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可以用喜闻乐见的标语口号来宣传,但是如果只停留在标语口号的形式上,没有对先进的教育理念作出正确的理解,那么就失去了学校文化的灵魂。
■莫立刚
学校是书香浓郁的场所,墨韵书香令人心旷神怡;学校是育人的地方,育人靠的是先进的文化。然而,如今当你走进许多的校园,你感受到的不是墨韵书香,而是到处张扬的标语口号;你看到的不是先进的文化,而是喧嚣的标语口号。似乎有些教育管理者认为,没有标语口号,不足以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没有醒目的标语口号,不足以彰显校园文化的内涵。于是乎,“标语口号满天飞”。
当你走进一所学校,“以人为本”的标语常跳入你的眼帘,“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口号多处可见。当你走进教室,“男生不努力穿不完的地摊货,女生不努力逛不完的菜市场”的标语又会刺激你的眼球……这是在宣扬先进的教育理念吗?这是在对孩子们进行励志教育吗?用“地摊货”“菜市场”来励志,分明是在用庸俗的价值观玷污孩子们纯洁的灵魂。
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可以用喜闻乐见的标语口号来宣传,但是如果只停留在标语口号的形式上,没有对先进的教育理念作出正确的理解,或者说所有学校都挂着一样的标语口号,“千校一面”,那么就失去了学校文化的灵魂。前一种情况是“歪嘴和尚”念经,他们擅长把好经给念歪了;后一种情况叫“一面和尚”念经,所有的和尚念一样的经。学校文化不能靠标语来渲染,也不能靠口号来造势,要深入到人的灵魂中去。做有灵魂的教育,要依靠一代一代师生共同拼搏,打造具有特色的学校文化,要让学校文化的内涵深入到一代又一代的师生心中。
学校文化应该具有独特的教育灵魂,教育最本质的追求是让人变善,即丰富精神、改变气质、提升人格、完善道德、发展能力,使学生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与其让不合时宜的标语口号充斥校园,不如让标语口号远离校园,师生一起,踏踏实实、一点一滴擦亮独具魅力的学校灵魂。当年,南开中学在校门穿衣镜旁刻有箴言:“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钮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气象:勿傲、勿暴、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庄。”学生按此养成文明习惯和行为举止,学生穿整齐的校服,男生光头,女生短发,宿舍整洁,床上铺得像豆腐块一样方方正正,表里一致,外表端庄,表现出南开学子的教养内蕴。人们称赞说:“南开学生自有一种气质和风度。走出外面,即使不戴校徽,大家也能认出那是南开学生。”南开学生赢得人们的美誉,不是靠口号标语喊出来的。学校在管理上注重改变气质、提升人格、完善道德,从小事做起,注重细节,终成大器。
学校文化的形成是一个不断继承和创新的过程。学校文化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经过数代人的不断调整、升华,逐渐沉淀出学校文化的精髓。例如,北京大学在百年发展和斗争历程中形成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光荣传统,所显示的不断钻研、求实、创新、向上的优良学风,如今已成为北京大学独特的文化底蕴。北大的文化精神不是标语口号造就的,那是在血与火中铸造的“五四”精神在传承,那是蔡元培、李大钊、鲁迅、季羡林……一代又一代大师的风范在传承,那是北大师生求学报国与民族复兴的梦想在传承。教育家梅贻琦先生曾言:“大学,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我想化用先生之言曰:“学校文化,非标语口号之谓也,乃教育灵魂之谓也。”
学校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一是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从净化、绿化、美化入手整治校容校貌,因地制宜地设计和规划校园环境建设。如校园广播站、名人宣传栏、评比栏、校园新闻、警示牌、科学家挂像、班级图书角、美术作品宣传栏、学校大门、操场围墙图文等。二是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校园艺术节、读书节以及各种重大节日的庆祝活动;利用国旗下讲话或者班队会,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爱国主义传统教育等。通过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设活动,最终让学校文化形成自己独特的灵魂。
学校文化是构建和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和主导,学校文化就会迷失方向、失去根本。
笔者工作的江苏省赣榆高级中学建校90周年纪念,海内外学子纷纷回到母校,共庆母校九十华诞。大家畅谈最多的是母校留给他们的珍贵记忆,是经过岁月打磨后熠熠闪光的深情厚谊。母校是大家一生都值得回首凝望的精神家园。不同时代的标语口号可能早已忘却了,但校史馆中的一幅幅黑白相片却让校友们热泪盈眶。大家都为母校90年来涵养而成的“崇德尚学”的校训精神而骄傲,为莘莘学子献身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所做出的贡献而激动不已。此情此景,让我深切地感受到,这里没有标语,没有口号,有的是滚烫炽热的灵魂。
行走在虽没有标语口号但育人气息浓厚的校园中,你会感受到学校历史文化积淀的质朴与厚重。行走在一所文化气息浓郁的校园里,你能感受到浓浓的书香,切实地感觉到在这样的校园中读书求学能提升人格、完善道德、发展能力。行走在这样的校园中,能切实地触摸到教育的灵魂。我希望办一所没有标语口号的学校,行走在没有标语口号的校园里,感受那一缕缕淡淡的墨韵书香。
(作者系江苏省赣榆高级中学特级教师、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全国模范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