青岛市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中,学校参赛学生获奖数量与人数均列青岛市前茅。在山东省和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中,学校15名学生参赛,获得2金8银4铜的优异成绩。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盛开春满园。2011年学校232人参加高考,本科录取39人;2012年195人参加高考,本科达线66人;2013年204人参加高考,本科达线107人。对口升学率、本科录取率均名列青岛市前茅。
2013年,在厦门举行的全国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学校参演的节目《豪情鞭鼓俏秧歌》喜获大赛一等奖、优秀创作奖和精神风貌奖三项大奖。
这些奖牌和成绩的背后,凝聚着学校领导集体的智慧与刚毅;汇集的是全体教师的耕耘与汗水;彰显的是莘莘学子高超的技能与学识;体现着这所学校雄厚的实力与内涵。“质量立校”这一生命线,使胶州市职教中心向全市人民交了一张满意的答卷。
——科研创新,课题引领。“人道敏政,地道敏树。”融入胶州市职教中心,具有前瞻性的教育思想每时每刻都在激励着每名干部教师前进的脚步。近年来,胶州市职教中心运用全新的教育理念,走出了一条“科研兴校”之路。
为发挥教育科研的引领作用,学校成立了教育科研领导机构,制定相关措施与制度,建立健全教育科研档案,对所有课题实施目标责任制管理,实行全程跟踪管理,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3年来,学校申报并顺利通过了《国家示范性职业学校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计划课题项目》成果验收9项;山东省级课题2项、青岛市级课题3项并顺利结题1项、青岛市精品课程1门、青岛市获奖教改实验项目23个;胶州市级课题12项、校级课题188项、胶州市级以上获奖论文158篇、教育出版物上发表的论文170篇。
学校主持的青岛市级课题《中等职业教育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教学督导评估指标体系及相关标准研究》,被青岛市教育督导室评为青岛市督导课题一等奖,并推荐参加国家基础教育科研成果网络评选和山东省2013年省级督导课题成果评选。
同时,学校申报的国家课题《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状况测评与对策研究》获得立项。学校被评为国家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教育科研更是一所学校创新发展的保障。从胶州市职教中心取得的科研成果中,使我们想到了这样一句话:“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就是这所学校勇于创新的动力。
——机制创新,集团发展。2012年11月,对胶州市职教中心来说,注定是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随着“胶州市职业教育集团”的宣告成立,这所学校在打造职业教育品牌方面,又向前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胶州市职业教育集团”是由学校牵头联合胶州市50家行业协会、知名企业共同组建的职业教育集团。它的成立进一步创新了胶州职业教育的办学新机制,形成了行业、企业与学校共享、共用、共管的新格局。探索出了以专业和产业为纽带,区域经济联动互动、融合发展的集团化职业教育办学的新模式。
为实现新的突破,2012年12月,投资近200万元的“胶州市中小学生实践活动中心”在该校建成。该中心设科学素养、艺术修养、运动拓展、兴趣实验、安全教育等五大类20余门课程。还建成了陶艺制作室、形体礼仪室、科技体验室、比特实验室、科学探究室、交通园地、消防安全等十几个活动训练室和户外运动拓展训练基地。这一中心的建成,无疑对学校的创新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2013年5月17日,“青岛职业技术学院胶州分院”又在该校宣告成立。首批“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会计”等三大专业的150名初中毕业生享受着3+2大中专连读的优质教育。这一创新之举,又为胶州市职教中心增添了强劲的活力。
2013年10月,“胶州市公共就业实训基地”又在该校挂牌。这是胶州市整合人社、教体等相关部门的资源优势,在学校成立的“青岛市首家综合性的公共就业实训基地”。
可以这么说,这些企业、基地、院校纷纷落户胶州市职教中心,为愈来愈多的学子享有优质的教育带来福祉,也为学校开创集团化发展道路,搭建了人才培养通途……
发展篇
精品带动 高位嫁接 人才至上
胶州市职教中心的创新发展还有一条成功的经验:以创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为引领,围绕“以人为本、和谐发展、贴近市场、服务经济”的办学理念,走出了一条产业与教育协同发展,理论与技能交融互促,全方位、多领域的人才培养新途径。
——精品带动,学做合一。在该校我们了解到,无论是高职对口升学,还是各类职业技能大赛,一大批人才脱颖而出。为什么会创造如此的局面?原因就在于:这所学校创造出了“精品带动,学做合一”的内涵式发展模式,为学子的发展提供了广阔舞台。
近年来,学校根据职业教育的特性,积极组织教学骨干按照工种构建、开发以提高职业能力为核心、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技能训练课程,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目前,学校已开发了钳工、数控车、焊接等10门实训课程。独立开发的11门校本教材已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面向全国发行。学校还与其他学校合作开发了校本教材19门,与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合作编写了学前教育系列教材14门。到目前,学校已累计完成校本教材44门。已建成20门校内精品课程,2012年“机电数学”成为青岛市首批精品课程之一。
为使精品教材转化成优质的教育教学效益,学校确立了“做中教、做中学”的教学理念,以“实用、会做”为原则,强化“教学做”的统一。一方面按照专业建设标准,建设高水准、现代化的实训车间、厂房,为学生的技能培养创造条件。另一方面,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大力开展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模拟教学、岗位教学和岗位练兵活动,提升和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动手实践能力。据统计,学生参加国家职业资格考核获证率均达到全部,中高级达标率达到80%以上。
——高位嫁接,错位发展。“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国家教育发展规划纲要对职业教育的具体要求。近几年,胶州市职教中心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从而出现了学生还没毕业就被企业抢订一空的可喜局面。
走进该校,“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育人模式,使学子充满了阳光;“校企合作、高位嫁接”的创新机制,使学校与市场实现了零对接;“企业冠名、合作育人”和“校内厂”、“厂中校”的订单培养模式,又为学子实现高就业搭建了“直通车”……
以“企业冠名班”为例,在该校的某些专业或某些班级冠以企业名号,在人才培养规格、课程设置、实习实训、就业等方面与企业实现无缝对接,学校按照订单培养人才,企业按照订单录用人才。“校内厂”和“厂中校”,则按照企业与学校共享、共用、共管的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发挥基地的作用,为企业输送源源不断的专业人才。这些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的零距离;“职业技能”与“就业岗位”的零对接;还从根本上达到了“车间、教室合一,学生、学徒合一,教师、师傅合一,作品、产品合一,育人、创收合一”的育人目的。
据有关资料显示,胶州市职教中心先后与海尔集团、海信集团、青岛东方铁塔集团等近百家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学校还与海尔(胶州)空调器、阿斯科(中国)电机技术、三星精锻齿轮、青岛台励福机电设备、上海通用五菱汽车、山东优客等30多家知名企业合作,开设了“企业冠名班”30个,实现了人才培养的高位发展。
——名师引领,人才至上。“人才是发展的核心,教师是发展的灵魂。”这是胶州市职教中心制胜的法宝。据统计,在全校639名教职员工中,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的教师46人,中学高级教师120人,拥有高级工程师、工程师、技师、注册会计师、会计师、律师等专业技术资格证的教师达163人;获得全国优秀教师、山东省优秀教师、青岛市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胶州市优秀教师、教学能手等荣誉称号的教师228人。就是这支专家型的师资队伍,为学校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为了打造这支优秀的团队,学校坚持“培养为主,引进为辅”的原则,先后制定了《“名师”、“首席教师”及“学科带头人”评选管理办法》、《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的管理规定》、《“双师型”教师评选细则》、《骨干教师评选细则》、《外聘兼职教师聘用及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的科学运行机制,全面提高了广大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执教能力。
除此之外,学校还不断加大培训力度,选派专业教师和骨干教师参加省级以上的各种培训,为学校的发展增添后劲。仅2013年,学校就投资100多万元派出360名教师参加各级各类不同层次的培训,使一批教师的专业化水平迅速提高,一条“名师引领,人才至上”的发展之路全面形成……
育人篇
三园立德 修身以道 立德树人
“把孩子送到这里,我们打心眼里放心!”这是胶州市职教中心召开家长会时,数控专业5班学生刘晓勇的父亲刘衍昌道出的真实感言。
“我来到这里,得到了人生中的最大收获。”机电一部12级机电5班刘凯同学这样说:自从走进母校那天起,就学得了修身之道和做人的情怀。如果没有母校的精心培育,不会有我充满自信,实现梦想的今天!
为全面挖掘胶州市职教中心的育人经验,我们融入到该校的常规教学之中,解读其育人的真谛。据学校领导讲,学生进校时不是现在这样。由于大部分学生在进校前水平参差不齐,纪律观念淡薄,一度成为了学校管理的一大难题。为寻求破解之道,学校采取“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的策略,严格强化学生的日常管理,打造出了“三园立德”的德育品牌,实现了“立德树人”的目标。
——美丽“学园”,修身以道。“把校园建设成探索求知的学园,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力量,使学生学会做人、掌握技能。”这是胶州市职教中心打造美丽“学园”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走进该校,整个“学园”全部围绕着学生的“修身以道”展开。建立全部学生的“文明修身档案”、定期评选校园“文明修身之星”和“文明修身标兵”。特别是“文明修身档案”的建立,为学生升学、评优、奖学金发放、实习安置、出国研修、入党、毕业提供了先机,为每一名学子传递着源源不断的正能量。
“美丽校园,你我共建。”这是学校倡导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爱护公物,从我做起”、“让我们小心翼翼地挪动桌椅,轻轻地开门开窗”;“从小事做起,不要在雪白的墙上蹬踏留痕,更不要让电灯开关及教室门锁粉身碎骨”等等;流淌着这所学校育人的点点滴滴……
——成长“乐园”,取人以身。“把校园建设成生动活泼的乐园,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和环境中健康成长,把快乐还给学生,把激情还给学生。”这又是胶州市职教中心为每一名孩子快乐成长打造的“乐园”。
为建设好成长的“乐园”,学校成立的“军乐团”、“合唱团”、“舞蹈队”、“篮球队”、“排球队”、“校报校刊记者团”等45家各具特色的学生社团,专门为学生量身定做。此外,为把“三园”德育引向深入,学校成立了“三园立德”领导小组,确立了“一个中心,三块阵地、四条渠道”的工作机制。“一个中心”是以思想教育为中心;“三块阵地”即学校、家庭、社会三大阵地;“四条渠道”即校内教育二个渠道和校外教育二个渠道。校内:一是政教处—教学部—班主任,主要按照德育工作规划和要求,全面实施德育工程;二是教务处——教研组——教师,通过各个学科的渗透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校外:一是开展家长学校、警校共建活动;二是发挥德育基地的主渠道作用,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使每一名学生成为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人。
——幸福“家园”,修道以仁。“把校园打造成充满亲情的家园,师生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教师与领导之间相互信任,人际关系融洽和谐,让学生能感受到家庭般的温馨和亲情。”这是胶州市职教中心为师生打造的幸福“家园”。
为提升全体师生的幸福指数,学校建立了心理辅导室,成立了心理教研室,完善了“心灵驿站”,开通了心理咨询热线。广大师生可以通过现场咨询、电话咨询、网上在线咨询、电话预约、QQ预约等方式进行各种教育活动。学校还通过德育工作队伍建设,完善了考核评价,编制了学生德育手册,实行星级班主任和各个班级的达标考核,学生文明值周岗,开展文明公寓评选,实行“网格式”管理,使“三园”德育形成了:严中雕琢品德——以制度强化“求知学园”;乐中彰显个性——以“寓德于乐”方式建设“活动乐园”;爱中润泽心灵——建立预警机制,培育“精神家园”的新局面。
3年间,胶州市职教中心为实现“立足胶州、影响青岛、辐射全国”的发展目标,还实施了“113工程”,打造数字化校园,即完成“1个中心、1个平台、3个系统”工程。经过努力,学校开通了校内AM系统,老师们可以利用AM随时随地进行即时交流、传送文件。学校还投资100多万元安装了两台服务器,购置了《学校教务管理平台》、《网络教学管理平台》、《学校行政管理平台》等8大数字化系统。教职工可借助平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管理人员可运用数字化平台对教师、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数字化管理。
近3年,这所学校为更好地发挥育人功能,还与韩国韩医大学、江陵原州大学、冠岳高中、加拿大范莎理工学院等缔结友好学校,为学生走出国门拓展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到目前,学校先后组织了6批学生赴国外研修、留学,打造出了一条培养国际化专业技能人才的“绿色通道”。胶州市职教中心这艘“立足齐鲁、享誉全国”的职业教育旗舰,从此走向了深蓝、走向了世界……
三载春秋育人路,一曲桃李争艳歌。到底该怎样评述胶州市职业教育中心所筑就的跨越式发展之路?该怎样概述这所学校创造的发展奇迹?引用古人的话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它的治学与育人之道可谓是:“在明德,在亲民,在至善”。可以这么概括:胶州市职业教育中心的每一天、每一个活动、每一节课堂、每一个创新都充满着激情。它激励着学校、激励着自己、也激励着他人和每一位学生家长。这种激励是小草之于大地,鱼儿之于河流,雄鹰之于蓝天,儿女之于父母,学子之于母校,老师之于神圣的那种“滴水润泽,细物无声”的浸染。
由此,我们可以这样说:当碧水环绕青山、沉稳与灵动交融,幸福与快乐相随,希望与梦想飞翔,胶州市职业教育中心全体师生所追求的生命意义已不再是它的长度,而是它的高度。这种高度,不是数字的组合,而是质量与内涵的提升,思想与发展的交融,人才与希望的绽放。也许,这就是胶州市职教中心鼎力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的真实写照,也许,这就是胶州市职教中心这艘职业教育旗舰,走向深蓝的不竭的动力源泉…… (刘 疆 方 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