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 > 正文 返回 打印

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经验交流会发言(摘编)

[db:作者]  2014-04-10 00:00:00  互联网教育报

    ■浙江:从2014年起,凡在同一学校校长连续任职达到10年、教师连续任教达到12年,原则上都应纳入交流范围。

    ■福建:将在同一所学校任职满两届的校长和在同一所学校任教达6年的教师列为应交流对象,每年参与交流的教师保持在10%以上。

    ■湖北:从2012年起,每年从城镇优质中小学校选派一批优秀干部和骨干教师组成“启明星团队”,到农村薄弱学校任职任教3年。

    ■成都:组织20个区(市)县结盟、学校结对发展,按照不低于结对学校专任教师总数2.5%的比例选派教师赴农村学校支教。

    ■北京东城区:在全区8个学区,以学区为单元,建立了14对深度联盟校。成立联盟校合作委员会,在联盟内实施干部教师轮岗交流。

    让中小学教师流动起来把义务教育办得更好

    浙江省教育厅厅长 刘希平

    根据会议安排,现在我就浙江省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工作做简要发言。

    一、坚持试点先行,积极稳妥推进

    2011年,选择嘉善县进行试点。在试点中,县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40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教师交流,规定农村任教的骨干教师津贴标准为城镇骨干教师的3倍,并在所有农村学校建立了名师工作室。同时,该县在职称评聘、校级领导提拔任用、加强交流教师后续管理与服务等方面都制订了鼓励校长教师交流的政策。嘉善试点3年多,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在深入总结嘉善试点经验的基础上,2013年7月,我们省教育厅会同省编委办、省财政厅、省人社厅联合制订印发了《关于浙江省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工作的指导意见》,在全省推广嘉善试点经验。2013年,选择23个县进行试点,同时确定2014年全省全面实施。

    二、明确交流范围,突出重点对象

    我们规定,从2014年起,凡在同一学校校长连续任职达到10年、教师连续任教达到12年,原则上都应纳入交流范围。为强化交流的刚性和制度性,我们规定,交流必须转移劳动人事关系。

    从讲求实际效果出发,我们把交流工作的重点放在校长和骨干教师上。要求校长和骨干教师在县域范围内交流,其他教师就近划片交流。骨干教师每年参与交流的比例不低于符合交流条件的骨干教师总数的15%,其他教师每年参与交流的比例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为有利于动员和鼓励城区学校教师交流到农村学校,对城区学校交流到农村学校的教师,3年后经考核合格的,可以选择回原学校任教,以此解除城区教师担心交流后回不了城镇的后顾之忧。

    三、强化激励保障,着重引导鼓励

    推进校长教师交流应在充分调动校长教师积极性前提下进行,否则会得不偿失。为此我们从政策设计和工作组织上,着力于鼓励引导。一是建立与交流制度相适应的编制、人事管理机制。人员交流后,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会同机构编制、人力社保部门做好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和岗位聘任等工作。二是建立和完善校长选拔和名优教师评先评优机制。三是建立和完善职称评聘机制。在职称评审中,农村学校中、高级教师的通过率原则上应不低于城镇学校。对交流的教师,原没有聘任相应专业技术职务岗位的,交流后在农村学校中、高级岗位任职满3年的,由县实行统一考核,表现突出的,可在同一专业技术岗位等级内予以高聘一级。四是加大交流教师培养培训力度。扩大农村学校名师、学科带头人、教坛新秀等骨干教师的培养规模。同时,还要求建立完善交流教师的后续管理机制,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成长。从今年起,我们还把交流工作纳入到对各地的教育科学和谐发展业绩考核、义务教育均衡县评估以及教育现代化县创建中去。

    尽管我省的校长教师交流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还仅仅处于试点阶段。下一步,我们将坚定信念、加大力度,扎扎实实推进交流工作,努力使浙江义务教育向着更高水平均衡方向发展。

    着力创新体制机制合理配置师资

    福建省教育厅厅长 鞠维强

    福建山地丘陵多,城乡教育差异大、发展不够均衡。近年来,我省把均衡配置义务教育师资作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突破口,经过几年不懈努力,21个市县顺利通过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国家验收,实现了教师队伍素质提高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双向收益。

    一、创新六个统一,着力推进城乡教师管理一体化 

    教师交流难,难在城乡、校际间教师编制、岗位、待遇等管理存在差异。为突破体制机制藩篱,2008年,省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义务教育师资“以县为主”管理。近年来,我们不断完善教师管理“六个统一”,即统一工资、社保等待遇、编制标准、岗位结构比例、新教师公开招聘、中小学教师考核、退休教师管理和服务。“六个统一”的管理方式,让教师由“学校人”变为“区域人”,缩小城乡间、校际间师资配置条件差距,为实施校长教师校际交流提供了体制机制保障。

    二、实施两个统筹,着力推进城乡教师配置一体化

    教师交流难,难在教师队伍多头管理,教育、编制、人事等部门各执一头。我省理顺有关部门职责分工,加大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编制、岗位的统筹管理力度。一是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可统筹部分中、高级教师岗位,专项用于聘任参与交流的校长教师,解决优秀校长、骨干教师交流后的职务聘任问题;二是统筹安排教师编制,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在编制总量内,按照班额、生源等,具体分配各校教职工编制。“两个统筹”进一步完善了教育行政部门管人管事相一致的教师管理机制。

    三、突出四个抓手,着力推进教师交流常态化

    教师交流难,难在如何科学组织实施,实现交流效益最大化。我们坚持多管齐下:一是统筹指导促交流。合理设定交流对象和范围,将在同一所学校任职满两届的校长和在同一所学校任教达6年的教师列为应交流对象,每年参与交流的教师保持在10%以上;二是片区协作促交流。先实行片区交流,以优质学校为龙头,联合周边农村校、薄弱校,形成交流片区,在此基础上,逐步扩大校长教师校际交流范围。同时,通过城区学校“小片区”管理、集团化办学、农村学校委托管理等方式,实行师资互派、资源共享、统一教学、捆绑考核,形成各具特色的教师交流机制。三是骨干示范促交流。发挥交流到农村校、薄弱校骨干教师传帮带作用。四是项目带动促交流。持续实施农村教师补充资助计划、高校毕业生代偿学费计划。

    四、强化四个保障,着力消除交流教师的后顾之忧

    教师交流难,难在大部分教师对原学校有较强的归宿感,存在不愿交流的情绪。我们加大人文关怀,引导教师积极参与交流。确保四大保障,一是师德保障;二是晋升保障;三是经济保障;四是住房保障。

    虽然我省义务教育校长教师交流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由于教师交流工作涉及教育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层次问题,协调难度大,一些地方参与交流的年轻教师多,骨干教师少,制约了交流的有效性,优化教师资源配置、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任重而道远。

    加强校长教师交流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湖北省高校工委副书记、教育厅副厅长 严学军

    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合理配置教师资源是关键。近年来,我省高度重视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工作,多举措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有力促进了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2013年,全省已有79个县(市、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接受省级督导评估,占全部县(市、区)的70.5%,29个县(市、区)通过国家督导认定,全国排名第三。

    一、强化责任,推动交流

    首先,明确目标。武汉市从2010年开始,要求各区教师交流人数要达到符合交流条件的教师总数的7%以上,2013年又将比例提高到10%以上。其次,落实责任。省教育厅负责全省校长、教师交流的统筹协调和规划引导,市(州)、县(市、区)教育局负责辖区内的交流计划安排和组织实施,义务教育学校负责做好交流轮岗人员的选派接收和管理服务工作。再其次,强化考核。将校长教师交流工作作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年度工作考核范围。最后,注重检查。对各地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情况定期开展检查。

    二、实施项目,促进交流

    省级层面实施3个“计划”,示范带动全省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一是实施“城镇教师援助农村教育行动计划”。从2006年起在全省实施这一计划,每年在全省范围内组织一批湖北名师对口支援农村教育,组织一批农村中小学教师到城镇学校挂职学习、跟岗培训。二是实施“启明星计划”。从2012年起,每年从城镇优质中小学校选派一批优秀干部和骨干教师组成“启明星团队”,到农村薄弱学校任职任教3年。三是实施“贫困地区人才支持计划教师专项”。2013年从武汉等中心城市或市县办学水平高的学校选派866名教师到29个贫困地区乡镇学校对口支教,深受受援地的欢迎。

    三、政策引导,激励交流

    通过强化激励措施,完善保障机制,调动广大校长教师主动参与交流轮岗的积极性。一是经济上给待遇。二是事业上给发展。三是生活上给保障。2008年以来,省本级累计下拨奖补资金2亿元,支持各地建成周转房3万套。潜江市近两年多渠道筹资3600多万元,在集镇建周转房552套,在村小新建改建228套,解决了交流教师住宿问题,并为交流轮岗的校长、教师提供免费早餐、午餐。

    下一步,我省将以贯彻落实今天会议精神为契机,进一步抓好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不断提升教师资源均衡配置水平,为促进教育公平做出新的贡献!

    深化学区制管理实现多种形式校长教师交流

    北京市东城区教育委员会主任 冯洪荣

    在北京市教工委、市教委的领导下,北京市东城区根据实际情况,通过科研引领,以人为本,尊重规律,制定措施,在校长教师交流工作中进行了有益尝试,主要做法是:打造一个平台,制定三项措施,采取五种模式开展校长教师交流。

    一、打造学区制管理平台

    2003年,按照东城区街道行政区划将本区教育机构划分学区,使每个学区内配有不同类型的优质教育资源。2004年,制定了《东城区教育系统内学区管理办法》,在教育系统内部实现“三个共享”,即:设施、设备资源共享,课程资源共享和人力资源共享。2006年在原东城区的5个学区推开,并在原有资源共享的基础上探索了学校深度联盟、一长执两校等促进资源均衡配置的新途径;2012年在新东城区的8个学区全面实行。2010年,北京市将我区“学区化管理经验”纳入市政府折子工程,在全市范围内积极探索学区化管理的新模式、新机制。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中明确提出了“试行学区制”的改革目标。

    二、三项交流措施

    一是编制统筹。编制在教育系统统筹、学区内统筹、联盟校之间统筹等。通过编制统筹,逐步实现教师由“学校人”到“系统人”的身份转变。

    二是统一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水平。通过落实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消除了校际间绩效工资差距。同时,建立了对参加交流的学校和教师的补贴奖励制度。

    三是明确了校长的绩效工资系数。2010年10月,制定的《东城区义务教育绩效工资实施意见》中规定,校长绩效工资是学校人均绩效工资的1.5倍左右。实行“一长两校”制的校长,绩效工资提高到平均水平的1.8倍。

    三、五种交流模式

    第一种模式是实现校际联盟。在全区8个学区,以学区为单元,建立了14对深度联盟校。成立联盟校合作委员会,建立运行机制,统筹教育研讨、软硬件互补等,在联盟内实施干部教师轮岗交流。

    第二种模式是九年一贯制学校。通过学区内优质品牌小学增设初中部和示范中学增设小学部两种方式,实行统一的学校行政、教育、教学一体化管理。

    第三种模式是构建优质教育资源带。以学区内优质品牌学校为龙头,联合周边的2至3所普通学校,统一招生、统一管理,统筹师资及教育教学活动,学生根据就读学段在不同校区内流动学习。

    第四种模式是实行“一长两校”制。探索“一长两校”的学校管理模式,实现不同学校软硬件资源共享。

    第五种模式是全职跨校交流。在每个学区选择2所优质校,共16所学校建立“教师培养基地”,学区内拿出一定比例的教师招聘指标给基地校,由基地校统一招聘、培养、储备、使用。

    这次会议,为进一步推进我区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提供了一个新的契机,我们将以创建“国际化、现代化教育强区”为目标,进一步完善干部教师交流机制,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而努力奋斗。

    创新交流机制 深化城乡教育改革

    成都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 吕信伟

    现将成都创新校长教师交流机制,促进师资均衡配置的做法汇报如下。

    一、“县管校用”机制全面构建

    一是机构落实。编制、人社、教育、财政等部门协同推进改革,全市已有17个区(市)县成立了教师管理服务中心,中心与教职工签订人事聘用合同,学校与教职工签订岗位管理合同,20957名教师纳入“县管校用”范畴。

    二是任务落实。认真执行校长任期制,校长(含副校长)在同一学校任职超过9年的必须交流,城区、城镇学校校长优先交流到农村学校或相对薄弱学校任职。在同一所义务教育学校任教满6年,且当年9月1日前男不满50周岁、女不满45周岁的教师,纳入应交流范围,每年教师交流与骨干教师交流比例均应达到15%。2012年交流教师4759名,其中骨干教师1612名,交流比例分别为16.2%、17.7%;2013年交流教师5224名,其中骨干教师1842名,交流比例分别为17.3%、19.6%。

    三是管理落实。逐步实施岗位需求、推进过程、服务热线、交流名单“四个公开”,实现学校编制标准、岗位结构比例、教师招考聘用、教师工资待遇、教师考核办法、退休教师管理和服务“六个统一”。同时,制定下发了《成都市教育局关于教师退出教学岗位的实施办法》,建立了教师合同退出机制。

    通过努力,2011年度各区(市)县小学、初中师资配置均衡指数分别为0.43、0.43,2012年度分别降低到0.40、0.37,师资配置进一步均衡。2013年“非正常跨区域入学”人数占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招生总数的9.1%,较2012年下降7.6个百分点。

    二、市域统筹机制不断加强

    一是推进校长教师跨区域交流。组织20个区(市)县结盟、学校结对发展,按照不低于结对学校专任教师总数2.5%的比例选派教师赴农村学校支教。

    二是试点委托管理和名校领办改革。选派优秀校长跨行政区域任职。该项目荣获“第三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优秀奖”。

    三是加大农村教师补充的市级统筹力度。2007年至今共招募成都市特岗计划教师2949人,2011年起在接收部属院校免费师范生876名的基础上,每年培养成都市免费师范生115名,2010年在全国率先启动“常青树——名优退休教师下乡兴教计划”。

    2013年度,经过社会第三方测评,成都基础教育满意度在全市11个民生行业领域测评中位居第三。

    三、保障激励机制不断健全

    一是统一城乡教师编制标准。2012年,全市城乡学校均统一执行“国标中城市上限标准”,新增教职工编制1600余个。

    二是切实提高农村教师待遇。2009年以来,郊区(市)县教师人均工资增长4326元,2013年农村教师补贴总额约为1.72亿元,实现同区域教师薪酬水平大体相当。

    三是大力实施“农村教师安居工程”。2009年以来,通过集中建设、政府补贴等方式,全市共建成农村教师住房6293套。

    下一步,成都教育将深入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部省市共建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第二阶段建设,加强全市教师信息管理系统建设,进一步健全校长教师流动机制,全面提升优秀师资均衡配置水平,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jiaoyu/zatan/2019-11-11/26436.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