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 > 正文 返回 打印

中国教育报2013年度推动读书十大人物候选人

[db:作者]  2014-04-03 00:00:00  互联网教育报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教育局局长秦福伟借行政之“器”,点燃区域教育的阅读梦想与激情。

江苏省苏州市教师发展中心教师袁卫星利用“教师读书群”、“教育大讲堂”、“我要读好书”等活动阵地,促进教师主动读书,助推教师专业发展。

河南省济源市教育局名师培养办公室主任常亚歌慢字当头,用有效灵活的方式破解了“读不透”、“读不活”、“读不广”的难题。

浙江省温州市少年儿童图书馆儿童阅读推广负责人潘芳,开设社区阅读基地,让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参与快乐的阅读活动。

    (上接第11版)

    秦福伟:阅读,人一辈子的准备

    一天,秦福伟看见学校的图书室锁着,一向平和的他发火了。校长连忙解释:“怕偷。”“图书要敞开,不怕学生‘偷’,学校多一个‘偷’书的学生,是好事。”打开了“锁子”,把图书室搬到走廊,建到门厅。7年来,他推动阅读撑起了生命站立的“脊梁”。

    2007年刚上任,有记者就问:“为何开展阅读?”他笑了:“一辈子吃饭读书两件事,怎顾吃饭忘读书?”他视书为“食粮”,认为“教师每天捧着教科书,胸无点‘食’,营养不良何以站立?”他鲜明地提出“阅读,人一辈子的准备”。他睿智地借行政之“器”镌刻一方生命绚丽的底色。阅读,改变着一方生命行走的姿态。

    搁置争议、减少内耗。“行政助推”如一剂“润滑油”,让区域教育的神经中枢飞速运转。他启动了“构建书香校园,为生命奠基”的阅读行动,策划并主持主题阅读活动;他倡导师生、家长每天读一页书,机关、校园例会腾出一小时交流读书心得;他亲自推荐阅读书目,并将图书室、阅览室建设列为学校首位建设项目;他推动“书香校园”、“书香学生”、“书香家庭”、“书香家长”评选,举办经典诵读,推动电视诵读展播……

    7年来,他积极为校园配备图书,并把生均图书量作为评估校园的一项“硬指标”,实行硬考核。如今,城乡校校建有读书室、阅览室,班班配备了图书柜。在他的推动下,诵读、作品欣赏课纳入了校园课程体系,学业检测命题增加了阅读内容,评价从单一转向多元,师生共写阅读日记、写书出书,书香充盈在校园的每个角落。

    世界读书日,师生们都会收到局长秦福伟写的一份读书倡议信;读书日、读书节这一天,学生不带书包,教师不按课表上课,一起共读名著;教师到书店选自己喜欢的书,记下书名、价格,由学校“埋单”;班级设立“废品回收站”,变“废”为宝,换书阅读;建立了手提袋式“书吧”,开展图书“漂流”活动。“百家讲坛”、“说”书、“推”书、“演”书,“以书代奖”、“以书代福利”、读书会、读书沙龙成为甘州校园新“时尚”,“晨读”、“午诵”、“共写随笔”夯实了生命的底蕴,高考录取率连续7年超过全省平均线20多个百分点。

    袁卫星:播撒书香 手有余香

    袁卫星喜欢读书。早在上世纪90年代,他就把微薄工资的大部分都用在购书上了,几年间添置了数千册图书。在他25岁那年,成立不久的小家庭就被全国首个县级文明城市张家港评为“十佳千册藏书家庭”。他的这些藏书,全天候免费向他的学生和小镇居民开放,成为张家港市凤凰镇两个文明建设的一段佳话。

    再后来,他养成了一个习惯,家里固定藏书3000册。买一本新书,就“淘汰”一本旧书。这些“淘汰”的“旧书”,不是送给学生、同事,就是寄给边远贫困地区的老师、孩子。

    2002年底,鉴于对国民阅读量严重下降的忧心,在朱永新教授等支持下,袁卫星联合高子阳等一批教师在“教育在线网站”发起《阅读,让全民族精神站起来——全民族阅读宣言》,在《宣言》中,他写道:“我们祈望看到,每一位中国公民都能捧起一套经典,用最静心的阅读,来填实自己比天空更广阔的心灵;我们祈望看到,每一所中国学校都能开设一门课程,阅读经典,阅读思想,阅读文化,阅读精神……”

    为了给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图书资源,袁卫星读书之余开始写书,目前已出版专著十余部,其中《生命课》入选原新闻出版总署“向青少年推荐的优秀图书100种”,《心存敬畏》被中宣部列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出版工程”,《生命教育》、《班会18课》成为全国中小学开展生命教育的优秀教材。

    成为了苏州市高中语文教研员、江苏省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后的他提出,“要让学生读得再多一点、再精一点”,于是他组织力量编写了5册10个专题的《高中语文读与写》丛书,以必读、选读、诵读、荐读、写读的形式推进学生课外阅读;每周亲自编写《苏州市高中语文悦读》,以“一周新闻回顾”、“一周话题综述”、“一周美文荐读”、“一周教师充电”等形式补充师生阅读。再后来,他感到,无论是从“立德树人”、培养中国的“读书人口”,还是从教师专业成长的角度来考虑,教师读书都是关键。读书,能让一名教师从模仿走向反思,从依靠经验走向凭借理论,从同伴帮助走向专家引领。他在2009年创办了苏州教师读书群,成立了苏州教师读书沙龙,吸引了近500名教师参加网上网下读书交流活动。

    常亚歌:读书无捷径,实践需方法

    但凡关注教师发展的人都会谈及教师读书的问题,谈到这些问题,就不能回避“读不透”、“读不活”、“读不广”这几个弊病。对于此,常亚歌和他的团队依靠自己的力量,历时5年,慢字当头,采用灵活有效的方式破解了“读不透”、“读不活”、“读不广”的难题。

    对于“读不透”,常亚歌与他的团队用慢读的方式,历时两年,完成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的共读。为了吃透这部经典,他又用一年时间,以征集案例的方式,引导全体教师从经典中走出来,去发现自己相似或见过的“建议”案例,避免只知道“谁说了什么话”的语录式的浅层阅读。

    对于“读不活”,他采用主题引领的方式,把阿莫纳什维利的代表作《无分数教育三部曲》直接与教师的课堂行为进行对话式比较。他和他的团队带着全市800名骨干教师,历时44周,利用网络,列出每周阅读进度,每月拟出若干个话题引导教师讨论。他们在拟定话题的时候,以教师教学行为做题眼,以书中案例或观点做参照,确保教师有话可说。

    对于“读不广”,他采用了迂回战术——给教师们提出一个无法拒绝的理由——“为孩子而阅读”,并提出了更为广博的“书房计划”:每月撰写一篇书评,每年晒一次书单和书房。这种近似逼迫的方式,时间长了,老师们慢慢尝到了甜头,他们发现自己的学校阅读氛围和孩子的读书习惯正在形成。

    对于一个不足百人的团队,他以个人引领的方式去做慢阅读;对于一个将近千人的群体,他依托团队的力量去做活阅读;而对于近万人的区域教师群体,他采用了制度管理和示范兼重的广博阅读。这种分级推动、深广结合、兼顾平衡的阅读方法,正在优化济源当地教师阅读的整体结构,这种通过整体性、系统性的阅读来提升教师综合素养的实践活动,在实现县域教育均衡发展的当下,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价值。

    潘芳:阅读推广路上的幸福践行者

    潘芳,温州市少年儿童图书馆的一名馆员,她的小读者们和家长们更习惯叫她“茧姐姐”。她所在的图书馆有一个公益阅读推广平台——“毛毛虫上书房”,潘芳是发起人之一。2007年,大学刚毕业的潘芳来到温州少儿图书馆。2008年2月10日,毛毛虫上书房阅读博客诞生了。

    阅读博客只是个开始。2009年,在潘芳的努力下,图书馆开始筹备成立一个前所未有的部门——阅读推广部,这个部门只有她一个人。首要工作便是开设阅读沙龙,寻找有公益推广心的优秀家长志愿者,组织阅读推广活动。

    现在,她有两位一起努力的伙伴,还有一群具备一定儿童文学基础知识,掌握一定指导儿童阅读的技巧,相信童年阅读力量的志愿者。她所在的温州少年儿童图书馆也以专业的角色参与到儿童阅读推广的队伍中:每周开设儿童公益阅读沙龙,让喜欢听故事热爱读书的孩子有一个学校家庭之外的好去处。每年开展“蝴蝶爸妈公益阅读推广人”培训,邀请大学儿童文学专业教授、一线教学名师和知名阅读推广人为家长们集中授课,吸引和指导了大批关注儿童阅读的家长和乐意分享的志愿者。组建公益阅读宣讲团,从全国著名阅读推广人到省市名师以及家长志愿者,形成了梯度团队。以大型讲座、班队课、户外阅读活动、社区读书会、名师阅读观摩课等各种形式向家长和孩子们宣讲早期阅读的意义、作用,树立亲子阅读的理念。开设社区阅读基地,让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参与快乐的阅读活动。和学校合作成立阅读工作室,建设图书馆学校分馆,以图书馆的专业方式参与到学校图书馆的藏书建设和日常运行中来。在温州之声FM949开设电台专栏节目“喜阅沙龙”,在空中和家长交流孩子读书的那些事儿……

    潘芳说,因为童书,我们的内心变得清明;因为孩子,我们的眼睛变得澄明;因为分享,我们的笑容变得灿烂。当我们践行并沉浸在儿童阅读推广这份公益事业中,才明白这是一种多么难得的幸福体验。



/jiaoyu/zatan/2019-11-05/26221.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