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中南大学青年教师陶超,为了提高挂科生的学习积极性,别出心裁设立了“消灭挂科奖学金”,用于奖励那些挂科科目减少或成绩有明显进步的学生,每名获奖的学生可得到600元或800元的奖金。
看到这则新闻,笔者在为这位大学教师的责任心和创意“点赞”的同时,也不难窥见教师内心“恨铁不成钢”的焦虑与无奈,以及当下为数不少的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严峻现实。在如今的大学校园,挂科似乎不再是让人没面子的难堪之事,在学生中间甚至出现“没有挂科的大学,不是完整的大学”这样的“流行语”,大有“反以为荣”的意思,这比大学生挂科率居高不下本身更让人忧虑。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陶超老师才想出“妙招”,拿出一年4000元的班级导师补贴设立了“消灭挂科奖学金”。经过实践效果不错,班上学生挂科率有所降低。但在笔者看来,这种做法只能算是权宜之计。试想,这种做法能大面积推广吗?难道让大学教师都自掏腰包设立奖学金吗?
学生挂科的直接原因显然是学习动力不足。对此,高校管理者和大学教师们应该反思:课程设置是否合理?教学方法是否得当?考试内容和形式是否科学?只有挖掘出这些深层次的“病根”,才有希望“消灭”学生挂科率居高不下这项高等教育的“顽疾”。当然,作为学习的主体,大学生们也应当端正学习态度,重拾学习热情。 杨国营 文 大西瓜 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