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周六,湖南科技大学的志愿者们便来到老人家中看望,8年不间断。方阳 摄
■通讯员 邹平辉 王佳敏 本报记者 阳锡叶
周六的早晨,家住湖南省湘潭市雨湖区文运街年过八旬的孤寡老人周满珍站在门口张望。不久,一群年轻人的身影就出现在街口。看见老人站在门外,他们赶紧跑过来:“奶奶,咳嗽好些了没有?”“天气冷,您不要出来嘛。”他们簇拥着老人走回屋中。
从2005年9月起,这样的场景几乎每周都在上演,主人公是来自湖南科技大学一届又一届的大学生。8年来,每逢周六,他们用卖废品攒来的钱,买来生活用品、水果蔬菜、大米、油、药,看望老人。
周满珍今年86岁,2000年丈夫去世后,孤身一人生活。起初,她还能靠收废品补贴生活,但随着年事渐高,又患上了风湿病,能收到的废品越来越少,仅靠政府每月发放的补助维持生活。
2005年暑假,湖南科技大学法学院志愿团到文运街做普法活动,得知老人的情况后,时任团长于彬联系窑湾社区负责人,把老人作为志愿团的第一个爱心帮扶对象。
于彬算了一笔账:每个月资助老人生活起居要300元。这笔费用从哪来呢?有同学提出由志愿团集资,或搞募捐。恰逢新生入学,于彬路过新生寝室,看到外面堆放着很多塑料瓶。能不能通过回收废品集资?于彬的想法得到了志愿团的一致认可。
一个个宿舍区域,一栋栋宿舍楼,一个个单元,从1楼到6楼,湖南科技大学的志愿者们拎着袋子,不知道爬了多少层楼。很多瘦弱、娇小的志愿者一次提不走所有废品,跑了一趟又一趟,即便是蛇皮袋子上沾着灰尘和液体,即使手臂酸痛、脚上磨起了泡,也没有人抱怨过脏和累。
接下来的一年多里,志愿者们每个周六的7点就集合,先在附近菜市场为老人买好一周的菜,然后坐公交车赶到老人家,打扫房间、洗衣服、为老人准备午饭、陪老人聊天……忙完这一切,已经是中午了,他们再坐公交车返回学校吃午饭。
去年5月的一个周末,志愿者集合后准备去给老人买米,忽然下起了滂沱大雨。去还是不去?大家内心有点儿纠结。王磊突然想起奶奶的邻居在一次闲聊时说,只要他们去了,奶奶的眼睛就亮了。“不能让奶奶失望,雨再大也得去!”大家敲开一家家商铺的门,终于买到了一袋大米,但是衣服鞋子全打湿了。刚走到街口,王磊就看到奶奶扶着门框站在门口。几年下来,同学们都知道了志愿团的行动。团员黄小凤常常会被同学拦在路上:“你们这星期什么时候来?我们寝室放了好多废纸。”现在,法学院每间寝室内都有一个亚麻袋子,专门用来放废品。
8年来,每到周六,法学院一届又一届的志愿者就来到周满珍家,屋里总是笑声不断。住在老人隔壁的罗新生感慨道:“老人精神多了,这群孩子没来前,她都不怎么出门,也不爱说话,现在一提到她的这些‘孙子孙女’,她就笑得合不拢嘴。