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 > 正文 返回 打印

创新办学体制机制 推进校企深度合作

[db:作者]  2014-04-03 00:00:00  互联网教育报

    校企合作理事会成立大会

    集成电路制造工艺实训中心

    社区康复专业实践教学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是由重庆市政府部门主办、民政部门与重庆市政府部门共建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2010年11月,学校被国家教育部门、财政部门确定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项目建设三年来,学校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成立了“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合作发展理事会”,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合作发展理事会运作模式,构建了适应工学结合的教学组织与运行制度体系、人才培养共育共管的保障制度体系、互利双赢成果共享的激励制度体系、管理风险社会责任共担的约束制度体系,为校企合作持续健康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提供了有力保障。

    整合资源 多方协作

    形成“1144”办学体制机制

    学校积极创新高职教育办学体制,2012年4月成立了由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等多方组成的合作发展理事会,不断拓宽办学渠道,吸引社会各方面力量支持学校建设,增强了学校办学能力和活力。

    加强组织机构,建立内部运行制度。理事会现有理事单位59家,除学校外,有政府机构3家、行业协会3家、企业52家。理事会设立了由理事长、副理事长、常务理事、秘书长、副秘书长组成的常务理事会,理事长由学校校长担任,副理事长由重庆市民政部门领导和有关企业负责人担任。理事会下设秘书处,以及专业建设工作组、师资建设工作组、社会服务工作组3个工作组。制定了《理事会章程》、《理事会议事规则》及内设机构运行管理的系列制度,建立健全了理事会工作职责、议事决策形式与工作机制。

    发挥理事会职能,构建“1144”体制机制。学校充分发挥理事会在校企合作的指导协调与资源整合职能,形成了校企合作“一中枢、一协同、四机制、四发展”的“1144”体制机制,即以合作发展理事会为中枢,通过四大环节及其保证机制,实现了政、行、企、校一体协同和企业、学校、教师、学生四方发展。理事单位积极为学校人才培养、专业建设、师资建设、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及改革发展献计献策,推荐合作单位21家,引进企业订单培养项目3个,引入企业学院项目2个,指导成立兼职教师资格培训与认证中心,协助建立教师企业工作站8个、技术开发服务中心9个、技术咨询服务中心6个、人才培训基地7个,参与制定课程标准482门,接纳教师实践锻炼122人,引进企业兼职教师121名,吸纳或向同行推荐学生就业856名。

    充分发挥学校办学优势,为理事单位提供服务。学校为理事单位开展各类培训达1330人次,积极开展技术支持与服务。如为重庆市民政部门及区县民政部门编制了“十二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开发的重庆市社会工作员职业水平考试认证制度,填补了社会工作职业水平的层次缺陷;帮助重庆普天普科通信技术公司开发自动化标识卡测试系统,为企业节约测试费用110多万元;为圣都物流园区企业开展叉车操作人员培训,使叉车和托盘使用率从2010年的不到20%提高到现在的80%,货物装卸转运效率比原来提高一倍。

    健全制度 优化管理

    提升校企合作办学水平

    建立适应工学结合的教学组织与运行制度。学校出台了《适应工学结合的教学运行管理办法》、《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实施办法》、《校系两级教学管理体制改革方案》等10余个制度并实施。一是实行分段式教学组织模式。鼓励在同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按照一定的学时或一定的章节,由一个课程团队在同一个教学班轮流授课,或学校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分段共同承担教学,不同阶段内容由擅长此领域的校内教师或企业兼职教师主讲,充分发挥两类教师的教学优势,使理实一体化课程的知识与岗位技能达到最大程度的融合,全校有32门课程实行了分段式教学模式。二是实行并行、串行混合排课制。根据专业教学规律和企业用工实际,在部分专业的教学安排中探索推进串行排课,即将200多门实作性强的课程、企业用工急需的课程实施串行排课。三是实施了“三学期制”。将一个学年分为“两长一短”三个学期,即在原两学期总教学周数维持不变、寒暑假时间基本不变的前提下,以春节为圆点倒推长、短学期的教学周数,将原有的秋季、春季两学期各缩短两周后,在春季学期后增设4周的夏季学期。短学期主要开设有综合实训、创业创新教育、人文素养讲座等8大类教学活动,为学生学习选择的自主性提供了保障。四是加强教学资源数字化建设。建成课程资源库、专业资源库,课程资源库现有课程472门;建立了网络教学平台,实现了网络教学、在线学习和网上考试。

    完善人才培养共育共管的保障制度。学校充分利用部市共建、校园合作、企业学院和合作发展理事会平台,构建校企合作“双主体”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共同参与过程管理,形成“利益共同体”。一是行业企业专家参与招生。制定了《行业专家参与单独招生工作办法》,行业、企业代表参与招生宣传、考试命题、现场技能测试,为优秀人才的选拔提供智力支持。二是共建共管实习基地。三年建设期内,校企共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239个、校内实训基地19个,共同制定了《学生顶岗实习课程标准》等6项制度,共同参与对实习学生的指导和过程管理。三是开展“企业文化进校园”活动。放映企业宣传片32场,组织学生访名企19次,举办企业专家讲座23场,促进校企文化互动互融。四是校企联合培养师资。共同制定了《企业兼职教师职称评审实施办法》、《企业兼职教师培养与管理办法》、《教师企业工作站管理办法》、《企业兼职教师认证中心管理办法》等8项制度,实施校企双方人员互聘互认,利用兼职教师管理系统加强管理,使兼职教师尽快成长。目前,校企共同组建专业教学团队18个,聘请企业资深专家专业带头人15人,校企合作开发课程190门,共同编写教材124部,合作企业参与教学的专业达100%。

    建立互利双赢成果共享的激励制度。一是开放资源服务企业。制定了《实验实训室开放管理办法》,为重庆中集物流有限公司、英业达(重庆)有限公司、重庆普天普科通信有限公司等企业开放物流实训中心、SMT实训中心等教学资源达314人次。学校根据行业、企业需求,组织师生提供技术服务为企业创造的直接经济价值达504万元,为企业职工开展技术培训1504人次。二是合作共赢共享成果。制定了《专利管理办法》、《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等制度,鼓励教师主动参与针对企业需求的科技研发工作,三年申报省部级纵向课题共127个,开展横向课题研究共48个,开发实用新型专利15项、软件著作权4项。三是先选先聘毕业生。建立完善了毕业生校企合作就业工作机制,对合作企业招聘优先安排、优先推荐、优先保障,举办专场宣讲会45场,推荐工作岗位1837个,校企合作单位录用毕业生1359名。

    建立管理风险社会责任共担的约束制度。一是校企双方签订了具有法律效力的合作协议,明确双方责、权、利,按照协议相关条款履行责任和义务,在协议中明确了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企业应该承担的教育和管理职责。二是落实学生实习责任保险。制定了《学生实习责任保险管理办法》,通过江泰教保网平台,由学校、企业为学生购买实习责任保险。三是落实学生顶岗实习管理风险责任。开发了顶岗实习管理系统,制订了《顶岗实习管理规定》、《学生顶岗实习安全管理办法》等制度,从实习学生安全管理、实习过程管理、生活保障以及紧急事件处理联通联动等方面规范双方行为。

    多维互动 内外协同

    取得体制机制建设新成效

    深化部市共建,优化外部办学环境。学校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解决了学校发展瓶颈。作为重庆市高职院校自主招生考试改革院校,自主招生考试工作的成功经验得到高度肯定,获批成为重庆首所、全国三所之一的跨省单独招生高职院校。在重庆市政府部门、沙坪坝区政府部门及相关职能部门的支持下,扩征建设用地230亩,为学校发展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民政部门在师资培训、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教材建设、招生、就业、专业建设尤其是社会工作专业、社区康复专业、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进一步巩固和促进了学校与民政行业的联系。学校建立了民政部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基地、民政部门西部民政社会工作培训中心等培训基地。

    共建企业学院,推进校企深度融合。目前,与学校合作的企业由三年前的236家增加到315家,合作由一般的接收学生实习、就业发展到专业共建、文化互融、科技研发、职工培训、技术服务等方面。巩固和深化与重庆金夫人实业有限公司、重庆圣雅菲科技有限公司、重庆普天普科通信技术有限公司的合作,推进金夫人摄影学院、圣雅菲形象设计学院、普天电子信息技术学院等的建设,与重庆合展养老产业发展有限公司、重庆圣都物流有限公司合作新建了合展养老产业学院、圣都物流学院。目前,5个企业学院运行良好,校企共同参与招生、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和教材、共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共同建设专业师资、共同组织学生参加专业技能大赛、共同关心学生就业、共同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形成了“共同出资、利益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机制。

    面向园区企业,助推区域产业发展。一是加强“园校”互动,推动园区产业发展。作为重庆职业教育“园校互动”办学模式改革试点单位,学校积极与重庆西永微电园、西部现代物流园、圣都物流园及园区企业开展项目合作,取得显著成效。如学校仁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在西永微电园开展了“西科公寓青年工人社会工作专业服务项目”,被评为全国优秀专业社会工作服务项目。二是面向区域企业,提供员工培训和技术服务。微电子人才培养基地面向重庆电子信息类企业,开展新老员工集成电路制造工艺、SMT贴片技术等培训服务,三年累计为重庆普天、艾申特、中科渝芯等公司共培训企业员工821人次。微电子技术开发与服务中心,积极为区域微电子企业提供生产外包任务、项目技术开发等服务,三年承担9项微电子应用技术开发项目,为企业提供生产任务订单170余万元。注册成立的“重庆赛曼斯物流有限公司”,为企业提供仓储、运输、管理咨询、规划以及技术开发等专业的技术服务。

    构建长效机制,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学校通过构建校企合作四大长效运行机制,大力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以工学交替为途径,探索形成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结合、学校育人与企业育人结合、在校成长与在职成长结合的“三个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教学与实践零距离、教师与学生零间隙、毕业与上岗零过渡,受到用人单位好评。校企联合构建职业素质教育育人体系,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了职业竞争力,学生获得市级以上表彰400余人次,获国家专业技能竞赛奖项84项、省部级148项。学校近三届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均在95%以上,毕业生起薪由2010年的2326元上升到2013年的2699元。(王丽英)



/jiaoyu/zatan/2019-11-05/26222.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