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大会现场。(资料图片)
慕课、微课以及翻转课堂的出现,正在冲击着传统教育。在线教育发展已经成为世界趋势。面对新趋势,既要保持高度敏感,又要冷静思考。
■薛冬婷
今年3月27日至28日,由全国高等学校现代远程教育协作组、中国学习与发展联席会、中国教育学会共同主办的首届MOOC大会在深圳隆重召开,第二届全国微课程大赛同时启动。
本次大会以“趋势展望 模式探索 共识凝聚”为主题,来自全国150多所学校的近300位专家学者与会。大会围绕微课程资源共建共享的趋势、微课程设计与开发标准、微课程资源共建共享模式作了深入探讨。
慕课、微课以及翻转课堂的出现,正冲击着传统教育
3月27日上午,全国高等学校现代远程教育协作组秘书长严继昌作了“微课程建设与评价”的专题报告。严继昌认为,面对慕课、微课的新趋势,既要保持高度敏感,又要冷静思考。“微课”既可以在基础教育、职业院校、高等教育等学校教育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也可以在成人教育和各类培训等继续教育领域中发挥作用。在学历教育非学历素质教育中都能发挥作用。“微课”在不同教育类型、不同教育层次中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同的。在学校教育中,“微课”的作用更多体现在素质教育和知识难点、疑点的辅助教学方面。在继续教育中,可以是素质教育,也可以应用于学历教育。
慕课应向大众开放在线研究型课程
在3月27日上午的会上,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主任、华东师范大学开放教育学院院长祝智庭作了题为“从MOOCs到MOORs”的报告。
MOORs(大规模在线公开研究)转变的具体模式特征表现为由MOOCs基于内容的向MOORs基于问题解决的一系列活动转变,由MOOCs侧重于知识传播与复制向MOORs基于问题解决和知识建构转变,由MOOCs强调视频、作业和测试等学习活动向MOORs的强调创造、自治等转变。
3月27日下午,与会专家以圆桌论坛方式深入讨论了微课程设计与开发标准。
严继昌认为,微课程设计与开发必须在微课程概念及理念、受众人群、选题设计、教学内容、作品规范、教学运用效果、教育评价等方面要形成系统理论和标准规范。微课程制作应体现出不同教学目的、不同教育类型的特点,应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旗帜鲜明地反对花哨、不求实效的倾向。
与会专家认为,应区分微课、微课程的概念。微课是指在一定时限(最长不超过30分钟),明确的教学目标、通过视频、音频、文字、图片、动画中的一种或多种形式表现和集中说明一个问题或知识点的教学过程。相比较微课而言,微课程更具系统化,与传统课堂教学结合度更加紧密。
圆桌讨论会上,与会专家就微课的功能进行了深入探讨。专家们认为,微课程的主要功能应是辅助教学,重在实现学习的“检索”功能上,在“教、学、研”等方面做好服务,在条件具备时实现与教学的深度应用。但也有专家持反对意见,他们认为,微课应与“教、学、研”深度融合,而非简单的辅助教学功能。
据悉,微课程资源共建共享联盟将在最近对外完整发布微课程设计与开发标准。
微课程资源共建共享模式受青睐
“依托专业联盟模式,推动优秀教师和企业专家协作开发资源,共同集资,节约了各校的开发成本,为同类专业学校的长期合作共建专业奠定了基础。”北京市商业学校信息媒体系主任王红蕾在会上就专业联盟模式的网络精品课程开发表达了自己的想法。
严继昌认为,微课程资源共建共享联盟作为跨界资源整合组织,体现MOOC理念,采用NGO模式运作,将能最大限度的包容、开放和联合社会一切资源开发和使用微课程资源,推动微课程资源的最大限度的应用。
微课程资源共建共享联盟发起人付彦军认为,微课程资源共建共享联盟目标是发动全国范围的微课程爱好者,通过微课程大赛和专题协作组的形式,形成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微课程资源建设和应用模式,充分发挥民间和社会力量推动微课程资源的应用和共享。
据悉,微课程资源共建共享联盟现已有100多所学校参与,受到了与会学校的重视。东北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王立表示,“我们愿意依托农业系统的专业和系统优势,希望能以微课程资源共建共享联盟专题协作组的优势,推动农业院校的优质微课程资源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