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 > 正文 返回 打印

第三方参与让教育行政“更接地气”

[db:作者]  2014-03-18 00:00:00  互联网教育报

    ■通讯员 王清林 唐伟

    2月21日,春意正浓,山东省潍坊市中小学深入推进学生健康促进行动的现场听证会在潍坊一中学术交流中心举行,拉开了2014年潍坊市第三方机构参与和推动教育改革的序幕,而这也是该市《关于深入推进学生健康促进行动的实施意见》出台之前的必经程序。

    当前,政府部门要出台制度或下发文件,往往在系统内部运行,科室起草、办公会研究、领导签发。但是,如今在潍坊市教育局,只要是事关学生、教师、家长切身利益的事情,无论是规章制度的出台,还是政策性文件的下发,都要经过利益相关者的听证程序,让利益相关者直接参与规章制度的研究制定。这一模式被称为“协商式管理”。

    2012年开始实施的第三方教育听证制度,仅仅是潍坊市教育局部门行政方式改革的一个缩影。“最近几年,我们探索发挥社会第三方中介组织推动教育改革,从中受益匪浅,在教育督导、家庭教育等工作的攻坚克难上,发挥了很大作用。从2012年开始,我们深化了探索,引进社会中介组织直接介入部门行政。到目前为止,逐渐形成了决策前有第三方机构组织利益相关者的听证,决策实施有第三方机构组织专家参与的过程性监督把脉,事后有第三方机构独立进行的效益评估,从而最大限度确保教育行政的科学合理,提升了机关行政效能。”潍坊市教育局党委副书记徐友礼介绍说。

    事前决策:利益方参与的“第三方听证”

    如何让教育行政部门的决策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符合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的需求,一直是教育管理的难题。怎样才能听到老百姓真实的声音?早在2012年底,潍坊市教育局就针对教育督导政策变化、师德建设文件出台、评先树优项目确立等,组织开展了多次第三方听证会议,通过委托第三方——潍坊创新教育政策研究院,组织利益相关者直接参与现场听证,广泛收集民意,从而为政策出台提供了多方保障。

    在实施听证会的过程中,潍坊市逐渐探索出一套方法:每次举行听证会前,由第三方根据会议主题提出参会代表的条件。各区县相关单位根据公开条件,集中推荐代表。代表入选后,搜集大家的意见并形成方案,最后将本群体的意见带到听证会上做陈述和辩论。整个过程,市教育局回避,完全由第三方组织。  

    “凡是出台与学生、教师、家长切身利益相关的政策,都要经过第三方组织的听证会,讨论后才能施行”。徐友礼认为,潍坊市教育局出台的这项硬性规定,改变了过去地方政策由“科室起草文件、领导研究签发”的传统。

    “这样出台的政策才更接地气!”多次参与听证的临朐县海尔希望小学校长韩相福如是说。他认为,因为有了第三方的广泛参与,各项制度的出台也就更有针对性,更容易得到校长和教师的认可。教育行政部门也因此尝到了听证会的甜头。现在,每当有新政出台,各科室都会主动联系第三方,要求召开听证会。许多让行政人员头痛的事,很容易找到化解之策。

    事中执行:专家参与的“第三方把脉”

    政策、制度的出台有了群众广泛参与的第三方听证,变得更有针对性,日常工作的推进如何能够更接地气?潍坊市教育部门在这方面的探索更早。

    多年前,针对群众有强烈需求但相对薄弱的家庭教育工作,潍坊市教育局机关人员绞尽脑汁推动,但是效果并不理想。直到2006年初的一天,北京一家专门研究家庭教育的专业公司造访,打破了这一僵局。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潍坊市教育局把推进家庭教育的若干工作,委托给了这家机构。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家机构介入后,先后发起了“百万家长进学堂”、“家庭教育专家农村行”等系列活动,全面改善了潍坊市家庭教育的生态和环境。

    潍坊市教育局“无心插柳”之举,不仅盘活了多年沉寂的家庭教育,还意外得到了不小的收获。 

    而潍坊市创新教育管理评估中心,则让潍坊市教育局对引入第三方推进工作吃下“定心丸”。潍坊市的教育督导工作,向来是教育局的分内事。一般每学期集中组织一次,时间大多是在开学初或学年末,而且督导前,通知均下达各校。教育局既是“教练员”,又是“裁判员”,学校则是“运动员”,其督导效果可想而知。2008年,潍坊市教育局将查处学校违规办学行为的日常事务,交给一家社会机构——潍坊市创新教育管理评估中心。从教科院副院长位置退下来的潘永庆就是该机构的“掌门”。“潘掌门”充分调动了一批从教育战线上退下来的老专家,围绕教育热线的投诉事项,逐件展开核实调查。一时间,“有报必查,查实必究,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的潍坊教育惠民承诺成了老百姓街头巷尾的谈资,其效果可想而知,潍坊教育生态大大改善。

    此外,潍坊市教育局用“项目管理”的方式,把局重点工作细化为项目,聘请专家组建团队逐个推进。在推进过程中,第三方组织的专家更是起到“把脉会诊”和督促落实的作用。每年年初项目立项时,潍坊市教育局都会委托第三方组织专家,对每个项目进行立项论证评审,确定项目的保留取舍。在项目推进和实施的过程中,第三方机构可随时监督进展。项目中期汇报展示,每个项目负责人都要面对项目专家,向他们介绍整个项目的进展及遇到的问题,其重点就是让专家们对项目的推进进行纠偏。年终项目的达标验收,同样交由第三方组织专家实施。

    事后评价:独立调查的“第三方评估”  

    文山会海的矛盾如何解决?哪些工作是基层真正需要的?为完善部门行政管理体系,促进管理的科学性,潍坊市教育局想到的是工作效能评估。而会议和文件的效能评估,则被列入了今年的评估重点。

    早在2012年秋季,为了解决文山会海的机关行政问题,潍坊市教育局就已经明确提出,凡是以潍坊市教育局名义对县市区和单位召开的会议和出台的文件,都要进行效益评估。2013年3月,潍坊市教育局出台了《关于对文件、会议等工作项目实施效益评估的办法(试行)》,明确提出了引进社会第三方机构对会议和文件进行评估的要求,这无疑给教育局机关下属单位组织会议、下发文件提出了规范和要求,不管是组织会议,还是下发文件,一定要讲求实效、提升效益。

    去年6月底,针对上半年局机关召开的会议,潍坊市教育局机关引进第三方机构——潍坊创新教育政策研究院,展开了对会议效能的评估。历时一个多月,分别对潍坊市奎文区、高新区、坊子区、寿光市、昌乐县、高密市、安丘市三区四县市进行了现场座谈调研,各县市区机关领导16人、各县市区校长64人参会。另外,在潍坊市范围内,对16县市区(除保税区)实施了问卷调研,共回收问卷175份,其中包括教育部门问卷15份(由各县市区局机关领导填写),学校问卷160份(由各县市区学校校长填写)。

    在此基础上,关于会议效能的调研评估报告出台了。调研评估报告把基层反映上来的关于每个会议的看法给予了原生态的呈现。“看了这个报告,我们真的感到了压力,今后开会,必须要考虑会议的效能了!”潍坊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科长杜晓敏对这个结果很是看重。

    其实,在潍坊市教育局,不仅是会议和文件邀请第三方进行评估,在项目管理、特级校长评选等各个层面,都留下了第三方参与评价的痕迹。

    社会反响:群众路线的生动教育实践

    潍坊市教育系统引进第三方参与教育改革,在有效实现行政放权、社会监督的同时,极大地激发了教育发展的活力。

    如通过听证会,使教育系统出台的文件,更能够贴近基层的实际需求,能够充分体现利益相关者的需求;通过第三方参与评估,把权力关进了“制度的笼子”,有效监督了部门行政,从而确保了行政的公平、有效;第三方参与的教育督导、会议效能评估、各种问卷调查等,都有效收集了基层的声音和意见,从而为教育决策提供了最直接的依据。

    “起初,我也担心第三方参与教育行政变成作秀。现在看来,不管是制度听证、项目立项,还是会议效能评估,都是把事情往实里做,充分体现了民主、科学的执政精神。潍坊教育行政部门问计于民的态度建立起了百姓与官员的对话通道。通过直接参与,利益相关方直接交锋,大家也更能理解政策出台的不易和教育部门的勤恳为民。”多次参与第三方服务的社会人士代表、山东省政协委员赵振玺律师说。 

    “在最近两年,我们基层学校迎接检查、应对评估的状况大大减少,我们做校长的能有足够的时间思考学校的发展,关注课堂的改革,校长们期盼已久的自由呼吸的教育环境今天终于能够实现了!”这是在第三方参与监督,潍坊教育生态发生改变后,潍坊高新双语学校校长袁月娥发出的感慨。2013年,通过第三方听证评估,潍坊市教育局将市级达标验收项目从42项精简到9项,评先表彰项目从55项精简到7项,并将涉及师生利益的评先表彰权全部下放给学校。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完善第三方参与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真正改变过去‘部门说了算的历史’,把拍脑袋命令式的管理变成让利益相关者直接参与的协商式管理,不仅推动部门工作作风的转变,更实实在在地提升行政决策水平和效益。”潍坊市教育局局长张国华说。

    依靠群众参与提升教育综合治理能力

    ■张国华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提升综合治理能力的理念。实际上,潍坊市推行一年有余的协商式管理和第三方民主听证制度,就是落实管办评分离,提升地区教育综合治理能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探索和实践。

    群众是教育办学的最大利益相关者。教育办得好不好,群众最有发言权。什么样的事情教育部门该办,什么样的事情教育部门不该办,群众心里最清楚。以前“科室起草文件,领导集体研究签发”的机关运行方式,实则是越俎代庖的行为,政策出台不接地气,政策执行就难免效能低下,甚至落实不下去。

    潍坊的做法,本质上没有什么高明之处,就是教育部门找准了自身定位,勇于割舍和摒弃部门自身利益,把群众应该享有的权利、应该承担的义务全部还给了群众,还给了社会。

    这在整个教育改革发展史上看似一小步,实际上是提升教育综合治理能力和保障群众根本利益的必由之路和必然选择,也是当下走群众路线的应有之义。只有真正“还权于社会,还权于群众”,群众才能根本满意。潍坊市人民群众对中小学教育工作的满意度连续五年位居全市首位就是最好的例证。(作者系潍坊市教育局局长、党委书记)

    点评

    重塑公共教育行政角色

    以政府为本位的传统行政范式日渐式微,以人为本、服务本位的公共治理范式走向前台,彰显出教育行政价值逻辑的重大变更。

    在我国基础教育改革进程中,潍坊教育改革发挥了重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向来备受关注。近两年来,潍坊市教育系统引进第三方参与教育改革,通过组织决策听证、监督行政流程、评估行政效能,促使教育决策更加贴近基层需求、更能体现利益相关者多元诉求,教育施政行为更趋公平、有效,全面提高了教育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和教育行政的效能。在这敢为人先的创新景象中,我们不难辨识出一些新的制度元素正在生成,打开了让专业组织、社会公众充分参与公共教育治理的通道,形成了官民共治的治理格局。以政府为本位的传统行政范式日渐式微,以人为本、服务本位的公共治理范式走向前台,彰显出教育行政价值逻辑的重大变更。这是为回应时代诉求,提升教育治理能力,由理念变更到流程再造,对区域公共教育行政角色的重塑。

    由于受传统计划体制路径依赖的制约,我国公共教育权力和资源基本上都为政府所掌控,高度行政化的管理体制规制教育运行的基本方向。在“政府主导的动员模式”中,很少考虑治理对象的需求,限制了教育公共治理的参与性,不少政府机关和公务员在角色定位上仅注重其作为执政主体的角色,而忽视其权力来源和权力行使的根本宗旨,总是以管制者姿态自居,单向度从自身主观判断出发来决定提供什么样的服务、怎样提供服务、什么时候提供服务,致使公共教育供给的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严重缺失,与日趋多样化的公共教育需求之间的矛盾愈来愈突出,贻误我国公共教育健康发展的时机。潍坊教育改革创新之举无疑是破除旧有体制机制束缚的有益探索,为完善公共教育治理体系,更新治理方法,提升治理能力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为积极适应社会转型发展对公共教育治理的要求,我们必须抛弃政府本位的管制理念,强化公民本位的治理逻辑,构建与公民平等的契约关系,将人民群众对公共教育的需求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多元化要求与合法性期望,把办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作为最核心的评价标准。基于此,各级教育行政主体应重新进行政府职能的设计,创新治理方法,改变过去那种关起门来自己决策、自己执行、自己评估的封闭式行政程序,建立行之有效的官民沟通对话机制、专家咨询机制、社情民意反映机制、公众民主参与的决策机制,共商教育公共事务应该选择的发展方向,从而实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确保人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行使顺畅,以促进教育公共服务体制与供给方式的创新,让教育供给更加贴近民生、民心,全面提升教育治理能力,实现教育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潍坊教育的改革创新之举足以映证当下我国教育走向公共治理改革的急迫性和适切性。我们期待,在我国教育行政转型的多样化探索中,公共教育治理的新范式以鲜明的区域特色渐趋生成,涌动出巨大的改革力量来重新布局我国教育的运行秩序,进而为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更加有效的制度保障和动力机制。(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教育制度创新研究中心主任 赵宏强)



/jiaoyu/zatan/2019-10-23/25678.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