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打开西南交大网站的首页,常常会有关于阅读的文字进入阅读者的视线,它们诉说着经典阅读带来的力量和美,这些文字是师生的读书笔记,在首页的“经典悦读”栏目刊出。
■田红
去年年底,西南交通大学邀请专家选出了96本经典阅读书籍,基本涵盖了通识教育中东西方文化的核心典籍,涉及中西方哲学、文学、历史、艺术、经济和法律等。按照校长徐飞的看法,学生在大学期间,每月读两本书,4年下来读完96本书。而西南交大始建于1896年,96也是交大的诞生年份。
著名诗人、艺术传播学院教授柏桦道出阅读经典的不凡之处:“据我几十年读书之经验,《唐诗三百首》无疑是我们中国人一生读书的第一步。从小孩发蒙,文辞训练,精神气质之养成,对自然、人生的认识等等,无不从这第一步开始。”党委宣传部部长向仲敏品味的阅读经典之意义是:“文化是需要代际传承的,而经典恰好是代际传承的绝佳纽带。”
但是,读图、读网、碎片化阅读时代,年轻人还会阅读经典吗?这次活动,学校把网络与读书结合起来,把96本电子书及时上架供学生“悦读”。学校官方微博举行了“我的三行读书笔记”,鼓励同学们写下自己的读书感悟;“每日一书”栏目介绍好书;发起“寒假读书”活动,赠送读书劵。中文系马跃同学这样写道:“经典永远无法超越,因为它承载了太多与之有关的沉甸甸的记忆。”在她看来,这些记忆或许不只存在于个人的阅读体验,它存在于千古相似的命运里,并深深根植于我们民族对于古典之美的记忆中。
实际上,经典阅读在西南交大不仅是一场活动,也是通识教育的载体。校长徐飞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道出自己的担忧:今日之大学,孔子、孟子、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已成为遥远依稀的回响。大学里思想荒芜化、意义碎片化、价值虚无化几成通病,工具理性大行其道,价值理性和人文精神濒于丧失,理性蜕变为单纯的效率和效用。其中,最令人堪忧的是在办学思想和理念上出现了重大偏差,其误区亟须厘清,使大学回归于本然价值。
“通识教育应特别提倡学生自觉阅读经典”,徐校长认为通识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内在的价值尺度、精神品格、独立意识和批判精神,通过与先贤对话,与智者神交,从中感悟人类思想的深度、力度、高度和厚度。学校本次开出的经典阅读书目,包含了斯坦福大学通识教育9个领域中最基本领域,即所谓“各种文化、各种观念、各种价值”领域的部分核心课程,如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和奥古斯丁的《忏悔录》等。同时,也与芝加哥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中的部分,如亚当·斯密的《国富论》、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等是重合的。
有人问:“一所工科院校为何重拾经典?在今天有何新意?”西南交大有着118年的历史,18次搬迁,18次更名;118年,弦歌不辍,巍然不倒。在徐飞校长看来,大学教育不要一味强调专业才能而忽视了职业操守,不要一味强调科学素养而忽视了人文情怀,不要一味强调全球视野而忽视了历史眼光,学生应该既重科学又重人文,既有专业才能又能铁肩担道义。
如今,西南交大开展经典悦读正是对历史的致敬,是一种价值的选择,传递出对历史的尊重和对文化的敬重,寻找根植于工科大学的人文基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