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明
日前据媒体报道,南京一些小学一年级学生在学习三年级内容,家长给孩子报班踊跃。“起跑线不重要,说起来轻松,实际上哪个家长不着急?”
“不能输在起跑线”的说法曾经风靡一时,现如今人们大多不予认同。南开大学校长龚克曾谈到:“人生不是短跑,是长跑。就像万米跑,不要太看重起跑线,重要的是坚持和耐力”。
对于“不能输在起跑线”的重新认识,实质是全社会观念的转变。但观念毕竟只是观念,如果不能转化为家长的自觉行动,其意义和作用就难以放大。在“不能输在起跑线”备受质疑的今天,孩子们却仍在为不输在起跑线而辛苦奔波,现实并没有大的改观,相关改革没能同步跟进无疑是一个重要原因。
“不能输在起跑线”的病因何在?有人认为主要在家长,是家长的教育观念过于落后、教育方法不够科学。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有代表委员直言,是家长把孩子累死在起跑线。这听上去不无道理,毕竟让孩子不停穿梭于各种补习班,都是家长的要求。但事实上,对于“不能输在起跑线”的说法,家长在观念上未必认同,但眼下让孩子升入一所好学校却是他们实实在在的心愿。因此观念的转变与行动的自觉之间会产生一定反差,中间或多或少地还存在一些制度屏障。
一直以来,在各地入幼儿园、幼升小和小升初的招生中,各种考试和变相考试花样繁多,各类特长生享有升入名校的特殊通道,初中升高中、高中升大学的考试同样也是分分计较,孩子的升学压力非常之大。在这样一种制度环境和竞争态势下,家长又怎能放松心态?又怎能不为孩子的升学早做打算?依笔者之见,只有尽快扭转这种态势,观念的转变才能最终落实到行动之中。
扭转“不能输在起跑线”,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还须落实到行动中;不能只跟家长讲道理,还须通过改革为家长的观念转变提供制度保障。教育部最近出台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政策,明确实行划片就近入学,禁止招生中的各种考试和变相考试,逐步减少特长生招生学校和招生比例。同时,在今后的中高考改革中,将逐步引入综合素质评价,改变单纯以考试成绩录取学生的做法。这些改革举措或多或少会对传统的“升学备战方式”形成一定冲击,等改革推进到一定程度,各种补习班、兴趣班和特长班是否还会像眼下这般火爆,值得细细观察。
严格禁止义务教育学校招生中的各类考试,符合义务教育法的“免试”原则,人们难有过多质疑。但逐步减少招收特长生,可能会有不同看法。在很多家长看来,从小培养孩子的兴趣特长,本身不是一件坏事,况且很多特长需要从小培养,国家应当通过相关政策加以鼓励才是。但事实上,在小升初、中高考招生中逐步减少招收特长生,并未否定培养孩子兴趣特长的重要性,关键是兴趣特长的培养不可过于功利,更不能单纯地将其视作升学的“敲门砖”,如果仅仅出于这样的目的,这样的兴趣特长不培养也罢。
对于这一问题的讨论,与前一时期社会上对于奥数的讨论非常相似。奥数可不可以学?当然可以。简单地喊出“打倒奥数”的口号未必理性,但奥数毕竟只适合于极少部分在数学方面有特殊兴趣和才能的学生。人人学奥数,并把它视作升学的“敲门砖”,出于此类目的学习奥数,确实不值得提倡。随着奥数与各类招生的逐步脱钩,眼下家长让孩子学习奥数的热情大大降低,我们是不是也可以据此推断:随着特长生招生数量逐步减少,各种兴趣班、特长班可能也会有所降温。
当然,除了制度的完善,今天的学校教育应当为学生创设一个更加宽松的学习环境。以学前教育为例,把小学课程下移到幼儿园,让孩子背课文、做算术、学外语,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这样的做法明显违背了教育规律和幼儿身心特点。扭转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已成为当前幼儿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样,在中小学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如何避免拔苗助长,真正从学生的个性和特点出发,创造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仍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为之付出巨大努力。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为学生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实际就是在用改革为观念转变助力。
扭转“不能输在起跑线”,就是要还孩子一个健康成长的空间,它要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做引领,用科学的培养模式做支撑,用完善的考试评价制度做保障。当前,扭转“不能输在起跑线”,已经逐步从观念引领走向深化改革,尽管相关改革尚待完善,但毕竟有了一个好的开端。
(作者系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基础教育研究室主任、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