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 > 正文 返回 打印

中国教育报2013年度推动读书十大人物候选人

[db:作者]  2014-04-03 00:00:00  互联网教育报

山东省诸城市教育局局长李庆平,不仅改变了一所学校,而且用“十条读书新理念”和“高效海量阅读”行动促进了县域内“十万人家尽读书”。

江苏省盐城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小学语文教研员陈小平,致力于区域整体推进小学生课外阅读,用浓浓的书香浸润孩子的童年。

湖南省浏阳市教育局副局长陈文,13年来坚持在全市教师中实施“新世纪教师读书工程”。

海南省机电工程学校校长陈克文,多年来不但自己酷爱读书,而且努力推动师生及周围人爱上阅读。

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学校长陈爱玉,推行“海量阅读”,并大刀阔斧进行课程、课堂变革。

重庆市九龙坡区教委主任陈瑜,致力于推动“教师阅读计划”,并先后实施了“学生全科阅读计划”和“家长教育行动计划”,改变了全区的教育生态。

深圳市丽湖中学校长房超平,倡导全员读书,把整个学校变成了一个“图书馆”,让师生的阅读触手可及。

安徽省利辛县城关镇中心小学语文教师范引,凭着永不放弃的信念,带领乡村孩子享受阅读的乐趣和成就感。

(上接第9版)

    李庆平:让师生尽享生命的张力

    2001年,李庆平走上诸城市实验中学校长岗位。语文教师出身的他认为经书香浸润的教师不仅能丰盈自己的人生,还能更好地驾驭课堂,实现教学的创新。而学生唯有以书籍做根基,才能让精神健康成长,让生命焕发精彩。于是,他提出了文化立校方略:充实图书馆藏书、开放图书馆、开设阅读课、设立班级图书角和校园“流动阅览室”、创办校报校刊、组建记者团、成立学校电视台和广播电台;他创立了百日“读书节”,倡导给那些爱读书的孩子一个特权,让热爱阅读的种子在师生们的心里萌芽、开花。读书节期间,师生共同参与读书,人人撰写推介文章、读书笔记;图书推介、图书超市、课本剧表演,与名家座谈等系列活动,让读书气氛更加活跃。李庆平在诸城实验中学任职11年,读书节也连续举办了11届……

    2012年,担任了教育局局长的李庆平坚持“改变,从阅读开始”的思路,继续播撒阅读的种子,以阅读改变全市师生的生存状态。他先后提出了“学生不热爱阅读是教学的失败,也是教育的失败”、“办好一所学校的突破口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等阅读新理念。带领全市师生加入新教育实验,在全市中小学校推行“高效海量阅读”工程,并将其与新教育营造书香校园行动、书香家庭建设、读书型社会建设、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经典诵读活动等融汇起来,每年实施学生“千名读书之星”、“书香教师”和“十佳书香校园”、“十大推动读书人物”的“千百十”读书激励推进措施。他还在教育局机关倡导读书学习之风,带领全体机关工作人员带头读书;向校长、老师们推荐书目,引领读书风尚;争取社会力量,设立“人民教师基金”资助教师著书立说,设立“卓越出版奖”奖励一线教师中的优秀出版者。作为市政协常委,他撰写提案呼吁在县域内设立全民读书日;他创立“教育干部演练场”,让校长和局机关干部定期展示读书学习成果,并组织读书知识竞赛活动。

    李庆平一路走来,不断播撒阅读的种子,他所做的是让身边的人都喜欢阅读,让师生尽享生命的张力。——这个,他真的做到了。

    陈小平:用书香浸润孩子的童年

    2001年初冬时节,陈小平走上了江苏省盐城市小学语文教研员岗位。此时新课程改革刚刚拉开序幕,颁发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要求,喜爱阅读的他兴奋不已,预感到孩子阅读的春天即将来临。

    在他的倡导下,盐城市小学生课外阅读由学校到县区,再到全市开始逐步启动。这项深得孩子们喜欢的事说起来容易,可真正要在经济欠发达的盐城市城乡小学实施起来又谈何容易。几年下来,加入推进的学校数量没有大幅增加,只有一些有想法、有良知的校长还坚持着做。

    这样尴尬的推进现状并没有吓退陈小平,他用一年多的时间,跑遍全市9个县(市、区)及市直小学,实地调查了解学校开展学生课外阅读的困难。经过调查,他发现基层学校推进学生课外阅读的主要困难除了没有书源以外,就是教师不知道怎样指导学生去阅读。2006年,他主持省重点课题“小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实践与探索”,把小学生阅读方法指导、推荐书目、怎样上好阅读指导课等列为研究内容,并整理出版了《小学生课外阅读手册》一书。此研究成果获得了江苏省教学研究成果一等奖,也为全市推进小学生课外阅读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方法。

    2010年底,市教育局下发了由陈小平倡导并起草的《盐城市加强全市中小学语文和英语课外阅读指导》,加大了整体推进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力度。几年来,陈小平努力做了这样一些有创意、有影响的事:下发《盐城市小学生课外阅读五年行动计划》,每年举办全市小学生课外阅读现场推进会;举办全市小学生读书知识竞赛及读书心得征文活动,采用市、县、校三级联动的形式,3年来全市已有30多万人次的小学生参加读书、竞赛、征文活动;创办“盐城市首期小学语文教师青年读书班”等,去年他还申报、立项省级规划课题“区域推进小学生课外阅读策略研究”,以此来带动、推进各地、各学校扎实开展小学生课外阅读活动。

    正是陈小平这么多年的坚守、坚持,盐城市小学生课外阅读呈现出喜人的整体推进态势。经济欠发达地区小学生课外阅读需要走的路还很长,但他坚信,只要坚持和努力,那浓浓的书香必定会萦绕在小学生的身旁,伴随他们健康成长!

    陈文:引领教师成为读书人

    从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中学语文特级教师,从教研员到教研室主任再到教育局副局长,陈文对自己的角色定位一直是“教师是我师,我是教师友”,他尤其关注教师心灵的丰富。

    浏阳有近万名教师,教师素质的提高是困惑教育管理者的难题。陈文喜欢“空袋子不能直立”这句西方谚语,坚信读书才是丰富教师心灵的基本途径。

    2001年,在时任教研室主任陈文的倡导和建议下,浏阳市教育系统启动“新世纪教师读书工程”,要求每个教师每年读三到四本书,这些书中既有教育名著,也有人文、心理等类好书。

    为了推动读书工程的实施,陈文每年都会亲自制定读书工程实施方案,精选书目,提出具体要求,为教师统一购书分发到校。他还要求教研员编著《教育名著导读》,召开名著研讨会,并下校为教师进行读书辅导讲座。同时,市教育局将学校和教师读书工程情况纳入单位和教师年终绩效考核,对工作开展得好的学校和个人进行表彰,每年还在全市教师中评选“百名读书积极分子”和“百篇读书心得”。开展教师读书工程13年来,已先后评选1100名读书积极分子,1100篇优秀心得。如今,浏阳推动读书的做法正在被周边县市乃至全国一些省市复制。

    “工作再忙也要读书,收入再少也要买书,住处再挤也要藏书,交情再浅也要送书。”这是陈文与教师交流时最喜欢说的话。在他的影响下,现在的浏阳教师谈起苏霍姆林斯基、杜威,无人不知;说到“生活教育论”、“民主教育论”,无人不晓。

    通过多年的坚持,浏阳推动教师读书的行政力量正在逐渐弱化,读书已经成为很多教师的习惯。对于即将走进第13个年头的“新世纪教师读书工程”,作为发起者与主要组织者,陈文也有自己的思考:面对新的形势,在书目的选择上给教师更多的自主权。目前,许多学校成立了各具特色的读书会,这既是对读书工程的积极回应,也是一种有益的补充。 

    在组织实施全市教师读书工程的同时,陈文更是身体力行,他每年读书都在50本以上。近年来先后出版了《漫步教研幸福路》、《研究型教师导论》、《教师,可以更优秀》等专著。

    有人说,陈文是一棵树,浏阳的教师是一片森林。因为有了这棵昂扬生长的树,这片森林愈发显出勃勃生机。

    陈克文:读书让生活更美好

    “读书第一,教书第二”是陈克文的口头禅。他认为只有读好书,才能教好书,才会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早在2001年,时任海南省粮食学校校长的陈克文,在全校教师中发起“四个一”活动,即每位教师每年要读一本教育理论书、做一次专题发言、写一篇教学论文、研究一个小课题。而且要求先确立课题,围绕课题去读书,围绕读书作发言,围绕发言写论文。2004年他调任海南省机电工程学校校长以后,仍然坚持在全校教师中开展“四个一”活动,这项活动在有力推动老师们广泛阅读的同时,促进了学校教研水平的显著提高,海南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协会曾向全省中职学校推广。

    打造“书香校园”始终是陈克文治校坚守的理念。在别的学校,图书馆就有一栋楼,所有的书籍都集中在楼内。可是在海南省机电工程学校,陈克文则将图书馆、阅读室建在了教学楼中间层,他说这样更方便学生就近阅读,他要求图书馆工作人员把工作重点从“管好书”转向“介绍学生读好书”上来。他倡导在教室里设立“图书角”、在学生宿舍设立“新书角”,让校园充满“书屋”气息,并积极推动学生阅读,在校内设立了“名师讲坛”、“书痴讲读书”、“读书交流会”等,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鼓励学生读书、立志、成才。该校在全省首创“百项发明创新工程”,鼓励师生通过广泛阅读和动手实践大胆创新。

    多年来,他坚持将自己读书的心得结合学校的实际教育工作,每周给全校学生写一封公开信,与学生畅谈读书、理想、人生,深受学生欢迎。近日,由这100封信结集而成的新书即将出版发行。

    校长的个性决定学校特色。陈克文执着的阅读个性深深地影响着全校5000多名师生,校园内浓郁的读书氛围使这所学校焕发出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其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始终立于全省中职学校前列。由于办学成效突出,学校先后荣获“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等诸多荣誉称号,2013年该校又以优异的办学成绩步入全国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之列。而作为校长的陈克文也先后荣获“海南省特级教师”、“海南省中小学十佳校长”、“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校长”、“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陈爱玉:用阅读的力量促进学生成长

    “明理之要必在读书”,这是陈爱玉校长对待读书的座右铭。她不仅自己喜爱读书、善于读书,而且她把这种行为转化为一种信仰、一种理念,唤醒着每一个与她同行的同事和学生。“用阅读的力量改变和发展学生,让每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坚持这样,教育就能成为真正的教育。这,也是陈爱玉校长的办学理念。

    从2007年新课程实施伊始,陈爱玉校长就敏锐地意识到阅读对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时的学生至关重要。于是,她率先提出“海量阅读”,并大刀阔斧进行课程、课堂变革。第一,进行组织结构重组,构建海量阅读运行机制保障;第二,推行海量阅读进课程,构建海量阅读课程保障,分为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课内阅读又分学科阅读和综合阅读,学科阅读又分教师推荐必选阅读和学生自选阅读等;第三,整合大语文教学,构建海量阅读的课堂保障,通过保障阅读在语文学习中的时间和内容,实现“三文教育”,即文字、文学、文化,倡导语文教学的“文化性和工具性”和谐统一;开展教师的“儒家讲堂”;第四,校内阅读和校外阅读相结合,构建海量阅读时间保障,每周二开设全校学生定时校内阅读课——静读课;第五,构建形式多样的阅读评价体系,构建海量阅读评价保障,连续5年来的开学典礼主题都围绕阅读展开,奖励阅读量在350万字以上的“海量阁大学士”也成为开学典礼的高潮。

    “在网络时代,快速浏览已经成为习惯,学生们捧着一本书静读,其实是一种修炼。”把这种修炼变成一种好习惯,就能成为改变孩子的力量,陈爱玉校长把这种力量用数字进行了诠释:一个学年,孩子们能上35节这样的静读课,共1750分钟,每个学生平均阅读约87万字,走进一七一中学的学生每学年的校内阅读都在120万字以上。

    如今,在一七一中学,阅读不仅已成为每一个教师、学生的习惯,而且成为学生表达思想、彰显素质、生成能力的重要途径。每学年,学生在国家刊物、省部级报章杂志上发表文章数十篇;数百名学生走上海量阅读大讲堂进行专题讲座。因推行海量阅读、办学特色鲜明、办学质量不断提升,陈爱玉校长被授予“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北京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陈瑜:让阅读改变教育生态

    2011年12月,当过中小学教师、教研员,并在县教委和重庆市教委工作过的陈瑜,出任重庆市九龙坡区教委主任。多年的教育生涯,使他深刻地认识到,教育活动中有一些元素是至关重要的,如果这些基本元素缺失了,那样的教育必定是有缺陷、有硬伤的。两个月之后,他在九龙坡区作的第一个教育工作年度报告中,就明确提出着力调绘“爱心、书香、理性”的九龙教育“三原色”,并将“书香”作为重要突破口和切入点。

    随后,他直接推动完成的一份近2万字的《九龙坡区教师阅读调查分析报告》却让他心情复杂:仅有26.1%的教师选择阅读作为主要消遣方式,排名在看电视电影、外出旅游、体育锻炼之后……推动教师阅读势在必行。在陈瑜的直接策划下,2012年11月,九龙坡区正式启动实施“修远行动·教师阅读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组织和推动全区6000多名教师开展读书活动。

    陈瑜主导制定了《九龙坡区教育系统“修远行动·教师阅读计划”实施方案》,成立了由他亲自担任组长的领导小组,聘请21位市内外知名专家组成专家指导组,并建立起一系列保障制度,将全区70多所学校的实施情况纳入年度综合目标考核,将教师阅读情况纳入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管理体系,加大学校图书室建设和图书配置力度。

    陈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教师阅读计划”的深入实施,不仅为全区教师推荐了130种阅读书目,还收集名家学者关于阅读的论述,编印《卓越,从阅读起步》一书,发给全区所有教师,解决认识问题;将“书香校园建设”作为九龙坡区与中国教科院共建“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六大实验项目之一,首批项目学校有22所;举办“九龙教育大讲堂”、读书沙龙等活动,发挥专家引领、相互切磋等作用;举办全区青年教师素质大赛,设置“理论考试、讲课比赛、专家答辩”3个环节,开展“书香校长”、“书香教师”评选活动,引导广大校长和教师真正行动起来。

    陈瑜还将“教师阅读”向学生和家长延伸,又先后实施了“学生全科阅读计划”和“家长教育行动计划”。如今,九龙坡区的教育生态正在发生深刻变化。陈瑜认为,教育生态的改变才是最为重要和深刻的改变。他坚信,只有在一个健康的、积极的、本真的教育生态里,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才会真正成为现实。

    房超平:把学校变成一个“图书馆”

    2012年9月1日,房超平来到丽湖中学——深圳市南山区的新办初中。这所学校的学生80%左右是来深建设者子女,行为习惯与深圳这座城市格格不入;绝大多数教师是“80后”,很少有人阅读教育理论书籍,生源状况和教师结构令他感到“压力山大”。

    经过思考,全员读书活动成为他建设新学校的重要选项。他深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落实全程学习的办学思路。所谓全程学习,就是针对学校实际,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品牌建设的着眼点,放在课堂教育(包括课前、课中、课后3个阶段)、课堂内外、初中三年、学校教育、校内校外(包括家庭和社区资源的运用)进行全程整体设计。

    全程学习的办学思路使房超平选择了建设学习型学校的道路,他清醒地认识到,学习型学校建设唯有通过全员读书活动才能有效实施。 

    为了使全员读书活动成为师生的切实需要,触手可及处便是图书,学校把有限的图书经费按照一定的比例,分配给班级、学科组以及每个任课教师。房超平介绍说:“我们将所有的图书经费按照每个科组3000元、每个老师5000元、每个班级3000元进行分配,让教师、班主任、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选择合适的图书。”这种“藏书于民”的政策把整个学校变成了一个大图书馆,能够让教师和学生随时随地阅读自己需要的书籍,真正实现了无障碍阅读。

    把书配送到师生身边后,还必须通过制度来推动落实。房超平在全校提出了“四共”的全员读书要求,即干部共学理论、教师共享体会、学生共读好书、家庭共闻书香。每学期干部要制定自己的读书方案,并在每周一次的行政干部会上,轮流用一个小时分享一本理论专著的主要内容和体会;教师要通过双向式培训(指教师既是培训者又是被培训者)分享自己的读书体会,交流自己的学习经验;通过读书人物评选、推荐活动以及每周开设两节阅读课,促进学生的广泛阅读,扩大学生的视野,并组织学生轮流在升旗仪式上分享读书体会;通过制定书香家庭星级评价标准(家长自我申报、班级推荐、学校评选),督促亲子读书活动的开展,影响家长的教育观念和生活行为,改善学生在家庭的读书环境和氛围。

    如今,让阅读触手可及,已经在丽湖中学成为现实。未来,让阅读改善品质,必将成为助推丽湖中学品牌发展的引擎。

    范引:追寻着草根阅读的教学梦

    2013年5月,一个瘦小单薄的女孩吃力地拽着一个蛇皮袋走进县教研室。“我是陈桥镇三王村学校的特岗教师范引,这是我和我的学生两年来的读书笔记,听说教研室在搞阅读推广活动,请看看乡村孩子的读书生活吧!”

    打开范老师带来的读书笔记,大家都吓了一跳,500多人的乡村学校,一个学期的借阅记录达2273次。随便抽出一本来,在孩子们歪歪扭扭的文字之外,必有范老师或长或短、或赞或责、颜色不同但结尾处必有“你很棒,姐姐渴望读到你更多更深的感受”的评语,笔记本子里不仅有孩子们彼此间的阅读互评,更有范老师对孩子笔记的勾画点评。

    读范引老师的工作笔记,才能真正感受到她对阅读的一腔热爱:“一直觉得我在这个学校是个很孤独的人,似乎和别人不一样,我对读书有着一种近乎本能的渴望和狂热。可是仅仅自己狂热也就罢了,还强烈希望学生也和我一样热爱阅读。从上学期开始,从那批免费图书到来开始,从我自告奋勇当上这个小学校的图书馆馆长开始,从给八年级和九年级每周开设一节阅读课开始,我与学生的阅读之旅就开始了。”

    陈桥镇三王村学校是一所地处偏僻的乡村学校,范老师的阅读活动遇到很大阻力,先是每周两节的阅读课被中考复习挤占,然后是孩子们根本就不喜欢读经典的大部头书籍,再就是如何批阅阅读笔记。每天都有阅读笔记送来,老师的及时批阅程度与学生交送笔记的速度成正比。

    “读书课不会影响中考,反而会与中考成绩呈正相关。”范引积极做校长的工作,“你给我留足每周两节阅读课,我就给你一个惊喜的中考!”怕经典的大部头吓跑孩子,范老师自费订阅杂志,从五颜六色、有插图有漫画的青春杂志阅读开始。半年时间,学生的读书笔记由最初的不情愿和简单摘抄,到眼前的主动阅读,写读后感、诗歌、原创小说……学生的书越读越多,笔记越写越长。在一个还未完全脱离贫困的乡下学校,学生们深深地沉浸在阅读当中。

    在皖北、在乡村、在一个还未完全脱离贫困的乡下学校,范老师对自己的阅读有着清醒的认识:“这个过程不是一直都那么愉悦怡人的,也有很多的不快和痛苦,而且阅读也不是一件立竿见影的事情,也许到了他们毕业,也不能看到明显的效果。放弃的念头冒出过多次,但范引知道自己永远都不会放弃。”在“为中国未来而阅读2013阅读论坛”宣城会议上,安徽省教科院杨桦老师称赞范引是“追寻着草根阅读教学梦”的乡村教师。

    (下转第11版)



/jiaoyu/zatan/2019-11-05/26218.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