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新疆供销学校的改革发展得到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供销社的大力支持和关心。图为新疆供销社党委书记刘传新(左二)、新疆供销社党委委员、理事会副主任张铭公(右一)在新疆供销学校党委书记胡继新(左一)的陪同下,在学校调研指导工作。
60年来,她,始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的办学方向;60年来,她,始终坚持“立足新疆、依托行业、突出特色、为新疆棉花、果蔬产业企业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办学定位;60年来,她,始终秉承“围绕供销办教育,办好教育促供销”的办学理念,以服务新疆“三农”和供销合作行业发展为主要任务。她,就是有着60年办学历史的新疆供销学校。目前,学校是国家重点中专学校;自治区第四批示范性中职学校项目建设单位;中央财政支持的棉花加工与检验实训基地;全国供销总社“职业技能培训先进单位”、“职业技能鉴定突出贡献单位”;新疆“棉花加工与检验公共实训基地”;获新疆中职学校人才培养能力评估良好、新疆对口支援南疆三地州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工作贡献奖;“棉花加工与检验”专业为新疆重点专业和精品专业。
新疆供销学校隶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供销社管理,是一所集中专、技工、技能岗位培训、成人函授为一体的中等职业学校。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供销社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下,新疆供销学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12年,学校被批准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项目建设单位”。2013年4月,新疆供销学校被国家教育部门、人社部门、财政部门确定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第三批项目建设学校。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学校棉花加工与检验、农产品保鲜与加工、会计电算化3个重点专业建设,学校同时开展共享型信息化平台建设、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特色项目建设。
面对新疆实施优势资源转化战略,特别是实施优质农产品附加值提升战略,走农牧业现代化道路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紧迫需求,新疆供销学校成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建设单位。这意味着学校将在棉花加工与检验专业、农产品保鲜与加工专业、会计电算化3个专业建设中,进一步实现新的突破。
新疆供销学校将努力探索具有新疆涉农特色的中职教育发展道路,继续发挥好学校长期为新疆棉花、果品、财会、植保等行业服务的办学特色与优势,更好地发挥引领辐射示范作用,服务于新疆“三农”和供销合作社发展。
服务优势资源转化战略——
加快农村实用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
翻开新疆“十二五”规划可以看到,在“十二五”期间,新疆将继续实施优势资源转化战略,特别是实施优质农产品附加值提升战略,坚持走农牧业现代化道路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大力推进以棉花、农产品等为重点的优势资源开发利用,实现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战略目标。这个目标,对新疆供销学校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面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艰巨任务,加快人力资源开发和农村实用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全面提高供销合作社从业人员和农民素质,已成为新疆供销合作社职业教育十分紧迫的任务。新疆实施优势资源转化战略,推进农牧业现代化进程,迫切需要大批高素质技能人才支持。
众所周知,新疆是全国的优质棉商品生产基地,年产棉花总产量占全国的40%以上,棉花是新疆重要的支柱产业。新疆农民人均收入的20%、棉区农民收入的70%来自棉花。目前,新疆棉花加工和纺织企业已达1800多家,棉花仪器公证检验实验室30多家。2011年新疆棉花加工与检验企业人才年需求量,比2010年同期增长了1.3倍。随着新疆棉花商品生产基地的建立,将极大地带动新疆棉花种植、收购、加工、检验、纺织和贸易等产业的发展,这些产业链需要棉花加工与检验技术与人才的支撑,其中业务骨干不足的矛盾已十分突出。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林业六大工程以来,中央已把新疆定为全国果蔬业生产供应基地。目前新疆仅特色林果种植面积就已超过1800万亩,2011年林果总产量超670万吨,产值达256亿元。新疆已形成以大中型果蔬加工企业为龙头的特色果蔬加工产业发展的局面,果蔬收入已占到新疆农民人均收入的40%以上。2011年新疆果蔬加工企业人才年需求量比2010年同期增长了1.6倍,随着新疆果蔬加工产业企业的规模化、系列化、现代化发展,对掌握现代果蔬保鲜、加工、管理、营销等农产品加工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将大幅增加。
供销合作社是为农服务的合作经济组织,服务“三农”是供销合作社的宗旨,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在推动农村经济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需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供销合作社从业人员队伍。为此,必须加快供销合作社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培养造就数以万计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新疆供销合作社事业发展和新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新疆供销学校是当地仅有的以“供销”命名的中等职业学校,学校面向“三农”,突出特色,以服务新疆“三农”和供销合作社及涉农产业企业发展为主要任务。目前学校办学定位准确,发展思路清晰,办学理念先进,综合实力领先,学校具备良好的发展基础,应该为新疆中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做出应有的更多更大的贡献。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将为新疆供销学校全员观念更新,实施“内涵式、精品化”发展战略提供一次千载难逢的良机,将为新疆供销学校扩大引领辐射和带动范围、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善实训条件和加快师资队伍建设等提供有力的支持。
项目建设遵循“1+2+3”基本路径——
打造跨越平台,建立工作机制,坚持“四项”原则
国家示范校项目建设以来,新疆供销学校举全校之力,乘示范校建设东风,加速学校内涵建设步伐,着力推动校企合作向纵深拓展,不断探索创新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步形成了各专业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和与之相适应的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随着项目建设的不断深入,学校办学理念更加先进,办学定位更加准确,各项办学指标增量明显,学校专业服务区域“三农”经济发展的能力不断得到提升。
项目建设以来,新疆供销学校紧紧围绕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重点建设任务,建章立制,充分保障,为有序推进国家示范校项目建设,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首先,在新疆自治区供销社的领导和指导下,学校成立了项目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项目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分项目建设工作小组、项目建设监督小组。坚持“统一规划、分级管理、责任到人、专项监督、严格考核”的原则。有效保证了对项目建设的领导。同时,学校制定了《项目实施管理办法》,建立了项目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项目实行领导责任制、质量考评制、责任追究与奖励制。充分发挥专家咨询机构的作用,共同研究重大问题,对建设目标进行审核。主动接受上级部门专家的督察,确保项目建设顺利进行。各级建设项目全面制定实施计划,报经上一级建设项目小组批准后实施。使各级建设项目小组保证了建设进度和实现预期的效益目标,并按要求进行检查、评估、验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取得经验迅速推广。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新疆供销学校坚持建设目标与示范实效相一致,坚持重点专业建设与特色项目建设相协调、坚持项目实施与职责明确相统一,坚持过程实施与监督保障相并行的基本建设原则。贯彻以重点专业建设为中心,服务涉农行业企业发展,服务“三农”经济社会发展”一个中心、二个服务”的项目建设指导思想。切实优化“三个机制”,即优化专业发展机制、优化师资队伍建设机制、优化学校管理机制。不断深化“四项改革”,即深化办学模式改革、深化培养模式改革、深化教学模式改革、深化评价模式改革。
通过加强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和职业性,拓展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深度与广度,实现校企合作“四个对接”,即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对接;课程教材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不断探索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进棉花加工与检验专业“三阶梯、两循环、工学交替、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农产品保鲜与加工专业“校企融合式”人才培养模式、会计电算化专业“课证融合、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
以新疆一产、二产、三产职教园区为依托,积极联系行业企业,加强与企业的联席会议制度,着力推进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的深度对接,不断增强学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经济结构调整、服务产业企业发展的综合能力。
在棉花加工与检验专业实行“三阶梯、两循环、工学交替、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农产品保鲜与加工专业实行“校企融合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行校企工学结合的“课证融合、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过程中,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内涵,将随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涉农产业企业发展需求做出相应改革与调整。
新疆供销学校强化实训环节,采用“认识实习、教学实践、顶岗实习”三类实训实习并举的教学模式,进一步拓宽“冠名班,订单式”等多种形式并举的教学模式。以实际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场景组织教学,采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模拟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技能水平。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参与学校教学,将企业文化引入课堂。充分利用新疆技能大赛的平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推进“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技能教学改革,使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更加符合职业教育理念。
同时,新疆供销学校还完善由政、企、校、师、生共同参与的多元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和评价机制,细化考核内容,侧重对学生能力及综合素质进行评价。坚持走“内涵式、精品化”的发展道路,面向“三农”、突出特色、注重质量。示范校项目建设按照突出1个重点、推进2项改革、加强3项建设的“1+2+3”基本路径稳步向前推进,以求步步取得示范建设实效。突出1个重点:即重点建设棉花加工与检验、农产品保鲜与加工、会计电算化3个重点专业,以此带动学校整体专业建设。推进2项改革:即一是推进办学体制改革和完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二是建立与办学体制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教学运行管理机制、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质量评价体系和学籍管理制度。加强3项建设:即一是课程建设、二是师资队伍建设、三是实训基地建设。在3项建设中,具体实施“263计划”,即课程建设计划2个,师资队伍建设计划6个,实训基地建设计划3个。2个课程建设计划:分别是构建课程体系计划和建设优质核心课程计划。6个师资队伍建设计划:分别是专业带头人培养计划、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兼职教师队伍建设计划、教师企业实践计划、教师职业资格证书获取计划和专业创新团队建设计划。3个实训基地建设计划分别是:完善校内实习实训基地计划、联合企业共同开发训练项目计划、建立校外实习基地计划。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让开办32年的传统专业焕发勃勃生机
在新疆供销学校,棉花加工与检验专业已经有32年的办学历史了,培养毕业生超过1万人。2005年该专业被评为自治区重点专业。经过努力和不断积累创新,如今,由新疆供销学校牵头制定的该专业教学标准,将成为全国各中等职业学校棉花加工与检验的通用教学标准。
这个专业之所以长盛不衰,是与新疆农业产业特点紧密相连的。面对人才需求,新疆供销学校利用项目建设难得机遇,努力打造传统专业,让开办了32年的传统专业焕发出勃勃生机。
新疆供销学校继续在原有“实习+就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依托校企合作,与大中型涉农企业通过定期召开联席合作会议,加强与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创新和推进“三阶梯、两循环、工学交替、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四融四定、工学五结合”,即融专业于产业,锁定培养目标;融岗位于课程,锁定教学内容;融学生于教学,锁定培养目标;融认证于考核,锁定教学评价。将企业需求与人才培养相结合;工作任务与教学内容相结合;能工巧匠与专业教师相结合;技能培训与理论教学相结合;技能鉴定与能力考核相结合。与大中型涉农企业深度合作,实现学校和企业全程合作育人。
为此,新疆供销学校确定了棉花加工与检验专业的培养目标: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掌握中级及以上棉花加工工与检验员应有的基本理论,较熟练地掌握常用加工设备和检验仪器的操作技能;能正确使用常用加工设备和检验仪器,并具有一定的维护能力;对于日常工作中出现的异常现象能找出原因,提出改进方法;取得“棉花加工工”或“棉花检验员”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和计算机等级证书。经过多次调研论证,研究专业针对的就业岗位,确定了岗位群,通过对具体工作岗位的工作分析,形成了针对学生就业岗位的、以能力为本的人才培养方案和“三阶梯、两循环,工学交替、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
为确保该专业的改革创新,新疆供销学校加大了实训基地建设。目前,实现了建成校内6个棉花检验实验实训室和1个棉花加工模拟车间的目标,实验实训室仪器设备先进,能够满足棉花加工和检验专业各门课程的实验需要和各项实训所需,其中棉花加工模拟车间配置98型智能轧花机组,在自治区乃至全国同类中等职业学校中处于领先水平。依据人才培养方案,新疆供销学校重点建设20多个融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支持服务功能于一体的技术领先、实用性强、实训效果显著的校外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布局合理,满足了棉花加工与检验专业学生技能实训、生产实习、顶岗实习的要求。依托实训基地,学生素质得到了提高。
新疆供销学校1996年建立特有工种职业鉴定站,属全国较早建立职业技能鉴定站的学校之一,2001年又建立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职业鉴定第19号站,负责供销行业44个工种的鉴定工作。其中棉花专业是鉴定最早、人数最多的工种之一,每年除对在校毕业生职业鉴定外,还承担供销行业在岗工人及社会上转岗工人职业培训和鉴定工作,年均累计人数500余人;该专业教师协助自治区人社部门和自治区供销社,成功举办两届全疆供销系统棉花检验员、棉花加工工技能大赛。
多年来,新疆供销学校棉花加工与检验专业作为学校教学改革试点专业,一直致力于探索具有中职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形成具有特色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组织方式,适应了社会对该专业的人才需要。棉花加工与检验专业经过32年来的教学积累和专业建设,形成了较强的专业优势、就业优势和生源优势,特别是在人才培养模式和实践教学体系方面特色鲜明,取得较为明显的效果,为新疆棉花加工与检验行业输送了大批合格人才。
据了解,该专业近三年学生在校人数为1200人,一次性就业率98%,对口就业率96%,就业稳定率90%。学生获取相关资格证书比例为100%。在每年学校组织的用人见面会上,该专业的毕业生都会被企业“争抢”。
除了棉花加工与检验专业之外,新疆供销学校的其他两个重点建设专业也取得了显著进展,实现了阶段性目标。
校企合作向深度推进——
实现“学做合一”培养,凸显人才培养模式特色
校企深度合作共建,实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是新疆供销学校改革创新的又一个目标。目前,这一目标已经实现。眼下,新疆供销学校已成为新疆涉农经济发展人才培养培训的“三个基地、二个中心”,即新疆“三农”经济发展中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农牧区富余劳动力转移及社会人员再就业技能培训基地、涉农行业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新疆涉农中小企业技术服务中心、供销行业职业资格技能等级鉴定中心。这些基地对学校开展校企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根据三个重点建设专业的特点,积极加强校企深度合作,着力推进专业建设与职业岗位对接,课程体系教材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坚持“以岗位需求培养人、按专业标准训练人、用企业文化成就人”的原则,把学生职业素质培养贯穿教育全过程,在工学结合,学做融合中,着力实现校企合作共育、共管、共享的人才培养目标。
目前,新疆供销学校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已初步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模式。棉花加工与检验专业强化工学结合,初步形成“三阶段、两循环,工学交替、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农产品保鲜与加工专业加强校企深度“五个融合”,初步形成“校企融合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会计电算化专业循序渐进推进实训“五部曲”,初步形成校企工学紧密结合的“课证融合、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与此同时,学校实时结合少数民族学生学习特点,充分利用教学环境、校内外实训实习环境、校园课余语言交流环境,把提高和巩固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应用水平和企业岗位综合基础素质要求有机结合到人才培养方案中,在教师和同学帮助下,少数民族学生双语能力、职业能力和专业综合素质得到了显著提升,较好的完成了学业,顺利地实现了就业。
通过努力,新疆供销学校校企合作,实现了学做合一,实训基地功能日趋完善的目标。根据专业培养目标能力要求,各重点建设专业按照“贴近生产、贴近技术、贴近工艺”的原则,采取多种形式,建设与企业生产环境一致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在充分利用现有虚拟仿真软件的基础上,与企业合作开发仿真车间、仿真工艺等训练项目,使学生在生产性实训前接受仿真训练,在教学实践中发挥了很好的支撑作用,丰富了实训基地的功能,校内实训基地的生产性特色逐步显现。学校以原有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为基础,广泛吸引社会资源,自建与共建相结合,按照“设备生产性、过程真实性、管理开放性”的建设思路,初步建成一批集人才培养、生产加工、技术研发和社会培训于一体的共享型校内或校外实训基地。示范校建设过程中,通过政府投入、校企共建的途径,学校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与管理水平显著提升,为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职业素质训导和职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此外,新疆供销学校根据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需要,学校以改革教师培养、评聘和考核为基础,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为中心,以全面提升教师队伍专业素质为重点,建立有利于教师发展的有效机制,加强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培养,提高队伍整体水平。建设了一支品德高尚、素质优良、结构合理、规模适当、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形成了一支“既能教书又能育人,既能上讲台又能下车间,既有专业教师又有能工巧匠”的“双师结构”的师资队伍。
服务社会真心真意——
把培训班开到农牧民“家门口”
2013年,新疆供销学校分别在全疆各地农牧民“家门口”开设了食用菌菌种培训班、农产品经纪人培训班、棉花轧花工培训班等近20个培训班,培训农牧民达5388人。更重要的是,这些接受培训的农牧民都取得了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这对脱贫致富、开展农牧业生产工作帮助很大。
这些年来,新疆供销学校把开展企业技术培训、企业转岗职工的再就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作为自己的工作切实抓出了实效,得到了农牧民的高度肯定,充分发挥了学校的作用。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新疆供销学校以棉花加工与检验人才培养效果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出发点,以深度校企合作为基础,发挥专业教学优势,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服务。加强职业资格培训点和鉴定站的建设,建设期内,新开发服务新疆产业结构调整,新疆棉花产业企业员工培训项目3个,累计完成各类社会培训1600人次;累计完成技能鉴定1400余人次。
此外,新疆供销学校充分发挥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作用,整合专业资源,组建1个技术服务与创新团队,与中小企业合作,以此为基础形成开放性、多功能的区域性技术服务平台,开展技术服务工作,主动为新疆涉农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增强教师的技术服务能力,提升专业技术服务水平。建设期内,为相关企业提供技术服务项目3项。
同时,新疆供销学校还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实现和兄弟院校相关专业的共同提高,进一步加强与疆外兄弟院校的对口交流工作,不断提升学校内涵建设的质量。建设期内,新增对口支援学校2所,为对口支援学校培训教师10人次,联合培养学生100人以上。
新疆供销学校致力于服务新疆涉农产业企业发展需求,充分发挥学校培训鉴定资源优势,面向社会积极开展涉农专业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培训与鉴定。年均培训、技能鉴定农产品经纪人、棉花加工及检验、果品加工、庄稼医生等4500余人次,学校于2011年成为乌鲁木齐市富余劳动力“阳光工程”培训基地。在新疆区域经济发展和提高农民增收致富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通过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项目的实施,新疆供销学校在推进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课程教材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深度对接上有了新突破,使学校在办学实力、教学质量、管理水平、办学效益和辐射能力等方面有显著提高。学校重点专业建设水平、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工学结合的优质核心课程、双师结构的专业教学团队、实训基地条件及管理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将达到新疆中职学校先进水平,为创建全国一流的中职学校奠定坚实的基础。(朱晓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