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足球代表队登上全国赛事最高领奖台,学生论文在国际人工智能大会上宣讲,设计车标获得全球征集金奖……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国际大赛中,总能看见安徽大学学生活跃的身影,他们在各项赛事中崭露头角,展现风采。
近年来,安徽大学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牢牢把握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之魂,把创新人才培养放在最突出的位置上,积极探索文理交融、寓教于研的创新人才培养新机制,本科人才培养的质量稳步提升。
以人为本 五位一体 培养理念更新
外语学院宋筱蓉老师从2010年起一直为英语专业学生讲授《中国文化概览》课程,这门课程的考试的形式十分特别,是通过举办“水煮传奇——中国风”英文演绎中国经典传统大赛这个形式进行,《霸王别姬》、《梁山伯与祝英台》、《孔雀东南飞》等经典都被学生演绎得生动有趣。
安徽大学党委书记黄德宽说:“大学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能否发挥其‘首要的社会职能’并体现其‘根本的社会价值’,取决于大学能否培养数以万计的高质量创新人才。高校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必须加大力度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努力探索个性化、多样化人才培养途径,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全面提升高校育人质量。”
近十年来,该校坚持育人为本,全面推进教学改革,并将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在学校学分制改革中得到彰显与内化,构筑了“五位一体”的教育理念新体系。即德智体美的全面教育、自主创新的个性教育、纵横交错的立体教育、内外结合的素质教育、柔性管理的服务教育。
课堂是学生们接受教育、学习知识的主阵地。安徽大学实施了学分制改革,在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基本素质三方面都设置了相应模块。学校开设了一批人文与科技公选课、文理互选课。“中国传统家族文化”、“竹笛鉴赏和学习”、“化学和日常生活”等多样选修课涵盖了文理。
此外,学有余力的学生还可以申请辅修第二专业,英语、会计、金融、法律等热门专业都提供了辅修机会,既可以满足学生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多样技能。不少学生入学后就规划了自己三年修满学分毕业的学习进程。实施学分制以来,已有325位学生在三年或者三年半修满学分毕业,其中80%考取了硕士研究生。2006年以来,该校有4823人参加了辅修专业学习,3689人获得第二专业学士学位,其中有的考取了与辅修专业相关的硕士研究生,有的凭借辅修专业被用人单位录用。
文理交融 全面发展 组织方式更实
“秋风秋雨晚晴霜,天凉不敢脱衣裳。长空望断南归雁,月影人彷徨。草枕不载春闺梦,薄衾横卧,残卷斜看,一缕书香。”这样清新的文笔,却是出自该校物理与材料学院学生张现羿之手。
“从传统的教师主导教学到现代的学生自主学习的转换,从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到多元文化的激烈碰撞,安徽大学在人文与科技交融、理论与实践结合、学科交叉与协同中不断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成效已初步显现。”安徽大学校长程桦如是说。
该校在专业拓展教育模块中,要求学生必须在文理互选课程中修满6个学分,在人文与科技素质教育公选课程中修满4个学分,使课程体系各要素相互联系,扬弃专业分化造成的课程孤立的缺陷。
2006年以来,大学英语教育、大学计算机教育进行分级分类教学改革,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学生的能力与水平在整体上得到明显提高。公共外语教学部从过去单一的大学英语教学,拓展到日语、西班牙语、法语、韩语等小语种的教学,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通过率仍然在全国重点高校中领先。在大学计算机教学上,除了实行分级教学和网络教学管理外,还将课程教学与技能竞赛联系在一起,激发学生创作热情,提高应用能力。高等数学教学实行文理分类并要求文科类专业学生全面选读,提高了文科学生的逻辑思维与数理分析能力。
近年来,该校统筹学科专业建设与发展,强化学科专业交叉与融合,努力实现本科人才培养向多样性、复合型发展。新增了数字媒体艺术、工业设计、物联网工程等10个理工科专业,理、工两类专业与人文、社会科学八类专业之比为44%对56%,专业结构更加有利于文理交融与交叉渗透,人才培养工作的社会适应性也进一步得到增强。
寓教于研 协同创新 实践平台更大
2011年,安徽大学成立文典学院,启动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该院学生张于菲说,“注重科学研究”的过程培养和“从事科学研究”的目标培养,是文典学院的鲜明特色,从一进校起,科研意识就被老师们反复强调。
安徽大学副校长杜先能说:“成立文典学院目的在于进行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试点培养,希望通过个性化的培养方式,在尊重学生兴趣爱好的同时,充分发掘学生的学术潜质。”
该校首批已经投入500万元专项资金,建立了生物与环境、化学与材料、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电子信息系统与自动化等4个创新实验室,在校本科生申请实验项目,学校给予一定经费支持。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和科技文化竞赛项目等,都是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利用现有科研项目资源开展,使学生在科研氛围中体验和感悟科学研究精神。学生发表的论文水平和数量大幅提升,如,本科毕业于该校、现就读于该校生命科学学院的2011级研究生胡亚伟,于2013年在Nature上发表了题为《高致病性新型人冠状病毒MERS-CoV与其细胞受体CD26结合的分子基础》的学术论文
近年来,该校加强了与英国、美国、智利、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韩国等国外高校的合作,通过联合培养本科生项目或交流生项目,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水平专业人才。
2011年,安徽大学制定并试点《安徽大学本科“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实施办法》,并在数学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等6个学院试点推进首批校级“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开展卓越工程师、卓越法律人才和卓越文科人才的培养计划。
此外,安徽大学还与大中型企业和高水平科研院所开展联合培养,实现研究生教学与实践双向结合。先后与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军事医学科学院等7个科研院所联合培养本科生;并结合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千人培养计划”项目,与安徽安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合肥皖仪科技有限公司等众多企业签定联合培养协议,培养了一批理论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学生。
2008-2013年,学生获得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大赛等各类国际性奖24个,全国性奖854个,展示了该校本科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文化素质。
几年间,该校基于学分制教育理念,大力加强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促进了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基于全面素质教育的地方综合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获得高等教育国家教学成果奖。《学分制下本科人才培养机制创新与实践》获安徽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211”地方综合性大学多元途径培养复合型本科人才的改革与实践》、《综合性大学创新性实践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践》、《教学研究力助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探索与实践》分别获安徽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和二等奖;《学分制下本科人才培养机制创新与实践》又被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列为2013年教学成果奖推广项目。
学分制改革、大学生创新实验、大学生启航工程、科技文化竞赛等一系列文理交融、寓教于研的机制创新,通过国家和省内一些主流媒体进行宣传报道,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反响。学生培养质量得到全面提高,据调查发聩,用人单位对该校毕业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满意度在90%以上,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满意度在92%以上。(钱宝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